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长江口强壮箭虫和肥胖箭虫的丰度变化对环境变暖的响应

生态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1959年和2002年在长江口28°00′~32°00′N,122°00′~123°30′E海域4个季节8个航次海洋调查资料,分析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和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丰度的平面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并结合同步的温度资料分析不同生态类群的强壮箭虫和肥胖箭虫对环境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长江口水域春、夏、秋3季强壮箭虫平均丰度均小于1.00ind/m3,出现率低,无集群性。1959年冬季平均丰度达3.24ind/m3,出现率较高,有明显的集群性,而2002年冬季平均丰度锐减为0.001ind/m3,几无分布。肥胖箭虫夏季平均丰度、出现率和集聚强度明显高于其它季节。2002年夏季平均丰度达16.06ind/m3,较1959年增加3.71ind/m3,且分布区明显扩大。可见,暖温种强壮箭虫和暖水种肥胖箭虫对长江口海域变暖的响应不同,可作为长江口海洋变暖长期变化的重要指示种。

关键词: 强壮箭虫 肥胖箭虫 全球变暖 指示种 长江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8年度广东省鳗鱼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国内外和广东省鳗鱼产业发展概况,从生产、供需与价格情况和科技发展等多方面对广东鳗鱼产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指出广东省鳗鱼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推进新形势下广东鳗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鳗鱼 广东省 产业现状 问题 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附着基质对苦草生长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试验,将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种子播种在不同附着基质上,对其发芽情况和苦草的形态特征及生物量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人工丝状棉上生长的苦草新生叶片数、最长根长、茎叶总长都要显著大于在薄层海绵和棕丝束上生长的苦草。而对照无附着基质组的苦草部分浮于水面,叶片枯黄,各项生长指标均低于其他3组;(2)对照组中生长的苦草根数量最少,显著小于其他3个试验组上生长的苦草,但是该组苦草的根上生物量占有率及出现弯曲茎的数量大大高于其他3组;(3)人工丝状棉基质上,苦草的存活率显著大于薄层海绵基质和棕丝束基质,也显著大于对照组(无基质),四组的存活率分别为91%,88%,69%,21%。因此,基质条件对苦草的生长和形态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没有附着基质,苦草易于漂浮水面而死亡;在结构疏松的人工丝状棉基质上,苦草长势最好,但考虑到苦草在基质上的附着牢度和基质浸泡水中的理化变化,故本次试验中,薄层海绵为最好的附着基质。

关键词: 基质 苦草 生长 形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茴鱼胚胎的发育及仔、稚、幼鱼的生长

淡水渔业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Bouin氏液固定、剥离卵膜的方法对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arcticus grubei Dybowski)的胚胎发育及孵出后仔鱼卵黄囊的吸收情况进行了观察,同时测定65日龄内的仔、稚、幼鱼生长状况。结果显示:黑龙江茴鱼卵是典型的端黄卵,其卵裂方式为盘状卵裂。胚胎发育可分为22个期,包括受精卵、2细胞期、4细胞期、8细胞期、16细胞期、32细胞期、64细胞期、多细胞期、囊胚早期、囊胚中期、囊胚晚期、原肠早期、原肠中期、原肠晚期、神经胚期、胚孔封闭期、眼囊出现期、胸鳍芽出现期、晶体出现期、眼色素沉积期、循环期和出膜期,至发眼(晶体出现期)需75.84℃.d,至破膜需117℃.d;受精卵膜较鲑科鱼类薄而柔软,胚体头尾绕卵黄囊超过一周,晶体出现在眼色素沉积期之前;仔鱼卵黄囊的体积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4日龄前吸收较快,此后吸收相对较慢;仔鱼在240℃.d(11日龄)左右时出现鳔并开始上浮,260℃.d(16日龄)左右时开口;积温达到346.9℃.d(20日龄)时卵黄囊完全被吸收,仔鱼期结束,进入稚鱼期;稚鱼在36日龄之前生长相对较缓慢,在36日龄后增长较快;在积温达到546.3℃.d(38日龄)时,稚鱼奇鳍褶开始退化,进入幼鱼期。

关键词: 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arcticus grubei Dybowski) 胚胎发育 仔鱼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凤鲚产卵群体肌肉及卵巢生化组成和能量密度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长江口长兴岛水域采集性腺发育至Ⅴ期的凤鲚雌鱼样本,对肌肉和卵巢的生化组成及能量密度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肌肉和卵巢水分含量分别为81.87%和56.76%,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5.06%和18.79%,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65%和20.96%,粗灰分含量分别为0.98%和2.70%,能量密度分别为4.447 kJ/g和13.861 kJ/g,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3.92和65.89。凤鲚肌肉不饱和脂肪酸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64.40%和8.39%,卵巢则为80.64%和11.81%。肌肉和卵巢矿物元素含量最高的均为钾,最低的均为铜,肌肉中钙含量显著高于常规经济鱼类。上述结果表明凤鲚肌肉和卵巢均为理想蛋白源,不饱和脂肪酸和矿物元素含量丰富,同时还富含赖氨酸、支链氨基酸、EPA和DHA等生理必需因子。

