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智利竹筴鱼3群体遗传关系初步研究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6-2007年,对东南太平洋智利外海智利经济区内、外采集的3批智利竹筴鱼群体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Cytb)的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对遗传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在39个测序样本发现11个单倍型,其中一个为3个群体的共享单倍型。在730 bp的分析序列长度中,共有26个变异位点,其中2006、2007年经济外群体分别有3、22个变异位点,2006年经济区内群体没有变异位点;它们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30 9、0.640 5、0.000 0;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00 5、0.004 3、0.000 0。AMOVA分析表明:3个群体间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邻接法(NJ)构建的系统关系树显示,经济区外与经济区内群体的所有个体聚成一个簇群,即经济区内、外的智利竹鱼来自于同一个种群。

关键词: 智利竹筴鱼 经济区 线粒体cytb基因 东南太平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溶藻弧菌对三疣梭子蟹溶菌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健康的三疣梭子蟹(平均体重176±21.3g)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溶藻弧菌,在感染后0、24、48和72h分别采集不同处理组梭子蟹的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组织,测定其中的溶菌酶(LSZ)、酸性磷酸酶(ACP)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研究溶藻弧菌对三疣梭子蟹体内免疫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感染组梭子蟹血淋巴LSZ活性在感染后24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后活性显著降低(P<0.05);肌肉和肝胰腺组织中LSZ活性在感染24h有稍微上升的趋势,但是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其活性又逐渐下降,且在感染48h后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梭子蟹不同组织中ACP和ALP酶活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均呈下降的趋势,且感染48h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表明,三疣梭子蟹感染溶藻弧菌后对机体免疫相关酶活指标的影响较大,导致机体免疫防御能力的减弱。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溶藻弧菌 溶菌酶 酸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浦珠母贝三个养殖群体微卫星遗传多样性

生态学杂志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广东徐闻金碧公司养殖场、广西北海营盘镇养殖场和南海水产研究所海南实验基地3个合浦珠母贝养殖群体为对象,利用8个微卫星位点M1、M2、M3、M4、M5、M6、M7、M8的引物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个微卫星标记位点在3个养殖群体中共检测到58个等位基因,观测等位基因数为2~9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3.72~5.06,平均观察杂合度0.41~0.56,平均期望杂合度0.67~0.75,3个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62~0.70,全部为高度多态(PIC≥0.5),表明这几个合浦珠母贝养殖群体目前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信息丰富,遗传变异大,可以作为良好的育种材料;在这3个养殖群体中,南海水产研究所海南实验基地的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广西北海营盘镇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这一结果可以为今后选择育种、种质保护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料。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条斑星鲽染色体核型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体内注射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法制备条斑星鲽染色体。实验鱼头肾细胞经体内短期培养,取出体外经低渗处理、卡诺氏固定液固定后,常规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Giemsa染液染色后获得中期分裂相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条斑星鲽有46条染色体,其核型为2n=46=2sm+44t,即有1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22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臂数为NF=48,尚未发现有多倍体的现象,也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和随体染色体。

关键词: 条斑星鲽 染色体 核型 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鱼幼鱼对异亮氨酸的需要量

水产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初始体重(8.25±0.37)g的草鱼幼鱼为试验对象,分别采用异亮氨酸(isoleucine,Ile)水平为0.77%、1.07%、1.37%、1.67%、1.97%和2.27%6组等氮(粗蛋白35.25%)半纯化日粮对草鱼进行了72d生长试验,研究其日粮异亮氨酸需要量。结果表明:(1)日粮Ile水平为1.67%时,草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鱼体空壳率和肥满度达到最大值,内脏指数最小;草鱼体水分、体脂最低,体蛋白、灰分最高;肌肉水分最低,粗蛋白最高。而各水平之间肌肉粗脂肪无显著差异(P>0.05);日粮Ile水平为1.67%时,草鱼肌肉Ile含量和肌肉氨基酸总量最高。(2)随日粮Ile水平增加,肌肉RNA/DNA呈先升后降趋势,Ile1.67%水平组最高;而肝脏谷氨酸脱氢酶却呈先降后升趋势,Ile1.67%水平组最低。血氨在Ile0.77%~1.67%水平组之间处于稳定状态,高于1.67%水平后呈上升趋势。血清白蛋白受日粮Ile水平的影响不显著(P>0.05)。(3)随日粮Ile水平增加,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均呈先降后升趋势,且在Ile1.67%水平组,两项指标均为最低值,显著低于其他水平组(P<0.05)。根据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与日粮Ile水平的二次曲线关系,确定草鱼幼鱼日粮(粗蛋白35.25%)Ile适宜需要量范围为1.41%~1.49%(日粮基础)或4.0%~4.23%(日粮蛋白基础)。

