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黄芪多糖对鲤化学性肝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黄芪多糖对鲤肝细胞的保护作用,利用8 mmol/L的四氯化碳(CCl4)作用肝细胞4 h来构建鲤肝细胞体外损伤模型,用不同质量浓度(0.2、0.4和0.8 mg/mL)的黄芪多糖分别前处理、后处理和前后处理肝细胞,然后观察肝细胞形态,检测肝细胞活力,细胞上清中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肝细胞中细胞色素P450酶1A和3A(CYP1A和CYP3A)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黄芪多糖显著地抑制由CCl4损伤引起的肝细胞培养上清中GPT、GOT、LDH活性和MDA含量的升高,提高SOD活性及肝细胞的活力(P<0.05或P<0.01);同时,0.4和0.8 mg/mL黄芪多糖显著提高CYP1A 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5),0.4 mg/mL黄芪多糖显著提高CYP3A 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5),形态学观察结果也显示黄芪多糖有效地抑制鲤肝细胞死亡。以上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可有效保护鲤化学性肝细胞损伤,并对CYP1A和CYP3A的表达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肝细胞 黄芪多糖 细胞色素P450 四氯化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非鱼围栏越冬技术要点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科学养鱼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罗非鱼的生存水温在12℃以上,除海南省外,我国其他地区养殖罗非鱼冬季需采取保温措施才能越冬。目前罗非鱼保温越冬方法有人工加温和温(热)水保温两种。人工加温需要用锅炉或电加热设备,设施配套复杂,成本较高,浪费能源,不便普及推广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鲑鳟鱼类育种中常用策略、方法及其应用概述

水产学杂志 2014

摘要:鲑鳟鱼类是世界上最早采用现代数量遗传学理论指导育种实践的水产动物之一,在近50年育种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育种策略、选择方法,为其他水产动物的遗传选育提供借鉴。育种者为满足消费市场和养殖者对鱼肉品质、鱼体规格、高抗病力、高饲料转化率等需求,利用多种育种策略和选择方法来开发相应的养殖品种和品系。本文从育种策略、选择方法等概括介绍目前我国鲑鳟鱼遗传育种领域的主要支撑技术,以期为其他水产动物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鲑科鱼类 育种策略 选择方法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锦鲤疱疹病毒GZ1301株的分离与鉴定

水产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3年4月,广东省一锦鲤养殖场暴发不明病因疾病,濒死锦鲤在塘边游动缓慢直至死亡,死亡率高达100%。现场采样发现,发病锦鲤体长25 cm,眼球凹陷,胸鳍及腹鳍出现出血斑点,解剖发现内脏器官包括肝、脾、肾肿大。细菌分离结果显示,内脏器官肝脏和肾脏中未分离到细菌。提取自然发病鱼的肝、脾、肾、鳃组织DNA作为模板,采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锦鲤疱疹病毒(KHV)检测引物进行PCR扩增,均能扩增出预期大小的特异性产物。NCBI的Blast搜索结果显示,扩增序列与KHV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TK)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病鱼内脏组织研磨过滤除菌后,腹腔注射20尾锦鲤,可复制出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并于7 d内全部死亡。取病鱼的鳃和肾脏研磨过滤除菌后进行细胞感染实验,结果显示,组织滤液感染CCB细胞后,盲传5代可以观察到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CPE)。将出现典型CPE的CCB细胞进行超薄切片制备和电镜观察,电镜下病毒呈对称20面体,直径约100 nm。将出现典型CPE的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可以观察到特异性荧光。根据TK基因全长序列建立系统进化树,证实该毒株为KHV亚洲型毒株,暂命名为KHV-GZ1301株。研究结果可为KHV起源进化、分类以及疾病防控提供重要材料。

关键词: 锦鲤 锦鲤疱疹病毒 TK基因 病毒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颗粒饲料中添加精胺对半滑舌鳎稚鱼生长和肠道发育的影响

水生生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知微颗粒饲料中添加精胺对半滑舌鳎仔稚鱼肠道发育的影响,试验以添加0,0.10%,0.33%精胺的微颗粒饲料(F1、F2、F3)和活饵料卤虫(F4)饲喂初始体长为2 cm左右的半滑舌鳎稚鱼。养殖28d后结果表明,卤虫组(F4)的特定生长率最高,饲料组中F2组特定生长率要显著高于F1和F3组(P<0.05)。F3组的存活率仅为60.27%,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消化酶活力测定结果中,F2组在14d和28d时都含有较高的碱性磷酸酶比活力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比活力,较低的亮氨酸-丙氨酸肽酶比活力。卤虫组的肠道发育情况最好,微绒毛长度显著大于其他各组(P<0.05);黏膜厚度略小于F2组,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组中F2组微绒毛长度和黏膜厚度都显著大于F1和F3组(P<0.05)。研究表明,在微颗粒饲料中添加0.10%的精胺(F2组)对半滑舌鳎稚鱼肠道发育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微颗粒饲料 精胺 半滑舌鳎 稚鱼 肠道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科普期刊编辑应注意的问题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4

