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2927条记录
斑鳠苗种培育技术

贵州畜牧兽医 2025

摘要:文章介绍了斑鳠小规格(5 cm)与大规格(13 cm)苗种的培育技术方法,包括鱼池条件及水源要求、鱼池消毒、苗种投放、放养密度、“开口”饵料、水质管理及疾病防治等,并完成人工转饲,将获得的小规格苗种进一步培育成大规格苗种。通过相关技术的实施,小规格苗种培育成活率为71.43%,大规格苗种培育成活率达85.33%。

关键词: 斑鳠 苗种培育 成活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BSA-seq技术的辣椒分枝QTL定位

分子植物育种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枝是辣椒(Capsicum annuum L.)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不仅影响辣椒产量的多少,也是观赏效果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独杆辣椒(du-1)、簇生朝天椒(S16)及它们的F2代分离群体为材料,构建亲本及F2代辣椒分枝极端混池,利用BSA-seq技术,筛选辣椒分枝性状的QTLs。结果显示,SNP与InDel关联区域取其交集,得到9个与性状相关的候选区域,总长度为21.53 Mb,主要集中在1号染色体上。同时,利用BLAST软件对候选区间内编码基因进行多个数据库深度注释,共注释到121个基因,其中非同义突变基因31个,移码突变基因5个。结合候选区域内基因的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与辣椒分枝性状相关候选基因7个。以上结果为进一步辣椒分枝性状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基础。

关键词: 辣椒 分枝 BSA-seq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静电喷雾的静电无级调速自动喷施系统设计

南方农机 2025

摘要:传统农药喷施技术存在药液利用率低、作业效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静电喷雾的静电无级调速自动喷施系统。该系统集成了静电发生、无级调速和自动化控制三大功能模块,实现了农药喷施过程的智能化和精准化。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在药液沉积量、覆盖率、穿透率等方面均优于常规静电喷雾系统和传统喷雾系统,且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自动调控能力,为提高农药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

关键词: 静电喷雾 无级调速 自动喷施 农药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肥与微生物菌肥配施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理化性质及黑树莓产量的影响

农技服务 2025

摘要:探明复合肥与微生物菌肥配施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理化性质及黑树莓产量的影响,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发展黑树莓种植提供施肥依据,设置有机复合肥与微生物菌肥单施和配施对黑树莓生长性状及产量影响试验,以及单施微生物菌肥不同用量(处理AF1、AF2、AF3,单株施用量分别为100 mL、200mL、300mL)对黑树莓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施或配施有机复合肥与微生物菌肥后黑树莓生长势与产量均有所提高,配施A2B2(有机复合肥100g、微生物菌肥200 mL)的结果枝、挂果数及产量均最高,较不施肥(CK)增产6 214.810 g/株,增幅252.49%,增产效果佳。施微生物菌肥后黑树莓根际土壤的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肥前均提高,处理AF1、AF2、AF3增幅分别为359.18%~1 689.47%、154.24%~1 421.88%,其中AF2处理增幅最高,对黑树莓根际土壤理化性质改变效果较佳。

关键词: 黑树莓 石漠化地区 肥料配施 产量 土壤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扦插密度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农技服务 2025

摘要:为贵州甘薯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以山东紫薯和紫云红芯薯为供试品种,设置52 500株/hm2、60 000株/hm2、67 500株/hm2、75 000株/hm2共4个种植密度,考察不同扦插密度对甘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单株结薯个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单株茎叶鲜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薯块鲜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而薯块的干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变化不大。在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山东紫薯和紫云红芯薯的产量最高,紫云红芯薯的产量为36 046.80 kg/hm2,山东紫薯的产量为40 098.30 kg/hm2。山东紫薯和紫云红芯薯在紫云县的最适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

关键词: 甘薯 山东紫薯 紫云红芯薯 扦插密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包衣剂处理下5个早熟油菜品种在丹寨县的种植表现

