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响应面法优化南美白对虾虾仁无磷保水工艺

食品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SM)研究氯化钠、海藻糖和褐藻酸钠裂解物质量浓度对南美白对虾虾仁保水性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以氯化钠、海藻糖、褐藻酸钠裂解物质量浓度为影响因素,以虾仁解冻损失率、蒸煮后感官评分为响应值建立二次回归方程,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优化组合。结果表明:感官品质与解冻损失率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感官分值高,相应的解冻损失率低。无磷保水优化工艺参数:氯化钠质量浓度2.5g/L,海藻糖质量浓度5.0g/L,褐藻酸钠裂解物质量浓度10.0g/L,在此条件下,测得虾仁感官分值为8.2,解冻损失率为2.29%。

关键词: 响应面法 无磷保水剂 南美白对虾虾仁 保水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据mtDNAD-loop序列分析东海银鲳群体遗传多样性

海洋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线粒体D-loop序列对舟山群岛附近海域的银鲳(Pampus argenteus)群体(n=24)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通过PCR技术对线粒体D-loop序列进行扩增,获得大小约为500bp的扩增产物。PCR产物经纯化并进行序列测定后,得到了357bp的核苷酸片段。在24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4个变异位点,其中8个转换位点,5个颠换位点,1个转换与颠换同时存在的位点。运用MEGA软件计算出不同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并根据其遗传距离构建了UPGMA和NJ系统树。DNASP软件计算出的单倍型多样性(h)、核苷酸多样性(π)及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分别为0.89、0.007与2.57。此外,岐点分布及中性检验显示,东海银鲳群体在历史上可能经历过种群扩张。研究结果表明,线粒体D-loop基因可用于银鲳群体内及群体间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关键词: 银鲳(Pampus argenteus) 东海 线粒体DNA D-loop序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头鱼中内源性甲醛产生的酶促机理初探

渔业科学进展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比了龙头鱼不同内脏对肌肉甲醛含量的影响,其中肾脏活性最强;从龙头鱼肾脏中获得了提取物,在体外模拟体系中,该提取物能够将氧化三甲胺分解为甲醛和二甲胺,通过响应面分析,发现该提取物反应最适条件为50℃,pH=7,能够被三氯乙酸灭活而丧失分解氧化三甲胺的能力,该提取物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呈现酶的特性,且分解产物甲醛和二甲胺的含量比例关系稳定,保持在1.6~1.8之间。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龙头鱼中甲醛的产生原因,表明龙头鱼中的甲醛可以自身产生。

关键词: 龙头鱼 氧化三甲胺酶 甲醛 二甲胺 响应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下游近岸渔业群落多样性时空特征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1至2008年对安庆、常熟和崇明3个断面的插网渔获物进行了连续调查,以此研究长江下游近岸渔业群落多样性的时空特征。研究期内共计采集鱼类80种,甲壳类14种,水母类1种,分别隶属于15目34科74属。安庆共记录52个物种,隶属于7目14科39属,常熟共记录55个物种,隶属于12目23科46属,崇明共记录31个物种,隶属于9目18科28属。安庆和常熟淡水物种比例分别为92.31%和70.91%,崇明咸水物种比例为90.32%。各断面均为底栖物种占优势,比例为38.18%~64.52%;肉食性和杂食性物种所占比例接近,合并为88.46%~100%。长江下游水域渔业群落多样性表现出逐渐由淡水型向咸水型过渡的空间特征,季节特征则表现为夏季和秋季物种数较多,春秋两季的渔获规格及多样性指数较大。年间变动趋势表明实施春季禁渔后安庆和常熟断面群落多样性水平显著提升并趋于稳定,渔获量大幅增加,崇明断面各项指标波动剧烈,尚无好转迹象。

关键词: 长江下游 近岸群落 生物多样性 时空特征 资源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对虾交尾雌虾蜕皮及人工再交尾研究

