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油菜绿肥还田对后茬水稻产量、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油菜在上海地区作绿肥种植的应用价值,研究了'沪油17'不同压青还田量对后茬水稻('清香软粳')产量、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沪油17'压青还田量在15.0—22.5 t/hm2时,后茬水稻'清香软粳'产量略有增加;土壤速效N、P含量高于无绿肥还田处理(CK);可培养细菌数量增加,种群比例上升,波动范围为65.6%—70.8%,比CK高10.2%—15.3%.油菜还田量与后茬水稻产量、土壤细菌数量呈高度正相关(r分别为0.84和0.82),与土壤碱解N、速效P、有机质、pH、可培养微生物总数和B/T值呈中度正相关(r分别为0.60、0.67、0.57、0.53、0.66和0.58).油菜15.0 t/hm2压青还田处理土壤微生物碳源综合代谢活性最强,生物多样性较高,Shannon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其他还田量处理,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A/F、B/F值最高,F/T值最低,更有利于土壤微生态系统稳定.研究表明,'沪油17'作绿肥种植盛花期时在上海地区的压青还田量以15.0—22.5 t/hm2为宜,还田后可促进后茬水稻增产,发挥土壤培肥和生态保育效果.


播期对江苏沿海滩涂地区水稻生长发育迸程及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江苏地区常规粳稻品种苏垦118和扬粳805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播期处理,研究江苏沿海滩涂地区种植环境下,播期对水稻生育期、干物质量和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的推迟,苏垦118和扬粳805的生育期变短;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量呈减小趋势;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呈下降趋势.在试验的3个播期中,苏垦118和扬粳805的播期为5月24日时,其相对应的产量最高.适当的早播利于水稻获得较大干物质量,增加产量.结果可为沿海滩涂地区盐碱地环境下水稻栽培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 播期 盐碱地 产量 沿海滩涂地区 苏垦118 扬粳805


矾根叶柄和叶片不定芽高效再生体系优化
《上海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矾根'巴黎'和'闪秋'作为试验材料,分别以叶柄和叶片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暗培养时间以及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矾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矾根再生的最佳暗培养时间为21 d,矾根叶片和叶柄产生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成分分别为MS+0.5 mg/L 6-BA+0.1 mg/L NAA和MS+0.2 mg/L 6-BA+0.1 mg/L NAA,矾根'巴黎'的不定芽再生率高达89.58%,不定芽数为28.50个;矾根'闪秋'的不定芽再生率可达75.00%,不定芽数为21.25个.研究建立的矾根直接再生方法取材范围更广,且更为简便高效,能够为矾根种苗的快速繁殖、新品种的培育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进行矾根性状的改良提供技术支持.


西藏地区一珍稀药用菌-上升炭角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分离于西藏黑耳中的上升炭角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对野外采集的黑耳进行组织分离获得菌种,对得到的菌种进行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进行生物学平板特性培养和木屑菌包驯化栽培.[结果]鉴定结果显示:所获得的菌株为珍稀药用菌上升炭角菌(Xylaria hypoxylon),其菌丝最适生长因子为果糖、酵母浸膏、pH 6.0和23℃.驯化栽培显示:上升炭角菌可在多数阔叶树木屑中生长,菌包A菌丝生长速率为0.87 cm/d,明显高于菌包B.菌包A和菌包B长满菌丝分别需要15和25 d,菌包长满菌丝15~20 d后菌丝体由白变黑,菌包变黑25~35 d后开始出现原基,原基出现10 d后可采收第一潮子实体.[结论]本研究首次纯人工不覆土驯化栽培出分离于黑耳中的上升炭角菌,并初步探明了其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该菌奠定了基础.


鹅肝脏脂肪变性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家禽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鹅肝脏是脂质合成和分泌的主要场所,具有很强的脂肪酸合成与存储能力,对脂肪变性有很强的易感性和耐受性.采用富含高能量碳水化合物的饲料超饲1~2周后,可破坏鹅肝脏脂质的代谢平衡,导致大量脂类迅速在肝脏中沉积,诱导肝脏发生脂肪变性,形成鹅肥肝.虽然,日粮诱导的鹅肝脏中脂肪异常沉积的主要机制仍未完全揭示,但是,经过国内外学者对鹅肝脏脂质代谢的研究和探索,鹅肝脏脂质代谢的关键途径和一些重要的调控因子已经逐步被阐明.文章综述了鹅肥肝的形成机理,鹅肝脏对脂肪变性的易感性和耐受性,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鸡蛋水分蒸发对鸡蛋暗斑形成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鸡蛋暗斑影响蛋壳外观品质,是壳蛋消费者和蛋鸡产业关注度较高的问题.本试验通过3种保存鸡蛋的方式研究蛋内水分蒸发对鸡蛋暗斑形成的影响.收集新杨黑羽蛋鸡产暗斑蛋的母鸡所产鸡蛋,分别放在珍珠棉蛋盒、抽真空的密封口袋和有干燥剂的抽真空的密封口袋中各10个,室温放置1周后,使用灯光照射观察鸡蛋暗斑发生.结果表明:珍珠棉蛋盒中,珍珠棉孔外的蛋壳表面有暗斑,而其余部分无暗斑;放在抽真空的密封口袋中的鸡蛋未产生暗斑;鸡蛋放在有干燥剂的抽真空的密封口袋中,接触干燥剂的蛋壳表面有暗斑,远离干燥剂位置的蛋壳表面无暗斑.结果提示,如果蛋内水分蒸发被抑制,能够产生暗斑的鸡蛋也较难产生暗斑,鸡蛋的水分蒸发是造成鸡蛋暗斑的必要条件.


太湖湖泊缓冲带草林复合系统氮沉降阻滞解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植物生长特征,设置5种草林复合系统,利用径流小区试验,分析不同草林复合系统对氮沉降的阻滞与拦截特征,以筛选出拦截效能高的草林复合系统,降低氮随降雨径流进入湖泊水体的风险.结果表明:疏林与草被配置有利于降雨径流的入渗,减少地表径流的产生;林下种植常绿草坪能够减少氮的溶出风险,促进氮的吸收与利用;草林复合系统对氮沉降的阻滞与拦截主要通过地下径流在土壤-植被中的消纳实现,通过地下渗漏流失的氮基本达到地表水排放标准;草林复合系统通过地表径流输出的氮大幅度减少,氮的截留率达到77%以上,以疏林麦冬与疏林马蹄金复合系统氮截留率较高.


基于毛细管电泳的天然产物中酶抑制剂筛选研究进展
《色谱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人类疾病的发生往往与体内各种酶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因此酶一直是目前新药研发的重要靶标。天然产物是发现新药的宝贵资源,但是由于成分复杂,活性筛选一直受制于耗时费力的分离纯化过程。毛细管电泳(CE)技术由于具有样品和试剂消耗少、灵活多样的分离模式且不受样品基质干扰的特点,可以直接从粗提物开始筛选活性成分,在复杂样品活性筛选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该文综述了近十年来CE在天然产物中酶抑制剂筛选的研究进展。其中重点介绍了CE应用于重要药物靶标,包括转移酶(激酶)、水解酶以及氧化还原酶等方面的应用,总结了用于酶抑制剂筛选的电泳分离模式和酶动力学研究,并展望了CE用于天然产物中活性成分筛选的应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