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糖心"苹果香气物质生物合成的转录代谢联合分析
《核农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黔选3号苹果“糖心”与正常组织代谢化合物的差异,解析特征差异香气物质形成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GC-MS/MS)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黔选3号苹果果肉“糖心”与正常组织的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数据。转录组学分析显示,共产生1 795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671个下调基因、1 124个上调基因,与脂肪酸合成途径(fatty acid synthesis pathway)相关的基因有7个,与乙醇脱氢酶(ADH)相关的基因有8个。代谢组学共检测到353个香气物质,分析表明有20种差异香气物质,包含上调物质8个、下调物质12个,其中己酸乙酯和正壬醛显著上调。转录组-代谢组学联合分析结果表明,脂肪酸合成途径与乙醇脱氢酶家族中11个DEGs与己酸乙酯、正壬醛呈正相关关系,2个DEGs与己酸乙酯呈负相关关系,且MdFAD6、MdADH2、MdADH3和MdADH4在“糖心”组织特异性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表明上述基因在“糖心”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组织,推测这些基因在苹果“糖心”组织差异香气物质合成途径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糖心”苹果香味变化的生物学基础,可为“糖心”苹果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澳洲坚果不同成熟度叶片的光合特性及养分积累分配
《经济林研究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讨澳洲坚果叶片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光合效率及营养积累规律,从而为澳洲坚果的高效栽培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了澳洲坚果新叶、中等成熟叶、成熟叶及老叶4组不同成熟度的叶片为试验材料,对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参数、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质量比,以及矿质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不同成熟度叶片对澳洲坚果幼苗叶片的总叶绿素质量比、类胡萝卜素质量比、光合参数及矿质元素积累具有不同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叶的总叶绿素质量比、类胡萝卜素质量比最高,分别为1.45和0.24 mg/g,而新叶的最低,分别为0.99和0.18 mg/g。净光合效率最高的是成熟叶片,为14.69μmol/(m2·s),最低的是新叶,仅为2.63μmol/(m2·s)。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的是中等成熟叶片,为5.74%。老叶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最高,为0.70;而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最高的是新叶和中等成熟叶,均为0.39。叶片中矿质元素质量比最高的是钙元素,且老叶中的钙质量比显著高于其他叶片,为17.15 mg/g;其次是氮、钾、磷、镁,其质量比分别为13.53、0.97、4.15、0.96 mg/g。氮、钾、磷、镁质量比均是成熟叶片显著高于其他叶片。【结论】澳洲坚果叶片在不同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功能分化:新叶专注于生长发育;中等成熟叶和成熟叶是光合作用的核心,在水分利用效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老叶则在光保护和矿质元素重新分配中发挥作用。


响应面法优化百香果籽油水酶法提取工艺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水酶法提取百香果籽油的最佳工艺,为百香果籽的高值化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百香果籽为原料,采用水酶法提取百香果籽中的油脂,分析中性蛋白酶、α-淀粉酶、木聚糖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5种酶制剂对百香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料液比、超声时间、酶添加量、酶解时间4个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使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水酶法提取工艺。【结果】5种酶制剂中以中性蛋白酶对百香果籽油提取效果最佳,提取率达71.42%,显著高于其余酶制剂。当料液比为1∶7、超声20 min、酶制剂添加量2.0%、酶解时间4 h时,百香果籽油提取率在各单因素试验中均达最高,分别为62.35%、65.42%、63.19%和72.72%。响应面法优化百香果籽油水酶法提取工艺后,最佳提取条件为以中性蛋白酶为酶制剂,料液比1∶7,超声时间21 min,酶添加量2.0%,酶解时间4.5 h,在此条件下百香果籽油提取率达88.65%,与模型预测值相差0.43%,相对误差为0.48%,响应面试验回归模型与实际拟合较好,模型可靠有效,所优化的工艺条件参数准确可靠。【结论】百香果籽油水酶法提取最佳工艺为以中性蛋白酶为酶制剂,料液比1∶7,超声时间21 min,酶添加量2.0%,酶解时间4.5 h。
关键词: 百香果 百香果籽 植物油 酶制剂 水酶法 响应面法 工艺优化 提取率