关键词: 草鱼 异亮氨酸 生长 代谢 需求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纹缟虾虎鱼繁殖季节的性腺组织学

水产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常规组织切片法研究了长江口纹缟虾虎鱼各期卵巢和精巢的组织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每年的4、5、6月为长江口纹缟虾虎鱼的繁殖季节。进入繁殖季节的卵巢以Ⅳ期为主,4-6月的Ⅳ期卵巢分别占当月总数的62.32%、71.43%和48.41%。Ⅲ期卵巢只占当月总数的24.55%、12.33%、6.28%;Ⅴ期卵巢占13.13%、10.45%和26.67%;5、6月份Ⅵ期卵巢占5.89%、18.10%。Ⅲ~Ⅵ期的性腺指数(GSI)分别为4.49%±2.07%、31.75%±7.08%、38.33%±6.24%和7.78%±3.18%。4-6月精巢均处于Ⅳ、Ⅴ、Ⅵ期,4月以Ⅳ期为主,5、6月以Ⅴ期为主。Ⅳ~Ⅵ期精巢的GSI分别为0.66%±0.07%、0.96%±0.14%和0.43%±0.06%。纹缟虾虎鱼卵母细胞发育可以分为5个时相。Ⅲ期卵巢以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这时期液泡、卵黄颗粒出现,同时含有少量Ⅰ时相和Ⅱ时相的卵母细胞;Ⅳ期卵巢以第Ⅳ时相卵母细胞为主,Ⅳ时相晚期卵母细胞开始出现油球,细胞核偏移和变形,放射带明显;Ⅴ期卵巢的卵细胞游离,卵膜外的二层滤泡膜脱落;Ⅵ期卵巢主要由第Ⅱ、Ⅲ时相卵母细胞和大量的空滤泡外膜组成。纹缟虾虎鱼精巢为小叶型,精巢内生殖细胞分为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各期生殖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了精小囊,同一精小囊中的生精细胞发育同步。精子成熟后,精小囊破裂释放精子进入小叶腔,完成发育过程。

关键词: 纹缟虾虎鱼 卵巢 精巢 组织学 性腺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渔业科学进展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改良二倍稀释法和抑菌圈法测定了24种单方中草药和9种复方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征4种重要病原菌灿烂弧菌、假交替单胞菌、哈维氏弧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不同中草药对特定病原菌抑菌效果差异较大,单方中草药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56mg/ml,中草药水煎剂H-5和H-9对假交替单胞菌的抑菌圈最大,达22mm。单方中草药中穿心莲、大青叶、金银花和川芎4种中草药对4株病原菌抑菌效果最好,其水煎剂对4株病原菌平均抑菌浓度分别为6.25、7.81、5.86和3.52mg/ml;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是17.5、11.3、14.0和11.5mm。将筛选的4种单方中草药组成9种复方,复方MIC和抑菌圈均显著好于单方,最低MIC降低到0.20mg/ml。其中复方HC-G和HC-D抑菌浓度最低,效果最好,平均抑菌浓度分别降低为0.54和0.64mg/ml;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3mm和16.3mm。试验结果显示,复方最佳配比为穿心莲、大青叶、金银花和川芎=2∶1∶3∶2。该复方可为生产高效专用中草药,以替代抗生素,为刺参健康养殖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 刺参 海水养殖 腐皮综合征 中草药 配方 抑菌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河口潮间带鱼类群落的时空变化

