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829条记录
68.75%噁酮·锰锌水分散粒剂对柑桔黑点病的防治效果

中国南方果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柑桔黑点病(由Diaporthe citri引起)是危害柑桔果实商品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每年需要喷施4~5次杀菌剂进行防治.为明确68.75%噁酮·锰锌水分散粒剂(6.25%噁唑菌酮和62.5%代森锰锌的混剂)对柑桔果实黑点病的防治效果,分别在浙江黄岩和常山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发现,黄岩试验点68.75%噁酮·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液全程5次用药对黑点病的防治效果为84.79%,常山试验点800倍液全程4次用药对黑点病的防治效果为74.10%,效果不亚于常规推荐的杀菌剂代森锰锌.认为,生产中采用68.75%噁酮·锰锌水分散粒剂500~800倍液在柑桔谢花2/3进行第1次树冠喷雾,此后隔20~25 d喷1次,共喷4~5次,可有效防治柑桔黑点病.

关键词: 柑桔黑点病 噁酮·锰锌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比例有机无机氮配施对长期稻麦轮作体系中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有机无机氮肥配比对南方稻麦轮作体系中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为实现水旱轮作体系中水稻的高产高效和有机无机肥料的科学配施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依托水稻-冬小麦轮作体系,以常规施氮量(225 kg N hm-2)为基准,在水稻季设置不施肥(CK)、100%化肥氮(CF)、75%化肥氮+25%有机肥氮(25%M)、50%化肥氮+50%有机肥氮(50%M)、25%化肥氮+75%有机肥氮(75%M)以及100%有机肥氮(100%M)6个处理,在第7个轮作周期水稻季分析水稻产量、氮素吸收量、氮素利用效率、氮平衡以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变化。【结果】相比对照处理,施肥处理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吸氮量。水稻产量和籽粒吸氮量均随着有机肥占比的增加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5%M处理下水稻产量和吸氮量最高,但与CF处理无显著差异。施肥处理的水稻氮素表观利用率变化范围在29.4%~50.0%之间,偏生产力范围为51.5~57.1 kg kg-1之间,其中以25%M处理下氮素效率最高。相比对照处理,不同施肥处理均降低氮素内部利用率,但不同施肥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CF处理降低了土壤pH,而有机无机肥配施条件下的土壤pH高于CF处理。在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的处理中,提高有机肥占比能显著提高土壤全碳、全氮和无机氮含量。根据灰色关联分析,与稻米产量关联度从高到低的土壤因子依次为:铵态氮、全碳、全氮、硝态氮、pH。【结论】在常规施氮量的条件下,与单施化肥相比,施氮比例为25%有机肥+75%无机肥的配施方案,能够保证水稻籽粒产量、吸氮量和氮素利用效率不下降的前提下,提升土壤碳氮含量和缓解土壤酸化效应。因此,基于南方稻麦轮作体系长期试验的结果,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相较于纯化肥处理,具有更大的产量优势和减肥潜力。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 水稻产量 水稻吸氮量 氮素利用效率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红螯螯虾共作模式下浮游生物的群落变化特征及其与虾生长之间的关系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浮游生物的群落变化特征及其与养殖对象之间的关系,2022年6月—9月采用18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调查了浙江省海宁市6处稻-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并结合Spearman相关性热图分析了优势种类和多样性指数与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红螯螯虾的体长、头胸甲宽、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在不同稻田间无显著差异,但体长、头胸甲宽和体重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加,特定生长率则显著下降。虾引入稻田后会相对改善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群落多样性,然而,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群落稳定性逐渐降低。隐藻(Cryptomonas)、衣藻(Chlamydomonas)、小球藻(Chlorella)和中剑水蚤(Mesocyclops)是共作期间常见的优势种类。浮游植物的优势种或主要种类(浮游生物中排名前50的种类)与浮游动物的变化趋势不同,前者的相对丰度逐渐增加,后者则逐渐降低。分析发现,季节变化是驱动稻-虾共作模式下浮游生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此外,虾的摄食作用也会对群落变化产生一定影响。相关性分析显示,肥满度与小球藻生物量显著负相关,表明养殖水体的水质对虾的生长和健康状况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平衡好水稻种植区和水产养殖区对营养水平需求不同的矛盾。

