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不同饲料对银鲳幼鱼增重率、肝脏脂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水产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营养学与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分析了不同饲料对银鲳幼鱼增重率、饲料系数、肝脏脂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共设4组不同饲料,依次为饲料1(新鲜鱼肉糜)、饲料2(新鲜鱼肉糜+饲料)、饲料3(新鲜鱼肉糜+饲料+蛏子肉糜)和饲料4(新鲜鱼肉糜+饲料+蛏子肉糜+桡足类)。试验用银鲳幼鱼的平均体重为(4.80±0.11)g,每组饲料设3重复,试验周期为9周。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饲料可显著影响银鲳的增重率,各饲料组中以饲料1组的增重率最低,并显著低于其它各饲料组;饲料4组的增重率最高,并显著高于饲料2、3组的增重率(P<0.05)。饲料系数以饲料1组最高,且显著高于其它3组饲料组;饲料2、3、4组饲料系数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1组肝脂酶与总脂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其它3组饲料组(P<0.05),但饲料2、3、4组间肝脏脂蛋白脂酶、肝脂酶和总脂酶活性均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以饲料1组最低、饲料4组最高;饲料1、2、3组间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饲料4组CAT活性显著高于饲料1组的CAT活性(P<0.05)。分析结果表明,单纯利用鱼肉糜作为饲料不利于银鲳的生长;饲料中添加桡足类不但有助于促进银鲳的生长,也可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关键词: 银鲳 饲料 生长 脂酶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紫外串联测定鱼体中硝基苯同系物

分析科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紫外检测器串联测定鱼体中7种硝基苯同系物。通过色谱柱、荧光激发和发射波长等条件的优化,实现7种硝基苯同系物组分的完全分离,并通过荧光-紫外串联检测提高了定性的准确度。结果表明:7种硝基苯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在0.1~2.0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6.3~151.0ng/g;方法的回收率为71.48%~90.14%;相对标准偏差在4.38%~13.29%范围。

关键词: 硝基苯同系物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紫外检测器 鱼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骨舌鱼科鱼类分子系统发育的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骨舌鱼科鱼类的遗传结构和进化关系,测定了美丽硬仆骨舌鱼Scleropages formosus的3个品种金龙(Gold arowana)、红龙(Red arowana)、青龙(Green arowana)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全序列(1 141 bp),结合来自GenBank中珍珠龙Scleropages leichardti、星点珍珠龙S.jardini、非洲龙Heterotis niloticus、黑龙Osteoglossum ferrerirai、银龙O.bicirrhosum、海象Arapaima gigas的全序列,用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分子系统树,初步分析了骨舌鱼科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NJ树和MP树均一致表明,骨舌鱼类为单系类群,分为4支,支持骨舌鱼科下设4个属(坚体鱼属Scleropages、异耳鱼属Heterotis、骨舌鱼属Osteoglossum、巨骨舌鱼属Arapaima)阶元的分类系统,4个属的系统关系与其形态、生态特征表型进化和地理分布较为一致.而金龙、红龙和青龙的mtDNA Cytb的碱基差异小于1%,说明这3个龙鱼品种还在同一种的水平上.

关键词: 骨舌鱼科 美丽硬仆骨舌鱼 细胞色素b基因 系统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深度养殖池塘水质和浮游藻类多样性分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研究了珠海市之山水产养殖基地的3个浅水池塘(1.3±0.1)m和3个深水池塘(2.2±0.1)m中的浮游藻类的种类组成、分布和群落结构特点以及理化指标的变化,以探讨两种不同深度池塘的水质和浮游藻类多样性之间的差异,为传统池塘挖深改造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浮游藻类密度、藻类组成及藻类优势种群在两种不同深度池塘中存在明显的差异,深水池塘的藻类密度、丰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显著低于浅水池塘(P<0.05)。总磷(TP)和总氮(TN)浓度在两种不同深度池塘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深水池塘中的总磷(TP)和总氮(TN)浓度显著高于浅水池塘(P<0.05)。深水池塘中的藻类密度与TN和TP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但浅水池塘的藻类密度和TN、TP相关性不显著。

关键词: 池塘 浮游藻类 丰度指数 多样性指数 均匀度指数 水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罐头中的组胺

色谱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一种测定鱼罐头中组胺含量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样品匀浆后采用高氯酸水溶液超声提取,提取液经丹酰氯衍生后,采用HPLC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采用粒径为1.8μm固定相填料的C18色谱柱,在0.3mL/min的流速下,样品的分析时间小于5min,并可有效地减少流动相消耗,节约成本。组胺在0.08~8.00mg/L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8;酱煮鲐鱼罐头中组胺在不同浓度水平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均大于96%,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5%;鱼罐头中组胺的定量限可达5.00mg/kg。所建立的HPLC方法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前处理方法简单,可用于鱼罐头中组胺的测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柱前衍生 组胺 鱼罐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溴联苯醚在胶州湾养殖水域含量水平与分布

