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441条记录
19个茶树杂交新品系主要性状比较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茶树(Camelliasinensis)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加快新品种选育进程,对19份区试茶树新品系的农艺性状进行观测,结合SSR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新品系1001 (‘春绿2号’)、1017、46-6为特早生种,萌发期比对照‘福鼎大白’早10 d以上;除1001是小乔木外,其余品系均为灌木;新品系叶形多为长椭圆形,1017品系为近圆形,1011与1012品系为近椭圆形。利用48对SSR引物对19个茶树新品系进行扩增,共扩增出231个等位基因(Na),每对引物平均扩增出4.8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14~0.85,平均0.55,PIC超过平均值(0.55)的有28对引物,占引物总数的58.33%。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32时,29份种质资源可分为4类,第一类有1009、‘黄玫瑰’、‘黄旦’和‘黄观音’等4个,第二类有1011、1008、1014等16个,第三类有‘福鼎大白’、‘福云6号’、1017、1019、1015等5个;第四类有1001与‘早春毫’。这为茶树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种质资源。

关键词: 茶树 农艺性状 SSR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RAP标记在秋石斛杂交后代鉴定中的应用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对秋石斛四面佛与水芙蓉的杂交后代进行鉴定,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共筛选出5对SRAP引物组合用于杂交后代真实性的鉴定,供试17个杂交后代新株系均鉴定为真杂种;5对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到23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例为88.46%。从聚类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杂交后代在亲缘关系上先倾向于母本后倾向于父本;遗传相似系数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与母本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大于父本,说明供试杂交后代在遗传上更偏向于母本,与聚类结果吻合。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所筛选的5对SRAP引物组合用于秋石斛杂交后代鉴定是可行的。

关键词: 秋石斛 SRAP标记 杂交后代鉴定 聚类分析 遗传相似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有机肥配施硅钾钙改良剂对酸性红壤梨园土壤肥力及产量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探究生物有机肥或配施硅钾钙改良剂对酸性红壤梨园土壤肥力和产量的影响,连续3季开展生物有机肥及其配施硅钾钙改良剂试验,研究梨园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为酸性梨园土壤合理施用生物有机肥和改良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当地习惯施肥为对照(CK),设置习惯施肥配施硅钾钙改良剂(CK+SOA)、仅施生物有机肥(BIO)、生物有机肥配施硅钾钙改良剂(BIO+SOA)4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土壤pH值、养分含量、微生物活性和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变化。[结果]BIO和BIO+SOA处理土壤pH值和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增加,而铵态氮、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降低。BIO+SOA处理梨树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较CK分别增加87.8%和110.1%(P<0.05)。与CK相比,BIO处理显著提高根际土壤纤维二糖水解酶(CBH)和N-乙酰基-β-D-葡萄糖苷酶(NAG)活性,而BIO+SOA显著提高土体土中的L-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NAG活性(P<0.05)。BIO和BIO+SOA处理梨产量较CK和CK+SOA处理增加56%~85%(P<0.05)。RDA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可以解释约87%的土壤微生物活性和产量的变化,且SOM含量与LAP、CBH、NAG活性呈正相关,NO3--N、NH4+-N与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正相关。[结论]生物有机肥及其配施硅钾钙改良剂能够提高土壤pH值,增加有机质含量,活化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梨产量。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硅钾钙改良剂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转录组挖掘蕉城苦茶苦茶碱合成相关基因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茶树苦茶碱积累的分子机制,以福建省发现的首个含有苦茶碱的茶树种质资源蕉城苦茶为供试材料,并以福鼎大白茶为参照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测定其生物碱组分并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蕉城苦茶的生物碱含量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且以苦茶碱为主(苦茶碱含量25.0±0.06 g/kg),而福鼎大白茶未检出苦茶碱.基于转录组数据筛选获得48条苦茶碱合成相关的基因序列,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其聚焦至4个代谢通路,分别是鸟嘌呤降解途径、腺嘌呤降解途径、咖啡碱合成途径以及咖啡碱代谢途径.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蕉城苦茶中,尿酸氧化酶UOX(TEA012458)表达量相对较高,咖啡碱合成酶TCS(TEA030024)表达量相对较低.本研究表明鸟嘌呤和腺嘌呤降解途径、咖啡碱代谢相关途径是影响茶树苦茶碱合成的重要代谢通路,其中尿酸氧化酶UOX(TEA012458)和咖啡碱合成酶TCS(TEA030024)可能为调控苦茶碱合成的候选基因,该结果可为探明茶树苦茶碱的生成机制提供参考依据.(图5表4参32)

关键词: 茶树 蕉城苦茶 苦茶碱 咖啡碱 转录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个嘉宝果品种花果香气成分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3个嘉宝果品种('沙巴'四季早生'福冈')花、果香气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3个品种花香、果香成分各具特色.3个品种共被检测出48种花香物质,均以萜烯类物质为主.'沙巴'被鉴定出花香成分35种,主要成分为单萜烯类的α-蒎烯(22.01%)、β-蒎烯(20.41%)、D-柠檬烯(19.86%)、β-罗勒烯(12.18%)等;'四季早生'26种,主要为倍半萜烯类的β-石竹烯(25.45%)、β-牛儿烯(10.25%)和单萜烯类的β-蒎烯(11.08%)、α-蒎烯(8.96%)等;'福冈'19种,主要为β-石竹烯(53.40%)、β-牛儿烯(13.55%)和β-罗勒烯(15.81%)等.3个品种共被检测出32种果香物质,均以萜烯类为主.'沙巴'被鉴定出果香成分14种,主要成分为单萜烯类的D-柠檬烯(15.48%)、β-罗勒烯(10.64%)、β-蒎烯(10.53%)和倍半萜烯类的毕澄茄烯(14.05%)等;'四季早生'26种,主要为倍半萜烯类的毕澄茄烯(15.49%)、β-石竹烯(13.19%)、(-)-α-新丁香三环烯(12.83%)等;'福冈'13种,主要为β-石竹烯(41.21%)、(-)-α-新丁香三环烯(14.51%)等.'四季早生'花中酯类含量(10.48%)显著高于其余2个品种,'沙巴'果中酯类含量(14.80%)显著高于其余2个品种.'四季早生'与'福冈'花香相似率较高(0.845),'福冈'花香与果香相似率较高(0.893).

