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两种形式多孔介质发动机燃用液体燃料的着火特性
《燃烧科学与技术 》 200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融合一种新式燃烧理念的多孔介质发动机,能够实现发动机的均质、高效和稳定燃烧.为加深对两种形式多孔介质发动机燃用液体燃料着火特性的了解及探讨影响其各自压燃着火的因素,用改进的KIVA-3V对两种形式的多孔介质发动机燃用异辛烷的工作过程进行了模拟,并讨论了多孔介质初始温度、多孔介质结构对两种形式发动机压燃着火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压缩比一定时,多孔介质初始温度是决定两种形式多孔介质发动机能否实现压燃着火的重要因素;与永久性接触型发动机相比,在较低的多孔介质初始温度下,即可保证周期性接触型发动机实现压燃着火;多孔介质结构通过改变多孔介质内气固两相换热及弥散作用影响两种形式多孔介质发动机的压燃着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溶藻弧菌对三疣梭子蟹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海洋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患乳化病的养殖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体组织内分离出病原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对三疣梭子蟹进行感染实验,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感染后0、24、48和72h分别采集不同处理组三疣梭子蟹的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组织,测定溶藻弧菌对其各组织抗氧化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三疣梭子蟹体组织中抗氧化酶和MDA含量在不同的采样时间变化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三疣梭子蟹感染溶藻弧菌后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组织中SOD活性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P<0.05)。在感染溶藻弧菌24h时血淋巴和肝胰腺组织中GSH-px活性有增强的趋势(P>0.05),随后在感染48h后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感染组各体组织中的MDA含量均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上升(P<0.05)。结果显示梭子蟹感染溶藻弧菌后机体消除氧化过程自由基的抗氧化酶活降低,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升高,使得抗氧化防御能力下降。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抗氧化酶活 脂质过氧化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和中草药制剂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的影响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和中草药制剂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Diet0),通过添加中草药和芽孢杆菌配制成6种实验饲料:0.10%中草药+0.10%芽孢杆菌(Diet11),0.10%中草药+0.20%芽孢杆菌(Diet12),0.10%中草药+0.30%芽孢杆菌(Diet13),0.20%中草药+0.10%芽孢杆菌(Diet21),0.20%中草药+0.20%芽孢杆菌(Diet22),0.20%中草药+0.30%芽孢杆菌(Diet23)。实验共进行了56 d,对血细胞数目、酚氧化酶活力(PO)、溶菌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进行了测定。芽孢杆菌对血细胞数目产生显著影响,Diet12,Diet13和Diet23组对虾的血细胞数目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中草药以及交互作用对血清PO产生显著影响(P<0.05),Diet23组获得最高的血清PO活力。芽孢杆菌、中草药及交互作用对溶菌酶影响不显著,但高剂量的芽孢杆菌和中草药有提高对虾溶菌酶活力的趋势,其中Diet13显著高于Diet0(P<0.05)。中草药、芽孢杆菌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SOD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Diet23组对虾血清的TAOC最高,除Diet21组外,与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芽孢杆菌和中草药制剂能够对凡纳滨对虾免疫指标产生积极影响,其中Diet23组(0.20%中草药+0.30%芽孢杆菌)取得最好的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基因ompTS在枯草芽胞杆菌中的表达及检测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PCR方法从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鱼源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基因组DNA和质粒pGFP-2中,分别扩增P43启动子、不含信号肽的外膜蛋白基因ompTS和不含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各PCR产物经测序、酶切、连接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胞杆菌穿梭载体pNW33N相应位点分别构建了穿梭表达载体pNWP43gfp和pN-WP43omp。电转枯草芽胞杆菌构建菌株BS01(pNWP43gfp),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电转枯草芽胞杆菌构建菌株BS01(pNWP43omp),表达的外膜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穿梭表达载体pNWP43gfp和pNWP43omp构建成功。构建的枯草芽胞杆菌在P43启动子的调控下,分别实现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外膜蛋白基因ompTS的表达。
关键词: P43启动子 pNW33N穿梭载体 绿色荧光蛋白 外膜蛋白 嗜水气单胞菌 枯草芽胞杆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唇螖基因组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唇螖为实验材料,通过对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的几个关键技术参数进行研究,建立适合于唇螖的AFLP反应体系。结果显示:通过DNA的质量、酶的浓度、酶切时间及扩增时稀释倍数等条件的调整,EcoRI、Tru9I酶切组合和PstI、TaqI酶切组合均能够获得清晰可靠的图谱,二者的结果比较显示,EcoRI、Tru9I酶切组合扩增结果的多态性要稍差于PstI、TaqI酶切组合的扩增结果,为利用AFLP标记对唇螖基因组进行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点篮子鱼肌肉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常规肌肉营养测试方法测定分析了10尾野生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的一般生化成分与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点篮子鱼肌肉(鲜样)中水分、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4.27%、1.60%、21.20%和2.79%。点篮子鱼肌肉中检测出18种氨基酸(包括牛磺酸,胱氨酸未检测),总量为74.57%(质量分数,干样),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1.72%,占氨基酸总量的42.54%,点篮子鱼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点篮子鱼的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和(蛋氨酸+胱氨酸),其必需氨基酸指数(IEAA)为69.77。点篮子鱼肌肉中4种鲜味氨基酸(DAA)总量为25.41%(质量分数,干样),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4.01%。对点篮子鱼肌肉10种必需氨基酸的A/E值进行了计算与分析,从A/E值的大小次序来看,点篮子鱼与银大麻哈鱼基本类似,比值最高的前三位必需氨基酸依次为赖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最小的为色氨酸。A/E值为点篮子鱼必需氨基酸需求研究和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了基础素材。
关键词: 点篮子鱼 肌肉 生化成分 氨基酸 营养评价 A/E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类性别决定及其研究方法进展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二十年,有关鱼类性别决定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集中在温度、激素以及性别连锁基因、BKM、ZFY、芳香化酶基因、H-Y抗原、Sox、SRY、DMRT1、DMY、DAX-1、核受体基因家族、SF-1和WT-1等性别决定基因对性别分化的调控方面,杂交和分子标记技术则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这些研究为进一步阐明鱼类决定机制提供了基础和手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探索。阐述了近些年有关鱼类性别决定因子及其研究方法方面的研究动态和进展,并对鱼类性别决定的研究前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做了简述,以期为系统研究鱼类性别决定机制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体中硝基苯残留量测定方法的改进研究
《安全与环境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监测自然水体中鱼体内硝基苯的残留量,对硝基苯的环境污染程度做出准确的评估,试验优化了鱼体中硝基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在比较索氏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提取法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水蒸气蒸馏提取法,结合苯反萃取,最后用气相色谱法检测,最终形成了改进后的鱼体中硝基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与索氏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提取法相比,该方法所需时间短、有机溶剂消耗量少、操作简便、回收率高。在质量比3.0~500.0 μg·kg~-1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Y=0.161 3X-0.527 8,r=0.999 9。方法检出限为3 μg·kg~-1,加标回收率为75%~110%,相对标准偏差为3.64%~6.13%。结果证明该方法适用于鱼体中硝基苯残留量的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