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庐山西海夏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
《水生态学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庐山西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水体现状,于2012年8月(夏季)和10月(秋季)对庐山西海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夏季浮游动物共计4类32种,平均密度为113.48个/L,平均生物量为5.52 mg/L,优势种共有9种;秋季浮游动物共4类24种,平均密度为61.45个/L,平均生物量为4.29 mg/L,优势种减少为4种。依据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对庐山西海浮游动物进行评价,综合判断庐山西海处于中度污染状态。与近似纬度的千岛湖、洞庭湖和鄱阳湖的历史数据相比较,庐山西海浮游动物种类数和密度少于千岛湖和鄱阳湖,而多于洞庭湖;浮游动物生物量高于千岛湖和洞庭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4~2011年中国台湾秋刀鱼作业渔场年际变化初步分析
《渔业信息与战略 》 2014
摘要:秋刀鱼渔业是西北太平洋的重要渔业之一,渔场位置每年都在不断变化。本文描述了中国台湾秋刀鱼的发展概况,并利用其作业渔场数据,分析了2004年至2011年其作业渔场的变动。发现台湾秋刀鱼渔业发展迅速壮大后趋于稳定;捕捞时间从每年5、6月份开始,捕捞区域沿着秋刀鱼洄游路线变动;受亲潮的影响每年开捕阶段作业渔场变动较大,因此影响了随后几个月份作业渔场的变动趋势;2008年起作业渔场延伸至北海道沿岸海域;不同年份相同月份存在重合的捕捞区域,这些区域可为下一年的开捕阶段提供作业参考。文章对提高秋刀鱼海上生产作业效率,发展我国大陆秋刀鱼渔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底播菲律宾蛤仔养殖区的质量安全环境风险评估——以胶州湾为例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 2014
摘要:基于模糊层次分析,利用2010年3、6、8和11月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胶州湾红岛、红石和二养3个养殖区的底播菲律宾蛤仔的质量安全环境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胶州湾菲律宾蛤仔质量安全环境风险水平较高。3月份红岛、6月份红石崖、8月份红石崖和红岛均为四级,具有高度风险水平,引起风险水平较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致病微生物。对于不同因子的风险水平,菲律宾蛤仔体内致病微生物(44.59±16.56)>重金属(4.15±6.27)>持久性有机物(2.57±4.25)>贝毒(0);沉积物中致病微生物(43.67±15.66)>持久性有机物(2.59±2.43)>重金属(0);海水中致病微生物(49.33±9.62)>重金属(2.07±2.75)>持久性有机物(0.64±1.67)。胶州湾菲律宾蛤仔质量安全环境风险水平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8月(66.50±9.13)>6月(56.67±8.25)>3月(54.02±10.17)>11月(45.47±5.98)。对不同养殖区域,红岛、红石和二养3个养殖区的菲律宾蛤仔质量安全环境风险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模糊层次分析在环境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将为制定渔业环境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4,4(6):42-4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维生素E对高脂饲料养殖大菱鲆生长、脂类代谢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750尾初体质量为(114.2±6.5)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50尾鱼,分别投喂在高脂基础饲料中添加0(D-0)、120(D-120)、240(D-240)、480(D-480)和960 mg/kg(D-960)的DL-α-生育酚醋酸酯5种试验饲料养殖110 d,考察维生素E(VE)对高脂饲料养殖大菱鲆生长、脂类代谢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240组大菱鲆末均质量最高,且显著高于D-0组(对照组)(P<0.05),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D-120组和D-240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D-0组(P<0.05),但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D-0组(P<0.05)。D-0组和D-960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谷丙转氨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D-0组和D-960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饲料VE添加水平的增加,大菱鲆肝脂蛋白脂酶(LPL)活性有降低的趋势;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大菱鲆肝总抗氧化酶、超级氧化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随VE添加水平的升高有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趋势则相反;随着饲料VE水平的增加,大菱鲆肝VE积累量有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肌肉VE的积累量先升高后恒定在一个水平。综上所述,在高脂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E(有效含量124~243 mg/kg)能改善大菱鲆生长性能、饲料利用效率、鱼肝体指数、脏体指数,调节和改善血脂代谢,可调控机体脂肪代谢酶活性,提高机体组织VE积累量和肝抗氧化功能。本研究旨在通过考察添加不同水平的VE对高脂胁迫下大菱鲆生长、脂类代谢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VE在高脂胁迫下的合理使用及以VE营养调控鱼类脂肪代谢和改善抗氧化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船船用救生衣包布抗拉破断强度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 2014
摘要:按照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对渔船船用救生衣布料进行评定,以经纬各1组(各10块)的渔船船用救生衣包布——绦纶牛津布为研究对象,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其抗拉破断强度不确定度分量来源,评定不确定度,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找出最大的不确定度分量——人员读数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明确分析出渔船船用救生衣布料在进行抗拉破断强度的检测过程中应该控制的关键点,并对影响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因素加以控制,保证测量的准确性,以便能够充分反映实验室对于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督促检测人员提高技术水平。研究结果将对提高渔船船用救生衣布料的检测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Runt转录因子的基因克隆及其功能分析
