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阿根廷渔业概况与中阿渔业合作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4

摘要:阿根廷渔业生产以捕捞为主,资源量较大,捕捞品种丰富,是世界著名的水产品出口国。本文介绍了阿根廷的捕捞渔业概况、主要捕捞品种、主要出口产品,以及滑柔鱼生产情况,并对阿根廷与中国的鱿钓渔业合作的历史、现状和运作模式进行了介绍。中阿两国渔业各具特点和优势,互补性强,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开展中阿渔业合作不仅有利于我国渔业发展,更对两国间的关系产生良性影响。

关键词: 阿根廷 中国 渔业概况 鱿钓渔业 水产品贸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荧光定量PCR的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滴度检测方法

水产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的ORF007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建立了ISKN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采用CPE法对连续10倍稀释的ISKNV培养液的滴度进行了测定,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病毒拷贝数。结果显示,荧光定量PCR测定的病毒拷贝数与CPE法测定的病毒滴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y=1.076x+0.545(R2=0.998 6),其中y为基因组拷贝数浓度的对数,x为病毒滴度TCID50的对数。研究表明,荧光定量PCR法可替代CPE法应用于ISKNV疫苗抗原的定量,大大缩短了疫苗制备的时间,为疫苗生产提供了方便。

关键词: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疫苗 滴度 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禁渔对广东鲂资源补充群体的影响分析

水产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继我国各大水系实施禁渔期制度之后,珠江水系于2011年4月1日至6月1日实现首次禁渔。广东鲂是珠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为分析珠江实施禁渔期制度对广东鲂资源补充群体的影响,于珠江实施禁渔制度前(2006—2010年)和禁渔制度后(2011—2012年)在珠江下游肇庆江段设立固定采样点,利用定量弶网对流经该江段的广东鲂鱼苗补充群体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禁渔前,珠江广东鲂鱼苗集中出现在4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持续时间为(189±11)d,高峰期为6—8月。禁渔期制度实施之后,全年广东鲂鱼苗出现的起始时间变化不大,但是结束时间提前,持续时间略有缩短,4—5月份广东鲂鱼苗密度明显增大。广东鲂鱼苗总量及其在鱼苗补充群体中的比例均有所提高。根据禁渔前广东鲂鱼苗发生量与径流量之间存在的回归关系:LgY=0.988Lnx-4.932(R2=0.365,P<0.01),结合禁渔后实际调查结果,对禁渔的实际作用进行了估算,2011年和2012年由于禁渔分别增加了9.43×108和651.81×108尾广东鲂鱼苗。研究表明,在径流量有保障的前提下,目前的禁渔制度可以有效增加广东鲂鱼苗补充群体资源量。

关键词: 广东鲂 鱼苗 禁渔 补充群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工厂化水产养殖水中氨氮处理技术的研究

水产学杂志 2014

摘要:氨氮处理技术是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综述国内外工厂化养殖中常用的氨氮处理方法,如空气吹脱、离子交换吸附、微生物处理、臭氧氧化处理、沉水植物处理等,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论证LED特定光照沉水植物处理氨氮方法的优势、可行性和发展方向,为实际应用和新技术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工厂化 氨氮处理 LED 沉水植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品中砷的暴露评估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砷以有机态和无机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砷和无机砷化合物列为第一类致癌物(Group1,对人类致癌)。食物和水是无机砷暴露的主要途径。无机砷膳食暴露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受到广泛重视。文章综述了近年来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席专家委员会(JECFA)、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等国际组织对食品中砷安全性评价的最新进展,总结了目前中国关于砷膳食暴露的研究现状,指出食品中砷的形态、不同砷形态的毒性作用、生物有效性价态以及食品中无机砷的提取和检测方法将是砷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研究方向。旨在为进一步开展砷的膳食暴露评估及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食品 暴露评估 健康风险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体盐度对鲻鱼(Mugil cephalus)幼鱼摄食、生长及肌肉成分的影响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4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将驯化后的鲻鱼(Mugil cephalus)幼鱼分别放在盐度为20、15、10、5、0的条件下饲养20d,测定鲻鱼幼鱼在不同盐度下,不同时间段(0d、5d、10d、15d、20d)其摄食率、体质量(体长)特定生长率及肌肉RNA/DNA和生化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实验初期低盐度胁迫对鲻鱼幼鱼摄食、生长产生了一定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鲻鱼幼鱼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滞后性(P<0.05);实验后期,各实验组摄食率、体质量(体长)特定生长率及肌肉RNA/DNA较第0d有明显的提升(P<0.05)。低盐度胁迫对鲻鱼幼鱼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及灰分含量影响显著(P<0.05)。在鲻鱼幼鱼肌肉水分随盐度的降低而升高,而粗蛋白、粗脂肪及灰分则随盐度的降低而降低。

