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绣球花铝转运蛋白HmALMT11的生物信息学及其表达特性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铝激活苹果酸转运蛋白(ALMT)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基因家族,其编码的蛋白质在调控植物根部酸分泌和对铝离子的响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明晰大花绣球无尽夏HmALMT11的序列特征及其在逆境胁迫后的表达特征,进一步探索大花绣球无尽夏的生物学功能,为后续HmALMT11功能鉴定提供理论依据。以大花绣球无尽夏为材料,克隆得到HmALMT11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亚细胞定位和铝胁迫响应分析。结果表明,HmALMT11包含1个1 59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29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为59.1 ku,理论等电点为9.10。为不稳定的碱性蛋白;HmALMT11蛋白含有6个跨膜结构域,定位于细胞质膜;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低浓度100μmol/L和高浓度800μmol/L的Al2(SO43处理都可诱导HmALMT11在无尽夏根、茎、叶中的上调表达,且在根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研究表明,HmALMT11蛋白可能在绣球花适应铝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关键词: 绣球花 ALMT 铝胁迫 生物信息学分析 亚细胞定位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廊坊市牛主要病毒性腹泻病原感染状况检测及牛冠状病毒演化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牛病毒性腹泻病原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BVDV、BoAstV、BCoV、MRV、BKoV、BoNeV、BNoV、BRV、BToV被认为是引起牛群腹泻的病原,不仅如此,BVDV、BCoV和BToV除了能引起消化道症状外还能引起呼吸道症状,BVDV不仅能引起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还会导致母牛生殖功能异常,这些疾病对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解牛主要病毒性腹泻病原流行情况,本次试验通过PCR检测方法对我国河北地区323份腹泻牛粪样品进行常见9种病毒性牛腹泻病原进行检测。结果显示,BVDV阳性检出率1.85%(6/323)、 BCoV阳性检出率14.24%(46/323)、BRV阳性检出率57.89%(187/323)、BoAstV阳性检出率0.31%(1/323)、BoNeV阳性检出率10.84%(35/323)、BNoV阳性检出率4.33%(14/323)、MRV阳性检出率2.48%(8/323)、BToV阳性检出率4.64%(15/323)、BKoV阳性检出率11.76%(38/323)。混合感染共有76份,占比23.53%(76/323)。HBLF2302株的全基因序列、S、HE、N、M和E基因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发现,HBLF2302与BCoV/NMG1/2022基因同源性最高,为GIIb亚型。基于氨基酸序列比对和HBLF2302的S蛋白三级结构预测发现,在S蛋白中157号位突变为157T,854号位点突变为854I。318V为独特突变,改变了与侧链残基的作用力,与631C形成氢键连接。并发现中国株区别于其它地区的GⅡb亚型,位于ORF1a区域有三个独特位点。本研究丰富了牛腹泻病原的流行病学数据,为牛腹泻病的防控奠定基础。

关键词: 病毒性腹泻 牛冠状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腹泻病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氟磺胺草醚对大豆苗期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氟磺胺草醚施用后大豆苗期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变化,为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除草剂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大豆(苏18)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不同剂量氟磺胺草醚施用对大豆苗期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氟磺胺草醚施用剂量达到或超过225 g a.i./hm2时显著抑制大豆苗期根系生长,促使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上升。氟磺胺草醚施用剂量超过450 g a.i./hm2时会破坏大豆苗期叶片的光合作用,导致大豆生物量下降。从叶绿素荧光成像看,氟磺胺草醚对大豆光合作用的药害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弱。过量施用氟磺胺草醚会延缓大豆苗期整体的生长发育,破坏大豆苗期光合作用。

