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6份玉米Suwan改良系抗病性评价与育种应用
《种子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西南地区300份玉米育种材料进行筛选与鉴定,从中选取12ED-27、QB2182、QB2218、QB4122、QB5910和QB6231共6份Suwan种质改良系,根据农业农村部《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病害鉴定标准,将玉米丝黑穗病、穗腐病、纹枯病、茎基腐病、大斑病和小斑病等6种病害进行人工接种,并对其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6份Suwan改良系对常见的6种病害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抗性,不同材料间对不同的病害抗性存在差异。其中,QB6231高抗(HR)丝黑穗病,12ED-27高抗(HR)穗腐病,QB5910高抗(HR)茎腐病,QB2182、QB2218和QB6231高抗(HR)小斑病,QB2182和QB5910高抗(HR)大斑病。这些材料可在西南地区直接或改良利用。


鱼鳞明胶水解物制备饮料的储藏及模拟消化稳定性
《现代食品科技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前期利用酸碱水解鱼鳞明胶(Fish Scale Gelatin,FSG)获得了表面疏水性增强的鱼鳞明胶水解物(Fish Scale Gelatin Hydrolysate,FSGH),有望在合成饮料的加工中应用.运用酸水解鱼鳞明胶水解物(Acid-induced Fish Scale Gelatin Hydrolyzate,AcFSGH)和碱水解鱼鳞明胶水解物(Alkali-induced Fish Scale Gelatin Hydrolyzate,AlFSGH)荷载姜黄素,发现搅拌速率为600 r/min、温度为40 ℃、明胶水解物质量浓度为4mg/mL时,AcFSGH溶液中的姜黄素含量达到最高(22.24 μg/mL);当搅拌速率为400r/min、温度为30 ℃、明胶水解物质量浓度为2 mg/mL时,AlFSGH溶液中的姜黄素含量达到最高(14.07 μg/mL).利用FSGH荷载姜黄素加工了饮料并探究其在热加工及储藏条件下的稳定性,发现AcFSGH荷载姜黄素(Curcumin Loaded Acid-induced Fish Scale Gelatin Hydrolyzate,CL-AcFSGH)饮料在70、80、90 ℃下加热50 min后,其中的姜黄素降解速率最慢,并在储藏第36天时,姜黄素保留率最高(在25 ℃下保留率为72.73%,在4 ℃下保留率为81.35%).进一步,在模拟体外消化中发现,蛋白质和姜黄素的保留率顺序为:AcFSGH>AlFSGH>FSG.综上所述,FSGH对疏水性营养物质在加工、储藏及胃肠道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保护效果,该研究可为FSG载体的开发和未来饮料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芥菜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Trihelix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代谢和响应逆境胁迫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为了研究芥菜Trihelix基因家族的生物学功能和参与调控茎膨大的机理,从芸薹属基因组数据库下载芥菜基因组数据,结合从转录组数据,对芥菜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成员进行鉴定,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芥菜全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出81个Trihelix家族成员。利用生物信息软件对芥菜的Trihelix家族成员进行全面分析,包括理化性质分析、染色体定位、亚细胞定位、系统发育关系、共线性分析、基因结构及保守基序分析、茎膨大时期的特异性分析。根据亲缘关系分为4个亚家族,并且基因结构分析、保守基序分析与聚类分析具有一致性。表达模式分析显示Trihelix家族基因可能在芥菜茎膨大中起重要作用。在鉴定出的81个芥菜Trihelix家族基因成员中,SIP1亚组成员在芥菜茎发育时期特异性表达,推测在芥菜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BjuA010701、BjuB046251、BjuB046548、BjuB042327、BjuB023618、BjuA017962在茎瘤芥茎的不同发育阶段表达量较高,可为芥菜的发育研究提供候选基因。该研究同时也为其他植物中Trihelix家族的鉴定提供了基础,为进一步明确芥菜Trihelix家族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
关键词: 芥菜(Brassica juncea) Trihelix家族 全基因组鉴定 生物信息分析 表达分析


不同品种甘薯的淀粉结构与理化特性
《贵州农业科学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不同甘薯品种淀粉组成与理化特性,为筛选优质淀粉甘薯品种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对6个有代表性的鲜食型甘薯品种(泰薯6号、龙薯9号、广薯87、川薯221、福薯604和烟薯25)的块根组成成分、淀粉分子聚合度、热力学特性和流变学特性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品种甘薯淀粉结构和理化特性的差异。【结果】干物率、总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以川薯221最高,泰薯6号最低,分别仅为川薯221的62.53%、57.05%和52.28%。各品种淀粉颗粒形态相似,但淀粉粒的大小和比例存在差异,其中,川薯221、广薯87和福薯604淀粉粒较大,大淀粉粒占比较多。各品种中短链和中间链占比较高的均是川薯221,分别为15.87%和49.96%,中长链以泰若6号占比最高;长链以龙薯9号占比最高。川薯221和广薯87糊化温度较高,烟薯25糊化温度较低;川薯221和广薯87不易流动,发生弹性形变较为困难;泰薯6号和广薯87黏度和应力较小。【结论】不同甘薯品种淀粉性质存在差异,其中,川薯221和广薯87淀粉含量高、糊化温度高,不易流动,发生形变较困难,可用于提高淀粉凝胶强度和改善粉条品质。


