科研产出
利用多重RT-PCR对口蹄疫病毒分型
《江苏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已经发表的口蹄疫病毒(FMDV)全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套引物,建立多重RT-PCR方法,区分A型、AsiaⅠ型、O型3种血清型的病毒。该方法对O型病毒的敏感性为101.00LD50,对AsiaⅠ型病毒的敏感性为101.25LD50,对A型病毒的敏感性为101.00LD50。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能够区分保存适当的病料,可以用于病毒的分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蒿粗提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分别用水、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和丙酮提取了青蒿活性物质,采用生长速率法和载玻片法测定了其抑菌活性。其中0.1 g/ml浓度的水提取物在PDA平板培养基上对辣椒疫霉病菌、蘑菇湿泡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为100%,对香蕉黑星病菌的抑制率为29.70%,对其余供试病菌的抑制率均在60.60%以上(茄子枯萎病菌除外)。抑制孢子萌发试验结果,在0.04 g/ml浓度下,石油醚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菌和丙酮提取物对棉花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6.15%和64.98%;青蒿各提取物对辣椒疫霉菌的孢子萌发无显著抑制作用。田间小区试验表明,青蒿水提取物稀释20倍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为40.70%,对照药剂嘧霉胺1 000倍液的防效为61.1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酱香獭兔加工中的微生物污染状况及其关键控制点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微生物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微生物污染形成的诸多因素,提出了保证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措施,确定了关键控制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类猪圆环病毒2型因子P1与P2株全长基因组DNA分子克隆的构建
《江苏农业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类猪圆环病毒2型(PCV2)因子P1与P2株全基因组序列,设计1对引物,应用PCR技术扩增全基因组DNA片段,分别克隆到pMD18-T载体后,再克隆到pBluescript SK载体,获得两因子全长基因组单拷贝DNA分子克隆和双拷贝串联分子克隆。为进一步研究类PCV2因子P1与P2的感染性分子克隆和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类猪圆环病毒2型因子 分子克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赤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快速、灵敏、有效的毒素检测方法,以保证麦类作物的安全生产以及谷物食品的安全性。【方法】以主要赤霉病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为对象,利用半琥珀酰化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牛血清蛋白偶联物(3-HS-DON-BSA)作免疫原,分别采用腹膜腔注射法和颈、背部多点注射法免疫Balb/c小鼠和豚鼠,获得DON的多抗血清,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结果】多抗豚鼠血清的效价达到1∶6400,而小鼠混合血清的效价则为1∶12800。引起DON抗体最大结合50%抑制时,所需DON及其类似物3-Ac-DON和T-2毒素的量分别为63μg·ml-1、114μg·ml-1和>1000μg·ml-1;相对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00%,55.2%和6.3%。包被抗原的最适工作浓度为1/1500,小鼠血清工作浓度为1/1600。在包被原和小鼠血清的最适工作浓度下,20%以上的甲醇稀释度对DON免疫分析有显著的影响,低于10%浓度的甲醇对DON免疫分析基本无影响。建立的间接竞争ELISA法检测范围为0.01~100μg·ml-1,检出限为0.02μg·ml-1,平均回收率为82%~93%,精密度(CV%)为4.65%~21.3%。【结论】本文提出的毒素检测方法,检测成本低,方便易行,不仅可以应用于小麦赤霉病的病理学研究,也可广泛应用于谷物及其制成品中DON毒素的含量检测,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免疫学检测 ELISA 小麦赤霉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鹅催乳素受体基因克隆与表达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RACE-PCR技术,克隆了全长3159 bp鹅催乳素受体基因(gPRLR)cDNA。序列分析表明,cDNA含443 bp5-′UTR、2496 bp编码区(含终止密码子TAA)和220 bp 3-′UTR。比对鸡催乳素受体基因并将前330 bp看作第1外显子,则gPRLR基因可划分为14个外显子。推导的蛋白序列含831个氨基酸,与鸡、鸽及火鸡PRLR的同源性分别为87.7%、85.2%和84.8%,其N末端含24个氨基酸的信号肽,成熟蛋白含807个氨基酸。gPRLR mRNA在成年鹅睾丸、输精管、卵巢、输卵管、肾、大肠、小肠、脾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以肾、睾丸、大肠及小肠中表达最为丰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