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053条记录
高乳酸食醋酿造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酿造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多年来,人们对食醋的认知一直停留于一种含有醋酸的酸味调味品阶段,忽略了食醋中不挥发酸对食醋风味的贡献。国内外食醋酿造技术研究进展显示,东西方食醋因原料、工艺差异,食醋中的有机酸成分存在很大差异,东方谷物醋较西方果醋风味丰富,尤其是食醋中的主要不挥发酸成分-乳酸对调节食醋风味协调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食醋酿造过程中,可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对关键工艺环节进行特定乳酸菌种及代谢产物的靶向调控,调节食醋中醋酸与乳酸的合理配比。通过提升不挥发酸在总酸中所占的比例,增加具有醇厚味感的乳酸含量,减少醋酸对味觉的刺激,使食醋口感更加绵酸柔和,可全面提高食醋风味品质,为未来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

关键词: 乳酸 乳酸菌 食醋 挥发酸 不挥发酸 酿造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物候期栽培远志的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

药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同物候期栽培远志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是影响远志生产实践中最佳采收期确定的主要因素。本文采用数字基因表达谱(DGE)技术对不同物候期(花果期、枯萎期、休眠期)的栽培远志进行分析,从中找到被注释到与远志中化学成分生物合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利用RT-q PCR(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代表性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之后采用基因表达相关分析预测参与远志皂苷生物合成下游途径的关键酶(CYP450s与UGTs)。结果表明:1在花果期→枯萎期→休眠期的发育过程中,远志中共同表达下调的基因数量要高于上调的数量;2与三萜皂苷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有6条(HMGS、PMK、FPPS、SQS、SE和β-AS),而与苯丙素类(黄酮类、木质素类)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有5条(PAL、C4H、4CL、CAD和peroxidase);3与枯萎期、休眠期相比,花果期远志中的皂苷类、酮类和木质素类成分的生物合成量最多;4 UGT83A1和CYP716B1、CYP98A3、CYP86B1、CYP94A1可能是参与远志皂苷生物合成下游途径的部分关键酶。本研究从转录水平上佐证了栽培远志传统采收期的正确性,并为今后远志皂苷生物合成关键酶(CYP450s与UGTs)的基因克隆及功能验证奠定了科学基础。

关键词: 远志 物候期 数字基因表达谱 皂苷 生物合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穗发芽抗性相关分子标记在73个小麦品种中的有效性评价

麦类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发掘小麦抗穗发芽种质资源,并对与抗穗发芽相关的分子标记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对73个国内外小麦品种进行了穗发芽抗性鉴定,同时利用4对穗发芽抗性相关分子标记(Vp-1B3、wmc104、Xbarc170、Xgwm155)对上述品种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73个品种的穗发芽抗性差异明显,发芽指数变化范围为0.29%~88.48%,其中13个品种的发芽指数小于10%。分析发芽指数与分子标记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表明,Vp-1B3标记与穗发芽抗性相关,wmc104、Xbarc170、Xgwm155标记与穗发芽抗性相关性不显著。烟农23、兰考181、陕农33、西农585、美105、美231、PBW550、DL788-2等8个品种为具有Vp-1Bb基因型的高抗穗发芽品种。

关键词: 小麦 穗发芽 发芽指数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芽孢杆菌Pb-4菌株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拮抗菌Pb-4是一株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菌株。为了明确拮抗菌Pb-4的分类地位和抑菌机理,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对Pb-4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Pb-4菌株的抑菌谱,显微观察其抑菌作用,采用硫酸铵沉淀和乙醚、苯提取得到抑菌活性物。通过加热处理,明确高温对Pb-4菌株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b-4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Pb-4菌株对番茄枯萎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青椒枯萎病菌、辣椒疫霉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抑菌活性具有广谱性。该菌菌液能明显抑制枯萎病菌孢子的萌发,并对病菌菌丝有致畸作用;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抑制生长率达93%,经100,121℃高温处理后的抑菌活性分别是未处理菌液的98.9%和80.1%。从菌液中提取的蛋白、酶、抗生素类活性物质对枯萎病菌的生长繁殖均有很强的抑制效果。为Pb-4菌株在病原菌防治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枯萎病 拮抗菌 抑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辅助双水相体系提取苦荞籽黄酮