贵州省夏秋甘蓝栽培技术及品种市场需求分析
《长江蔬菜 》 2025
摘要:甘蓝为耐寒蔬菜,传统生产以春甘蓝和秋甘蓝种植为主,贵州省利用高海拔冷凉气候优势进行夏秋反季节甘蓝栽培,于7~11月夏秋叶菜淡季上市,可增加种植经济效益。就夏秋甘蓝特征特性及其对环境的要求、栽培技术要点和品种市场需求分析展开论述,为夏秋甘蓝品种选择、种植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基于SRAP和ISSR标记的花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种子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国内花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本研究采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48份花椒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筛选的6对SRAP、7条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43条、56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分别为87.73%、88.89%;48份花椒种质材料的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437 2,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为0.621 7。根据不同来源地,对8个花椒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多样性排序表现为贵州省遵义市群体>陕西省群体>四川省群体>贵州省黔西南州群体>江西省群体>贵州省铜仁市群体>贵州省黔东南州群体>贵州省贵阳市群体;分子遗传变异分析表明,在花椒种质资源总遗传变异中,92%的变异发生在种源内,只有8%的变异发生在种源间;Structure群体遗传结构和UPGMA聚类结果表明,种源间存在中等程度的基因交流现象。利用SRAP和ISSR标记可以对花椒种质资源进行较高效的多态性检出,花椒种质资源的种间遗传分化明显,而同一种类不同来源地资源的遗传分化较小。
关键词: 花椒 SRAP分子标记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分析


黄花梨蜂蜜与其他蜜源蜂蜜的抗氧化特性研究
《轻工学报 》 2025
摘要:对4种黄花梨蜂蜜(H1—H4)、3种贵州特色蜂蜜(蓝莓、五倍子和枇杷蜂蜜)与麦卢卡蜂蜜的理化指标、抗氧化物质含量、抗氧化能力及相关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黄花梨蜂蜜的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8种蜂蜜的理化指标均符合相关行业标准。4种黄花梨蜂蜜的总氨基酸含量高于麦卢卡蜂蜜,总酚和黄酮含量低于麦卢卡蜂蜜,但高于3种贵州特色蜂蜜;从整体上看,黄花梨蜂蜜对DPPH、ABTS+和·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与麦卢卡蜂蜜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强于3种贵州特色蜂蜜,且黄花梨蜂蜜中H1和H4对·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显著强于麦卢卡蜂蜜(P<0.05)。8种蜂蜜的总酚、总氨基酸、维生素C和维生素B1含量与3种自由基清除率IC50均呈正相关关系,而黄酮含量仅与·OH自由基清除率IC50呈正相关关系。因此,黄花梨蜂蜜具有较好的营养品质和较强的抗氧化活性,适宜作为一种高端型新蜜源蜂蜜进行研究与推广。
关键词: 黄花梨蜂蜜 抗氧化特性 理化指标 抗氧化物质 相关性分析


基于高密度SNP标记对玉米株型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种子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玉米温热改良系QB7866和QB5725构建131份F2∶3家系,对其株高、穗位高、全株叶片数、穗上叶片数、雄穗主轴长和雄穗分枝数进行调查,并结合基因数据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共定位到78个与株型性状相关的QTL,其中,株高13个、穗位高6个、全株叶片数15个、穗上叶片数14个、雄穗主轴长16个、雄穗分枝数14个。


不同育秧方式对黔优35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耕作与栽培 》 2025
摘要:为探索贵州省内自育米粉专用稻黔优35适宜育秧方式,试验采用旱育秧、湿润育秧、钵苗育秧3种育秧方式,分析不同育秧方式对黔优35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品种在不同育秧方式条件下同期播种和移栽的全生育期相当,分蘖前期群体茎蘖数表现为旱育秧>钵苗育秧>湿润育秧,后期钵苗育秧与旱育秧群体茎蘖数差异不明显。钵苗育秧方式的产量表现最好,达613.38 kg/667 m2,较湿润育秧、旱育秧增长21.08%、8.31%。总的来看,钵苗育秧表现出了田间返青快、分蘖早、成穗率高、穗子大、产量高的优势,建议在该品种生产过程中采用钵苗育秧。


利用Y2H筛选本氏烟中与辣椒脉黄病毒P0互作的蛋白
《病毒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辣椒脉黄病毒(Pepper vein yellows virus,PeVYV)是一种由蚜虫传播的韧皮部限制病毒,引起辣椒叶脉黄化畸形,导致辣椒减产的主要病原之一。PeVYV编码的P0蛋白能诱导寄主产生超敏反应,导致叶片细胞坏死,但是调控超敏反应的寄主蛋白种类尚不清楚。本研究以PeVYV P0蛋白作为诱饵蛋白,采用酵母双杂交(Yeast twohybrid, Y2H)的方法筛选本氏烟内与PeVYV P0相互作用的寄主蛋白,共筛选获得16种与PeVYV P0相互作用的寄主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这些蛋白参与了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乙酰化修饰、细胞色素生物合成、细胞防御反应、钙结合反应等过程,可能在病毒侵染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探索PeVYV P0在病毒侵染中的致病机制及筛选新的抗病基因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