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053条记录
山西省南部花生品种产量稳定性的模型分析及评价

作物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在不同统计模型下花生品种多性状的表现规律,以山西省南部花生主产区6个试点中的7个花生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Eberhart-Russell、AMMI、DTOPSIS和PCA等4种模型分析方法,综合对比、评价不同花生品种及统计模型的适应性。结果表明,4种模型因统计方法的不同结果存在差异,Eberhart-Russell模型分析中品种晋花8号、花育911和临花9号遗传稳定性更好,而AMMI双标图及参数Di显示花育911和张户坡试点分别在产量变异中有更好的品种稳定性和试点分辨力,DTOPSIS和PCA分析分别以临花9号、花育911和临花9号、晋花8号为综合多性状最优品种。结合品种田间产量表现,AMMI分析能更科学地反映加性遗传模型中的GEI交互效应,而DTOPSIS分析在多品种多性状比较中更有优势。

关键词: 花生 产量稳定性 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作物驯化和品种改良所选择的关键基因及其特点

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15~20年作物基因组学迅速发展,特别是第2代测序技术的普及,显著降低了测序成本,使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和单元型区段(也称单倍型区段)分析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对系统生物学、遗传学、种质资源学和育种学影响最为深刻,使其进入基因组学的全新时代。一批驯化选择基因的克隆,特别是对一些控制复杂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及其调控机制的解析,更清晰地揭示了作物驯化和品种改良的历史,提升了人们对育种的认知,推动育种方法的改进。驯化和育种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驯化选择常常发生在少数关键基因或位点,对基因的选择几乎是一步到位;而现代作物育种虽然只有100年左右的历史,但其对基因组影响更为强烈,是一些重要代谢途径不断优化的过程。随着生态环境或栽培条件的变化,育种选择目标基因(等位变异)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或调整,因此对基因(等位变异)的选择是逐步的。此外,强烈的定向选择重塑了多倍体物种的基因组,使其亚基因组与供体种基因组明显不同。在群体水平上,系统分析驯化和育种在作物基因组和基因中留下的踪迹,凝炼其中的规律,将为品种改良和育种提供科学理论和指导,本文也简要介绍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主要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形成与演化规律"的基本研究思路。

关键词: 作物基因组 驯化 育种 关键基因 单元型区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药效测定方法研究

果树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的药效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浸果法和显微观察法,分析不同发育状态苹果、害虫及调查时间等对蛀果率和药效的影响。【结果】采用将孵化卵和苹果幼果试验,梨小食心虫蛀果率较高,为76.81%~77.18%。用浸泡幼果、成熟半果和成熟整果法测定高效氯氰菊酯药效时,药液质量浓度为3.33 mg·L-1和4.00mg·L-1时,3种果实、同一药液浓度间药效无显著差异;当药液质量浓度增加至5.00 mg·L-1及更高时,使用成熟半果的药效为48.98%~98.96%,均显著高于使用幼果和成熟整果的40.63%~94.79%和38.80%~97.01%。观察害虫危害特征,接种卵30 h时,蛀果孔上附有虫粪的幼虫为活虫;54 h和78 h时蛀果孔下附有虫道数的幼虫为活虫。高效氯氰菊酯药液浓度较低时,接卵54 h前药效随试验时间增加而增加,54 h时趋于稳定。用氯虫苯甲酰胺验证上述试验,结果合理。【结论】可采用农药浸泡苹果幼果法及接种将孵化卵测定农药对初孵幼虫的药效,试验过程、调查方法与梨小食心虫田间接触农药和危害情况相似,试验结果合理,操作过程简便,可作为测定农药对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效果的新方法。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初孵幼虫 药效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磷水平对不同基因型花生种子发芽期耐寒能力的影响

花生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3种基因型(耐寒型、中间型和敏感型)共10份花生种子为材料,于6个浓度梯度的过磷酸钙溶液(0浓度为对照)浸泡进行发芽试验,以露白率,发芽率及相对发芽率为指标,研究了在常温(25℃)浸种与低温(2℃)浸种下不同基因型花生种质发芽能力。结果表明:在种子吸胀萌发期,25℃/72h平均露白率由高到低为P2>P3>P4>P1>P5>P0;2℃/72h平均露白率由高到低P4>P2>P5>P3>P1>P0,无论常温浸种还是低温浸种,72h露白率都高于对照水平。3种基因型的10份花生种质25℃/120h发芽率明显高于2℃/120h发芽率,经低温处理后,耐寒型种质(S8,B1,Y4)和中间型种质(E4,Q2)发芽率高于中间型种质(H56)和敏感型种质(H33,J11,J19,J4),且敏感型种质随磷浓度的增高种子的发芽率随之增高。通过露白率与发芽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针对不同基因型可以增施不同浓度的磷肥来提高花生种子发芽期的耐寒能力,耐寒型种质以P3最明显,中间型种质以P2最明显,敏感型种质以P5最明显。

