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磨粉方式对苦荞粉粉质特性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中国粮油学报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超微、石磨、钢磨、湿磨4种磨粉方式对苦荞籽粒进行磨粉,分析比较苦荞粉破损淀粉含量、粒径分布、微观结构、水合特性、冻融稳定性、黏度特性等粉质特性并采用酶解法模拟体外淀粉消化测定不同时间点的总淀粉水解率。研究结果显示:磨粉方式对苦荞粉粉质特性及体外消化特性影响差异显著,其中超微粉碎能显著减小苦荞粉粒径大小(D[4,3]=32.09μm),提高其亮度值(L=88.92)以及淀粉对酶的敏感度;湿磨粉淀粉颗粒形态完整,破损淀粉质量分数最低,为4.25%,冻融稳定性好,回生值低(3 732 cP),不易老化;石磨粉粉糊衰减值低,粉糊热稳定性好,淀粉水解缓慢;刚磨粉对各项指标的影响均不突出。不同磨粉方式对苦荞粉的影响不一,超微粉是一种理想的苦荞深加工食品原料,湿磨粉则适合冷冻食品加工,石磨粉更适合慢消化食品加工,而刚磨粉适合与普通食品用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智能化密闭商品肉鸡舍冬季生物气溶胶分布研究
《中国家禽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冬季智能化密闭商品肉鸡舍生物气溶胶分布规律,在山西中部某鸡舍均匀地设置了36个采样点,使用Anderson-6撞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对白天(AM10∶00-PM3∶00)和夜间(PM10∶00-AM3∶00)两个时段的细菌和大肠杆菌的气溶胶粒径分布进行分析,并对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等的气溶胶浓度分布以及气体和粉尘等的浓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细菌气溶胶主要存在于6级空气微生物采样器的Ⅰ、Ⅱ、Ⅲ级;主要刺激人体的上呼吸道;通风模式的不同对粉尘浓度的分布影响较大,对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分布影响不大;白天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分布与粉尘浓度分布不相关,夜间相关。
关键词: 冬季 智能化密闭商品肉鸡舍 生物气溶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群体密度对玉米茎秆农艺性状、力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山西省雨养区春玉米倒伏引起的减产问题,选用玉米品种郑单958和晋单86为材料,设5.25万、6.00万、6.75万、7.50万和8.25万株/hm~2 5个密度处理,分析玉米茎秆抗倒力学和农艺性状的变化特点及其与产量和倒伏率的关系,明确影响玉米产量和倒伏率的主要茎秆节间因素。结果表明,随群体密度的增加,郑单958茎秆各节间长度和直径均先增加后降低,且在密度7.50万株/hm~2时最大;晋单86茎秆各节间长度显著增加,直径显著降低。随群体密度增加,茎秆各节间干重、单位茎长干重、硬皮穿刺强度、弯曲能力均先增加后降低,郑单958密度7.50万株/hm~2时最大,晋单86密度6.00万株/hm~2时最大,且晋单86在密度6.00万株/hm~2处理与其他处理间差异均显著。相关分析表明,硬皮穿刺强度和弯曲能力与节间长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节间干重和单位茎长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节间干重、单位茎长干重、硬皮穿刺强度和弯曲性能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倒伏率与第3节间直径、节间干重、单位茎长干重、茎秆硬皮穿刺强度和弯曲能力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郑单958和晋单86产量分别以密度7.50万、6.00万株/hm~2处理最高,分别较其他密度处理提高8%~26%、20%~30%。
关键词: 玉米 群体密度 茎秆 农艺性状 力学性状 产量 倒伏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粗山羊草CCT基因家族进化及节律表达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CT家族基因广泛参与植物花期的调控过程,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 Coss.)作为小麦D基因组供体,给小麦带来新的花期及适应性相关基因。研究粗山羊草CCT家族基因不仅可为小麦进化、驯化和演变规律提供参考,还有助于认识粗山羊草作为杂草的生态适应性。粗山羊草基因组中26个CCT基因进化分析后发现Group A、Group C、GroupH和Group G中的13个Aet CCT成员出现了快速进化;Group A中有42.1%的位点存在正选择效应,表明快速进化提高了粗山羊草的适应性。基因结构分析表明CCT结构域在Aet CCT家族中保守性很高,但不同基因内含子和外显子的排布差异较大,特异Motif可能是不同亚家族基因间功能差异的重要原因。Aet CCT4、Aet CCT7、Aet CCT8、Aet CCT11、Aet CCT12、Aet CCT16、Aet CCT17、Aet CCT19、Aet CCT21和Aet CCT22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生物钟效应",呈现出24 h的节律性表达,且基本都处于快速进化的Group A、Group C、GroupH和Group I。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成员可能参与花期调控等生长发育过程,在粗山羊草的适应性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连作黄瓜生长及根际微环境的影响
