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产酯酶海洋微生物的筛选、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以三丁酸甘油酯和α-乙酸萘酯为底物,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的酯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并从样品中分离到1株产酯酶活力和稳定性较高的菌株EB-1,对其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Bacillus subtilis subsp.subtilis模式菌株的同源性高达99.79%;又根据其产黑色素这一特性,最终将其确定为Bacillus subtilis var.niger,其16S rDNA序列在GenBank的注册号为EU016526。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 酯酶 16S rDNA 系统发育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北部陆架区蟹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6—2007年南海北部陆架区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区蟹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架区共有蟹类51种,隶属于10科24属,以热带暖水性种类为主,属于印度洋—西太平洋区系中的南中国—东南亚海区;这些蟹类可分为3个生态类群———高温广盐生态类群、广温广盐生态类群和高温高盐生态类群;依据P inkas判定,优势种为银光梭子蟹、红星梭子蟹、锈斑蟳、香港蟳、逍遥馒头蟹、武士蟳、直额蟳、威迪梭子蟹;优势种类渔获率(2.99 kg/h)占蟹类总渔获率(3.66kg/h)的81.69%;经济蟹类为红星梭子蟹、锈斑蟳、武士蟳、三疣梭子蟹、日本蟳、拥剑梭子蟹、远海梭子蟹,均属梭子蟹科种类,经济种类渔获率(2.37 kg/h)占蟹类总渔获率(3.66 kg/h)的64.75%;蟹类资源密度为97.47 kg/km2,经济蟹类资源密度为63.20 kg/km2。蟹类资源密度区域分布以D断面最高(125.60 kg/km2),C断面最低(70.93 kg/km2);蟹类资源密度季节分布以秋季最高(181.60 kg/km2),冬季最低(50.13 kg/km2)。蟹类密集区为10~60 m深水域,尤以10 m深附近水域分布最多,达222.13kg/km2,其数量分布趋势大致与水深呈负相关。

关键词: 蟹类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南海北部陆架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海南部黄鲫(Setipinna taty)资源利用分析

海洋与湖沼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005—2006年江苏省帆式张网渔获资料为基础,分析研究了黄海南部黄鲫资源的时空分布、群体组成结构以及产卵群体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黄海南部黄鲫主要利用渔期为春季3—5月、冬季1月或12月。春季高产渔区主要分布在大沙渔场的西南部和吕泗渔场的东部,冬季和秋季高产渔区相对靠近或较春季高产渔区偏东。黄鲫高产渔区的分布无明显季节变化特征。黄鲫渔获群体主要由体长70—110mm、体重0—15g的个体组成,产卵群体的平均体重范围为8.7—12.0g。与1981—2000年的研究结果相比,黄鲫个体小型化越趋显著,当前利用个体偏小。

关键词: 黄鲫 黄海南部 帆式张网 时空分布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海中南部竹筴鱼资源现状及其合理利用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论文利用1997~2000年东海中南部渔业资源调查所测定竹筴鱼的生物学资料,运用Fi-SATⅡ软件估算了相关的生长和死亡参数,同时对其生长方程进行了拟合;用Beverho-Holt动态综合模型计算了竹筴鱼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w/R),并根据不同的捕捞死亡系数F和开捕年龄tc的组合来求得Yw/R的变化并绘制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曲线。20世纪90年代末期东海中南部的竹筴鱼生长参数理论最大体长L∞、生长参数k、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0分别为320.3 mm、0.52、-0.27龄,拐点年龄和拐点体重分别为1.83龄和127.5 g;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捕捞死亡系数分别为2.91、0.57、2.34,开发率为0.80,处于过度利用状态;当前捕捞强度下对应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w/R值为63.65 g,叉长154.82 mm,体重48.85 g。在当前捕捞死亡系数不变的情况下,开捕年龄提高到1.9龄可获得最高水平的Yw/R值79.39 g,其对应的叉长为216.67 mm,对应的体重为133.2 g。为了合理利用其资源并保证渔业的可持续性,建议适当降低开发率至0.6以下,同时提高开捕年龄为1.5龄以上和开捕叉长为190 mm。

关键词: 东海中南部 竹筴鱼 资源 合理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峡库区大宁河鱼类的时空分布特征

水生生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大宁河鱼类资源量及其分布特点,于2006年12月和2007年4月利用HTIModel241鱼探仪对三峡库区大宁河进行了声学调查。结果表明:冬季鱼类密度显著高于春季,这与鱼类自身的繁殖越冬行为有关。统计分析显示,鱼类水平分布的差异与水深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可能主要由群聚行为引起。另外,冬季大宁河鱼类主要分布在中下层,上层和中下层的鱼类密度分布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春季鱼类主要分布在中上层,中层和下层的鱼类密度分布差异显著(p<0.05)。大宁河鱼类在冬季和春季均属于成群分布,并且春季各层鱼类密度的变异系数高于冬季,这与水温和鱼类的防御机制有关。

