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低盐度对不同三疣梭子蟹群体幼蟹发育的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野生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亲蟹繁育的Ⅱ期幼蟹进行低盐度胁迫,发现其120 h的半致死盐度为11.7,并比较了"黄选1号"三疣梭子蟹和低盐适应群体三疣梭子蟹在低盐度(11.7)水中和正常海水(盐度为35.0)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黄选1号"在盐度为11.7时的存活率比在正常海水中低,低盐适应群体在盐度为11.7时的存活率与在正常海水中差异不明显;在盐度为11.7的水中,两个群体幼蟹的变态率与生长指标均低于在正常海水中。试验结束时,"黄选1号"在低盐度(11.7)水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分别为20.00%、10.00%、(17.47±1.11)mm,在正常海水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分别为52.22%、53.33%、(20.43±1.21)mm;低盐适应群体在低盐度(11.7)水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分别为32.22%、13.33%、(17.69±0.93)mm,在正常海水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分别为27.98%、16.67%、(18.79±1.61)mm。研究表明,低盐适应群体抵抗低盐胁迫的能力较强,在正常海水中"黄选1号"幼蟹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和体质量均高于低盐适应群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东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中心渔场的时空变化
《生态学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9年6月—2012年1月上海金优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在中东太平洋作业的5艘金枪鱼延绳钓渔船的渔捞日志资料,结合卫星遥感反演的海表温度数据,分析了中东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场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规律以及渔获量与海表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厄尔尼诺年(2009年),金枪鱼延绳钓渔场作业重心会向偏东方向移动,且金枪鱼钓获率较高;而拉尼娜年(2010、2011年)则向偏西方向移动,且钓获率下降;研究海域作业渔场的最适宜海表温度范围为25~30℃;2009年最适海表温度略高于2010年和2011年;平均月渔获量与月平均海表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饵料质量对不同规格刺参摄食率、吸收效率的影响
《水产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刺参摄食的生理生态学特性,本实验在室内模拟研究了不同体质量刺参[A(4.77±0.95)g、B(15.12±1.14)g、C(34.77±7.95)g、D(78.13±4.99)g]的有机物摄食率、吸收效率分别对饵料质量[Ⅰ(100%海泥)、Ⅱ(88%海泥+12%海带粉)、Ⅲ(76%海泥+24%海带粉)、Ⅳ(64%海泥+36%海带粉)]及温度[(5.1±0.4)、(10.9±0.7)、(12.5±0.6)、(14.2±0.7)和(16.1±0.6)℃]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摄食率(OIR)与饵料质量(OC)回归方程为OIR=a×OC/(OC+b),其中a、b分别为最大摄食率与半饱和常数;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饵料质量、体质量对刺参摄食影响极显著,而二者交互作用对其影响不显著。与温度(T)的关系为OIR=c×T2+d×T+e,c=-(0.007 5~0.016 4)、d=0.298~0.769、e=-(0.742~1.977);水温、体质量对刺参摄食均有显著影响;而其交互作用对摄食率的影响极显著,对吸收效率则不显著。饵料质量、温度和初始体质量(WW)组合双因子与摄食率的关系分别为OIR=12.55×WW-0.361+7.92×OC/(OC+4.373)-4.70,OIR=2.2×WW-0.384+0.033×WW-0.384×T2+0.077×T。协方差分析表明,其相关系数呈极显著水平。本研究量化了刺参摄食率与饵料质量、水温、体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初步掌握了有机物摄食率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刺参 饵料质量 温度 体质量 有机物摄食率 吸收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度和溶解氧对刺参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不同盐度(20、25、30、35、40)和不同溶氧水平(充空气,DO 7~9mg/L)充纯氧,DO15~20mg/L;不充气,DO 2~5mg/L)对刺参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的影响。