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光照与温度对紫外筛选盐生杜氏藻藻株的生长及色素积累的影响

海洋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紫外线诱变方法进行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的藻种选育,并研究了所选择的3株诱变株(OUC21,OUC36,OUC66)对光照和温度的反应。结果表明,光照实验中诱变株和出发株(BJ38)的生长与β-胡萝卜素积累的最适光照强度相同,都是0.88×104lx,此光强下诱变株的生长速率要高于出发株,其中OUC36生长速率最快,藻细胞密度比出发株高25%;3株诱变株中只有OUC36单位体积藻液中β-胡萝卜素的积累量(10.76 mg/L)高于出发株(10.10 mg/L),而OUC21(6.68 mg/L)则低于出发株,各光强下3株诱变株单位体积藻液叶绿素的积累量都高于出发株。诱变株与出发株在最适生长温度上表现出差异性,出发株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2℃,诱变株OUC66与之相同,而OUC21和OUC36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8℃,实验中同一温度条件下诱变株的生长速率高于出发株,最大的也是OUC36;适于β-胡萝卜素积累的温度诱变株与出发株相同,都是22℃,3株诱变株中同样是OUC36单位体积藻液中β-胡萝卜素积累量(7.9 mg/L)最大,略高于BJ38(7.84 mg/L),而OUC21(5.31 mg/L)最低,各温度下诱变株单位体积藻液中叶绿素含量高于出发株。OUC36具有生长速率快和积累β-胡萝卜素能力强的优点,可能成为适用于大规模培养的藻种。

关键词: 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salina) 紫外线 诱变 β-胡萝卜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原多甲藻酸贝类毒素的研究进展

中国水产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欧洲沿海地区频繁出现一种新毒素Azaspiracid(AZA)导致的中毒事件,给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对这类新型毒素的毒性及致毒机理还不清楚,缺少相应的贝类毒素检测方法。为此,本文对有关AZA毒素的来源、理化性质、毒性、致毒机理、检测方法等内容进行了综述,并建议中国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以期帮助人们认识这一新型毒素,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原多甲藻酸 原多甲藻 贝类毒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扇贝异源四倍体诱导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高技术通讯 200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50mg/L 6-二甲氨基嘌呤(6-DMAP)处理15min 抑制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异源受精卵第一极体的释放诱导扇贝异源四倍体。采用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GISH)结合染色体滴片技术对扇贝异源四倍体诱导后代的染色体遗传构成进行研究,对授精后17~66h 内6个时间段各300多个分裂相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诱导异源四倍体过程中产生了多种倍性的幼虫,包括5.192%的四倍体、16.577%的三倍体以及单倍体、二倍体、五倍体和大量的非整倍体。在17~66h内同一组染色体数,所占比率并未出现随着取样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明显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在染色体构成上,诱导后代都分别继承了双亲的染色体,除正常杂交产生的异源二倍体外均为非对称性继承。GISH 鉴定结果表明本实验所诱导的四倍体为真正的异源四倍体,同时也说明两套异源染色体具有较强的亲和性。在诱导后代中还出现了较小比例的染色体不完全继承个体。对产生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扇贝 异源四倍体 染色体 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品中多氯联苯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海洋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并建立了水产品中的7种多氯联苯残留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用该方法对鱼、虾、贝、蟹、甲鱼等多种水产动物中多氯联苯的残留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7种多氯联苯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在1.0~200 n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鳕鱼和牡蛎样品中添加1.0 ng/g的多氯联苯标准液时,多氯联苯的回收率为81.33%~85.33%;相对标准偏差为7.33%~9.21%。方法的测定低限为0.3 ng/g。另外,通过优化前处理方法,使用硅胶净化柱,缩短了样品的前处理时间,减少了试剂消耗,提高了回收率。

关键词: 多氯联苯 水产品 测定 气相色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军曹鱼肠道及水体异养菌和弧菌的周年变化

中国水产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总活异养菌2216E平板计数法和弧菌TCBS平板计数法对广东深圳大鹏养殖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 Linnaeus)养殖水体及鱼肠道细菌进行了周年监测。结果显示,育苗初期养殖水体异养菌和弧菌密度分别为0.63×104~6.2×104CFU/mL和0.30×102~1.03×104CFU/mL,鱼肠道异养菌和弧菌密度分别为0.80×106~7.5×107CFU/g和0~1.30×107CFU/g;网箱养殖监测期间,养殖水体异养菌和弧菌密度分别为4.20×103~5.40×105CFU/mL和0.70×102~1.14×105CFU/mL,鱼肠道异养菌和弧菌密度分别为1.50×107~8.78×108CFU/g和1.00×107~3.50×108CFU/g。周年监测结果显示,水体异养菌、弧菌的数量高峰均出现于8-9月份;肠道异养菌及弧菌的数量高峰均出现于6-7月份,分别又在12月份和2月份出现次高峰,弧菌变化趋势始终与异养菌一致。对分离得到的407株菌鉴定到属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育苗期水体以假单胞菌(Pseudomonas)、黄单胞菌(Xanthomonas)和芽孢杆菌(Bacillus)为优势菌,三者约占水体异养菌总数的70%;养殖后期,弧菌(Vibrio)和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的数量逐渐上升并占据一定优势,其中假单胞菌、黄单胞菌、弧菌和芽孢杆菌常年出现。鱼肠道异养菌以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为优势菌,其次是肠杆菌科(Enterbacteriaceae)细菌,也多次检测到弧菌、发光杆菌、气单胞菌(Aeromonas)和小球菌(Microccus)等。总之,养殖微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稳定平衡与系统的种群多样性、群落组成及水质因子等因素相关,而整个环境生态系统的平衡直接影响到鱼类肠道的细菌生态系统。

