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稻-鳝种养结合模式对稻田土壤性质及镉吸附与解吸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稻-鳝种养结合和非种养结合(水稻单一种植)模式下,设置不同氮肥减量梯度试验,研究稻田土壤对典型重金属镉吸附和解吸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稻-鳝种养具有降低稻田土壤p H、增加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量(CEC)的作用;减氮处理组中,稻-鳝种养结合模式下的稻田土壤Cu、Zn、Pb、Cd及Cr含量有高于非种养结合模式的趋势,两种模式下的As和Hg差异不显著;稻田土壤对Cd2+的吸附热力学曲线均可用Langmiur和Freundlich模型拟合,但Freundlich模型拟合效果更好,表明稻田土壤对Cd2+的吸附更可能是一个不均一的多相界面,吸附的Cd2+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Langmuir模型得到的稻田土壤Cd2+最大吸附量为986-1 081 mg/kg,种养结合模式下稻田土壤Cd2+的最大吸附量高于非种养结合模式;稻田土壤对Cd2+的解吸量与吸附量成显著正相关.稻-鳝种养结合模式可通过改变稻田土壤的有机质、CEC等理化性质,影响稻田土壤对Cd2+的吸附过程,增大土壤Cd2+的最大吸附量.


高效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类高毒且较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筛选高效降解菌,采用微生物降解PAHs,对于消除PAHs的环境污染和毒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萘平板法初筛、氧化还原酶活性复筛,筛选到3株PAHs高效降解菌,分别命名为B5、sh4、sh2.经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依次为伯克氏菌(Burkholderia)、罗尔斯通菌(Reutropha)、中华单胞菌(Sinomonas).降解条件优化结果表明:B5、sh4、sh2均能以萘、蒽、芘为唯一的碳源,120 h内,三个菌株对单一萘(200 mg/L)、蒽(100 mg/L)、芘(50 mg/L)的降解率分别达到81%、65%、53%以上;混合多环芳烃萘(200 mg/L)、蒽(100 mg/L)、芘(50 mg/L)的降解率分别为:82.17%-99.13%、70.76%-87.25%、52.59%-75.07%.PAHs的降解率与其分子量相关,同时PAHs的分子量也影响着菌株B5、sh2的生长活性.相比较而言,菌株B5、sh4、sh2均具有较强PAHs降解能力;菌株B5对PAHs降解效果最佳,可能与其氧化还原酶活性高有关;菌株sh4对芘的耐受力强,具有降解高分子量多环芳烃的潜能.


基因编辑CRISPR/Cas9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上海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RISPR/Cas9系统通过靶向突变对植物基因组进行编辑,是研究基因功能和作物改良的第三代基因编辑工具.本文介绍了CRISPR/Cas9打靶系统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并展示了其在作物基因功能研究和品质改良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基因编辑 CRISPR/Cas9 精准分子育种


外泌体在病毒感染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外泌体是多泡体与细胞质膜融合后释放的细胞外囊泡。它们携带有源自分泌细胞的功能性蛋白质、脂质和核酸,能够介导细胞间通信,并在生物体的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对外泌体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以及外泌体作为病毒感染诊断和治疗的潜在标志物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首先阐述了外泌体的组成和生物学发生机制;然后重点阐述了外泌体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其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最后探讨了外泌体作为病毒感染诊断和治疗的潜在标志物的可能性及其应用前景。


猴头菇新品种'沪猴3号'
《园艺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猴头菇'沪猴3号'是以0605为亲本,通过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选育而成.菌丝半气生型,致密,生长势强,最适生长温度为24~26℃,平均生长速度为5.72 mm·d-1.子实体单生,中心形,平均长度9.4 cm、宽度8.2 cm、高度6.2 cm,白色,肉质硬,质地致密,多糖平均含量4.90%.菌刺粗、长度居中.出菇温度14~18℃,生长周期短,一潮菇生物学效率44%.


猪Delta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及M基因序列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猪Delta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在发生腹泻疫情猪群中的感染情况,根据PDCoVM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一对检测引物,建立了猪Delta冠状病毒的的检测方法,其最低核酸检测限量为3.92×103 copies/μL,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较好.利用该方法对2015-2017年上海周边猪场的518份猪腹泻粪便样品进行检测,检测出25份PDCoV阳性样品,阳性感染率达4.8%.在所检出的阳性样本中,PDCoV与猪嵴病毒(Porcine kobuvirus,PKV)和猪星状病毒(Porcine astrovirus,PAstV)的混合感染率较高,分别为40%和48%;PDCoV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混合感染率为8.0%,未检测到PDCoV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EGV)昆合感染的样本.随机选取10份PDCoV阳性样本,对扩增的M基因片段同源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0份样品中核苷酸同源性达95.0%-99.6%,与GenBank登录的PDCoV毒株的同源性为96.1%-100%,说明目前流行的PDCoV毒株的遗传差异不大,该研究可为了解PDCoV流行情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猪Delta冠状病毒 M基因 RT-PCR 进化分析


