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灵芝孢子粉中脂溶性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
《菌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高效液相建立灵芝孢子粉中脂溶性成分的分析测定方法.通过色谱柱、洗脱条件、ELSD参数的优化,建立了12种脂溶性成分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准确、稳定,可以实现孢子粉中甘油三酯、脂肪酸、甾醇三类脂溶性成分的同时提取、分析;破壁孢子粉中脂溶性成分为301.49-397.37mg/g,孢子油产品中脂溶性成分的含量为626.00-713.07mg/g,远高于三萜含量;1,2-二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甘油三油酸酯、1,2-二油酸-3-亚油酸甘油酯是主要的脂溶性成分,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及油酸为主,甾醇中麦角甾醇含量最高.研究结果明确了灵芝孢子粉中脂溶性成分的物质基础,为深入研究其活性成分、全面评价孢子粉质量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灵芝孢子粉 HPLC-ELSD测定方法 脂溶性成分


野生与栽培猴头菌营养成分比较及氨基酸评价
《食用菌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野生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与通过组织分离获得的栽培猴头菌子实体之间的营养成分差异,对5个野生猴头菌及其栽培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价.结果 表明:野生猴头菌子实体粗多糖和总膳食纤维含量,药用和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高于栽培子实体,而粗脂肪、粗蛋白、灰分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人体必需氨基酸百分比,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以及维生素A、E、B2、B3和总维生素含量则低于栽培子实体;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价表明,野生猴头菌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异亮氨酸,栽培猴头菌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赖氨酸和异亮氨酸.


10种除草剂防除直播稻田杂草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评价
《上海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开展10种除草剂在直播稻田的杀草谱、防除杂草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评价研究.药后28 d调查结果表明:9%氰氟·嘧啶肟ME 13.5 g a.i./hm2、9.5%丙嗪嘧磺隆SC+10%氰氟草酯EC(71.25+90)g a.i./hm2对稻田稗、千金子、水苋菜属、丁香蓼、异型莎草、水三棱等杂草的株数防效分别为93.18%—100%、70.21%—100%;3%氯氟吡啶酯EC+10%氰氟草酯EC(27+90)g a.i./hm2对丁香蓼的防效较差,对其余杂草的株数防效为92.66%—100%;75%氯吡嘧磺隆WG+10%恶唑·氰氟EC(45+225)g a.i./hm2对水苋菜属杂草效果较差,对其余杂草的株数防效为92.70%—100%.10%恶唑·氰氟EC 225 g a.i./hm2对稗、千金子有特效,株数防效高达97.77%—99.65%;2%双唑草腈GR 210 g a.i./hm2对稗和千金子防效优异,株数防效达95.19%—99.19%,还对水苋菜、异型莎草防效优异;6%三唑磺草酮OD 225 g a.i./hm2对稗和千金子的防效优良,株数防效为87.51%—99.29%,但对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效果差.75% 氯吡嘧磺隆WG 45 g a.i./hm2对丁香蓼、异型莎草和水三棱等杂草株数防效高达97.03%—100%.19% 氟酮磺草胺SC 28.5 g a.i./hm2对千金子和水苋菜属杂草无效,但对稗、丁香蓼、异型莎草和水三棱的株数防效高达94.76%—100%;33%嗪吡嘧磺隆WG 99 g a.i./hm2对千金子无效,对水三棱效果较差,但对稗、水苋菜属、丁香蓼和异型莎草的株数防效为80.96%—100%.药后14 d对水稻的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33%嗪吡嘧磺隆WG、6%三唑磺草酮OD处理对水稻株高和植株鲜重有一定抑制,9.5%丙嗪嘧磺隆SC+10%氰氟草酯EC、75%氯吡嘧磺隆WG及其复配剂、19%氟酮磺草胺SC各处理都对株高有一定抑制,但至分蘖期均可恢复正常.


