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531条记录
马铃薯渣固态发酵制作单细胞蛋白饲料的工艺研究

饲料工业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以马铃薯淀粉生产中产生的废渣为主要原料,以黑曲霉、白地霉和热带假丝酵母为发酵菌种,对马铃薯薯渣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比较了灭菌与不灭菌的发酵方式,确定了采用灭菌的方式,分阶段混菌发酵的最佳配比,黑曲霉:白地霉:热带假丝酵母为1:1:1,接种量15%(w/w),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组成与配比为薯渣85%(w/w)、麸皮15%(w/w),以薯渣和麸皮为基础,添加磷酸二氢钾0.6%(w/w)、尿素1.5%(w/w)、硫酸铵1.5%(w/w)、硫酸镁0.05%(w/w)。测定结果表明,发酵产品中粗蛋白含量较发酵前有显著提高。

关键词: 马铃薯薯渣 固态发酵 饲料 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污泥有机-无机复混肥在春小麦上的施用效果

湖北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初步探讨了污泥有机-无机复混肥在青海东部春小麦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污泥有机-无机复混肥后,春小麦产量显著增加,春小麦农艺性状的各项指标均有提高,表明在青海省大面积推广该复混肥是可行的。

关键词: 城市污泥 有机-无机复混肥 春小麦 肥效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南县莫曲沟林区常见野生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据调查,莫曲沟林区共有维管束植物45科,136属,208种,其中国家二级珍稀保护植物4种,青海省重点保护林木4种,中藏药材30余种,有利用价值和发展前途的植物在90种以上;介绍了野生植物保护、开发利用措施。

关键词: 野生植物 资源 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纳米TiO_2光催化剂促进小叶黑柴胡种子根系生长

种子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纳米TiO2光催化剂对野生小叶黑柴胡种子进行处理,测定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以及种子的平均根长和简化活力指数。结果表明:处理浓度在200~1 000 mg/L范围内,对种子萌发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处理浓度在400~800 mg/L范围内,可以有效增强种子的活力,明显促进种子根系生长;浓度为800 mg/L时效果最为显著。

关键词: 纳米TiO2 光催化剂 小叶黑柴胡种子 根系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杂种优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SR和SRAP两种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通过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培育出的新型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其中10个恢复系和3个保持系转育而来的不育系进行NCⅡ双列杂交,测定其杂种优势,并分析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30对SRAP引物扩增出250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61.9%。39对SSR标记共扩增出145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97.3%。(2)两种标记混合聚类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588处可将全部材料划分为A、B两大类群,其中A类包含一个来自039×浩油11号的甘白种间杂交后代和白菜型亲本浩油11号,B类包含039、E144和其余的甘白种间杂交后代。在相似系数0.714处B类又可以分为6个不同的亚类,两个甘蓝型亲本材料单独聚在一个亚类中,其余的64份甘白种间杂交后代分别聚在5个不同的亚类中,说明新型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品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配制的30个杂交组合中,产量超亲优势在20%以上的有22个,占组合数的73.3%,产量杂种优势非常明显,而含油量杂种优势不明显。(4)SRAP标记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而SSR标记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相关不显著。因此,利用分子标记技术预测油菜的杂种优势,SRAP标记效果更好。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甘蓝型油菜 春性 SSR SRAP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东部地区春油菜“3414”肥效试验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确定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春油菜的最佳氮、磷、钾施肥配比,为春油菜的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青杂2号为春油菜供试品种,施肥采用农业部推荐的"3414"最优回归设计,共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配方处理进行春油菜的氮、磷、钾施肥配比试验。[结果]各施肥处理中,N2P3K2(N 101.25 kg/hm2、P2O5112.80 kg/hm2、K2O 45.00 kg/hm2)的产量最高,为3 802.5 kg/hm2;其次是N2P2K0(N 101.25 kg/hm2、P2O575.15 kg/hm2、K2O 0 kg/hm2),产量为3 735.0 kg/hm2。通过"3414"肥料效应试验,获得青海东部地区春油菜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理论上的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为:N 128.60 kg/hm2,P2O590.60 kg/hm2,K2O 55.10 kg/hm2,最佳产量可达3 471.5 kg/hm2。[结论]综合分析不同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并结合青海东部农业生产实际,建议氮、磷、钾的施肥量分别为N 120.00 kg/hm2、P2O590.00 kg/hm2、K2O 50.00 kg/hm2。

关键词: 春油菜 “3414”肥效试验 施肥模型 推荐施肥量 青海东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东部3种牧草蒸散规律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改进的离体连续快速称重法对无芒雀麦、紫花苜蓿、冰草整株以及叶片蒸腾速率、蒸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冰草的枝蒸腾速率和叶片蒸腾速率均最高,其次为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最低;在7~9月中,3种牧草在8月份整株和叶片的平均日蒸腾量均最高,9月次之,7月最低。

关键词: 青海东部 无芒雀麦 紫花苜蓿 冰草 蒸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小麦不同生育期断水对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量下不同时期断水对春小麦生长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在断水初期蒸散强度明显高于断水后期;随着春小麦生育进程的推进,土壤水分含量各水平梯度断水前日平均耗水量增加,同一梯度土壤水分含量在断水后,到达各临界水分的时间有缩短的趋势;同一断水时间,随着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到达各临界水分时的日平均蒸散量也增加;同一水平梯度含水量随断水日期推后水分利用率提高。

关键词: 春小麦 生育期断水 耗水量 水分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6号的选育

贵州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青杂6号(402)为甘蓝型春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杂交种和小孢子培养技术选育的三系杂交种,也是青海省第一个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选育的杂交种,该品种具有高产、双低和抗(耐)菌核病较强等特点,在国家区试中平均产量为242.28 kg/667m2,比第一对照青油14号增产15.51%,比第二对照青杂2号增产10.93%;在国家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19.97 kg/667m2,比对照青杂2号增产7.73%,两年区试平均芥酸含量0.1%,饼粕中硫甙含量20.26μmol/g,含油量47.39%,抗(耐)菌核病明显强于对照品种。

关键词: 优质 甘蓝型油菜 双低 小孢子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中筋春小麦新品种—青春39

麦类作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