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羊肚菌种植区土壤重金属积累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应用化工 》 2022 CSCD
摘要:通过地累积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揭示羊肚菌不同种植基地土壤Pb、Cd、Cr、Hg、As的污染状况及土壤健康风险程度,从而为羊肚菌种植基地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5.38%的A基地土壤Cd含量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其中最大值超标1.07倍;50%的B基地土壤Cd含量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其中最大值超标2.5倍;70%的C基地Cd含量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其中最大值超标2.33倍。利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发现:A基地的Igeo-Pb、Igeo-Cd、Igeo-Cr、Igeo-Hg、Igeo-As值均小于0,表明此基地土壤未受到上述重金属污染;但B基地18.18%的Igeo-Cd在0~1之间、C基地55.56%采样位点Igeo-Cd在0~1之间,存在轻度污染。通过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发现:A、B、C基地均存在轻微生态风险水平。利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发现:A、B、C基地土壤均处于无污染水平。三种方法表明,羊肚菌A、B、C种植基地土壤中Pb、Cd、Cr、Hg、As的污染以Cd为主,评价基地土壤污染状况及土壤健康风险需要多种方法结合评价。
关键词: 羊肚菌 土壤重金属 地累积综合污染指数法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 污染负荷指数法


贵州石斛生态产业发展及建议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 2022 CSCD
摘要:贵州野生石斛资源种类丰富,为实现贵州石斛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贵州充分利用林木资源、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等自然生态资源创新发展石斛生态产业,坚持"石斛发展必须回归原产地、原生态"的理念,将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目前,贵州石斛生态产业已形成以赤水市为核心的丹霞区金钗石斛和黔西南、黔南石漠化区铁皮石斛两大产业集群.根据贵州石斛生态产业现有形势和发展问题,提出贵州石斛生态种植智能化管理和产业多样化发展模式,全力打造贵州生态石斛品牌,有效推动贵州石斛生态产业跨越式发展.


不同栽培基质和培养周期对蛹虫草菌株QC04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22
摘要:本研究以燕麦、大米和小麦为主要栽培基质对蛹虫草菌株QC04进行栽培,比较不同栽培基质和栽培周期对蛹虫草子实体生物量和活性成分的影响,以期为蛹虫草菌株QC04的生产及充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栽培时间为35~55 d时,随着栽培时间的延长,子实体干重不断增加且同一时期子实体干重由高到低为小麦培养基>燕麦培养基>大米培养基,燕麦培养基和大米培养基的剩余栽培料干重大于小麦培养基且剩余栽培料干重均大于子实体干重;燕麦和小麦培养基的子实体和栽培剩余物中虫草素和腺苷含量均高于大米培养基;55 d时子实体和栽培剩余物中虫草酸和腺苷含量达到最高;同一时期同一种培养基虫草素在子实体中的含量低于栽培剩余物,腺苷则相反;大米培养基的虫草酸含量普遍高于燕麦和小麦培养基,子实体后期生物量衰退时,子实体虫草酸含量有少量增加且在65 d时大米培养基的子实体虫草酸含量达到最大值,为195.18mg/100g。


雷山天麻的农艺性状及其相关性与因子分析
《农技服务 》 2022
摘要:为雷山天麻品质控制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对种植的 132 株雷山天麻箭麻花茎高度、花茎粗度、花被筒长度等 11个地上部分农艺性状和天麻鲜重、纵长、横长等 8个块茎部分农艺性状进行观察与测量,并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多元回归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雷山天麻地上部分花茎粗度(平均 8. 74 mm)、花被筒长度(平均 10. 77 mm)、花被筒宽度(平均 7. 34 mm)、子房长度(平均 10. 71 mm)、果实宽度(平均8. 31 mm)、果实长宽比(平均 3. 01)的变异系数为 4. 36%~12. 47%,变异较小,属于较为稳定的性状。块茎部分纵长(平均 85. 39 mm)、横长(平均 62. 31 mm)、环纹数(平均 10. 33 个)和鹦哥嘴直径(平均14. 32 mm)的变异系数为 9. 12%~12. 31%,变异较小,是相对较为稳定的性状。雷山天麻单个块茎鲜重与块茎纵长(X1)、鹦哥嘴长度(X7)等 7 个农艺性状间的最优回归方程为 Y =4. 428X1-1. 253X7(n=132,F=198. 565);单个块茎鲜重与纵长、横长、环纹数、中间环纹间距、鹦哥嘴直径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前 3 个因子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达 81. 057%,因子 1 包括单个块茎鲜重、纵长、横长、中间环纹间距;因子 2 包括纵长、纵横比、环纹数;因子 3 包括鹰勾嘴直径、鹰勾嘴长度。雷山天麻可将块茎纵长作为高产品种选育的性状指标,可将环纹数作为品质控制的性状指标。


贵州省喀斯特山区农业生产模式和生态建设历程与展望
《现代农业科技 》 2022
摘要:贵州省喀斯特山区生态脆弱,石漠化严重,人地矛盾尖锐.喀斯特山区的农业生产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本文回顾了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的历程,包括解决温饱问题和向自然索取阶段,改造自然阶段,保护自然阶段,保护与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阶段等,总结了贵州省生态建设经验,并结合贵州省实际情况,展望了贵州省喀斯特山区未来的农业生产模式,以期为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喀斯特山区;贵州省