柑橘褪绿矮缩病毒侵染尤力克柠檬诱导细胞自噬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噬是寄主响应病毒侵染的一种重要防御机制。为明确柑橘褪绿矮缩病毒(Citrus chlorotic dwarf-associated virus, CCDaV)侵染柑橘是否引起细胞自噬反应,运用透射电镜、实时荧光定量检测、 GFP-NbATG8f荧光标记和蛋白印记等方法,结果发现,CCDaV感染尤力克柠檬15 d后,在尤力克柠檬叶片细胞质内观察到自噬小体结构的形成,自噬相关基因(ClATG3、ClATG5、ClATG7、ClATG8a、ClATG8d、ClATG8f、ClATG8g、ClATG8i、ClBeclin1、ClPI3K和ClNBRI)的表达量显著上调,且ATG8的含量是对照组的1.99倍。将CCDaV编码的6个病毒蛋白分别与GFP-NbATG8f共表达于本生烟48 h后,通过共聚焦观察到V3和V4蛋白分别与GFP-NbATG8f共表达时诱导产生的自噬小体数量显著高于对照,且游离GFP的含量也显著增加。表明CCDaV侵染可诱导尤力克柠檬产生细胞自噬反应,且病毒编码的V3和V4蛋白可能是诱导自噬的重要因子。


饲粮添加白三叶草和光叶紫花苕对黔东南小香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肌肉品质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在林下养殖模式下饲粮中添加不同牧草对黔东南小香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肌肉品质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取60日龄雌性黔东南小香鸡30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CK)饲喂基础饲粮,Ⅰ组和Ⅱ组饲粮中分别添加20%的白三叶草和光叶紫花苕,试验期61 d。结果表明:(1)与CK组相比,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降低32.40%和19.06%(P <0.05),Ⅰ组的料重比提高20.26%(P <0.05);(2)与CK组相比,Ⅱ组的屠宰率提高5.69%(P <0.05),Ⅰ组的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和胸肌率分别降低4.04%、7.36%和6.63%(P<0.05);(3)与CK组相比,Ⅰ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降低21.68%(P <0.05),Ⅱ组的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分别降低18.50%和21.43%(P <0.05),试验组的尿素含量提高17.39%和43.48%(P <0.05);(4)与CK组相比,Ⅰ组水分提高1.39%(P <0.05),a*值和肌苷酸含量分别降低28.18%和17.05%(P <0.05);Ⅱ组的滴水损失、剪切力和L*值分别降低24.32%、18.30%和11.03%(P <0.05),蛋白质含量和b*值分别提高5.07%和79.20%(P <0.05);(5)与CK组相比,Ⅰ组的苏氨酸、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等8种氨基酸含量降低(P <0.05),Ⅱ组的各种氨基酸含量均提高,其中组氨酸含量提高11.76%(P <0.05)。研究结果表明,在林下养殖模式下饲粮中添加20%光叶紫花苕可提高黔东南小香鸡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改善肉品质。
关键词: 白三叶草 光叶紫花苕 黔东南小香鸡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肌肉品质 氨基酸


基于电子鼻及HS-SPME-GC-MS分析乳酸菌发酵不同碳源刺梨汁风味特征
《中国酿造 》 2025
摘要:为探究不同碳源(玉米面粉、蔗糖)对发酵刺梨汁风味的影响,该研究采用电子鼻联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发酵不同碳源刺梨汁(RRT-YM、RRT-ZT)风味特征。结果表明,RRT-YM中乳酸菌生长速度快于RRT-ZT,当发酵时间为3 d时,乳酸菌活菌数达最高值(8.69 lg CFU/g),其pH、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感官评分分别为2.98、2.93%、24.93分。电子鼻分析表明,与其他组别相比,RRT-YM中硫化物、萜稀类化合物及芳香物质占比较大。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表明,RRT-YM挥发性成分种类为20种,其萜类、醇类及醛类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均高于RRT-ZT。其中,角鲨烯、苯甲醇、辛醛是RRT-YM特有且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其含量分别为5.21 mg/L、4.24 mg/L、2.99 mg/L,对RRT-YM甜香、水果香及柑橘风味有贡献。综上,乳酸菌发酵以玉米面粉作为碳源的刺梨汁风味更优。
关键词: 乳酸菌 刺梨汁 碳源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法 风味