关键词: 氟磺胺草醚 大豆 酶活性 叶绿素荧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水量和灌水频率对设施小果型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以20cm蒸发皿水面蒸发量为灌水依据,结合西瓜不同生育阶段需水规律,研究灌水量和灌水频率对设施小果型西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西瓜植株的茎粗、叶片叶绿素含量、果实产量、品质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与灌水量、灌水频率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其中W2F2(灌水量75%Ep,灌溉频率6 d)处理综合表现最佳,该处理西瓜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葡萄糖、蔗糖、果糖和番茄红素含量等品质指标均最高,硝酸盐含量较低,产量达41247kg/hm2,与产量最高的W3F1(灌水量90%Ep,灌溉频率3d)没有显著差异,灌溉水分利用效率为53.4 kg/m3,与最高的W1F1(灌水量60%Ep,灌溉频率3 d)没有显著差异,其他指标均处于中间水平,为最优灌水技术方案.研究结果可为设施小果型西瓜绿色优质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西瓜 灌水量 灌水频率 产量 品质 灌溉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籽粒Ve含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维生素E (Ve)是大豆油中一种天然抗氧化剂,是评价大豆油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利用含有264份的大豆自然群体在2021年和2022年测定了籽粒中α-、γ-和δ-生育酚含量,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本研究共检测到199个与大豆Ve含量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其中9个可在2个环境或者2个性状被重复检测到,分别位于3号、7号、11号、12号、13号、15号、17号和18号染色体上。其中位于7号染色体上的显著关联信号是控制α-生育酚含量的主效位点,可在2年环境中被检测到,表型变异解释率为9.83%。对该位点候选基因进行筛选,获得一个编码myb转录因子的基因Glyma.07G054000,可能是这个位点的效应基因。另外,在12号染色体上得到2个编码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的基因Glyma.12G014200和Glyma.12G014300,有可能是影响Ve含量的重要基因。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解析大豆籽粒Ve含量的遗传基础及其调控机制,为大豆品质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大豆 籽粒 Ve含量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脂对餐厨废弃物好氧堆肥腐殖化过程的影响

环境工程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油脂作为餐厨废弃物中的成分,对餐厨废弃物堆肥有着重要影响。在餐厨废弃物中添加0(T1)、3%(T2)、6%(T3)、12%(T4)的植物油进行好氧堆肥,油脂添加量以堆肥添加的餐厨废弃物干重为基准,通过表征堆肥过程中理化性质、腐植酸组分、腐植酸前体变化规律,研究了油脂对餐厨废弃物好氧堆肥过程中腐殖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油脂的餐厨废弃物,经过30 d好氧堆肥后,T1—T4处理组堆肥均达到腐熟要求,最高温度分别为70.9,64.8,65,67.2℃,堆肥高温期均达到7 d以上,种子发芽率分别为119.22%、113.50%、114.03%和120.52%。T2、T3、T4处理组在堆肥高温期油脂发生累积,油脂含量最高时为初始油脂含量的1.66,1.99,1.76倍。堆肥第30天时,T1—T4处理组的胡富比(HA/FA)分别为0.55、0.70、0.80、1.30,含油量为12%时,胡富比最高,说明含油量为12%时,堆肥腐殖化程度最强。添加12%油脂可以延长堆肥高温期,促进前体物质形成,从而促进堆肥腐殖化过程。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油脂含量与腐植酸前体物质和腐殖质组分形成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当油脂含量为餐厨废弃物干重的12%时,油脂降解对餐厨废弃物好氧堆肥腐殖化过程的促进作用最好。

关键词: 餐厨废弃物 油脂 好氧堆肥 腐殖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江苏滨海盐碱土农田生产力和碳库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有机肥施用是江苏滨海轻度盐碱地主要的改土提质技术,本试验通过研究在有机替代模式下夏玉米种植系统农田生产力和土壤碳库的变化特征,探索在粉垄耕作模式下有机肥还田同氮肥减量的最佳比例.[方法]按照等氮量投入原则,以当地氮肥施用(CK)为对照,设置25%有机肥+75%氮肥(CT25)、50%有机肥+50%氮肥(CT50)、75%有机肥+25%氮肥(CT75)、有机肥全量替代氮肥(CT100)处理,开展粉垄耕作模式下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氮肥玉米种植田间试验,对玉米农田生产力和土壤碳库指标进行测定.[结果]与氮肥全量施用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在25%~50%时,玉米籽粒产量可增加8.74%~11.21%,其中CT25处理的玉米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显著增加,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较单施氮肥显著增加,有机替代比例超过50%以上时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较纯施氮肥无显著变化.相较于纯施氮肥,有机肥替代比例在25%~75%时土壤碳储量提升9.47%~14.61%,这主要依赖于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容重的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玉米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粉垄耕作模式条件下,有机肥替代氮肥在25%~50%可以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碳储量,提升农田生产力,可作为江苏滨海旱作玉米种植推荐施肥技术.

