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814条记录
上海郊区不同种植区域桃园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养分状况是影响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采用ASI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分析上海不同种植区域桃园土壤的养分特征和差异,以期为桃园中养分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区域桃园土壤中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浦东区的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种植区.在土壤中微量元素和有机质含量方面,则是金山区普遍高于其他种植区.根据ASI法养分分级标准,上海各种植区桃园的土壤养分含量普遍处于高或极高水平,各桃园应根据当前养分状况适当降低施肥量、调整有机肥施用比例,从而实现土壤养分的平衡供给与高效利用.采用ASI法进行土壤营养诊断并进行按需施肥是实现桃园养分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桃园 土壤养分 科学施肥 种植区域 ASI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电子束辐照杀菌对罗非鱼片冷藏期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电子束辐照对罗非鱼片冷藏期间相关生物学指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为冰鲜罗非鱼片物理冷杀菌保鲜提供参考.[方法]鲜活宰杀的罗非鱼片经0,2,4,8 kGy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后于4℃冷藏18 d,于0,4,11,18 d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挥发性盐基氮(TVBN)、色泽、鱼肉硬度、嗅感、pH值.同时对10 kGy电子束辐照灭菌的罗非鱼肉糜接种病原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检测0,0.4,0.8,1.2,1.6,2 kGy电子束辐照后病原菌的存活率,确定电子束辐照D10值.[结果]鲜活宰杀的罗非鱼片带菌量较高,菌落总数达1.6*106 CFU/g,且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都有检出.电子束辐照杀灭病原菌效果良好,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的D10值均小于0.5 kGy.电子束辐照可显著抑制鱼片冷藏期间菌落总数增幅,减缓鱼肉硬度降幅.综合考虑感官品质因素,以4 kGy辐照保鲜罗非鱼片效果最佳.4 kGy辐照结合4℃冷藏,11 d时罗非鱼片无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TVBN含量为20.91 mg/hg,嗅感显著优于未辐照处理和8 kGy辐照处理.[结论]用4 kGy电子束辐照可有效延长罗非鱼片冷藏时间,提高冷藏品质,4℃下可保鲜11 d.

关键词: 电子束辐照 罗非鱼片 冷藏期 感官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法提取青稞麸皮中β-葡聚糖的工艺优化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青稞麸皮β-葡聚糖的产量和纯度,选用发酵法提取制备青稞麸皮β-葡聚糖。运用单因素、正交试验确定最优提取条件,并对该条件下得到的青稞麸皮β-葡聚糖进行了分子量、单糖组成等理化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法提取青稞麸皮β-葡聚糖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6,接种0.05%高活性干酵母,在32℃条件下发酵34 h。在最优条件下生产的β-葡聚糖,得率为5.21%±0.02%,与传统水提法相比提高了60.8%,纯度为91.21%。发酵法提取的青稞麸皮β-葡聚糖理化分析特征为单糖组成主要为D-葡萄糖,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366×10~5,水提法提取的青稞麸皮β-葡聚糖单糖组成有D-阿拉伯糖、D-半乳糖、D-木糖、D-甘露糖、D-葡萄糖,平均分子量为7.759×10~5。

关键词: 青稞麸皮 β-葡聚糖 发酵 分子量 单糖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电子束对番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电子束对番茄种子及幼苗的影响,本试验采用200、300、400、500和600 Gy 5个剂量的电子束分别辐照两个番茄品种黄盆栽和1479的干种子,以未辐照种子为对照,分析电子束处理对番茄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子束辐照剂量的增加,黄盆栽和1479种子的发芽率逐渐降低;当电子束剂量达到600 Gy时,黄盆栽和1479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为对照的97.2%和77.2%。此外,随着电子束辐照剂量的增加,番茄幼苗叶片内渗透调节物质,如游离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其中Pro含量增加最为明显;抗氧化酶活性也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无明显规律性。总之,不同剂量电子束对番茄种子的影响不同,相同剂量的电子束对不同品种番茄种子的影响也有显著差异,黄盆栽抗辐射能力较1479强。本研究结果为电子束辐照技术在番茄诱变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 电子加速器 萌发 渗透调节 丙二醛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无孢灵芝菌丝体的活性成分