关键词: 浮游生物 稻渔综合种养 红螯螯虾 高通量测序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蔗糖转运蛋白SUT家族的鉴定及其在果实发育和逆境响应中的表达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蔗糖转运蛋白(SUTs)作为蔗糖主动转运的主要载体,在分配同化物从源到库组织的转运中起着关键作用.尽管SUTs的特性及其生物学功能已在高等植物中得到了深入研究,但该基因家族尚未在西瓜中进行鉴定.本研究在西瓜基因组中共鉴定了4 个ClSUT基因,并对其基因和蛋白结构、保守基序、亚细胞定位、染色体分布、进化关系、启动子元件等进行了全面分析.基因结构分析表明,亚族Ⅰ的ClSUT3 和ClSUT4 基因均只含有一个内含子.所有ClSUT均被预测定位在质膜中,它们均含有一个保守的MFS-2 结构域,并且含有与之对应的5 个保守基序.系统发育分析发现拟南芥、水稻和西瓜中的SUT分为5 个亚族,西瓜ClSUT与拟南芥SUT的亲缘关系更近,被聚类在亚族Ⅰ、亚族Ⅱ和亚族Ⅴ.还在西瓜ClSUT基因的启动子中鉴定到一些与激素和逆境响应相关的作用元件.此外,转录组数据表明,西瓜ClSUT基因的表达对渗透和盐胁迫呈现多样性,很可能参与西瓜对这些逆境的响应.

关键词: 西瓜 蔗糖转运蛋白SUT 果实发育 非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能低蛋白日粮添加枯草菌肽对肉鸡生长性能、盲肠微生物、粪便蛋白质含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究低能低蛋白日粮添加枯草菌肽对肉鸡生长性能、盲肠微生物、粪便蛋白质含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白羽肉鸡2 160只,饲喂相同日粮至14日龄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0只鸡.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日粮,低能低蛋白组(LEP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降低0.6个百分点的蛋白质和0.25 MJ/kg代谢能;低能低蛋白+枯草菌肽组(LEPA组)在LEP基础上添加200 mk/kg枯草菌肽,肉鸡饲养至38日龄出栏.采集22、38日龄肉鸡盲肠内容物检测乳酸菌和产气荚膜梭菌数量,收集25、35日龄肉鸡粪便检测粗蛋白含量,并进行经济效益计算.结果显示:①与Con组相比,LEP组平均日增重、38日龄出栏重和欧洲效益指数(EPI)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显著增加(P<0.05);与Con组和LEP组相比,LEPA组的肉鸡成活率在试验期间显著提高(P<0.05);与LEP组相比,LEPA组的EPI显著提高(P<0.05).②与Con、LEP组相比,LEPA组22日龄和38日龄肉鸡的盲肠产气荚膜梭菌含量显著降低(P<0.05),乳酸菌含量显著增加(P<0.05),表明枯草菌肽改善了肠道菌群结构.③与Con组相比,LEP组的25日龄和35日龄肉鸡粪便中粗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LEPA组显著降低(P<0.05),表明枯草菌肽显著提高了肉鸡对饲料蛋白质的吸收.④与Con组相比,日粮降低0.6%的蛋白和0.25 MJ/kg代谢能的同时添加枯草菌肽后,对肉鸡生长性能没有负面影响,且可以节约饲养成本约54.54元/t.研究表明,低能低蛋白日粮中添加200 mg/kg枯草菌肽可以显著改善白羽肉鸡的生长性能和肉鸡的肠道健康状况,降低饲养成本.