摘要:以笔者编辑的稿件为例,总结水产科普期刊编辑应注意的问题。从刊载内容、栏目设置、稿源选择、数值准确性、读者获取作者信息等方面,以实例说明水产类科普期刊编辑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这些问题应该在编辑阶段得到发现和解决,从而更好地服务读者。

关键词: 水产科普期刊 编辑审稿 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论无效法律行为的转换

知识经济 2014

摘要:大陆法系民法为尊重当事人的意思,促成法律行为之目的实现,而有无效法律行为转换制度。无效法律行为效力转换的适用事由包括意思表示瑕疵、内容违法、违背公序良俗、形式不合法等几种。就适用领域而言,无效法律行为效力转换可以适用于民法和商法的各个领域。考虑到立法现状,我国民法尤其是物权法应引入无效法律行为效力转换制度。

关键词: 无效法律行为 效力转换 类型化 物权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刀额新对虾原代淋巴细胞培养及其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病理特征

水产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致病机理和体外培养的对虾细胞对WSSV的敏感性,实验以1.5×L-15培养基培养刀额新对虾原代淋巴细胞,待细胞形成单层后接种WSSV,通过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接种病毒后细胞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使用1.5×L-15培养基培养对虾淋巴组织,3 h后可观察到有细胞迁出,并能迅速形成单层,36 h后细胞的迁出汇合率可达80%,且能存活20 d以上。接种WSSV 24 h后,出现病变的细胞变圆、漂浮,细胞之间的网状结构消失,最后细胞破碎、溶解;接种WSSV 48 h后Hoechst 33342染色结果显示,感染的细胞核深染,且变形、膨大;电镜下,细胞核内含大量成簇分布的杆状病毒,细胞器被挤向细胞边缘,细胞膜轮廓模糊。研究表明,纯化的病毒粒子接种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能够使其产生明显病理变化,证明了WSSV对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具有感染力,并且可在淋巴细胞中增殖。

关键词: 刀额新对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淋巴组织 原代细胞培养 感染 病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鲤疱疹病毒Ⅰ、Ⅱ、Ⅲ型研究进展

水生态学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鲤疱疹病毒Ⅰ、Ⅱ、Ⅲ型(Cyprinid herpesvirusⅠ、Ⅱ、Ⅲ)病毒给我国鲤科鱼的养殖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CyHV-Ⅰ主要危害1龄以上的鲤,对鲫、圆腹雅罗鱼、鲤与金鱼杂交种等也有危害。CyHV-Ⅱ仅感染金鱼、鲫及其普通变种如异育银鲫、金鱼和鲤的杂交体,对鱼卵、鱼苗、鱼种、亲鱼等各个时期均有危害,而幼鱼较成鱼易受到感染。鲤除了幼鱼不易受CyHV-Ⅲ影响,其他所有龄期均对其敏感。CyHV-Ⅲ不仅鲤能感染,其他鲤科鱼、锦鲤和鲫的杂交后代、锦鲤和金鱼的杂交后代均对其易感,金鱼、鲟均可作为CyHV-Ⅲ潜在的携带载体。就3种病毒的流行现状,临床症状,引发疾病的病理特征,检测方法等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鲤科疱疹病毒Ⅰ型 鲤科疱疹病毒Ⅱ型 鲤科疱疹病毒Ⅲ型 病理特征 临床症状 检测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蛋白源饲料中添加Gln及其前体物对鲤Rh基因表达和血氨含量的影响

水产学杂志 2014

摘要:为研究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Gln)及其前体物对鲤鳃丝Rh糖蛋白基因表达水平和血氨含量的影响,本试验用6组试验料(以鱼粉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以豆粕全部替代基础饲料中的鱼粉的豆粕饲料,分别向豆粕饲料中添加Gln及其前体物鸟氨酸-α-酮戊二酸(OKG)、α-酮戊二酸(AKG)、谷氨酸(Glu)的四种添加剂饲料),饲喂鲤60d。结果表明:豆粕组Rh糖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鱼粉组,但添加AKG、Glu、Gln后均能显著上调Rhag、Rhbg的表达,而OKG的添加对Rhbg、Rhcg1的表达影响不显著,但是对Rhag的表达却是下调作用。豆粕组的血氨含量显著高于鱼粉组,与豆粕组相比,添加4种添加物均降低血氨含量,说明4种添加物对摄食纯豆粕蛋白源饲料的鲤血氨含量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 血氨 Gln前体物 Rh糖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