关键词: 军曹鱼 异养菌 弧菌 肠道 养殖水体 细菌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血清免疫球蛋白IgM的纯化及应用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硫酸铵分级盐析法纯化大菱鲆血清免疫球蛋白IgM,所得产物用Sepharose-4B和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进一步纯化,以纯化的大菱鲆IgM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兔抗大菱鲆IgM抗血清。SDS-PAGE电泳显示大菱鲆IgM重链为76 kD,轻链为27 kD;纯化的大菱鲆IgM重链与特异性抗血清具有较好的反应,而轻链与抗血清反应不明显;以制备的兔抗大菱鲆IgM抗血清为二抗建立了大菱鲆血清特异性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用该方法检测了鳗弧菌灭活疫苗免疫后大菱鲆产生特异性抗的变化规律,大菱鲆在免疫后第1周就产生了特异性抗体,在3周时达到峰值,该特异性抗体可维持13周以上。

关键词: 大菱鲆 IgM 纯化 抗血清 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库溃坝洪水预测方法研究及应用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区域洪水风险、开发区域防洪风险图、预警系统和各种紧急预案,溃坝洪水因其突发性与破坏性极强,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成为防洪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为此,提出了将参数模型、物理成因模型和瞬时全溃模型等有机结合来研究溃坝洪水,通过在四川省广安市全民水库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将以上3种模型有机结果能够提高溃坝洪水预测精度、并且也能确定其可能的变化范围,从而为制定有效的防洪措施或实际运行中是否启动应急预案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溃决洪水 预测方法 防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0种海参16SrDNA序列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PCR扩增10种海参的16SrDNA部分序列,并测序。获得大小为566bp的序列,利用DNAsp4.0软件分析比较10种海参的碱基组成、各碱基变异位点数、插入或缺失位点数,并采用MEGA4.0软件分析彼此间的遗传距离。结果发现,10种海参富含AT碱基,A+T的含量平均为57.0%,不同种海参间发生碱基转换、颠换及发生插入或缺失变异的位点数差异很大,10种海参彼此间的遗传距离在0.007~0.316之间。所得结果与GenBank中10种海参的相应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同时用MEGA4.0和PAUP*4.0软件构建进化树,分析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利用16SrDNA序列的差异可以将分属于海参科(Holothuriidae)与刺参科(Stichopodidae)的海参完全分开,瓜参科(Cucumariidae)的2个种与刺参科的亲缘关系较近。对不同海参种间亲缘关系的分析结果还表明,同属于刺参科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与加州拟刺参(Parastichopus californicus)和具疣拟刺参(Parastichopus parvimensis)亲缘关系最近,同属于海参科的格皮氏海参(Pearsonothuria graeffei)与白尼参属的蛇目白尼参(Bohadschia argus)和图纹白尼参(B.marmorata)亲缘关系最近,而同样为海参科的墨西哥海参(Holothuria mexicana)则与红腹海参(Holothuria edulis)关系最近。这些资料为海参的种质资源管理、新种引进和种质改良提供了基础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关键词: 海参 16SrDNA 系统发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配合饲料中植物蛋白替代鱼粉的可行性研究

海洋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植物蛋白豆粕部分或全部替代鱼粉对大菱鲆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用含不同豆粕量的饲料对4个实验组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在18℃下进行50 d的饲喂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饲料配方下的大菱鲆对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表观消化率随饲料中豆粕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生长实验表明,30%豆粕质量分数实验组和10%豆粕质量分数实验组(常规质量分数)的生长状态良好,50 d的体质量增长率分别为82.25%,85.3%,特殊生长率为1.19,1.23,饲料系数分别为1.35,1.28,蛋白质效率分别为1.44,1.49,各生长参数差别不显著。50%豆粕质量分数实验组及70%豆粕质量分数实验组生长缓慢;各实验组大菱鲆消化器官比重随豆粕添加量的增多而呈增大的趋势;不同饲料配方组大菱鲆蛋白酶、淀粉酶活力随豆粕质量分数的增多而升高,脂肪酶无明显变化。以上各实验结果均表明,饲料中以豆粕替代鱼粉量20%对大菱鲆生长无负面影响。

关键词: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 豆粕 鱼粉 饲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pG寡脱氧核苷酸对中华绒螯蟹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细菌DNA和人工合成的含CpG基序的未甲基化寡脱氧核苷酸(ODNs)均能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本研究将鱼的免疫刺激剂寡脱氧核苷酸序列ODN-1670(含1个CpG基序)和ODN-R(含1个反向CpG基序,即GpC)按1μg/kg、5μg/kg、25μg/kg的剂量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进行体腔注射,同时以注射0.1mL生理盐水组与未进行任何处理的空白组作为对照。在注射前(0d)和注射后第1天、3天、5天、8天对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O2-产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注射25μg/kgODN-1670能显著增强实验蟹血细胞的呼吸爆发活性(P<0.05),注射1μg/kg、5μg/kg、25μg/kg剂量的ODN-1670能显著增强实验蟹血清的POD、SOD活性(P<0.05)。而注射3种剂量的ODN-R对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POD活性和SOD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注射适量ODN-1670能增强中华绒螯蟹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CpG-ODN 呼吸爆发 过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