食品工业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苦荞黄酮分离纯化效率,本文采用双水相体系超声辅助提取苦荞籽黄酮。本文探讨了15种有机试剂/无机盐双水相体系萃取苦荞黄酮的能力,并考察了液料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硫酸铵和丙酮质量浓度在丙酮/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对黄酮分配行为的影响,同时采用响应面优化萃取条件。结果表明:15种有机试剂/无机盐双水相体系中,丙酮/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具有最佳的苦荞黄酮提取能力;苦荞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46.65 g/g,超声温度44.75℃,硫酸铵质量浓度22.86%,在此条件下,黄酮得率可达20.01±0.26 mg/g;与80%乙醇提取法相比,本法所得黄酮提取物总黄酮含量和芦丁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黄酮纯度高达62.35%,纯度提高了38.86%;提取物DPPH·和ABTS~+·清除率分别提高了22.52%、43.82%。因此,本法是一种更经济快速的苦荞黄酮初步提取纯化方法,有效提高了黄酮功能性整体研究进度。

关键词: 苦荞籽 黄酮 双水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农牧生产体系磷流动空间变异特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山西省农牧生产体系磷流动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为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提供科学建议,本研究使用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FER)与Arc GIS相结合,以2011年山西省11个地市农牧生产体系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农牧生产体系中的磷流动、损失及账户平衡,并对各个生产体系的磷利用效率(PUE)、有机废弃物中磷的循环利用效率、磷的损失途径等重要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描述了2011年山西省各地市农牧生产体系与区域尺度的磷流动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各地市农牧体系磷的投入和损失差异较大,农田生产体系投入范围在22.5~83.0 kg·hm~(-2),而整个农牧生产体系损失区间在2.7~8.8 kg·hm~(-2);磷的投入和损失均总体呈现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各地市农田磷素均有盈余但程度不均,为9.4~48.4 kg·hm~(-2)。农田生产系统的磷素利用效率(PUEc)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牧生产体系的磷利用效率(PUEc+a)较低,全省平均水平仅为30.3%,主要是由于农牧分离较为严重;有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效率较低(60%)。省域东南部存在潜在环境风险,晋城、晋中等地市有大量的粪尿磷未得到回收利用,可作为周边农业主产区的农田养分资源。因此通过提高农牧生产体系的养分管理水平和区域间养分资源协同管理,能够大幅提高磷的利用效率,同时有效降低环境风险,实现山西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牧生产体系 磷流动 磷利用效率 NUFER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体外瘤胃产气法评价四种精料的营养价值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评价不同精料的营养价值和消化吸收率,试验采用瘤胃体外产气法测定了某大型饲料厂4种精料(A、B、C、D)的营养成分及0~72 h产气量、消化率。结果表明:精料A、B、C、D间的干物质、粗脂肪、Ca和P含量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粗蛋白含量按高低排序为B>C>D>A;粗纤维含量按高低排序为A>B>C>D;消化率按高低排序为B>A>C>D。说明精料B营养价值和消化率均较高。

关键词: 瘤胃 反刍动物 体外产气量 精料 营养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中华稻蝗小分子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小分子热休克蛋白(s HSPs)能够被环境胁迫所诱导,不同温度可诱导中华稻蝗体内sHSPs基因表达。【方法】本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技术,分析不同温度处理后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体内6个Ocs HSPs基因的表达。【结果】结果表明,OcHSP19.1、OcHSP19.8、OcHSP20.4和OcHSP20.7基因的表达水平在27、32和37℃相同处理时间没有显著变化,但其表达量均在42℃显著升高,尤其是在42℃处理后2 h表达量升高明显。OcHSP21.1和OcHSP23.8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不同温度处理后无显著变化。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基因与处理温度间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由此可见,温度能够对中华稻蝗s HSPs基因的表达产生影响,但是,不同温度处理下各基因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

关键词: 中华稻蝗 小分子热休克蛋白 温度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用高粱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饲料研究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全球饲料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寻找新的廉价饲料原料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高粱可再生、高产量和耐干旱等优点使其成为仅次于饲用玉米的优质饲料原料。通过高粱的营养成分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高粱在畜牧行业中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高粱 动物生产 限制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芝葡聚糖对小麦黄矮病的防治

植物保护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云芝葡聚糖对小麦黄矮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通过室内盆栽及大田试验测定了其对小麦黄矮病的防治效果,并测定了不同浓度处理下小麦防御酶系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室内盆栽试验中云芝葡聚糖对小麦黄矮病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其中以云芝葡聚糖100、300倍液的预防效果最为理想,防效可达66.67%和65.41%。云芝葡聚糖对田间小麦黄矮病的发生可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其中100和300倍液的防效分别达58.63%和57.59%,保产效果分别达22.91%和22.57%,且相比对照药剂,产量提高10%以上。同时,云芝葡聚糖可诱导小麦快速且显著提高其防御酶活性,是清水对照组的2~5倍。表明云芝葡聚糖可作为免疫调节剂诱导植物自身产生抗病反应,从而起到保护寄主植物的作用。

关键词: 云芝多糖 小麦黄矮病 预防作用 小麦防御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