农技服务 2025

摘要:为提高丹寨县油菜生产水平和效益,筛选适合丹寨县生态和栽培条件下高产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引进黔油早1号、黔油早2号、宝油早12、JW23115、阳光131共5个新品种,以生产中长期种植的宝油早12为对照(CK),以各品种的裸种(不包衣)和包衣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种子包衣处理对生育期无影响,引进的5个油菜新品种的全生育期为190~197 d,均为早熟油菜品种;油菜种子包衣处理对苗期生长势影响明显,包衣种子苗期田间长势强于裸种;油菜种子包衣处理对产量产生较大影响,5个油菜品种的包衣种产量均高于裸种;包衣处理的黔油早2号、阳光131、JW23115、黔油早1号的产量均高于包衣处理的宝油早12,其中包衣处理黔油早2号、阳光131和JW23115的产量位列前三,分别为188.09 kg/667m2、174.98 kg/667m2和173.42 kg/667m2,分别较宝油早12包衣种增产26.08%、17.29%和16.24%,可在丹寨县加大推广种植。

关键词: 油菜 早熟 包衣 比较试验 贵州 丹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多抗紧凑型玉米新品种金玉150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耕作与栽培 2025

摘要:金玉150于2015年冬季在海南以QR10612作母本,QR743作父本组配而成。2017年参加贵州省绿色通道东部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64.59 kg/667m2,比对照增产9%,6个试点较对照5增1减。2020年参加贵州省绿色通道西部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29.46 kg/667m2,比对照增产13.51%,6个试点较对照全部增产。通过了贵州省东部组与西部组审定,是一个兼具高产稳产、抗病抗逆性较强、综合性状表现好的品种。

关键词: 玉米 金玉150 品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不同辣椒资源农艺和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

中国瓜菜 2025

摘要:为了探索不同辣椒资源的综合品质,对20份种质资源的14个性状进行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辣椒资源之间的各性状指标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1.63%~63.15%;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之间呈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提取出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4.488%;聚类分析将参试资源分为3种类型,以贵州大众口味的饮食习惯来看,第Ⅰ类适用于加工糟辣椒、油辣椒和煳辣椒面,第Ⅱ类适用于鲜食以及加工糟辣椒、油辣椒和煳辣椒面,第Ⅲ类适用于辣味调味品。试验结果为辣椒资源的挖掘利用和优良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辣椒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威宁自治县夏播饲用油菜生物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贵州畜牧兽医 2024

摘要:为提高贵州高海拔地区种植饲用油菜的生物量,在威宁自治县麻乍镇箐岩社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饲用油菜品种(A)、施氮量(B)、播期(C)为试验因子,组合为40个处理,研究不同品种、氮肥用量、夏季播种期及其交互效应对饲用油菜终花期刈割生物量(鲜重)的影响.结果:各处理饲用油菜平均生物量为889.33~4591.49 kg/667 m2.施氮量、品种、播期互作以及其中两因素互作对饲用油菜生物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施氮量、品种、播期单一因素对生物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尿素用量为5、10、15 kg/667 m2处理的生物量均显著高于不施氮肥处理;牲饲1号、牲饲2号、宝油早12、油研9号4个品种的生物量均极显著高于黔油早2号;播期8月9日的生物量极显著高于播期6月9日.结论:在贵州省威宁自治县麻乍镇及相似生态区域内,选用高蛋白专用饲用油菜牲饲1号或牲饲2号,夏季8月初播种,底肥施复合肥(N∶P∶K=15∶15∶15)50 kg/667 m2,三叶期追施尿素5 kg/667 m2能获得较高的生物量.

关键词: 威宁自治县 饲用油菜 生物量 施氮量 品种 播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百八十七份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穗部性状的表型多样性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玉米种质资源穗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筛选鉴定优质玉米资源。以贵州、陕西、甘肃、湖北4个省份收集的487份玉米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玉米10个穗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个穗部性状变异系数为6.1%~71.0%,表型多样性指数为0.319~2.038。相关分析表明,10个穗部性状间存在广泛的相关性;系统聚类分析将487份资源划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有187份种质资源,类群Ⅱ有208份种质资源,类群Ⅲ有48份种质资源,类群Ⅳ有44份种质资源,贵州和陕西的玉米种质资源代表性更强。最终筛选到15份穗部性状综合表现优异的玉米种质资源,为玉米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种质材料创新和遗传育种提供了参考和基础材料。

关键词: 玉米 种质资源 穗部性状 多样性分析 系统聚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