关键词: 耐寒 基因型 花生 发芽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改性聚丙烯酸酯包膜控释肥料的控释性能研究

土壤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应用流化床包衣设备进行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包膜肥料中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交联剂用量对膜材料表面结构与疏水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后处理工艺对改善包膜肥料控释性能的作用。结果表明,以水溶性高分子聚丙烯酸乳液为主成分的包膜材料中添加交联剂(氮丙啶)的比例由1%(质量百分数,下同)增加至2%,肥料包膜表面结构变得更加平整致密,疏水性能也有所增强,控释效果显著提升。在40℃静水浸泡的9 d时间内前者释放了90%以上的养分,而后者仅释放了约40%的养分。不同后处理工艺对增强包膜肥料的控释性能作用不一。烘箱加热的效果远好于微波处理,且当交联剂添加比例较低(0.3%)时,在一定范围内(60℃~80℃)升高后处理温度,包膜肥料的控释性能显著增强。而当交联剂添加比例增至1%以上时,升温对其控释性能几乎无影响。

关键词: 聚丙烯酸脂 包膜肥料 流化床 改性 养分释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缪勒线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中国兽医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羊肺线虫病由网尾科或原圆科的线虫寄生于羊的肺部所引起~([1])。主要症状是咳嗽、呼吸困难等,尤其是羊被驱赶时和夜间休息时最为明显~([2])。此病分布广泛,不仅造成部分羔羊和成年羊夏秋季节线虫性肺炎,羊只发育障碍,畜产品数量和质量下降,而且成为大批羊只春乏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给畜牧业经济带来较大损失~([3])。缪勒线虫为原圆科缪勒属小型肺线虫,虫体非常纤小,口由三个唇片围成,交合伞背肋发达;寄生于羊的肺泡、毛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表面活性助剂对2种药剂防治小菜蛾的增效作用

植物保护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添加表面活性助剂对药剂防治小菜蛾效果的影响,采用叶片残留药膜法研究了两种药剂中分别添加两种表面活性助剂后对小菜蛾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室内毒力测定表明,有机硅表面活性助剂0.03%Silwet 408对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ME)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使之对小菜蛾幼虫毒力提高了2.37倍,而矿物源增效剂0.3%GY-Spry对2%甲维盐ME没有明显增效作用;两种表面活性助剂对20%阿维·杀虫单ME均没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两种表面活性助剂均能显著提高两种药剂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7d后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1%和96%以上,均显著优于药剂单独使用时的效果。

关键词: 表面活性助剂 甲维盐 阿维·杀虫单 增效作用 小菜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丝黑穗病抗性基因SRAP标记的初步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与高粱抗丝黑穗病基因相连锁的SRAP分子标记,实现实验室内对高粱抗病性的选择鉴定,达到真正意义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选用高粱感病品种三尺三和抗病品种Tx622B为研究材料,观察了其形态学和农艺性状,筛选了具有多态性的SRAP标记。结果表明:高粱品种三尺三与Tx622B的田间性状有明显的差异,三尺三的株高、茎粗、秆高、地面茎节数、穗长、穗节数、穗粒重和千粒质量均高于Tx622B,穗一级分支数高于Tx622B,而小区穗数低于Tx622B。2个品种产量性状的差异达到极显著的水平。筛选出16对在抗感品种间有多态性的引物,可用于高粱抗丝黑穗病基因研究。将为高粱抗丝黑穗病优良品种的筛选、培育提供研究基础。

关键词: 高粱 丝黑穗病 SRAP标记 抗性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LBD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表达特性及调控网络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发掘小麦LBD基因的功能,利用小麦最新基因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小麦LBD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并对其表达特性及调控网络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本研究得到了75个小麦LBD基因,根据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可将它们划分为ClassⅠ和ClassⅡ两个亚家族。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除了5D和7D外,其余染色体均含有LBD基因。共表达调控网络分析表明,15个LBD基因参与了小麦功能基因调控。利用RNA-seq数据对所有小麦LBD基因在不同组织以及不同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表明,小麦LBD基因在不同组织间和胁迫下存在着差异表达,多个组织特异和胁迫响应相关LBD基因被鉴定到,可作为后续功能研究的候选基因。

关键词: 小麦 LBD基因家族 逆境胁迫 共表达网络 表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物理控制技术对棕色田鼠的控制效果

中国植保导刊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在田间采用足量安装法,评价智能穿洞式鼢鼠捕杀器、银恒快速捕鼠器、铁板夹3种物理捕鼠器械对棕色田鼠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铁板夹的控制效果最好,校正灭洞率达71.45%,智能穿洞式鼢鼠捕鼠器和银恒快速捕鼠器对棕色田鼠校正后灭洞率分别为54.68%和45.78%。铁板夹成本低、防效较好,可应用于棕色田鼠防控。

关键词: 棕色田鼠 鼠害防治 物理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