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塞内加尔鳎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5~2006年连续两年对引进苗种养成的塞内加尔鳎Solea senegalensis全人工养殖亲鱼进行了繁育技术研究。两年间分别在威海和海阳两个实验基地共对33尾成熟雌鱼进行了LHRH-a肌肉注射催产和人工采卵授精,正常获产31尾,共获得受精卵7·3×106粒,平均受精率为64·3%,受精卵的平均孵化率为80·5%。两个实验基地分别培育出全长21~33mm苗种249万尾和全长22~36mm苗种112万尾,苗种培育成活率分别达到62·7%和58·2%。本研究成功地通过人工催产的方法,稳定获得塞内加尔鳎批量受精卵,并达到苗种生产量连续超过100万尾的规模化育苗水平。

关键词: 塞内加尔鳎 人工催产 苗种培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白海豚肌肉组织营养组成特征分析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珠江口外海水域2只中华白海豚肌肉组织的营养组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只海豚腹肌脂肪含量均高于其它部位,蛋白质和灰分的分布规律不明显。幼体雌性白海豚肌肉组织中的总氨基酸含量高于成年雄性海豚。氨基酸组成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为谷氨酸,最低的为胱氨酸。2只海豚肌肉组织均含有棕榈酸(16∶0)、棕榈油酸(16∶1)、硬脂酸(18∶0)、油酸(18∶1)、EPA(20∶5n3)及DHA(22∶6n3)等,这些脂肪酸是动物及鱼油中典型的脂肪酸。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海豚肌肉组织中富含Ca、Fe、Zn、Cu、Mn、Se等金属元素,其中幼体雌性海豚的Cu、Mn的含量高于成年雄性海豚,Se含量则低于雄性海豚。

关键词: 中华白海豚 营养组成 氨基酸 脂肪酸 金属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淡腌大黄鱼贮藏中的品质变化及腐败菌分析

食品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淡腌大黄鱼在5、10、15℃贮藏中的品质和细菌种群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贮藏期间微生物生长情况及TVBN、POV变化,并结合感官质量的变化,确定了在不同温度下贮藏产品的货架期,并对产品初始点和货架期终点残存细菌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5、10、15℃的货架期分别是20、14、8d,货架期终点菌落总数约为108CFU/g,TVBN值约为38mg/100g,POV值在保藏期间均出现峰值,其变化情况与菌落总数、感官评分及TVBN的变化保持一致。初始菌相比较单一,4种细菌被检测,贮藏过程中菌相发生变化,货架期终点时仅残存3种细菌,分别为缺陷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diminute),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spp.),玫瑰小球菌(Micrococcus rose)。5℃保藏下,缺陷短波单胞菌所占比例较高(55.5%),而10℃和15℃贮藏时,微小球菌比例较高,分别为58.8%和58.1%。

关键词: 淡腌大黄鱼 品质特征 细菌种群消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对虾家系水平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海洋水产研究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对虾的40个家系共200个样品进行了家系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10对引物共产生307个表达清晰可用于分析的标记,其中189个标记表现为多态性,占总标记数的61.56%;中国对虾各个家系多态位点百分率在12.7%~34.2%之间;各个家系基因多样性指数在0.0494~0.122之间,Shannon指数的范围在0.0725~0.182之间(家系水平为0.1975)。对40个家系的AMOVA分析结果显示,家系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0.4713,即总的遗传变异中有47.13%的变异存在于家系间,家系内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52.87%。采用UPGMA法对中国对虾的40个家系进行了聚类分析,确定了各个家系之间的遗传亲缘关系;并且对200个个体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0%同一家系的子代个体能完全聚类在一起。通过家系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对中国对虾的40个家系间的基因流进行了估测,结果显示,Nm=0.5609,表明基因流处于较低水平。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家系 遗传多样性 AFLP 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哲罗鱼胚胎和仔鱼发育的研究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活体观察和固定观察两种方法,首次对哲罗鱼Hucho taimen胚胎和仔鱼发育进行了系统观察,描述了哲罗鱼早期发育过程。哲罗鱼受精卵为沉性端黄卵,呈圆球形,含有大量卵黄,卵色呈桔黄色,吸水膨胀后卵径为(5.55±0.15)mm。在水温为4.8~9.0℃下,受精卵历时839 h破膜,初孵仔鱼全长为(18.45±0.32)mm,卵黄囊体积为(0.074±0.009)cm3,经过60 d左右仔鱼发育基本完成。将哲罗鱼与几种鱼类进行了对比,探讨其卵径、孵化平均水温与破膜所需时间及初孵仔鱼大小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哲罗鱼 胚胎 仔鱼 人工繁殖 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科学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对虾是中国重要的水产资源之一,其自然群体主要分布于中国黄渤海沿海海域和朝鲜半岛海域.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可以加速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控制重要经济性状基因鉴定的研究,为中国对虾遗传改良和优良品种的培育提供基础信息.利用中国对虾F2群体家系和AFL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了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利用55对AFLP引物组合对F2家系的110个个体进行了研究,检测到532个符合作图策略的AFLP标记.对于符合3∶1比例的分离位点利用F2自交模型构建性别平均连锁图谱,对于符合1∶1比例的分离位点利用拟测交理论分别构建中国对虾的雌性和雄性遗传连锁图谱.雌性遗传图谱分别由103标记组成28个连锁群,没有未连锁标记,图谱长度分别为1090cM.雄性遗传图谱由144个标记构成35个连锁群,有10个未连锁标记,图谱长度分别为1617cM.中国对虾雄性遗传连锁图谱比雌性遗传连锁图谱长32.6%,这可能说明中国对虾不同性别存在不同的重组率.性别平均遗传图谱有44个连锁群,由216个标记组成,有2个未连锁标记,图谱实际长度为1772.1cM.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基因组估计长度为2420cM,符合与人类基因组相比的对虾类基因组长度.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检测认为AFLP标记在中国对虾图谱上分布均匀.本研究利用AFLP标记构建的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为中国对虾基因组研究和遗传改良提供一定的基础,同时开发的微卫星标记也为遗传连锁图谱的整合提供条件.