高品位茧丝蚕品种“芳·绣×白·春”在黔北地区引种试养初报
《蚕桑茶叶通讯 》 2022
摘要:引进高品位茧丝春秋用蚕品种“芳·绣×白·春”,与华康2号、两广2号进行对比试养,调查5龄经过、全龄经过、发育整齐度、抗病力等生长发育情况,分析实用孵化率、公斤茧颗数、张种产茧量、死笼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指标。结果显示,“芳·绣×白·春”相较其他两个品种具有茧粒大、死笼率低、茧层率高、产量高的优势,适合在黔北地区春季饲养。


摘除茶花对白化茶树春茶产量及生化成分的影响研究
《茶叶通讯 》 2022
摘要:在'白叶一号'黄金芽'和'黄金叶'等白化茶树品种的生产茶园中,茶树开花量过多的现象十分突出.本试验在贵州省内黔北茶区、黔西茶区和黔南茶区的6个试验茶园中分别调查了'白叶一号'黄金芽'和'黄金叶'的花蕾数量和茶花生物量,并探索秋冬季摘盛开花朵、摘露白花蕾、摘尽幼小花蕾等3个摘花处理对次年春茶产量和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白叶一号'黄金芽'和'黄金叶'的花蕾数量分别为9.51×105~1.28×106个/667 m2、6.32×105个~9.06×105个/667 m2和1.11×105个/667 m2;以盛开花朵计,'白叶一号'黄金芽'和'黄金叶'的茶花生物量分别为41.0~129.3 kg/667 m2、50.4~63.6 kg/667 m2和72.8 kg/667 m2;秋冬季茶花生物量高达春季茶叶生物量的1.27~3.79倍.秋冬季摘幼蕾处理和摘花朵处理分别使春茶产量较对照(不摘花处理)增加13.8%~70.6%和2.4%~25.9%,摘露白处理也使部分试验茶园的春茶产量略高于对照或与对照持平.摘花处理促进春茶产量增加,主要由于单穴芽数增加,其次是由于百芽重增加.在3个摘花处理下,'白叶一号'和'黄金芽'的春茶生化成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或优于对照.表现在'白叶一号'在3个摘花处理下的春茶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和儿茶素等理化成分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以及'黄金芽'在摘露白处理和摘幼蕾处理下春茶水浸出物含量和儿茶素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对照,但3个摘花处理使'黄金叶'的春茶游离氨基酸和儿茶素含量下降.本试验结果可为多花白化茶树品种的提质增产增效生产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中国南方茶棍蓟马地理种群遗传分化分析
《昆虫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基于mtDNA COI和CO Ⅱ的联合序列,探讨中国南方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方法]利用MEGA 6.0,DnaSP5.10和Arlequin3.5.2.2等软件对中国南方茶棍蓟马8个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基因流、分子变异及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推断群体演化历史.[结果]茶棍蓟马mtDNA COI和COⅡ序列均具有明显的AT偏好性,COI和COⅡ联合序列的长度为1146 bp,共有22个单倍型.中国南方茶棍蓟马总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表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Hd=0.924)和低核苷酸多样性(π=0.00600).8个地理种群总群体的遗传分化程度高(FST=0.84830),基因交流水平低(Nm=0.040),群体可能由于遗传漂变而发生明显分化.AMOVA分析显示,茶棍蓟马种群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组间种群(FCT=0.84922);Mantel检测显示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5029,P<0.01).中性检验结果表明,除云南两个地理种群外的其他地理种群近期可能经历了种群扩张.[结论]中国南方茶棍蓟马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基因交流较少;地理距离可能是影响茶棍蓟马地理种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茶棍蓟马 地理种群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地理距离


不同杀菌方式对泡椒鲜切马铃薯片贮藏品质的影响
《中国酿造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解决泡椒鲜切马铃薯片贮藏和流通过程中出现的褐变、胀袋、质地软化等问题,采用蒸汽、微波和辐照杀菌方式对泡椒鲜切马铃薯片进行处理,通过测定L*值、硬度和感官评分,筛选各杀菌方式最优工艺参数.通过贮藏实验,对比不同杀菌方式对泡椒鲜切马铃薯片色泽、质构特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菌落总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杀菌方式的最优工艺参数为蒸汽杀菌时间为3 min,微波杀菌功率为700 W,辐照杀菌剂量为8 kGy.贮藏实验结果表明,辐照和微波杀菌灭酶活效果优于蒸汽杀菌,但蒸汽杀菌能更好地保持产品色泽,减缓L*值的降低,维持产品硬度、弹性和咀嚼性,菌落总数和PPO活性虽比辐照处理组和微波处理组高,但整体控制在较低水平,综合感官评分以蒸汽处理组最高.综合对比,蒸汽杀菌更适合于泡椒鲜切马铃薯片的加工.
关键词: 泡椒鲜切马铃薯片 蒸汽杀菌 微波杀菌 辐照杀菌 贮藏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