应用生态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6年3—11月每月在长江口4个潮间带站点的36网次鱼类采样数据,分析了该水域鱼类群落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本次调查采获鱼类55种,隶属20科,其中,鲤科鱼类最多,有18种,占总种数的32.7%,虾虎鱼科其次,有8种,占14.5%,石首鱼科4种,占7.3%;调查水域潮间带鱼类群落可分为口内淡水区鱼类群落和河口咸淡水区鱼类群落2组,河口咸淡水区鱼类的物种多样性比口内淡水区略低,其中,口内淡水区以油■、似鳊和鳊等淡水鱼类为优势种,河口咸水区以斑尾刺虾虎鱼、鲻和棘头梅童等咸淡水鱼类为优势种;二组间鱼类种类组成的平均相异性为80.75%,23种鱼类对平均相异性的累积贡献率>90%,主要贡献来自油■、鲻、斑尾刺虾虎鱼、棘头梅童鱼、似鳊、红狼牙虾虎鱼、鲫、鳊和长蛇鮈等;春季的研究区鱼类群落丰度与夏、秋两季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而夏、秋两季间的差异相对较小.就单组鱼类群落丰度而言,水温对其季节变化的影响较盐度大,而盐度对整个河口鱼类群落的影响较水温大.

关键词: 长江河口 潮间带鱼类 群落 时空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海区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结构特征的季节差异

海洋渔业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1997~1999年东海区春、夏、秋3个季节的底拖网资料,分析了东海区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的性别组成、性腺成熟度和初次性成熟胴长等群体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东海区春、夏、秋三季均存在太平洋褶柔鱼的生殖群体。各季节生殖群体的雌雄比例均不符合1∶1的关系(P<0.05),雌性比例小于雄性。生殖群体中性成熟个体胴长的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雌、雄平均胴长均以秋季最大,夏季最小。雌性个体的平均胴长均显著大于雄性。各季节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中胴长与体重关系的性别差异极显著(P<0.01)。此外,不同季节雌、雄太平洋褶柔鱼的初次性成熟胴长差异较大,雌性为:春季223.4 mm、夏季170.4 mm、秋季202.3 mm;雄性为:春季174.0 mm、夏季164.3 mm、秋季165.3 mm。雄性初次性成熟胴长小于雌性,夏季雌、雄初次成熟胴长均小于春、秋季。依据春季生殖群体的胴长范围、初次性成熟胴长等群体结构特征推测,在东海区可能存在着小规模的春生群。

关键词: 东海区 太平洋褶柔鱼 生殖群体 初次性成熟胴长 性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温下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

水产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水温(18±1)℃和(28±1)℃下,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以20 mg/kg鱼体重连续口灌斑点叉尾鮰5 d,于停药后第1、3、5、7、9、12、15、24、30、40天分别将斑点叉尾鮰处死后取肌肉(加皮)、肝脏、肾脏3种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斑点叉尾鮰组织中强力霉素。结果表明,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消除速度与水温有密切关系,不同水温下相同组织,相同水温下不同组织中强力霉素的消除速率不同(P<0.05)。高水温时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消除快,表明水温对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物代谢有明显的影响,强力霉素残留的消除速度随水温降低而减慢;与其他组织相比,强力霉素在肝脏中的消除最慢。因此,若将肝脏作为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残留的靶组织计算休药期,在(18±1)℃和(28±1)℃时,按欧盟和中国规定的动物组织中强力霉素在肝脏中最高残留限量300μg/kg计算,从食品安全角度来分析,建议休药期分别为55 d和30 d。若按强力霉素在可食组织肌肉(加皮)中最高残留限量300μg/kg计算休药期,建议休药期分别为22d和19 d。本研究旨为不同水温条件下制定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残留限量和休药期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强力霉素 残留 消除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