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板蓝根注射液特征图谱及其质量相关性研究
《中国兽药杂志 》 2024
摘要:建立板蓝根注射液尿苷、鸟苷、(R,S)-告依春、腺苷含量检测方法及指纹图谱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Eclipse Plus C18柱(4.6 mm×250 mm, 5μm),检测波长250 nm,以甲醇(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3 min, 95%B;3~20 min, 95%B-90%B;20~40 min, 90%B~30%B;40~42 min, 30%B~95%B;42~50 min, 95%B),流速为1.0 mL/min,柱温箱为30℃,进样量10μL。该实验操作简单、快捷,结果准确,适用板蓝根注射液尿苷、鸟苷、(R,S)-告依春、腺苷含量的测定,建立指纹图谱,对板蓝根注射液进行质量评估。
关键词: 板蓝根注射液 尿苷 鸟苷 (R,S)-告依春 腺苷 指纹图谱


亚麻酸甘油酯异构体形成动力学及不同酰化位置对热致异构体差异比较
《现代食品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亚麻酸甘油三酯在加热时反式亚麻酸形成的动力学的差异以及亚麻酸在甘油酯不同酰化位置对热致异构反式产物种类影响。采用GC-FID分析亚麻酸反式异构体,发现亚麻酸甘油三酯中有7种反式异构体生成,亚麻籽油有6种反式异构体生成,该反应为零级反应。对比亚麻酸甘油三酯和亚麻籽油的动力学参数:在亚麻酸甘油三酯和亚麻籽油中,C18:3-9t,12c,15c、C18:3-9c,12t,15c和C18:3-9c,12c,15t形成的活化能分别为79.39、106.49、82.33 kJ/mol和86.04、115.84、102.85 kJ/mol;C18:3-9t,12c,15t和C18:3-9t,12t,15c分别为180.57、233.55 kJ/mol和164.36、165.38 kJ/mol;C18:3-9t,12t,15t分别为211.79 kJ/mol和140.30 kJ/mol。对比monolinolenin、dilinolenin、1,3-dilinolenin的异构体种类含量可知,Sn-1和2位比Sn-1和3位更稳定;Sn-1位比Sn-1和3位还有Sn-1和2位更稳定。因此,亚麻酸甘油三酯基本比亚麻籽油跨越的能垒高;对于酰化位置,Sn-1和2位比Sn-1和3位更稳定,Sn-1位比Sn-1和3位还有Sn-1和2位更稳定。
关键词: 亚麻酸 反式异构体 动力学 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酰化位置


水禽4种常见致病菌多重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大肠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多重PCR方法,试验根据大肠杆菌phoA基因、鸭疫里默氏杆菌ompA基因、多杀性巴氏杆菌kmt 1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FemB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建立多重PCR方法,检验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性、重复性,应用该方法检测145份病死水禽临床样品,并与传统细菌分离鉴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2℃,引物浓度为10μmol/L。建立的多重PCR方法能特异性地扩增出靶基因,沙门氏菌、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等临床常见菌均未扩增出条带,对大肠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4种细菌的检出下限是0.4 pg/mL,单一PCR扩增ompA、kmt 1、phoA和FemB基因的检出下限分别为4×10-3,0.4,4×10-3,4×10-6 pg/mL。多重PCR方法对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与传统细菌分离鉴定方法的符合率均在90%以上。说明试验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结果稳定、重复性高的特点,适合水禽病原微生物流行病学调查。
关键词: 多重PCR方法 大肠杆菌 鸭疫里默氏杆菌 多杀性巴氏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2个佛手瓜品种核型分析及基因组大小测定
《种子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以贵州省惠水县主要品种绿皮佛手瓜、白皮佛手瓜为材料,通过去壁低渗法染色体制片、流式细胞术分别对其核型、基因组大小,染色体数量、倍性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惠水白皮佛手瓜、绿皮佛手瓜均为2倍体,染色体数目均为28条,白皮佛手瓜、绿皮佛手瓜的核型公式均为2n=2x=28m,白皮佛手瓜核型类型为1B型,绿皮佛手瓜为1C型,绿皮佛手瓜的不对称系数为52.38%,白皮佛手瓜的不对称系数为52.07%,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白皮佛手瓜、绿皮佛手瓜基因组大小分别为(0.73±0.02)Gb、(0.70±0.02)Gb。