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免疫途径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的适宜免疫途径,采用3批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实验室制品分别以肌肉注射、皮下注射两种途径免疫30 d低抗体幼龄鸽(HI抗体≤2)和120 d低抗体青年鸽(HI抗体≤2),观察试验鸽的精神状况和疫苗的局部吸收情况,每2周对试验鸽进行一次采血,测定HI抗体,直至免疫后20周,分析两种免疫途径免疫试验鸽的临床症状和产生的抗体差异.结果表明:两种免疫途径免疫的试验鸽均无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免疫后2周抗体在4.0 log2以上,两种免疫途径免疫抗体差异不显著(HI抗体差异在0.2 log2以内).因此,在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制造及检验试行规程中规定:该疫苗的免疫途径为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
关键词: 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 肌肉注射 皮下注射 免疫途径


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揭示MeJA对金针菇菌丝体次级代谢的影响
《食用菌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100 μmol· L-1茉莉酸甲酯培养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菌丝,利用Label-free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茉莉酸甲酯对金针菇菌丝体次级代谢的影响,并测定了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 显示:与对照组比较,267个蛋白质的表达量上调,156个蛋白质的表达量下调,共有423个差异表达蛋白质;表达差异大于2倍的蛋白质中,32个蛋白质之间存在相互作用.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蛋白质主要富集于次级代谢途径,包括次级代谢产物、甾醇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和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分别上调3.92、7.54倍,呈极显著差异.三个萜烯类物质(齐墩果酸、熊果酸和山楂酸)的含量比对照组显著提高;激素类物质中,茉莉酸、茉莉酸异亮氨酸复合物、茉莉酸甲酯的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8.84、33.53、3.18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茉莉酸甲酯对金针菇次级代谢的调控机制和信号转导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金针菇 茉莉酸甲酯 蛋白质组学 次级代谢 苯丙氨酸解氨酶 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


枇杷果实坐果前后差异基因筛选
《分子植物育种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枇杷(Eriobotryajaponica)在坐果前后,小果花萼由开放状态转为闭合状态.为获得这一过程中促进果实发育膨大的相关基因,本研究以'火炬'、'田中'和'白玉'开萼和闭萼的果实为试验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共获取40 Gb测序数据,每个样本的数据量在6.67~6.88 Gb之间,平均为6.75 Gb.对测序数据进行重头拼接后获得37 129个Unigene.分离鉴定到了518个共性差异表达基因.根据注释信息筛选出16个基因可能与枇杷开闭萼前后促进果实发育有关.其中包括6大类:WOX基因、赤霉素相关基因、生长素结合蛋白相关基因、扩张蛋白基因、脱落酸相关基因和乙烯相关基因.前4类与细胞分裂和增大直接相关,在坐果后发生显著上调表达.后2类中脱落酸和乙烯均与落果有关,在授粉后,这些基因被显著抑制.每个大类选择1~2个基因进行荧光定量验证,结果显示这些基因的荧光定量结果和转录组的FPKM值趋势吻合.该研究为枇杷坐果提供重要的分子理论指导,相关的差异基因的挖掘有助于枇杷坐果的分子机制解析.


上海节水抗旱稻田杂草发生以及除草剂对'沪旱61'的安全性评价
《植物保护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节水抗旱稻田杂草发生情况以及除草剂对'沪旱61'的安全性,采用随机取样计数和唐氏五级目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上海市节水抗旱稻田杂草种类、田间密度和危害等级,并采用盆栽法在网室内开展了除草剂对'沪旱61'的安全性评价试验.杂草调查结果表明,节水抗旱稻田杂草种类多,数量大,并呈现出旱、湿生杂草混生的特点.试验期间共调查到杂草9科21种,其中马唐、香附子、狗尾草、牛筋草、小藜、凹头苋等水稻田少有发生的旱生杂草在节水抗旱稻田危害严重.除草剂安全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330 g/L二甲戊灵EC、90%禾草丹EC及其与10%苄嘧磺隆WP、10%吡嘧磺隆WP的复配剂可用于节水抗旱稻播后苗前封闭除草,10%噁唑酰草胺EC、50%二氯喹啉酸WP、75%氯吡嘧磺隆WG、75%二氯吡啶酸SG和480 g/L灭草松AS可用于节水抗旱稻苗后除草.


餐厨垃圾堆肥产品施用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评估餐厨垃圾堆肥产品的肥效和安全性,以南粳46为研究对象,设计2组餐厨垃圾堆肥产品配施量(LKWC、HKWC),以当地习惯配施商品有机肥量(CK)为对照,开展1季水稻田间试验,对水稻产量、试验前后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微生物量、重金属含量等指标分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商品有机肥处理(CK)相比,等量施入餐厨垃圾堆肥产品(LKWC)可以维持水稻产量,并且对于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升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保肥性能、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等均有显著效果,高量施入餐厨垃圾堆肥产品(HKWC)虽然可以显著增加水稻产量,但是对土壤电导率的提高、As的积累存在不利风险.
关键词: 商品有机肥 餐厨垃圾堆肥产品 水稻 产量 土壤环境 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