海洋环境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年5月和8月,在胶州湾养殖区设置9个站位,分别进行水样和沉积物采集,利用5975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多溴联苯醚测定。结果显示,在该水域水体中共检出4种多溴联苯醚单体,总浓度范围为ND~630.8 pg/L,其中BDE-47是主要污染物;沉积物中共检出8种多溴联苯醚单体,总浓度范围为(189.2~1349.7)×10-12。BDE-47、-99是沉积物中主要污染物。该海域多溴联苯醚的分布特征是靠近胶州湾东北岸的9号、8号站最高。另外,大沽河、桃源河入海口附近的1号站相对偏高,呈现出由东、西向中间方向逐渐递减的趋势。总体结果表明:多数站位8月份∑PBDEs含量高,5月份含量低。

关键词: 胶州湾 养殖水域 GC/MS 多溴联苯醚 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口黑鲈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淡水渔业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AFLP技术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F3、F4代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并计算2个选育群体和一个对照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态度、遗传距离及分化系数。结果显示,8对AFLP引物共扩增到26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80条,每对引物检测到的多态性条带在5~13之间。F3、F4代选育群体和对照养殖群体的多态性位点比例分别为29.36%、29.20%、30.29%。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017,0.1955,0.2042。结果表明,选育群体相较于对照养殖群体多态位点比例和遗传多态度均有所下降。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平均为0.0752,由此可见,92.48%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而只有7.52%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间,这初步显示了大口黑鲈在遗传上的稳定性,群体尚具有一定的选育潜力,可继续进行人工选育。

关键词: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AFLP 选育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贝类加工废弃物复合海鲜调味料的制备工艺

食品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牡蛎汁、蛤蜊汁蛋白质含量测定及其酶解优化方法探讨,制得牡蛎汁、蛤蜊汁酶解液,并与扇贝裙边酶解液调配出复合调味料。结果表明,牡蛎汁和蛤蜊汁中多肽以及蛋白质含量较高,其酶解优化方案为使用酸性蛋白酶在pH3、60℃酶解5h,牡蛎汁和蛤蜊汁中多肽和蛋白质水解度为0.929。将牡蛎汁、蛤蜊汁酶解液与扇贝裙边酶解液调配制成的复合海鲜调味料,味道鲜美,游离氨基酸态氮含量(15.6mg/mL)高于市售同类产品(13.0mg/mL),且其中甘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谷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和脯氨酸7种重要呈味氨基酸含量约占总游离氨基酸的50%。

关键词: 蛤蜊汁 牡蛎汁 扇贝裙边 酶解 水解度 复合海鲜调味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峡库区澎溪河消落区草本植物的分布与分解

草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随机多次小样方对三峡库区澎溪河消落区草本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并应用分解网袋法对消落区草本植物分解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消落区草本植物覆盖度为50%~90%;在分解试验进行的94 d中,草本植物分解速率为0.073~0.081 g/d,平均0.070 g/d,干物质流失率为78.35%~89.88%,平均为82.49%;试验期间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1种,分属于9目、10科,20属。第2,6,11,17,94天栖息密度均值依次为27,80,37,114,300个/m2,生物量平均值依次为0.299 2,0.307 8,0.065 7,0.315 4,0.225 7 g/m2。

关键词: 三峡 消落区 草本植物 分解速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繁殖季节长江口斑尾刺虾虎鱼的形态、生殖力与卵巢组织学特征

海洋渔业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繁殖季节研究了斑尾刺虾虎鱼的形态、生殖力与卵巢组织学特征。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全长(TL)与体长(SL)、头长(HL)与体长(SL)、体长(SL)与体高(BD)、体重(BW)与空壳重(SW)、体重(BW)与体长(SL)的相关关系分别为:TL=0.779 6SL+1.793 9;HL=0.299 9SL+7.288;SL=0.783 2BD+7.324 9;BW=0.818 4SW-4.979 6;BW=0.062 9SL2.331 5。斑尾刺虾虎鱼个体绝对生殖力(F)为6 328~59 878 egg,与体长(SL)、空壳重(SW)、卵巢重(OW)的相关关系分别为F=94.972SL2-4 832.2SL+833 435;F=83.823SW+14 084;F=507.54OW+13 190。个体绝对生殖力(F)与体长、空壳重、卵巢重、成熟系数(GSI)的多元回归方程为:F=2 375.54+525.67SL-31.44SW+199.43OW+261.74GSI。斑尾刺虾虎鱼体长相对生殖力(FL)平均为88±31 egg/mm,体重相对生殖力(FW)平均为157±54 egg/g。平均卵径为1.22±0.24 mm。斑尾刺虾虎鱼IV期卵巢以第IV时相卵母细胞为主,第IV时相晚期卵母细胞开始出现油球,细胞核偏移和变形,放射带明显;Ⅴ期卵巢的卵细胞游离,卵膜外的二层滤泡膜脱落,卵细胞的外层分别有胶膜、放射带和质膜。

关键词: 斑尾刺虾虎鱼 个体生殖力 生物学 卵巢 卵母细胞 组织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