关键词: 盐度 鲻鱼 摄食 生长 生化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室大棚高效益养殖中华鳖技术

科学养鱼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温室大棚养殖是中华鳖养殖的主要方式之一,利用温室大棚养殖中华鳖,可以打破鳖冬眠的习性,人为地给鳖创造一个最佳的生活和生长环境,使鳖始终处于快速生长状态。2013年我们利用温室大棚养殖中华鳖,并进行科学管理,从投饵、抗应激、水质管理等方面实行可控的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对温室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酸沙拉沙星在凡纳滨对虾体内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

南方水产科学 2014 CSCD

摘要:采用RP-HPLC法研究了在盐度33、水温(28.0±1.0)℃的自然海水中盐酸沙拉沙星单剂量围心腔注射(剂量10 mg·kg-1)和单次药饵投喂(剂量30 mg·kg-1)给药后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内的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围心腔注射给药后,血淋巴中药时曲线较适合用二室模型来拟合,而药饵投喂给药后血淋巴中药时曲线较适合采用一级吸收二室模型来拟合。药饵给药下盐酸沙拉沙星在凡纳滨对虾体内的生物利用度(F)为61.6%。药饵投喂给药下大量药物分布到了肝胰腺,肝胰腺血药峰浓度(C max)和AUC0-t分别是血淋巴的24.4倍和18.7倍,分别是肌肉的51.9倍和62.0倍;药物在肝胰腺和肌肉中消除都很快,分别在给药后5 d和36 h低于0.1 mg·kg-1。由此可见,盐酸沙拉沙星药饵给药下吸收好,达峰值高和生物利用度好,且在肌肉和肝胰腺组织中消除快,是较为理想的防治对虾细菌性疾病的抗菌药物。

关键词: 盐酸沙拉沙星 凡纳滨对虾 药动学 生物利用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季柘林湾-南澳岛海洋牧场营养盐的空间分布及其评价

南方水产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柘林湾-南澳岛海洋牧场由网箱养殖区、贝类底播区、海藻养殖区和人工鱼礁区4个不同的功能区构成。根据2011年夏季(8月)海水营养盐的调查数据,分析其表层海水营养盐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污染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氮、磷营养盐的空间分布均呈现由西北部柘林湾近岸海域向东南部海域递减的变化趋势。不同功能区中,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4-P)的高值出现在网箱养殖区,硅酸盐(Si O3-Si)的高值出现在贝类底播区,人工鱼礁区的营养盐水平均较低。单因子污染指数、污染物分担率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也表明,海洋牧场受到DIN和PO4-P污染的程度以及富营养化程度均呈现由西北海域向东南海域递减、近岸向离岸递减的变化趋势。网箱养殖区受DIN和PO4-P污染最重,呈现严重富营养化,其次为贝类底播区,而人工鱼礁区和对比区受到的污染程度均较轻。

关键词: 海洋牧场 营养盐 空间分布 富营养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酶解法提取罗非鱼血液中血红素的工艺条件优化

食品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丰富的罗非鱼血液资源,研究酶解法提取罗非鱼血液中血红素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复合酶提取血红素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温度40℃、pH 8.0、底物质量浓度6 g/100 mL、酶添加量8000 U/g、酶解时间2 h。再经过热处理、酸沉淀和真空冷冻干燥等纯化工艺后得血红素终产品。在此条件下,血红素提取率达到80.9%,产品纯度为28.2%。该工艺简单可行,生产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不仅能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还能显著地增加企业产品的附加值。

关键词: 罗非鱼血 血红素 酶解 提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