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宝油150'的选育及轻简化栽培技术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宝油150’是以化学杀雄不育系LB2822为母本,YD41R为父本选育而成的早熟高油分黄籽双低油菜新品种,有利于克服两系法制种中拔除可育株较多及三系法制种存在微粉的影响。该品种在贵州平均产量176.38 kg/667 m2,平均产油量76.81 kg/667 m2,分别较对照‘黔油早1号’增产8.08%和14.06%,平均生育期204.20 d,株高为167.30 cm,单株有效角果数459.00个,分枝部位48.60 cm,主花序长62.40 cm,主花序有效角果数79.80个,主花序着角密度为1.28个/cm,一次分枝数8.4个,千粒重为4.64 g,平均芥酸含量0.48%,平均硫甙含量26.12μmol/g,平均含油量48.06%,平均蛋白质含量26.38%。该品种具有中抗菌核病、丰产性好、熟期早、抗倒性强、耐密植等特点,适宜在贵州、四川、重庆及湖南等冬油菜区域进行轻简化机械化高效栽培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环境下降低蛋白质及补饲氨基酸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高温环境下降低蛋白质及在此情况下补饲氨基酸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90头育肥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对照组、处理Ⅰ组、处理Ⅱ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日粮蛋白质水平为14%,处理Ⅰ组日粮蛋白质水平为12%,处理Ⅱ组在处理Ⅰ组中补饲AA。试验期间THI为76.39,为中度热应激。检测指标包括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蛋白质消化率和血液葡萄糖(Glu)、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碱性磷酸酶(AKP)、谷草转氨酶(GOT)。结果表明:(1)处理Ⅱ组可提高生长性能,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良好。2个处理组日粮蛋白质消化率高于对照组(P<0.05)。(2)处理Ⅰ组血浆总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处理Ⅱ组(P<0.05);处理Ⅱ组血浆球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尿素氮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表明,处理Ⅱ组表现最优,说明在高温环境下降低蛋白质水平同时补饲AA比单纯降低蛋白质水平具有更好的生产效果。
关键词: 热应激 低蛋白质补饲氨基酸 生长性能 血液生化指标 育肥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不同地区晚熟李的果实品质分析及综合评价
《贵州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贵州不同地区晚熟李的品质差异,为贵州晚熟李良种选育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不同地区的16个晚熟李资源为试材,成熟期测定果实的外观及内在品质9个指标,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晚熟李的果实品质。【结果】16个晚熟李资源外观与内在品质均存在较大差异,单果质量为10.73~40.91g,果实横径为2.37~4.37cm,纵径为2.13~4.46cm,果形指数为0.86~1.1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9.3%~15.6%,可滴定酸含量为0.51%~1.10%,可溶性糖含量为6.2%~11.7%,糖酸比为5.64~21.27,维生素C含量为0.61~1.81mg/100g。不同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单果质量与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纵径呈显著正相关,横径与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形指数与纵径呈显著正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糖酸比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维生素C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9.925%,可反映大部分果实品质的信息。【结论】16个晚熟李果实品质综合评定得分排序为:修文县晚香脆>遵义汇川区青脆李>沿河县七麦李>平坝县青脆李>石阡县晚青脆>毕节七星关区凤凰李>遵义播州区脆红李>遵义播州区青脆李>沿河县红李子>毕节七星关区凤凰李>德江县红麦李>遵义播州区青脆李>贵阳乌当脆红李>沿河县红李子>沿河县大麦李>道真县迟李子,修文县晚香脆、遵义汇川区青脆李和沿河县七麦李等地方晚熟李的综合品质较优,可用于晚熟李品种选育的基础材料加以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钙磷浓度对白及种子萌发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不同浓度钙、磷对白及种子无菌萌发的影响,揭示白及对岩溶生境高钙、低磷环境的适应机制,为优化白及组培育苗技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离体培养技术,分别MS培养基中加入无水氯化钙3.2g/L,磷酸二氢钾1.7g/L,配制缺钙的MS培养基,分别加入1/2倍钙、1倍钙、1.5倍钙、2倍钙、2.5倍钙、3倍钙;配制缺磷的MS培养基,分别加入1/8倍磷、1/4倍磷、1/2倍磷、1倍磷、1.5倍磷处理白及种子,观察萌发特征和生长情况。【结果】接种第5天不同培养基白及种子均开始明显吸胀,且高钙浓度对白及种子吸胀有促进作用,而低磷浓度对种子吸胀影响较小;接种第10天不同培养基种子颜色由淡黄色转变为绿色;接种第20天不同培养基中大部分种子已突破种皮,并形成子叶,甚至有的圆球茎尾部长出很细的根,在加入2倍钙、2.5倍钙、3倍钙培养基中的幼苗长出第2片子叶;1/2磷培养基中长出第2片子叶。