施氮量对优质稻G优325氮肥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优质杂交籼稻新品种G优325的适宜施氮量.[方法]设5个施氮量处理(0、60、120、180和240 kg/hm2,分别记为N0、N60、N120、N180和N240)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G优325主要生育时期茎糵数、干物质积累与转运能力、氮肥吸收利用率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适当增加施氮量能显著提高G优325的产量,且在N180处理下产量最高.施氮量对产量构成因素、茎蘖数和干物质积累总量影响显著,随着施氮量增加,G优325成熟期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干物质积累总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有效穗数和干物质积累总量均在N180处理达到最高值,而每穗粒数在N120处理最多.随着施氮量增加,抽穗前后的干物质积累向籽粒的转运量均表现为处理N180>N240>N120>N60>N0;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氮素积累总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N180处理下最高;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稻谷生产效率、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生理利用率均表现为处理N0>N60>N120>N180>N240.[结论]适宜提高施氮量(180 kg/hm2),可协同实现优质杂交籼稻新品种G优325高产与较高氮肥利用效率.


贵州5个产地五倍子蜂蜜组分差异分析
《中国食品添加剂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贵州5个产地五倍子蜂蜜组分进行分析,探讨不同产地五倍子蜂蜜组分差异。结果共鉴定出100种物质组分,且均检测到核黄素和光色素。聚类结果显示,不同产地五倍子蜂蜜的组分差异明显,贵阳和开阳五倍子蜂蜜聚为一个组别,息烽、桐梓和凤冈五倍子蜂蜜为一个组别。5个产地中筛选出27种差异组分,包括10种氨基酸类和6种有机酸类组分。L-缬氨酸、L-天冬氨酸、L-苯丙氨酸等药效氨基酸在贵阳和开阳产地显著富集(P<0.05)。筛选到myo-肌醇为开阳五倍子蜂蜜标志物,对氨基苯甲酸为桐梓五倍子蜂蜜标志物,磷酸胆碱、L-高苯丙氨酸为凤冈五倍子蜂蜜标志物。本研究可为五倍子蜂蜜真假判别、产地溯源及特色五倍子蜂蜜开发提供参考。


不同类型多肉植物的花粉活力检测方法筛选及活力鉴定
《种子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个科6个属的13种多肉植物种质资源为材料,对比亚历山大染色法和碘-碘化钾(I2-KI)染色法染色后花粉活力的差异,筛选适宜不同类型多肉植物花粉活力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两种染色法对不同科属的多肉植物花粉染色结果差异极显著,I2-KI染色法检测的花粉活力平均值显著低于亚历山大染色法;种质资源的花粉活力普遍高于杂交组合,聚类分析结合差异显著性分析将26种目标种质资源及杂交组合的花粉活力划分为5个等级;显微镜下花粉形状呈现圆形、方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且同一品种存在一种到多种的花粉萌发孔形态.


钩藤UrLAMT基因及其启动子的克隆与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中马钱苷酸甲基转移酶(loganic acid methyltransferase,LAMT)基因及其启动子,对UrLAMT基因的组织表达及其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进行分析,并对UrLAMT及其启动子的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UrLAMT转录调控奠定基础.[方法]基于钩藤的转录组数据设计引物,采用PCR从钩藤cDNA中克隆UrLAMT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UrLAMT在钩藤不同组织(根、茎、叶、花、果实、钩)中的表达,以及对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遮光/复光胁迫的响应;利用FPNI-PCR技术克隆UrLAMT上游启动子序列,并验证其活性,结合酵母单杂交试验,分析相应转录因子与UrLAMT启动子的调控关系.[结果]克隆得到钩藤UrLAMT序列,其长度为1 137 bp,共编码378个氨基酸.UrLAMT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42.64 ku,理论等电点为5.76,为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不含跨膜结构,定位在细胞质中;UrLAMT基因在钩藤叶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根;UrLAMT均能响应MeJA和光;其与短小蛇根草和长春花的进化关系较近.UrLAMT启动子序列长度为1 141 bp,除核心响应元件外还含有多个光响应元件,UrLAMT启动子在酵母中与光调控转录因子HY5存在相互作用.[结论]获得了 UrLAMT基因及其启动子序列,其在钩藤叶中表达量最高,可能受光诱导.
关键词: 钩藤 马钱苷酸甲基转移酶 基因克隆 启动子克隆 酵母单杂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