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星突江鲽胚胎发育的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人工干法授精、微量充气孵化条件下星突江鲽的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星突江鲽受精卵为分离的球形浮性卵,无油球、卵膜薄、光滑且透明,具弹性。吸水前卵径为0.66~0.70mm,吸水后为0.91~1.06mm。根据胚胎发育的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将星突江鲽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胚孔关闭、眼泡和肌节形成、尾芽形成、晶体出现、听囊出现、出膜前期和出膜期11个连续的典型时期。在11±0.5℃水温下,受精卵经过101h仔鱼脱膜孵出。初孵仔鱼全长2.3~2.5mm,卵黄囊长径1.075~1.25mm,短径0.60~0.675m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咸鱼干腌过程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蓝圆鲹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室温(25℃)和低温(4℃)下,盐鱼质量比分别为1∶3、1∶5、1∶8的条件下腌制咸鱼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盐鱼质量比为1∶3时,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在室温(25℃)下比低温(4℃)下出现早且高;室温(25℃)下,盐鱼质量比越低,亚硝酸盐的峰值出现越早并且峰值越高。在室温(25℃)下,盐鱼质量比低时,腌制时硝酸盐含量有所增加;在低温(4℃)高盐的条件下,硝酸盐含量变化在较小的范围内波动。室温(25℃)下,不同盐鱼质量比下咸鱼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在浕=0.01水平下线性关系均不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牙鲆幼鱼消化道内蛋白酶活性及食糜蛋白的GFP示踪
《渔业科学进展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添加绿色荧光蛋白(GFP)饲料投喂牙鲆,研究了不同消化时间内食糜在牙鲆消化道中的分布情况,采用福林-酚法测定了不同时间胃、前肠、中肠和后肠各组织黏液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牙鲆在摄食后消化道蛋白酶活性随着食糜在消化道内的分布而变化,食物的刺激引起消化腺体分泌蛋白酶。牙鲆摄食后1h食糜达到中肠,胃和中肠蛋白酶活性与空腹相比迅速增高;食糜在5h时遍布整个消化道,此时胃蛋白酶活性几乎检测不出,而前肠蛋白酶活性迅速增高,5h达到最高,然后开始降低;8h时中肠蛋白酶活性一直很高,之后降低;而后肠直到12h其蛋白酶活性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说明牙鲆这种消化道较短的鱼类其肠道比胃在蛋白质消化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年间变化和水域富营养化趋势
《海洋与湖沼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1959年和2002年在长江口海域28°00'—32°00'N,122°00'—123°30'E海域4个季节8个航次海洋调查资料,分析长江口夜光藻丰度的平面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并结合同步的温度资料进行曲线拟合,构造数学模型,计算最适温度。结合夜光藻分布特征、生态类群,比较不同年间夜光藻丰度变化趋势,分析长江口富营养化趋势对夜光藻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夜光藻出现率和平均丰度均表现为春季丰度极高而其它季节较低。例如春季长江口夜光藻的最高丰度可以达到48576.00ind/m3,出现率为96.30%。该种在春季有明显的集群性,其它季节聚集强度指标值较低。盐度是影响夜光藻的平面分布的主要因素。长江口夜光藻适温范围较窄。仅仅在15—20℃之间有较高的数量。通过曲线拟合计算,其丰度和温度的函数关系符合YieldDensity模型。进一步通过极值计算得出,夜光藻最适温度为17.53℃。在长江口,夜光藻往往生活在在长江径流和外海水形成的河口锋水域。因而是暖温性近海种。近年来在春季,长江口夜光藻数量明显增多,夜光藻数量的年间变化特征可能与长江口富营养化相关。夜光藻赤潮的爆发就是长江口海域富营养化的结果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海洋防附着涂层的制备及释放研究
《涂料工业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吡啶硫酮钠(NaPT)作为海洋污损生物的防污剂,以聚二甲基硅氧烷树脂作为海洋防附着涂层的基料,进行了有关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海洋防附着涂层的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添加NaPT的PDMS防附着涂层的微观形貌并测得PDMS在加入NaPT后涂层表面的静态水接触角未发生太大变化,得出结论NaPT在涂层表面未形成团聚而影响涂层的低表面能特性。采用标准曲线法,通过测定溶液的电导率,根据标准曲线,推算出NaPT的累积释放量,发现含NaPT的防附着涂层没有发生"暴释"的现象。采用GBT/5370—1985防污漆样板浅海浸泡试验方法。将防污网片浸泡在浅海中,逐月观察网片上海洋污损生物附着种类、附着量及繁殖程度,同时与空白网片作比较。观察到涂有防附着涂层的网片被附着面积比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防污性能相当优异;而且在涂有防污涂层的网片上,没有藤壶等大型污损生物的附着。