菌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制备型高效液相、凝胶层析、制备型薄层色谱等方法对无孢灵芝龙芝2号的固体发酵菌丝体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灵芝酸P(1),灵芝酸T1(2),灵芝酸Mk(3),灵芝酸S(4),灵芝酸T(5),ganodermanondiol(6),灵芝酸Me(7),5α, 8α-epidioxyergosta-6, 22-dien-3β-ol(8),灵芝酸R(9),lanosta-7,9(11),24-trien-3α-hydroxy-26-oicacid(10),ganodermenonol(11)。其中灵芝酸T1为首次发现的天然产物。体外细胞实验证实,11种化合物对肿瘤细胞L1210的增殖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增殖抑制的IC_(50)值均在39.69μmol/L以下。

关键词: 固体发酵 三萜 甾醇 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静态保种"在中国地方猪种遗传资源保护中的应用进展

上海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配子(精子和卵母细胞)、胚胎和体细胞等遗传物质的冷冻保存(即"静态保种")对地方猪种进行遗传资源备份,可大幅度地降低传统活体保种面临的生物安全风险.通过对我国地方猪种遗传资源保护现状、"静态保种"涉及技术和国内外畜禽"基因库"进展等方面展开综述,指出在目前非洲猪瘟形势仍十分严峻的背景下,整合科研单位、养猪企业和专门保种场力量,利用精液、体细胞和胚胎等冷冻保存技术对我国现有地方猪种质资源进行有效保护,显得尤为紧迫和意义重大.

关键词: 中国地方猪品种 静态保种 遗传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肥对水稻籽粒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钾素施入量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灌浆成熟期籽粒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转录表达量的影响,旨在为阐明钾素营养对水稻淀粉品质形成分子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表明,灌浆过程中籽粒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GBSS1、AGPL2、SSSⅠ、SBEⅡb、ISA1和GS1:3转录表达量呈先升后降趋势,转录因子OsRSR1基因转录表达量呈先降后升趋势;随钾素施入量增加,灌浆期间籽粒GBSS1基因转录表达量逐渐下调,对其衰减率影响小;籽粒AGPL2、SSSⅠ、SBEⅡb、ISAⅠ基因转录表达量逐渐上调,而AGPL2衰减率先升后降,SSSⅠ衰减率降低,SBEⅡb衰减率升高,对ISAⅠ衰减率无明显影响;使籽粒转录因子RSR1基因转录表达量逐渐下调,而上升率升高;使籽粒GS1:3基因转录表达量逐渐上调,衰减率先升后降.基因转录表达量调控是外源钾素对生物性状调控作用分子基础,外源钾素营养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影响通过籽粒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转录表达量调控实现.

关键词: 水稻 钾肥 灌浆成熟期 碳氮代谢相关酶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糯玉米自交系耐热性鉴定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夏季高温是长三角地区鲜食甜、糯玉米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以485份甜、糯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研究高温对甜、糯玉米自交系空秆率、产量、株高、穗位高、穗位系数以及雌雄穗开花间隔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不同自交系间的耐热性存在显著差异.以空秆率小、穗位系数大、单株籽粒重量高和雌雄穗开花间隔(ASI)时间短作为筛选耐高温种质的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比较不同甜、糯玉米自交系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选出了综合表现好的20份甜、糯玉米自交系,可以为耐高温甜、糯玉米品种育种提供抗性种质.

关键词: 甜玉米 糯玉米 耐热性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红花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筛选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西红花不同组织间稳定表达的最佳内参基因,以西红花的根、球茎、主芽、花丝、叶片、侧芽共6个组织为试验材料,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18S核糖体RNA (18S rRNA)、肌动蛋白基因(ACT)、转录延伸因子-1α (EF1α)、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APDH)、微管蛋白基因(TUB)和多聚泛素基因(UBQ)共6个内参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情况.基于Ct值,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分析6个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结果 表明,3个软件筛选出的最佳内参基因略有不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GAPDH和UBQ表达较为稳定,其次为18S rRNA和ACT,而EF1α和TUB不适合作为西红花不同组织的内参基因.本研究确定西红花qRT-PCR分析的合适内参基因为GA PDH和UBQ,可用于种球发育、花发育、次生代谢产物形成和积累等机理研究.

关键词: 西红花(Crocus sativus) 不同组织 内参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灵芝液态深层发酵三萜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微生物学通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三萜类化合物是灵芝中主要的活性化学成分之一,由于其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现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灵芝的热点.本文总结了灵芝三萜发酵工艺的优化及其生物合成中的信号转导等方面的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灵芝发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灵芝三萜液态深层发酵的调控研究及发酵生产工艺的开发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 灵芝 液态发酵 灵芝三萜 环境因子 信号转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