《中国瓜菜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连作黄瓜生长及根际微环境的影响,笔者制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有机肥,设置了对照(CK)、有机肥处理(OF)与生物有机肥处理(BOF)3组试验,并采用盆栽试验以检测不同处理下黄瓜植株及其根际土壤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后黄瓜连作土壤中的细菌(12.36×10~7cfu·g~(-1))和放线菌(5.27×10~6cfu·g~(-1))数量大增而真菌(1.23×10~5cfu·g~(-1))数量锐减;土壤中pH及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6%~11%、24%~125%、15%~29%;SOD和POD活性显著升高,增幅分别为18%~42%、47%~113%。施用生物有机肥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区系,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了抗氧化保护酶活性,植株长势明显优于对照,效果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色快菜新品种晋紫快菜1号
《中国蔬菜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晋紫快菜1号是由雄性不育系配制的一代杂交紫色快菜新品种,生育期30 d(天),株高18 cm,开展度25 cm,叶面呈紫色,平展且有光泽,叶肋两侧有叶翼,单株质量180g,每667 m~2平均产量3 528 k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果蔬贸易发展研究——基于贸易比较优势、互补性和增长潜力的实证分析
《世界农业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2000年以来,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果蔬贸易整体迅速发展,其他金砖国家成为中国果蔬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和新兴进口来源市场。本研究以2000—2015年数据为基础,描述了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果蔬贸易概况,深入分析了金砖国家间果蔬贸易的比较优势、互补性和未来增长潜力。研究发现:中国、南非的果蔬均具有出口比较优势,其中中国的蔬菜和南非的水果出口优势最为明显;就互补性而言,中国果蔬出口与印度进口互补性最强,中国果蔬进口与南非出口互补性最强;就增长潜力来看,中国果蔬出口与巴西进口的增长潜力最大。
关键词: 果蔬贸易 比较优势 互补性 增长潜力 中国 金砖国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嗜蓝孢孔菌属(Fomitiporia)一新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山西雁北地区沙棘树腐木上采集到了野生嗜蓝孢孔菌属一新菌,研究其新菌的形态学特征、分子系统发育并确定新种。【方法】形态学观察采用肉眼观察标本以及制作Melzer、棉蓝和5%KOH 3种试剂的浮载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标本形态,分子系统发育分析采用将新种的ITS序列与其他已经报道的20种真菌ITS进行同源聚类分析,构建基于ITS的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形态学特征为具有马蹄形担子果,盖状无柄,有时平伏反卷生长,单系菌丝系统;骨架菌丝在Melzer试剂和棉蓝试剂中呈负反应;担孢子近球形或球形,无色,厚壁等。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新种与嗜蓝孢孔菌属亲缘关系较近,聚在一个分支中,并在系统发育树中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亚分枝。【结论】根据研究确认为嗜蓝孢孔菌属新种,定名为Fomitiporia yanbeiensis S.Guo&L.Zhou(登陆号GenBank:KT861405,Fungal name:FN57036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比例醋糟与紫花苜蓿混合青贮效果的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醋糟和紫花苜蓿混合青贮的效果,试验将苜蓿鲜草与醋糟(半干)按6∶4,5∶5,4∶6(1组、2组、3组)的比例混合青贮,发酵时间为60 d,发酵结束后按照国家青贮饲料评价标准对青贮饲料进行感官评定~([4]),并测定各处理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干物质(DM)、可溶性糖(WSC)含量3组显著高于1组(P<0.05);粗蛋白(CP)含量2组、3组显著低于1组(P<0.05);p H值2组、3组显著高于1组(P<0.05);乳酸(LA)含量1组、3组显著高于2组(P<0.05),1组与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铵态氮(NH_3-N)含量1组显著高于2组、3组(P<0.05),其他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营养价值排序为1组>3组>2组。说明紫花苜蓿与醋糟混合青贮的最佳比例为6∶4,可以很好地解决紫花苜蓿单独青贮难以调制等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