关键词: 大宁河 水声学 时空分布 三峡水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口及近岸海域低氧环境对水生动物的影响

海洋渔业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体溶解氧浓度低于2 mg/L时,通常称水体为低氧或缺氧(hypoxia)。目前,中国的长江口等许多河口及近岸海域的底层水体出现了季节性低氧区,这些低氧区对鱼类等水生动物及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目前仍不十分清楚,这应引起政府及研究部门的关注。本文综述了低氧区的成因,分析了低氧对水生动物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水生动物对低氧的分子响应研究进展,最后综述了低氧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我国未来的研究应注重低氧区海洋物理、海洋生物等基础数据的收集,同时,要加强低氧区对我国主要渔场影响的研究。

关键词: 低氧 水生动物 海洋生态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主养草鱼池塘水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和氮磷收支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以草鱼为主要养殖品种的8个标准池塘中分别投喂两种商品饲料,进行为期283 d的养殖试验,饲养期间分10次对养殖池塘水质进行检测,起捕后对生长性能和氮、磷收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水体中氨氮、硝态氮、悬浮物含量逐渐增大,9月23日时达到最大值,亚硝态氮、总氮含量在11月1日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均显著下降,水体总磷含量持续升高,在试验结束时达到最大值。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氮、悬浮物和总磷含量在整个养殖期间变化范围分别为0.28~0.92 mg/L,0.03~0.13 mg/L,0.08~0.75 mg/L,2.24~3.92 mg/L,29.33~90.67 mg/L,0.19~0.63 mg/L,养殖结束时含量比养殖前含量分别升高104%~114%,74%~122%,687%~694%,48%~52%,121%~131%和215%~238%。池塘中以鱼体形式产出的氮、磷分别占投入总氮、总磷的35.4%~37.9%和18.9%~20.2%。

关键词: 草鱼 池塘养殖 水质 氮收支 磷收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阿特拉津在水环境中的残留及其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阿特拉津是中国及世界上广泛使用的一种除草剂,目前已存在于某些地区的湖泊和地下水中,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饮用水源造成潜在威胁。介绍了阿特拉津的应用概况,综述了阿特拉津在水环境中的残留状况及其对生物的生理生化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加强阿特拉津对生物的"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生殖毒性、蓄积毒性和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以及阿特拉津与其他污染物对生物的联合毒性作用和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

关键词: 阿特拉津 水环境 残留 毒理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湿度对黄喉拟水龟胚胎发育与新生幼体特征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 Cantor)为东亚常见的淡水水生龟类之一,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和越南。在中国,黄喉拟水龟已成为潜在的水产养殖品种,研究了湿度对黄喉拟水龟胚胎发育和新生幼体的影响。恒温29℃时,用未受精卵做对比,在-12、-150kPa和-300kPa3种孵化湿度下,观察并记录了黄喉拟水龟胚胎发育过程中卵重的变化、孵化周期、孵化成功率、卵壳龟裂率、卵壳受精斑变化规律及新生幼体的特征。在-12kPa和-150kPa处理组,受精卵在孵化中期开始持续增重;而在-300kPa处理组,受精卵在孵化中期开始持续减轻;孵化湿度显著影响卵壳受精斑的变化,-12kPa处理组的受精斑绕卵短径合拢的时间显著长于-150kPa和-300kPa处理组;受精卵的卵壳龟裂率随着孵化湿度的增加而增加;湿度显著影响新生幼体体重和背甲宽,但对体高、背甲长、腹甲长、腹甲宽以及尾长无明显影响;孵化湿度对孵化周期及新生幼体的运动能力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黄喉拟水龟 湿度 胚胎发育 新生幼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霉素在红鳍东方鲀体内的残留及休药期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14±2℃水温条件下,连续5d对红鳍东方鲀口灌剂量为100mg/kg的土霉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停药后血清、肌肉、肝脏组织中的药物含量、消除速率常数和消除半衰期,提出了该温度下的休药期。研究表明,在停药2d后红鳍东方鲀血清和肌肉中的药物浓度达到峰值,分别为1.092μg/ml和0.806μg/g;停药3d后肝脏内土霉素浓度达到峰值1.229μg/g,土霉素在血清、肌肉和肝脏中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3.8、22.4和26.8d;土霉素在红鳍东方鲀肌肉组织中降到0.1μg/g残留限量的时间为58d,降到0.05μg/g残留限量的时间为81d。

关键词: 土霉素 红鳍东方鲀 残留 休药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