坐果灵对不同类型番茄坐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普通番茄‘申粉16’和樱桃番茄‘沪樱10号’为试材,研究5个质量浓度(5 mg·L-1、10 mg·L-1、15 mg·L-1、20 mg·L-1、25 mg·L-1)坐果灵对番茄坐果率、畸形果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坐果灵可以提高番茄的坐果率,降低畸形果率,增加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其中20 mg·L-处理对‘申粉16’坐果和产量效果最好,15 mg·L-1处理对‘沪樱10号’的效果最好,且相同浓度坐果灵对‘申粉16’产量的影响大于‘沪樱10号’.高浓度坐果灵(20 mg·L-和25 mg·L-)可显著降低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总酚和类黄酮等主要品质指标,而低浓度处理(5 mg·L-1、10 mg·L-1、15 mg·L-1)对番茄品质影响较小,但各处理后的品质指标均低于对照,且相同浓度坐果灵对樱桃番茄‘沪樱10号’品质的影响大于普通番茄‘申粉16’.


乙醇浓度对提取灵芝三萜含量的影响及提取物抗前列腺癌细胞LNCaP的活性
《菌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考察乙醇浓度对灵芝子实体中三萜成分提取的影响及提取物抗前列腺癌细胞LNCaP的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为提取灵芝三萜时乙醇浓度的选择和灵芝抑制前列腺相关疾病产品开发提供依据。研究采用高效液相(HPLC)色谱法测定了灵芝醇提物中目前具有代表性的9种三萜的含量;并用抑制前列腺癌细胞LNCaP的细胞活性和细胞迁移能力的实验研究灵芝提取物的抗前列腺癌的作用。HPLC测定结果显示,当乙醇浓度为50%–80%时,9种灵芝三萜的含量随着乙醇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当乙醇浓度继续升高至95%时,提取的三萜含量反而有所降低。细胞实验结果显示,4个浓度乙醇的灵芝提取物都具有良好的抑制LNCaP肿瘤细胞增殖作用和阻滞LNCaP细胞迁移能力。因此在使用乙醇提取灵芝三萜时,乙醇浓度升高有利于三萜的提取;在生产灵芝抗前列腺相关产品时,提取灵芝子实体中抗前列腺增生的活性成分时选用80%的乙醇较为适宜。
关键词: 三萜 乙醇浓度 LNCaP细胞 化学法 HPLC测定


利用节水抗旱稻协同减排温室气体和面源污染效果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沪旱61'(节水抗旱稻)和'秀水134'(普通水稻,作为对照)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和节水两种灌溉处理,研究节水灌溉对稻田温室气体和面源污染协同减排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处理相比,'沪旱61'和'秀水134'节水灌溉处理的CH4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89%和67%;N2 O累积排放量分别提高37%和186%;'秀水134'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相对增加5%,'沪旱61'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相对减少43%;'沪旱61'总径流量、TN径流损失量和TP径流损失量分别降低74%、77%和65%,而'秀水134'则分别减少71%、71%和74%.然而,节水灌溉处理会造成一定的减产风险,'沪旱61'的减产幅度(12%)低于'秀水134'(17%).在常规/节水灌溉处理下,'沪旱61'和'秀水134'的稻谷产量间均没有显著差异,栽培种植'沪旱61'可相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径流量及TN/TP径流损失量.
关键词: 节水灌溉 节水抗旱稻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面源污染 TN/TP径流损失


三种有机磷农药在双孢蘑菇及其栽培基质中的残留动态
《农药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二嗪磷、毒死蜱和辛硫磷3种有机磷农药在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中的残留动态规律,采用在工厂化双孢蘑菇栽培基质(覆土和培养料)中拌料施药的方式,开展了田间试验,运用QuEChERS净化前处理技术结合UPLC-MS/MS分析,检测了3种农药在双孢蘑菇子实体和栽培基质中的残留动态.结果 表明:建立的双孢蘑菇子实体、覆土和培养料3种基质中3种有机磷农药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经验证,在二嗪磷分别以0.0003、0.003、0.1 mg/kg为添加水平,毒死蜱和辛硫磷分别以0.0006、0.006、0.1 mg/kg为添加水平下,3种有机磷农药在双孢蘑菇、覆土和培养料3种基质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6%~108%,相对标准偏差为2.2%~13%.检出限分别为:二嗪磷0.0001 mg/kg、毒死蜱和辛硫磷均为0.0002 mg/kg,定量限分别为:二嗪磷0.0003 mg/kg、毒死蜱0.0006 mg/kg和辛硫磷0.0006 mg/kg.在2和10 mg/kg两个施药水平下,二嗪磷、毒死蜱和辛硫磷在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中的消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培养料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2、10.6、13.6 d和5.6、11.4、12.3 d;在覆土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5.9、41.7、27.2 d和41.7、48.1、36.8 d,且在培养料中的消解快于在覆土中的.在施药剂量不超过10 mg/kg的条件下,在双孢蘑菇子实体中毒死蜱残留量最高,为0.014 mg/kg,超过了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其余均低于现行日本、欧盟和美国规定的MRL值.
关键词: 有机磷类农药 二嗪磷 毒死蜱 辛硫磷 双孢蘑菇 残留 消解动态 栽培基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