关键词: 枯草菌肽 低能低蛋白日粮 肉鸡 肠道微生物 生长性能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义乌鲜食枣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国果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浙江省枣产业重点产区义乌市为例,总结了浙江省鲜食枣产业发展现状及栽培技术,分析了鲜食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开展前景分析,提出六大发展对策:加强鲜食枣产业服务,树立发展鲜食枣产业信心;提升鲜食枣栽培科技含量,化解鲜食枣与加工枣的冲突;扩大鲜食枣贮藏保鲜加工服务能力,增强产业发展潜力;优化义乌市枣结构,改变加工枣单一现状;继续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促进良种多样化;加强鲜食枣的采摘游与文化游结合,带动鲜食枣产业发展。

关键词: 义乌 鲜食枣 发展现状 问题 发展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损检测技术在水果品质安全和真实性的应用研究进展

核农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水果产量攀升和品质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对水果的品质、安全和真实性开展快速无损检测的需求日益迫切。本研究概述了光谱学、力学、声学、计算机视觉、电子鼻和电子舌等无损检测技术结合多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在水果营养功效成分和感官属性品质特征挖掘、农药残留和病害霉变安全性检测以及原产地、品种分类、贮藏时间真实性鉴别研究中的应用。同时,本研究还从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两个方面进行了展望,可为水果的质量安全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水果 品质评价 安全性 真实性 无损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BSA方法的瓠瓜果形相关性状主效QTL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果形是瓠瓜重要的农艺和商品性状,为定位控制瓠瓜果形相关性状的主效基因,本研究以葫芦形瓠瓜‘JH-8’、长棒形瓠瓜‘长瓠21’及其杂交获得的F2群体(324个单株)为试材,筛选出极端单株建立了葫芦形混池和长棒形混池,结合高通量测序筛选果形相关性状的QTLs。利用SNP-index算法共鉴定出3个主要的瓠瓜果形调控关联区域,分别位于Chr.3:6 765 000~9 431 999 kb,Chr.8:9 066 000~9 172 999 kb和Chr.9:14 000~2 908 999 kb。本研究结果为瓠瓜果形相关性状的基因定位提供了重要的候选区间,可为后续目标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提供参考。

关键词: 瓠瓜 果形 BSA-seq SNP-index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RGB图像的设施番茄冠层覆盖度估算方法研究

北方园艺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番茄为试材,采用设施实验箱育苗的方式,通过设施环境下桁架搭载可见光(RGB)相机系统获取图像数据,研究了不同植被指数算法分割番茄冠层图像的精度,并实现设施番茄冠层覆盖度提取方法的评估,以期为其他设施作物的冠层覆盖度估算提供方法指导。结果表明:EXG算法、EXGR算法和CIVE算法均可用于估算设施番茄的冠层覆盖度,与真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49、0.078、0.088,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11、0.845、0.841,不同植被指数分割算法估算的设施番茄冠层覆盖度之间存在差异,与真值图像相比,EXGR算法在定植10 d的图像分割时,分割精度较低,冠层覆盖度估算值偏大,CIVE算法在定植66 d的图像分割时,由于分割过度,导致冠层覆盖度估算值偏小,而EXG算法在各时期的分割精度较高,冠层覆盖度的估算值与真值之间的吻合度最好。这表明EXG算法能够更有效的实现设施番茄的植土分割且估算精度更高。

关键词: 设施番茄 RGB图像 植被指数 冠层覆盖度 图像分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林下仿野生栽培和设施栽培金线莲生物量及药用成分含量变化研究

浙江林业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组培苗为对照,研究仿野生栽培和温室大棚设施栽培 3 年内金线莲中可溶性多糖和黄酮药用成分含量的变化以及鲜质量与干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栽培 1 年后,林下仿野生栽培金线莲可溶性多糖和黄酮含量均高于大棚设施栽培金线莲的含量,且随着栽培年份的增加两种成分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栽培 3 年,设施栽培金线莲植株的鲜质量积累高于林下仿野生栽培金线莲植株;林下仿野生栽培和设施栽培金线莲的干质量含量(干质量/鲜质量)均随时间增加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但林下仿野生栽培金线莲的干质量含量高于设施栽培.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以金线莲药用成分及天然产物提取为主要目标,推荐林下仿野生栽培 1年生金线莲;以鲜生物量为目标,推荐设施栽培金线莲;以干生物量为目标,则推荐林下仿野生栽培方式.

关键词: 金线莲 仿野生栽培 设施栽培 药用成分 鲜质量 干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