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解冻方法对船上冻结南极磷虾品质变化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解冻后南极磷虾的蒸煮损失、表面活性巯基、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BARS)和菌落总数为指标,分析了低温解冻、流水解冻、碎冰解冻及室温解冻对船上冻结南极磷虾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解冻方法对南极磷虾的蒸煮损失没有明显差异(P<0.05);流水解冻方法南极磷虾的菌落总数较高,TVB-N和TBARS含量较低;低温解冻方法解冻时间较长,很难保证南极磷虾的品质;室温解冻方法南极磷虾的TVB-N含量最高。与其他解冻方法相比,碎冰解冻更适合保证南极磷虾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Tgf2转座子介导鲤Fst1基因元件在鲤中的转基因效率研究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卵泡抑素(follistatin,Fst)蛋白具有拮抗TGF-β超家族许多成员的功能,通过直接的蛋白结合可抑制肌肉抑制素(myostatin)的活性,从而恢复肌肉的生长,表现出增肌效应。参照鲤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数据的拼接结果,筛选出鲤卵泡抑素Fst1基因的编码框(ORF)序列(全长1 260 bp,编码320个氨基酸),构建了包含金鱼Tgf2转座子左臂(220 bp)、右臂(185 bp)、斑马鱼Mylz2启动子和鲤Fst1基因ORF的供体质粒pTgf2-Mylz2-ccfst1。通过显微注射方法,并在体外合成的Tgf2转座酶5'加帽mRNA的介导下,获得了一批转鲤Fst1基因的转基因鲤。经PCR检测,转基因鲤Fst1外源基因的整合率平均为44.7%,对其中4尾转基因阳性鲤的扩增产物进行回收、克隆和测序验证,结果表明阳性鲤中均含有转基因目的片段。说明Tgf2转座子转基因系统可在鲤中实现较高的转座效率,为进一步研究卵泡抑素在鲤肌肉发育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Echoview声学数据后处理系统的背景噪声扣除方法
《渔业科学进展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12年2~3月南海中部鱼类资源声学调查资料,利用Echoview系统中虚拟变量模块的功能,探讨扣除背景噪声对声学映像、单脉冲回声信号图、海里面积散射系数(NASC)和体积反向散射强度(Sv)的影响。结果显示,背景噪声对120kHz数据的干扰明显强于38kHz;随着水深逐渐增加,扣除背景噪声后,120kHz声学映像变化亦比38kHz更加明显;扣除背景噪声时,换能器表面1m处的Sv值在不断改变过程中,相同水层中不同频率数据的NASC和Sv的变化差异明显,其差异程度因具体水层而异,相同频率数据在不同水层的NASC和Sv的变化差异亦明显。分析认为,扣除背景噪声非常必要;本研究的方法能够较好地排除背景噪声,是提高资源评估准确度的有效手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尼罗罗非鱼MHC ⅡB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链球菌病抗性的关系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CSCD
摘要:为了解MHCⅡB基因多态性与尼罗罗非鱼链球菌病抗性的相关关系,本研究用2b-snp-sf和2b-snp-sr引物分别从尼罗罗非鱼40尾感病个体和40尾抗病个体的基因组DNA中扩增MHCⅡB基因片段,扩增产物长度为775~797bp.在775~797bp核苷酸序列中,抗病群体的多态核苷酸位点有265个(33.2%),感病群体中有255个(31.9%).在该扩增片段编码的101个氨基酸位点中,抗病群体与感病群体分别有32个和33个多态位点.对80个个体的441个阳性克隆测序,发现有7种不同的MHCⅡB等位基因主型,编码7个不同的氨基酸序列.大部分等位基因是两个群体共有的.等位基因Orni-DAB*0201和Orni-DAB*0401在抗病群体中出现的频率(15.5%、5.6%)显著高于在感病群体中出现的频率(7.4%、1.8%),而等位基因Orni-DAB*0501和Orni-DAB*0601只出现在抗病群体.抗病群体中70%的个体出现2~4个等位基因,30%的个体出现1个等位基因;感病群体中42.5%的个体出现2~4个等位基因,57.5%的个体只出现1个等位基因.这提示个体中等位基因数量的多少与其对链球菌病的抵抗力有着明显的关系.个体中具有的MHCⅡB等位基因数越多、抗病力越强.本研究结果为抗病尼罗罗非鱼选育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多态性 链球菌病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鲍鱼保活运输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与机械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消费市场与养殖环节的双重需求使鲍鱼保活运输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简要介绍鲍鱼保活运输的机理与方法,综述目前鲍鱼保活运输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分析目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团头鲂黏蛋白基因Muc5b克隆及表达分析
《动物学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黏液(mucus)在鱼体防御外界病原侵袭、信息传递、调节渗透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黏蛋白(mucin)作为黏液的基础骨架组分,与其相关的研究正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本研究中,作者克隆获得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Muc5b mRNA的部分序列3 895 bp,并通过qRT-PCR分析了Muc5b在团头鲂不同组织的表达分布及其在捕捞应激后在鳃和表皮中的表达变化。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团头鲂Muc5b与鲤(Cyprinus carpio)等脊椎动物的Muc5b有较高的同源性,其N端含有黏蛋白特异性结构域:3个VWD区域,3个C8区域,2个TIL区。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Muc5b在鳃和表皮表达量相对较高,在脑、脾、肾中表达水平较低,在肝、肠道几乎不表达。捕捞应激后1 h时鳃中Muc5b显著降低(P<0.05),24 h时恢复初始水平;表皮中Muc5b在4 h时显著上升(P<0.05),24 h时恢复到初始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肌醇对氨氮应激下团头鲂幼鱼免疫的影响