【结论】适当增加钙浓度可促进白及种子无菌萌发后子叶生长,且随着钙浓度的增加子叶生长加快;适当减少磷浓度可促进子叶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百香果果实糖含量与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分析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a Sims)风味浓郁且果实多汁,素有"果汁之王"的美誉。但不同栽培品种间甜味差异显著,导致风味多样,决定水果甜味和风味的主要因素是糖含量。为深入研究百香果糖含量与糖代谢相关基因的关系,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3个不同品种(紫香、黄金和满天星)的百香果果实糖含量进行分析。从百香果转录组注释数据中获得糖代谢密切相关的基因,并对其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金百香果葡萄糖、D-果糖、蔗糖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38.0、228.7、91.0 mg/g,满天星葡萄糖、D-果糖、蔗糖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29.7、226.3、55.6 mg/g,而紫香葡萄糖、D-果糖、蔗糖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18.3、210.0、86.4 mg/g。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对糖代谢相关基因: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脱羧酶在3个品种百香果中的表达量进行分析,发现编码磷烯醇丙酮酸羧化与丙酮酸脱羟酶的两个基因在不同品种间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百香果 品种 糖含量 基因差异表达 气相色谱-质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外引进绿肥种质资源在贵州省低磷黄壤的生长利用及留种特性
《河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适宜贵州省低磷黄壤土上生长利用的绿肥种质资源,选取国外引进绿肥种质资源13份,种植于低磷黄壤中,研究其营养期生长速率,盛花期主要农艺性状、养分积累与供应,花穗期,留种量等。结果表明,全氮、全磷、全钾总养分积累量居前三的种质资源为HZMC1374箭筈豌豆(19.46 g/株)、HZMC1349箭筈豌豆(18.50 g/株)、HZMC1300白芥(15.54 g/株),养分截获与供应能力较高。对于最佳还田利用时间,HZMC1442白芥、HZMC1300白芥、HZMC1298春山芥、HZMC1299春油菜为3月1日至30日,HZMC1539艾菊叶法色草、HZMC1334毛叶苕子、HZMC1302毛叶苕子,为4月1日至5月6日,HZMC1446豌豆、HZMC1374箭筈豌豆为4月14日至5月4日,HZMC1349箭筈豌豆、HZMC1367箭筈豌豆、HZMC1353箭筈豌豆为4月29日至5月15日,HZMYZW26香青兰为6月3日至21日。对于留种量,HZMC1349箭筈豌豆、HZMC1299春油菜、HZMC1300白芥、HZMC1367箭筈豌豆、HZMC1539艾菊叶法色草留种量较高,分别为607.13、467.93、346.40、276.47、256.93 kg/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JAK-STAT信号通路JAK2、STAT3和SOCS1基因在鸭肠炎病毒感染中各组织的表达变化
《中国兽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100只健康30日龄雏鸭随机分为试验组(Ⅰ组,50只)和对照组(Ⅱ组,50只),进行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al, DEV)检测。试验组每只雏鸭腿部肌肉注射0.2 mL(1 000LD50),Ⅱ组注射无菌生理盐水0.2 mL,分别于感染后12,24,36,48,72,84,96 h无菌采集各组织样本(肌肉、胸腺、十二指肠、法氏囊、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脑),利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检测方法确定Ⅱ组未发生感染、Ⅰ组成功感染后,所有样品-80℃保存备用。同时,对各时段各组织中JAK2、STAT3和SOCS1基因的转录水平与蛋白质表达量进行检测,并对十二指肠进行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验证。结果显示,与Ⅱ组相比,JAK2、STAT3和SOCS1基因在DEV感染鸭机体组织中转录水平差异显著(P<0.05)。JAK2和STAT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Ⅱ组,差异显著(P<0.05),而SOCS1蛋白表达量水平高于Ⅱ组,差异显著(P<0.05);取十二指肠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与荧光定量PCR和ELISA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感染DEV对雏鸭各组织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JAK2、STAT3和SOCS1基因的转录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感染DEV对鸭机体组织JAK-STAT信号通路SOCS1基因的影响是在蛋白水平的上调,而非转录水平,同时SOCS1基因对JAK2、STAT3基因的抑制作用也是在蛋白水平。
关键词: 鸭肠炎病毒 JAK-STAT信号通路 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分析及综合评价