关键词: 防附着涂层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吡啶硫酮钠(NaPT)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伯利亚鲟卵黄脂磷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性质
《动物学杂志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卵黄是鱼类胚胎发生期的主要营养物质,卵黄的含量和质量对于早期幼体维持生命和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Sephacryl S-300凝胶过滤层析法和蛋白质电泳技术分离纯化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卵黄脂磷蛋白(lipovitellin,Lv),层析洗脱共得到7个蛋白峰。对每个峰进行SDS-PAGE电泳及油红O、甲基绿和Schiff试剂特异染色,峰b蛋白均呈阳性,表明峰b蛋白为西伯利亚鲟卵中的一种卵黄脂磷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其由3个亚基构成,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6ku、40.8ku和76.7ku。对西伯利亚鲟Lv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证明是一种含有相对较多天冬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缬氨酸和亮氨酸的蛋白,并且所含鲜味氨基酸含量比其他鱼偏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水产药物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毒性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静水生物毒性试验法测定了硫酸铜、高锰酸钾、生石灰和食盐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的急性毒性作用并进行了安全浓度评价。结果表明:硫酸铜、高锰酸钾、生石灰和食盐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 h的LC50值分别为12.81,9.45,95.12 mg/L和13.66 g/L;48 h的LC50值分别为7.93,5.09,62.46 mg/L和10.83 g/L;96 h的LC50值分别为5.68,4.01,47.57 mg/L和8.95 g/L。硫酸铜、高锰酸钾、生石灰和食盐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91,0.44,8.08 mg/L和2.04 g/L;克氏原螯虾幼虾对4种药物的敏感浓度为高锰酸钾>硫酸铜>食盐>生石灰,克氏原螯虾对此4种药物具有较高的耐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异源精子诱导犬齿牙鲆的雌核发育
《水产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冷冻保存的花鲈精子作为异源精子,采用紫外线(UV)对精子进行照射使其遗传物质失活,然后与卵子进行"授精",可以刺激犬齿牙鲆鱼卵进行雌核发育,在受精后一定时间采用冷休克处理"授精"卵,抑制第二极体排出成功获得了犬齿牙鲆雌核发育二倍体鱼苗。实验表明:犬齿牙鲆同源精子经80mJ/cm2的紫外线照射可以完全失活,冻存花鲈精子经紫外线照射后也同样具有诱导犬齿牙鲆雌核发育的能力。无论同源精子还是异源精子,最佳诱导条件为在18℃条件下,精子经80mJ/cm2的紫外线照射,受精后4~5min将受精卵放在3℃海水中进行冷休克处理,持续时间为45min,同源精子和异源精子二倍体诱导分别为32.66%±7.03%和28.00%±6.48%。采用形态学、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和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雌核发育鱼苗进行了分析,证明了雌核发育鱼苗为雌核发育二倍体。
关键词: 犬齿牙鲆 花鲈 雌核发育 异源精子 冷休克 微卫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扇贝裙边氨基酸营养粉的制备工艺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对扇贝裙边进行综合利用,本文选择由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3种酶组合成3对混合酶对扇贝裙边进行酶水解实验,以水解液中游离氨基酸态氮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及酶的种类对酶解效果的影响,从而优化了扇贝裙边的酶法水解工艺条件。以最佳水解工艺条件获得的酶解液经喷雾干燥制成的氨基酸营养粉,经检测,其粗蛋白含量为82.89%,粗脂肪含量为1.55%,总糖含量为6.82%。该氨基酸营养粉中氨基酸种类齐全,每100g粗蛋白中氨基酸总量达79.06%,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达51.5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