关键词: 有机肥 替代比例 产量 土壤碳库 粉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工对肉类蛋白质氧化及肉品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肉类是人类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质对于消费者的健康和口感体验至关重要。动物在被宰杀后的胴体向食用肉转变和肉品加工过程中,经历复杂的生化反应,其中蛋白质氧化对肉类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针对蛋白质氧化对肉类品质的影响,结合蛋白质氧化产物的类型,加工方式、条件等影响因素,总结了目前加工条件下蛋白质氧化与肉品质变化的关系,旨在为控制肉品蛋白质的氧化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实际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 蛋白质氧化 加工 肉品质 感官品质 风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结球甘蓝CBF家族特征分析及低温诱导基因BoCBF1、BoCBF2a和BoCBF3表达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转录因子CBF在植物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和增强植物的抗寒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分析结球甘蓝CBF家族成员的氨基酸序列特征,探究其是否受低温诱导表达,本研究利用结球甘蓝 923 全基因组数据库对其进行蛋白质理化特征、系统发育关系、编码基因结构以及 2℃低温胁迫下编码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到 7 个BoCBF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后分成 2 个亚组(Ⅰ和Ⅱ).BoCBF蛋白的氨基酸长度为203~283 aa,全部是亲水性蛋白质.在结球甘蓝02-12 中,BoCBF1、BoCBF2a和BoCBF3 基因在叶、花、芽和角果中基本不表达,在愈伤组织、根和茎中表达量较低.转录组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在耐寒结球甘蓝 923 和不耐寒结球甘蓝D9中,BoCBF2b、BoCBF2c基因不受低温诱导表达,BoCBF2a基因低温诱导表达最为迅速,其次是BoCBF1 和BoCBF3基因.BoCBF1、BoCBF2a和BoCBF3 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低温胁迫3~6h达到最大值,相对表达量达到最大值后急剧下降,在 24h降至最低.本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BoCBF1、BoCBF2a和BoCBF3 基因调控结球甘蓝响应低温胁迫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结球甘蓝 CBF基因家族 低温胁迫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R/FR比值对双断根西瓜嫁接苗生理及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红光/远红光(R/FR)比值对双断根西瓜嫁接苗生理及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提高西瓜嫁接苗种苗品质,对双断根西瓜嫁接苗进行不同光质处理,共设置4种光质组合:黑暗(D)、白光(W)、高比值R/FR(R/FR=3,H)和低比值R/FR(R/FR=0.3,L),以黑暗为对照,分析西瓜嫁接苗幼苗形态、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系统和光合荧光特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L处理显著提高了西瓜嫁接苗的成活率和生长指标,显著提高接穗叶片中的抗氧化酶活性(SOD和POD)、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同时显著降低了 O2-、H2O2和MDA的积累.L处理对西瓜嫁接苗光合系统也有一定影响:处理8d时,嫁接苗光合特性指标、Fv/Fm、Fv'/Fm'和ΦPSⅡ显著升高,NPQ显著下降;而长时间处理(20d)会导致叶绿素质量分数以及光合特性指标降低,Fv/Fm、Fv'/Fm'、ΦPSⅡ和qP下降,NPQ显著升高.综上,低比值R/FR处理能够通过增强西瓜嫁接苗抗氧化能力并影响光合作用的过程,最终促进双断根西瓜嫁接苗的成活及生长.

关键词: 双断根嫁接 西瓜 红光/远红光 抗氧化系统 光合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