关键词: AFLP 中国对虾 遗传连锁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品中孔雀石绿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的改良研究

食品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使用2006年国家标准《GB/T20361-2006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的过程中,分析前处理、净化、检测各个环节所遇到的问题,并研究硼氢化钾的还原效果。液液萃取过程中采用离心取代分液漏斗分液,同时做出一些相应的简化。本改良方法通过对罗非鱼、对虾和鳗鲡三种水产品的测定结果显示,回收率在80.7%~109.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67%~9.169%。

关键词: 孔雀石绿 荧光检测 实验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部湾雷州沿岸鱼类资源现状研究

热带海洋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5年4月和7—8月,采用站位法和底拖网调查法对北部湾雷州沿岸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共记录247种鱼类,隶属于21目87科161属。研究发现本海域鱼类主要为近岸分布,并表现出热带-亚热带的区系特征,鱼类呈现小型化趋势。9种主要经济鱼类的种群结构合理。鹿斑鲾Leiognathus ruconius、条鲾Leiognathus rivulatus、圆吻海鰶Nematalosa nasus和银鲳Stromateoides argenteus的丰满度系数春季显著大于夏季。部分主要捕获种类未达到最适开捕规格,应该对沿岸海域鱼类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

关键词: 雷州沿岸 生态型 形态特征 小型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对虾体重育种值估计的动物模型分析

海洋水产研究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育种值是选种和配种计划制定的基础,其准确性与选择效果密切相关。利用中国对虾2005年21个父系半同胞组共1387个个体体重数据,将家系标记时的平均体重、全同胞组效应等因子组合,建立了4种不同的动物模型,应用BLUP法估计体重育种值。4种模型的估计结果分析表明,家系标记时的平均体重和全同胞家系效应是两个重要影响因子,建立的AFB动物模型比其他模型所估计的结果更准确。AFB动物模型估计中国对虾145d的体重遗传力为0.14±0.076,据此计算育种值并进行模拟留种分析。结果显示,在根据表型值或育种值选种的情况下,育种值选种的留种家系或个体的育种值比表型值选种分别提高50%和80.59%,育种值选择的效率更高。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动物模型 BLUP 育种值 家系选择 个体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氯异氰尿酸对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毒性及其抗氧化酶影响

海洋与湖沼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生物毒性测试与评价方法对常用消毒剂药物三氯异氰尿酸(Trichloroisocyanuric acid,TCCA)对剑尾鱼的急性毒性及其Ⅰ、Ⅱ相代谢酶活性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CCA对剑尾鱼的96h LC50为2.15mg/L。TCCA对剑尾鱼肝脏还原型谷光苷肽(GSH)、谷胱苷肽硫转酶(GST)和7-乙氧基异吩恶唑酮-脱乙基酶(EROD)都存在诱导作用。雌雄个体在GST和EROD的诱导响应时间有显著差异性,其中雄性个体GST对TCCA暴露响应比雌性个体敏感。

关键词: 三氯异氰尿酸 剑尾鱼 毒性效应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