关键词: 嘉宝果;花;果实;香气成分;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秸-有机肥联合还田对黄泥田水稻产能与化肥替代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物秸秆和畜禽粪肥是有机肥资源的主要组成.研究等氮施肥下稻秸-有机肥联合还田对南方黄泥田水稻产能、化肥替代与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可为南方丘陵稻田改土培肥、增产提质增效提供依据.基于连续4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6个处理,有机物料联合还田氮素投入分别占农田总氮投入的0(RO0)、20%(RO20)、40%(RO40)、60%(RO60)、80%(RO80)与100%(RO100),其中RO20、RO40、RO60、RO80和RO100处理稻秸干物量(kg?hm?2)投入分别为750、1500、2250、3000和3750,氮素不足部分有机肥补足,分析了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利用以及肥力因子变化.结果表明,连续4年,RO20、RO40、RO60与RO80处理的水稻籽粒平均产量较RO0增幅8.4%~13.9%(P<0.05),但随着有机物料配施比重的提高,产量增幅呈下降趋势,RO100处理与RO0产量基本持平.在产量组成因子中,配施有机物料处理的有效穗增加最为明显.RO20和RO40处理的水稻效益分别较RO0增加2204元?hm?2和527元?hm?2.除RO100处理外,其他有机物料联合还田处理的水稻地上部植株氮、磷和钾养分吸收量较RO0分别显著增加8.5%~14.9%、8.5%~14.8%和8.6%~16.9%(P<0.05),均以RO20处理最高;有机物料联合还田处理的氮素回收率较RO0提高6.5~11.4个百分点,其中RO20显著高于RO80和RO100处理(P<0.05).有机物料联合还田不同程度提高了籽粒钙、镁、锌含量,但降低了铁含量.此外,有机物料联合还田提高了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微生物量碳、氮及脲酶活性,降低了土壤容重.综上,连续4年,稻秸-有机肥联合还田提高了黄泥田产能与养分利用水平,有机物料联合还田可替代化肥.综合考虑水稻增产效应、化肥减施、效益与肥力提升效果,等氮施肥下,稻秸-有机肥联合还田,以替代20%化肥效果最佳,其次为替代40%化肥效果较好.

关键词: 黄泥田;稻秸还田;有机肥;氮肥回收率;化肥替代;水稻产能;养分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杭白菊花水提物的UHPLC-ESI-Orbitrap质谱联用分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杭白菊花水提物的药效物质基础,采用超高压液相-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对杭白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花水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从杭白菊花水提物中鉴定出376种化学成分,其中相对含量大于0.1%的成分有152种,相对含量较高的有绞股蓝皂苷XXⅦ、含羞草碱-O-β-葡萄糖苷、甲基-β-葡萄糖苷、D-1-O-甲基粘质肌醇、L(+)-甲基肌醇、过氧化苯甲酰、甲基-β-半乳糖苷、甲基-α-果糖苷、芒柄醇、松醇、(E)-2-己烯-α-阿拉伯糖-(1→2)-β-葡萄糖苷、米瑟毒苷等。杭白菊花水提物主要以黄酮类和生物碱类成分为主,分别有40和53种,相对含量分别为22.68%和26.57%,是杭白菊花发挥功效的主要物质基础。

关键词: 杭白菊 水提物 化学成分 液质联用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复配剂26%氟噻唑吡乙酮·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对番茄晚疫病的田间防效

农药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26%氟噻唑吡乙酮·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为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照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根据2年试验结果,26%氟噻唑吡乙酮·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47、168 g a.i./hm22个处理的防效都高于2个对照药剂,其中168 g a.i./hm2处理的防效显著高于2个对照药剂,差异极显著。[结论]26%氟噻唑吡乙酮·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对番茄晚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使用剂量为147~168 g a.i./hm2

关键词: 氟噻唑吡乙酮 双炔酰菌胺 番茄晚疫病 田间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有色稻米功能性成分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

福建农业学报 2021 CSCD

摘要:有色稻的花青素在稻谷的种皮内累积,使得糙米呈现出黑、紫、红、绿、黄等不同色泽。有色稻米含有许多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功能脂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花青素、酚类化合物和γ-谷维素等物质,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市场的关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与普通白米相比,当前对有色稻米的研究与应用相较滞后,新型有色稻米功能性食品和药品尚待开发。本文系统综述了有色稻米种质资源的分布、评价利用、功能性成分及其特性、相关基因的遗传学研究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等研究进展。分析了制约我国有色稻米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系统有效地开展有色稻米综合研究是市场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强生物手段辅助育种可以有效提高有色稻新品种培育效率。

关键词: 有色稻 功能成分 遗传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政府会计制度的科研院所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索

商情 2021

摘要:今年是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第三年,在这个过程中,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对科研院所财务管理也带来了压力与挑战,信息化作为财务管理的新方向,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大数据的使用极大的减少了人员核算时的错误率,方便了财务档案的保存与查取.然而科研院所财务管理信息化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因此需要我们探索研究优化出符合科研院所特点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及方式,把控好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 政府会计制度 科研院所 财务管理信息化 问题与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