海洋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更好地利用交尾雌虾,采用温差刺激、药物刺激对养殖交尾雌虾和海捕交尾雌虾进行蜕皮实验,使交尾雌虾的精荚随蜕皮而脱落,然后对蜕皮对虾再次进行精荚移植,来建立特定杂交组合的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家系。实验结果表明,养殖交尾雌虾蜕皮实验中,在只有温差刺激的条件下,对虾蜕皮率为30%,且对虾成活率为100%,说明温差刺激在保持对虾较高存活率的情况下,可以促使中国对虾蜕皮;在温差刺激的基础上进行药物刺激,不同茶籽饼质量浓度梯度下对虾的蜕皮率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对虾蜕皮率也随之增加,3个茶籽饼质量浓度(30,60,90 g/m3)下的对虾蜕皮率分别为40%,60%,70%,茶籽饼质量浓度为0的对虾蜕皮率与60,90 g/m3质量浓度下的对虾蜕皮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对虾的死亡情况看,当药物质量浓度达到90 g/m3时,对虾出现死亡,经x2检验表明,90 g/m3质量浓度与0~60 g/m3质量浓度下的对虾死亡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海捕交尾雌虾蜕皮实验中,对虾蜕皮率不高,只有在药物质量浓度为30,90 g/m3条件下才有对虾蜕皮,蜕皮率仅为20%,10%;每个药物浓度下均有对虾死亡,死亡率随着茶籽饼质量浓度升高而升高,不同药物浓度下的对虾死亡率存在显著差异。对蜕皮后雌虾进行精荚移植,共获得18个中国对虾家系,平均受精率和平均孵化率分别为51.2%,88.6%。本研究通过对交尾雌虾进行蜕皮后再交尾,获得了不同杂交组合的中国对虾家系,为进一步的中国对虾家系选育工作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蜕皮 精荚移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德国镜鲤养殖群体中抗病与死亡个体遗传结构比较研究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AFLP技术对2007年、2008年所采集的我国北方网箱养殖中出现爆发性死亡的德国镜鲤的死亡个体和存活个体分子样品进行遗传结构分析,以期对德国镜鲤群体内二者遗传变异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8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89个条带,其中多态位点比例为47.40%,每对引物多态位点比例为18.8%~56.3%。(2)死亡和存活个体在两年采集样品中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981 8和0.986 2,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0.037 4和0.037 9,表明死亡个体和成活个体遗传分化程度较低。(3)在两年采集样品中死亡个体平均多态位点比例均低于存活个体,平均杂合度在2007年采集的样品中死亡个体比存活个体低,在2008年采集的样品中二者相等,表明成活个体遗传变异相对较大,遗传多样性较高,而死亡个体遗传变异相对较小,遗传多样性较低。(4)个体聚类分析表明死亡个体和成活个体分别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聚类。本实验结果表明出现大规模死亡现象德国镜鲤的死亡和存活个体在遗传物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了二者抗病性能的不同。研究结果将对德国镜鲤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德国镜鲤 抗病性能 遗传变异 抗病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湖背角无齿蚌组织中8-羟基脱氧鸟苷的含量及在水体污染评价中的初步应用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003—2008年间采集自太湖不同水域的9个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样品组织中的DNA损伤产物—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的水平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蚌体组织中重金属Cd2+和有机污染物PCBs的蓄积残留量,以探明水体污染和DNA损伤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9个样本中的8-OHdG的含量在1.021~8.886ng·g-1之间,尤其以无锡三山岛和宜兴大浦这2个水域的样本最为突出,差异显著,表明上述水域已受到较严重的污染。PCBs在9个样本中有7个检出,但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PCBs并非引起背角无齿蚌体内DNA损伤的主要污染因素。而背角无齿蚌组织中的Cd2+残留量与8-OHdG水平间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呈正相关。这一结果与实验室内的模拟试验相吻合,提示重金属Cd2+是引起水体中背角无齿蚌DNA受损的主要污染因素。研究显示,背角无齿蚌机体组织中的8-OHdG具有稳定性强、测定方法简单快速、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实验室与野外分析相吻合等特点,因此可作为分子生物标志物来评价生物体受水环境持久性污染物污染而导致的DNA损伤效应。

关键词: 太湖 背角无齿蚌 8-羟基脱氧鸟苷 DNA损伤 水污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陆水库放养西伯利亚鲟的食物组成及与底栖动物资源的关系

海洋渔业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西部内陆水库放牧式养殖西伯利亚鲟的生产潜力,以甘肃省酒泉市的红砂墩水库为例,调查了水库中底栖动物的资源以及西伯利亚鲟的食物组成和季度摄食量。结果显示:水库中底栖动物12种,其中,腹足类3种,寡毛类3种,水生昆虫3种,甲壳类2种。2龄西伯利亚鲟的食物组成包括调查所得的全部底栖生物,以甲壳类、腹足类、寡毛类和昆虫幼虫为主要食物,随着鲟鱼的生长,秋冬季后开始逐渐摄食小型底栖鱼类。研究表明2龄西伯利亚鲟食谱范围较广,适合在此类水库中养殖。另对底栖动物的鱼产潜力进行估算,该水库底栖动物每年提供给鲟鱼生长的鱼产潜力为18.55 t。

关键词: 红砂墩水库 底栖动物 西伯利亚鲟 鱼产潜力 食物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非鱼AMH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水产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也称苗勒氏管抑制物质(mullerianin hibiting substance,MIS),为肽类生长因子,属于TGF-β生长和分化因子家族。为研究AMH对奥利亚罗非鱼性腺发育的作用,应用DNAstar软件分析罗非鱼AMH基因的抗原性,选择抗原性较强的22~243氨基酸作为目的片段构建了AMH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融合表达。首先利用RT-PCR方法从性腺中扩增出长约663bp的目的序列AMH基因,克隆至T载体中,经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分析确认序列的正确性后将此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5x-1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AMH,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获得了高表达,目的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8.7%。菌体经溶菌酶裂解,制备无细胞抽提液,GSTrap FF column柱层析后得到分子量为49ku单一条带的目的蛋白。目的蛋白经FactorXa酶切裂解,GSTrap FF column过柱纯化后得到纯化的AMH蛋白,分子量为26ku,浓度为2.6mg/mL。以每只20μg的剂量4次免疫ICR小鼠,免疫小鼠可以检测到特异性针对AMH蛋白的血清抗体应答,免疫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且加强免疫第5周后抗体效价为0.672±0.411,达到高峰值,血清效价为1∶2000。试验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原性,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关键词: 奥利亚罗非鱼 抗苗勒氏管激素 原核表达 抗血清 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菌性海藻酸钠涂膜在罗非鱼片保鲜中的应用

渔业科学进展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测定涂膜抑菌性能、缓释效果来探讨抗菌性海藻酸钠涂膜的抑菌机理并将其应用在罗非鱼片的涂膜保鲜中。实验结果表明,抗菌膜是一种具有缓释效果的保鲜膜,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及鱼片表面其他杂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保鲜剂在40h内可从涂膜中完全释放;与未经涂膜处理的对照组相比,抗菌膜可以明显控制鱼片细菌总数的增长、维持较低的挥发性盐基氮值和改善鱼片的感官质量,综合考虑鲜度指标并本着以感官评分为基础的原则,抗菌涂膜处理可以将罗非鱼片的保鲜期延长约5.5d。

关键词: 海藻酸钠涂膜 抗菌性 缓释 罗非鱼片 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