《海洋与湖沼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Runt结构域转录因子家族(Runx)在哺乳动物体内存在三种基因型,分别起着造血,骨生成和控制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本文应用反转录和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首次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中克隆并测序了一种Runt(lvrunt)基因全长。lvrunt c DNA全长1754bp,含有1个663bp长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21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23.6k Da,具有Runt-family结构域。对凡纳滨对虾鳃、肠、肝胰腺、类淋巴、心脏、肌肉组织和血淋巴lvrunt的转录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几乎特异性地在血淋巴细胞中表达,而在其他组织中表达较低。肌肉注射重组造血激素蛋白(r AST)或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粗提液均可显著提高lvrunt在凡纳滨对虾体内的转录表达。上述结果提示,lvrunt主要在血细胞发挥作用,可能作为造血激素的下游基因起到调节血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并在受到病毒感染后,参与提升血细胞数量或者促进血细胞分化的过程。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Runt转录因子 RACE 实时荧光定量PCR 转录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脂肪源搭配对施氏鲟雌鱼繁殖性能和血清性类固醇激素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鱼油和玉米油作为脂肪源,配制4种等氮饲料(蛋白含量38%,脂肪含量12%~13%),使脂肪酸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的比例分别达3.1%、2.5%、1.9%、1.3%(分别简称SL1、SL2、SL3和SL4),以其饲喂处于性腺发育Ⅲ期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亲鱼5个月,研究不饱和脂肪酸对其繁殖性能及性类固醇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5个月养殖,施氏鲟亲鱼平均体质量增加14.5%,经过低温刺激及升温处理至产前体质量下降6.8%,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n-3HUFA和n-3PUFA水平对繁殖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SL1组和SL2组亲鱼的成熟度和仔鱼成活率高于SL3和SL4组,而仔鱼畸形率显著低于SL3和SL4组(P<0.05);SL1组极化卵卵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平均产卵量高于其他组,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之间的受精率、孵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各饲料组间血清E2和血清T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使用混合鱼油作为饲料脂肪源,效果好于单一使用鱼油或玉米油,同时鱼油的需求比例大于玉米油,建议n-3 HUFA的适宜添加量在2.5%左右,n-3 PUFA最适需要量需要进一步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黄海盆地基底及海相中、古生界地层分布特征
《地球物理学报 》 2014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黄海盆地是大型海相中、古生界和陆相中、新生界两期叠合型盆地,本文根据最新地震资料结合钻井资料及与海陆地质资料的对比研究对盆地内地震层序进行了划分,得到了陆相中、新生界盆地基底即中、古生界海相盆地的顶界埋深、三叠系和上二叠统的残留厚度,推断了陆相层基底地层分布,并根据磁力异常资料推测了海相中、古生界盆地结晶基底埋深,推断了海相中、古生界整体残留情况.下三叠统青龙组和上二叠大隆及龙潭组在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及勿南沙隆起广泛存在,而在北部坳陷的分布则狭窄,中部隆起则由于隆起和剥蚀作用导致这两套地层几乎没有残余.对中-古生界海相盆地和中-新生界陆相盆地的基底特征进行了比较,认为海相中、古生界在南黄海地区区域性存在,海相层厚度分布特征受基底起伏控制,同时受到印支板块运动的影响,中部隆起区是海相中、古生界比较稳定的地区.下古生界可能在南黄海盆地广泛分布,但受资料限制,还难以获知其残余地层的特征.
关键词: 南黄海 陆相中、中新生界盆地 海相中、古生界盆地 基底结构 残留厚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草和丹参对鲟生长及脂肪肝修复的研究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 2014
摘要:为了研究甘草和丹参对鲟生长及脂肪肝修复的效果,将鲟分为10个组,分别为普通对照组(饲料含8%脂肪,投喂7周)、高脂对照组(饲料含16%脂肪,投喂7周)、甘草4个组(饲料含0.5%~2%甘草,3周高脂+4周甘草)和丹参4个组(饲料含0.5%~2%丹参,3周高脂+4周丹参),通过体长、体重、肝指数、生理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切片等,评价甘草和丹参对鲟生长及脂肪肝的影响。结果显示,甘草4个处理组终末体长和体重不同程度地高于普通对照组和高脂对照组。丹参处理组终末体长和体重与高脂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肝指数显著低于高脂对照组和甘草处理组(P<0.05);生理生化指标不同程度低于普通对照组和高脂对照组。肝脏颜色较高脂对照组暗,肝细胞轮廓较为完整,多数细胞内的空泡成小颗粒状分布。甘草处理组血清学指标、肝脏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未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肝脏外观颜色较普通对照组浅,组织切片空泡化严重。研究表明,0.5%~2%甘草能够促进鲟生长,但对高脂导致的脂肪肝没有显著的修复效果;丹参对鲟生长未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对高脂饲料诱导的脂肪肝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建议饲料中丹参添加量为0.5%。[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4,4(3):46-5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