不同菌酶发酵对贵州道地中药材副产物营养成分及抑菌活性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发酵贵州道地中药材副产物的最佳菌剂及酶制剂,试验选择了9种菌剂和3种酶制剂分别对艾纳香药渣(ANX)、当归调经颗粒药渣(DS)、热淋清颗粒药渣(THL)和黔金荞麦茎叶部分(JQM)为底物发酵30 d,综合分析底物pH值、粗蛋白、多糖含量及抑菌活性等指标,筛选各中药材副产物最适发酵菌制剂和酶制剂。结果表明,发酵后,各组pH值均小于5.6。绿色木霉发酵ANX后粗纤维含量降低,粗蛋白和多糖含量提高;米曲霉发酵DS后粗纤维含量降低,粗蛋白含量增加;酿酒酵母发酵THL后粗纤维含量降低,粗蛋白含量增加;米曲霉发酵JQM后粗纤维含量降低,粗蛋白和多糖含量提高。与对照组相比,ANX、DS、THL和JQM接种单宁酶发酵后,粗纤维含量均明显降低。不同菌剂发酵ANX后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带为14.30~19.83 mm,不同酶制剂的抑菌带为15.83~19.17 mm;不同菌剂发酵DS后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带为3.50~9.83 mm,不同酶制剂发酵DS的抑菌带为4.67~7.17 mm;不同菌剂发酵THL后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带为7.17~11.67 mm;不同菌剂发酵JQM后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带为6.83~20.83 mm,不同酶制剂的抑菌带为13.17~17.16 mm。研究表明,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合ANX药渣发酵的为绿色木霉,适合DS和JQM发酵的为米曲霉,适合THL药渣发酵的为酿酒酵母;以上中药材副产物最适酶制剂均为单宁酶。
关键词: 贵州道地中药材 副产物 菌酶发酵 营养成分 抑菌活性


杧果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25
摘要:以果园内覆盖除草布模式为对照,设置了果园生草、果园行间种植草莓、果园行间培育幼苗3种套种模式,采集了40 cm深度土壤样品,测定了其理化性质、分析了其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套种模式下,土壤pH值均高于对照;不同套种模式均能明显提高果园有机质含量、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且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均呈正相关,尤其是果园生草模式能显著提高果园有机质含量。在不同套种模式下,土壤腐殖质组分、MBC、MBN、MBP含量的变化特征相似,均表现为果园生草模式>行间培育幼苗模式>行间种植草莓模式>园内覆盖除草布模式,表明在果园生草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固持碳、氮、磷的能力均高于行间培育幼苗、行间种植草莓和园内覆盖除草布模式;而且4个指标在不同套种模式下均具有相关性,在0.01水平(双侧)上呈极显著相关。在不同套种模式下,MBN/MBP无明显差别,C/N在果园生草模式下最高,行间种植草莓模式下最低;T1、T2、T3这3组处理的C/P和N/P均低于对照;MBC/MBP与C/P呈极显著相关,C/P和N/P呈显著相关,MBC/MBN、MBC/MBP、MBN/MBP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综上,杧果园套种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升土壤微生物固持碳氮磷的能力,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具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果园生草模式的改善效果更加突出。
关键词: 杧果园 微生物生物量碳 微生物生物量氮 微生物生物量磷 生态化学计量


玛瑙红樱桃不同发育时期胚败育果实转录组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玛瑙红樱桃胚败育果实发育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为筛选胚败育相关基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发育时期(膨大期、转色期、成熟期)的玛瑙红樱桃胚败育果实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及相关分析。【结果】所有玛瑙红樱桃样品的高质量序列均在98%以上,映射序列均在85%以上,Q30均大于94%;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6 316个,其中,不同比较组共有差异表达基因1 207个;注释到GO的差异表达基因参与分子功能、细胞组分、生物过程等,参与生物过程最多;注释到KEGG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参与环境信息处理、生物体系统、遗传信息处理、细胞过程和新陈代谢5大通路的18个分支,注释到碳水化合物代谢分支的差异表达基因较多;1 806个差异表达基因预测为转录因子,共注释到57个转录因子家族,其中,bHLH家族最多。【结论】玛瑙红樱桃胚败育果实膨大期与转色期、成熟期的基因表达差异较大,转色期与成熟期基因表达差异变小,可在果实转色前筛选胚败育相关基因进行功能验证。
关键词: 玛瑙红樱桃 胚败育 转录组测序 生育期 差异表达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