《水产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氨氮应激下肌醇对团头鲂幼鱼免疫的影响,实验选择初均重为(3.40±0.07)g的健康团头鲂幼鱼45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含肌醇0、101.2、202.3、404.8、809.1和1 616.4 mg/kg的精制饲料,实验期为9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氨氮应激前,404.8 mg/kg肌醇添加组显著提高了团头鲂幼鱼淋巴细胞百分比、补体3、补体4和血液呼吸爆发活性(P<0.05);氨氮应激12 h,404.8和809.1 mg/kg肌醇添加组的血液白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和血清补体3、补体4水平显著升高(P<0.05),皮质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202.3和404.8 mg/kg肌醇添加组的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显著提高(P<0.05);氨氮应激72 h,404.8 mg/kg肌醇添加组的血液白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血清补体3和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显著升高(P<0.05),皮质醇水平显著下降(P<0.05),809.1 mg/kg肌醇添加组的血清补体4水平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肌醇(404.8 mg/kg)即可增强团头鲂幼鱼的免疫力,对团头鲂幼鱼抗氨氮应激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海区银鲳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2001—2010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所测定的银鲳生物学资料,运用FISAT软件估算了相关的生态学参数,同时对其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进行了拟合,并讨论了拐点年龄和临界年龄等渔业生物学特征,提出了建议开捕叉长。结果表明,目前东海银鲳平均叉长144.14 mm,优势叉长组110~170 mm,占72.83%;叉长-体重的年关系式为W=0.963×10-5L3.207。利用ELEFAN技术估算的东海银鲳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生长参数L∞、K、t0分别为267.75mm、0.46、-0.32龄,拐点年龄和临界年龄分别为2.21龄和2.46龄。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东海银鲳的渐进叉长由360 mm逐渐减小为267.75 mm,而生长参数K则由0.205增加到0.46,体重拐点年龄由4.1龄减小到2.21龄。上述结果说明目前东海银鲳极限叉长减小、生长速度加快、群体小型化、低龄化严重。当前东海银鲳的总死亡系数Z、自然死亡系数M、捕捞死亡系数F分别为1.96、0.57、1.39,开发率E为0.71,与1997—2000年相比均呈明显增加趋势。高强度捕捞是引起银鲳总死亡率和开发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为了保护银鲳资源,并从充分利用鱼类生长潜能出发,综合考虑初次性成熟年龄、拐点年龄、临界年龄和渔业生产现状,经计算后得出当前的开捕叉长为164m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脆肉鲩与普通草鱼肌肉显微结构观察
《南方农业学报 》 2014 CSCD
摘要:【目的】观察对比脆肉鲩与普通草鱼肌肉显微结构的差异,为脆肉鲩的肉质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脆肉鲩和普通草鱼的背部白肌、背部红肌和腹部白肌,经石蜡组织切片和苏木素—伊红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肌纤维的形态特征,用肌纤维直径和密度两个指标衡量脆肉鲩与普通草鱼的肌纤维差异。【结果】脆肉鲩和普通草鱼背部白肌、腹部白肌及背部红肌的基本结构相同。脆肉鲩背部白肌的肌纤维直径(67.6μm)显著小于普通草鱼(109.4μm)(P<0.05,下同),肌纤维密度(249条/mm2)则显著大于普通草鱼(121条/mm2);在腹部白肌和背部红肌的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方面,脆肉鲩与普通草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脆肉鲩肌肉的肌纤维直径及密度与其肌肉硬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声学仪器间干扰信号的消除及其在南极磷虾集群研究中的应用
《渔业科学进展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充分利用渔船采集的声学数据,基于Echoview渔业声学数据后处理软件的相关功能模块,建立了一种强干扰背景下的回波映像集群信号提取方法,并针对2011年2月在南奥克尼群岛周边水域采集的南极磷虾集群数据进行了应用研究,有效消除了回声数据中的强干扰信号。还原后的磷虾集群数据显示,南极磷虾集群具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特征,白天虾群几何中心分布水层的平均深度为77.4 m,虾群平均厚度为10.8 m;夜间分布水层变浅,平均深度为41.2 m,平均厚度为8.8 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