关键词: 凤鲚 肌肉 卵巢 生化组成 能量密度 长江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颡鱼雌雄差异的SRAP标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技术,共使用140对引物进行了黄颡鱼性别表达特征性序列的筛选研究。结果显示:引物上下游组合F2R8扩增获得的雌雄间差异性序列稳定可靠,重复性强。根据GeneTools软件对该特征性DNA序列的相对表达量在雌雄间差异的统计分析结果,设定此DNA序列相对表达量(10%)作为鉴别雌雄黄颡鱼的界定参考指标,低于10%判定为雌鱼,高于10%判定为雄鱼。

关键词: 黄颡鱼 SRAP 性别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饥饿和再投喂对西伯利亚鲟生化组成的影响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设饥饿0、3、6、9、12 d(记为S0(对照)、S3、S6、S9、S12组),然后各恢复投喂20 d,分析了饥饿和再投喂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结束时,S6和S9组蛋白质含量略高于S0组,S3、S12组略低于S0组,但差异均不显著;除S3组外,各饥饿组脂肪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S6组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鱼体水分含量有所上升,其中S12组与S0组差异显著(P<0.05)。恢复投喂后,S3、S12组蛋白质含量低于S0组,S6、S9组蛋白质含量高于S0组,但差异均不显著;各组鱼的脂肪含量均升高,但各饥饿组的脂肪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S9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各组水分含量下降,其中S12组变化显著(P<0.05)。

关键词: 饥饿 再投喂 西伯利亚鲟 生化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重复力模型估计虹鳟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和育种值

水产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单性状重复观测值动物模型(重复力模型)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渤海冷水性鱼类试验站5个品系后代的4 026尾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生长性状(体重、体长和肥满度)进行了遗传参数和育种值的估计,并对各个性状的表型和遗传趋势进行预测。在此模型中考虑了年份-季节固定效应、父本固定效应和母本固定效应,个体的随机效应和个体永久环境效应。结果表明:该5个品系虹鳟及后代体重的遗传力为0.35,体长为0.10、肥满度为0.34。从不同评定方法的秩相关来看,用综合育种值方法与单个性状方法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其相关度分别为0.998,0.877,0.850,-0.071,-0.064和-0.13。用综合育种值对虹鳟个体的选择价值的评定和名次排列,以及与单个性状的评定名次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别。体重、体长和肥满度性状,其表型趋势与遗传趋势基本一致的品系,均可通过表型值进行选择。

关键词: 虹鳟 生长性状 遗传参数 育种值 重复力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罗非鱼油微胶囊壁材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鱼油微胶囊的壁材对鱼油的抗氧化性有重要的作用,为优化罗非鱼油微胶囊的壁材组成,对明胶、蔗糖、黄原胶等壁材配比进行了响应面设计,以罗非鱼油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研究发现,罗非鱼油微胶囊适宜壁材配方为:蔗糖13·50%,明胶5·10%,黄原胶0·31%,鱼油6·50%。由此壁材配方得到的微胶囊化罗非鱼油产品的包埋率达到89·16%,产品经加速氧化15d后POV值仅为对照的二分之一,抗氧化性明显。产品水分含量低,色泽洁白,溶解性好,溶解后呈牛奶状,有较好的鱼油味。

关键词: 罗非鱼油 响应面 包埋率 数学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暴露下氟在西伯利亚鲟稚鱼硬骨和软骨中的积累和消除

生态毒理学报 2009 CSCD

摘要:采用静态水暴露试验方法,设置0.26(对照)、3.1、7.8、18.7、51.8mg·L-1氟离子(F-)5个试验组暴露西伯利亚鲟稚鱼,暴露90d后转移至清水中培养30d,检测了这2个阶段鱼体硬骨和软骨中氟离子含量,探讨了氟离子在西伯利亚鲟稚鱼硬骨和软骨中的积累与消除规律,以及氟离子对鱼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氟离子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氟在西伯利亚鲟稚鱼硬骨和软骨中的含量显著增加,暴露90d时各暴露组硬骨和软骨中氟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西伯利亚鲟稚鱼暴露在较高浓度氟离子(7.8、18.7和51.8mg·L-1)中90d,生长速度(体重)显著下降;经过30d清水培养后,较高浓度暴露组(18.7和51.8mg·L-1)西伯利亚鲟稚鱼硬骨的氟含量显著下降.由此结论:氟在西伯利亚鲟稚鱼硬骨和软骨组织中具有较高的生物蓄积作用;转移至清水中饲养后,蓄积的高浓度的氟可从硬骨中排出.

关键词: 软骨 沉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