盐度试验结果表明,盐度急性变化会引起刺参体腔液ACP、AKP、LZM活性的升高和SOD活性降低,其中第10天时盐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最大。溶氧试验显示,过饱和溶氧(DO 15~20mg/L)可使刺参体腔液ACP、AKP、LZM、SOD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不充气组(DO 2~5mg/L)刺参体腔液中ACP、AKP、LZM活性出现短暂升高。恢复性试验中,盐度20、25组对AKP活性和盐度20、40组对SOD活性的影响未恢复到初始水平,其余实验组均能恢复至初始水平,说明低盐对刺参免疫力的影响较大。充纯氧组刺参的AKP活性显著高于充空气组,表明高溶解氧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刺参免疫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鲤神经球蛋白基因序列与低氧表达分析
《水产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鲤珠蛋白家族的基因组成和表达模式,及其与低氧适应能力的相关性,本实验通过鲤基因组框架图比对和全长cDNA文库筛查,获得鲤神经球蛋白(neuroglobin,Ngb)基因完整序列,证实鲤不仅具有独特的脑组织特异表达的II型肌红蛋白(myoglobin-2,Mb-2)基因,也具有Ngb珠蛋白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显示,该基因在脑组织特异性表达,并呈现出低氧应答特征。基因结构和系统发生分析表明,鱼类Ngb基因高度保守,鲤Ngb蛋白可能与斑马鱼直系同源蛋白具有相似的结构及功能,而与鲤Mb-2存在明显差异。鲤Ngb基因表达量在两个品系间存在显著差异,耐低氧能力强的散鳞镜鲤Ngb基因表达量高于荷包红鲤抗寒品系。研究表明,鲤Ngb基因可能以与Mb-2基因分工协作的方式共同实现脑组织供氧,执行应对低氧胁迫的神经保护功能,在鲤低氧适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鲤 神经球蛋白 脑组织特异性表达 低氧应答 低氧适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北部竖杆张网网囊网目选择性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使用套网法对南海北部双桩竖杆张网网囊网目的选择性进行分析,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小鳞沟鰕虎鱼(Oxyurichthys microlepis)和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4种主要渔获作为张网选择性研究的指标种,使用Logistic曲线作为其选择性曲线模型,求得不同网目尺寸网囊对该4种指标种的体长选择性曲线,并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曲线参数运算。结果显示,试验网囊网目尺寸为15 mm时,除毛虾(Acetes)外无其他渔获逃逸;试验网囊网目尺寸为25 mm时,4种指标种的50%选择体长(L50)分别为53.17、50.16、61.05、26.37 mm,其选择性范围(SR)分别为13.43、17.50、41.88、12.78 mm;试验网囊网目尺寸为35 mm时,4种指标种的L50分别为80.72、77.12、86.97、68.68 mm,其SR分别为19.48、39.08、28.20、13.17 mm。随着张网网囊网目尺寸的增加,4种指标种的L50随之增加,SR值除小鳞沟鰕虎鱼外也都增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团头鲂黑素皮质素受体2基因克隆、组织分布和应激后的表达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在神经内分泌下丘脑-垂体-肾间组织轴调控中,黑素皮质素受体2(MC2R)与垂体释放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结合而激活相应的cAMP信号转导途径,对鱼类的应激反应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PCR、RACE技术克隆获得团头鲂MC2R mRNA序列,并通过实时定量PCR分析了团头鲂MC2R组织分布情况及捕捞胁迫后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获得的MC2R mRNA序列开放阅读框为915 bp,编码304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及系统育分析显示,团头鲂MC2R氨基酸序列与鲤科鱼类的MC2R聚为一支,与金鱼(Carassius auratus)MC2R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87%)。组织分布结果表明,头肾中MC2R的表达量最高,脾脏、精巢和脑中有相对较高的表达量,中肾、肝、肠和肌肉等MC2R的表达量相对较低。经捕捞出水体60 s的急性应激处理后,皮质醇在4 h时显著升高,24 h时表现出下降的趋势;MC2R基因表达量在头肾中变化不显著,然而脾、脑和精巢中MC2R在4 h时表达量相对于1 h则呈现出显著的下降。通过对团头鲂应激后主要调控因子变化规律的研究,可为鱼类应激后调控措施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团头鲂 MC2R基因 皮质醇 克隆 组织表达 应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