《南方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大蒜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并对大蒜种质资源进行初步鉴定及综合评价,以期全面了解大蒜种质资源特性,对今后开展大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创新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184份大蒜种质资源的株高、假茎直径、叶长、叶宽和单头鳞茎重等12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计算其变异系数,并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84份大蒜种质资源的12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14.072%~67.993%,其中,假茎直径、叶长、叶片数和鳞茎盘厚的变异系数均大于40.000%。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蒜种质资源不同农艺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鳞茎高、鳞茎横茎、鳞茎盘直径、鳞芽背宽和鳞芽高是影响蒜头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大蒜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包含在前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6.226%,主要因子为鳞茎横径、株高、单头鳞茎重、鳞芽高、鳞茎高、鳞茎盘厚和叶片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84份大蒜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20.00处可聚为七大类群,其中第Ⅳ和Ⅴ类群种质的综合表现较好,且大部分为贵州本地资源。通过计算184份大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综合得分,筛选出综合得分较高的21份种质,其中有20份种质来自贵州。【结论】184份大蒜种质资源遗传差异较大,其中贵州大蒜种质资源综合表现优异,是筛选优良大蒜种质资源的良好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羊茅细胞色素FaP450基因克隆及其在非生物胁迫下表达分析
《核农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细胞色素P450属于一种含亚铁血红素单加氧酶的超基因家族,在植物多种代谢途径与防御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细胞色素P450基因在高羊茅中的表达模式,本研究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从高羊茅叶片中克隆了细胞色素P450基因,命名为FaP450。FaP450全长1 737 bp,含1 437 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478个氨基酸,具有P450基因家族典型的P450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高羊茅FaP450与禾本科植物小麦、山羊草的P450蛋白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PCR表明,高羊茅FaP450基因受干旱、高温、氮胁迫及盐胁迫的诱导表达上调,表明该基因与非生物胁迫的抗性相关。构建FaP450超量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侵染法转化拟南芥,对其进行低氮胁迫,发现低氮胁迫下FaP450基因过量表达植株的鲜重与根长显著高于野生型,表明FaP450基因的超量表达可以增强拟南芥对低氮的适应性。本研究为深入探索P450基因家族在牧草生长发育与抗逆功能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鲇scp3和dmc1基因的克隆、组织分布及体外相互作用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联会复合体3(synaptonemal complex 3,SCP3)和DNA减数分裂重组酶1(DNA meiotic recombinase 1,DMC1)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关键因子,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中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利用PCR、荧光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对scp3和dmc1进行克隆、亚细胞定位及组织表达分析,通过GST pull-down实验验证体外相互作用.结果显示,南方鲇scp3(GenBank No.MW075231)和dmc1(GenBank No.MF770581)的CDS为723和1029 bp,分别编码240和342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南方鲇SCP3和DMC1与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的同源性分别高达89.17%和97%;系统进化分析中,南方鲇SCP3和DMC1与其他鱼类聚成一支,然后与四足类聚成一支;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结果显示,在南方鲇的9个组织中,scp3和dmc1仅在卵巢中表达;qRT-PCR结果显示,scp3和dmc1在55 dah(days after hatching)卵巢中的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30和90 dah的表达量;荧光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SCP3在南方鲇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有较强的阳性信号,DMC1在卵母细胞的细胞核中有较强的阳性信号;GST pull-down结果显示,SCP3和DMC1存在体外相互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南方鲇减数分裂过程中SCP3和DMC1作用机制提供基础资料,为人工繁殖南方鲇获得高质量卵子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DNA减数分裂重组酶1(DMC1);联会复合体3(SCP3);南方鲇;基因表达;荧光免疫组化;GST pull-down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