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疆乌伦古湖春、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聚类和多维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7年4月和8月对乌伦古湖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经鉴定,调查区域内浮游植物共计8门172种(含未定种)。其中绿藻门74种(含未定种),硅藻门50种(含未定种),蓝藻门27种(含未定种),其他种类占12.2%。4月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3.49×104ind/L和0.4552mg/L;8月分别为276.28×104ind/L和3.6578mg/L。依据浮游植物物种组成和细胞密度,利用Bray-Curtis相似性测定,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聚类(Cluster analysis)和多维(Multidimensional scaling,MDS)分析。结果显示,春、秋季布伦托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聚为两大类,吉力湖聚为三大类;由于各采样点的水深、水温、pH值、透明度等环境因子的差异导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采用聚类和多维分析,有效地揭示了乌伦古湖春、秋季各采样点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相似性;多维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从二维空间角度证实了聚类结论。乌伦古湖属高纬度地区水体,春、秋两季出现以硅藻为优势类群的浮游植物群落类型;结合乌伦古湖浮游植物的优势种、数量和生物量的检测结果,该湖属于贫-中营养型湖泊。本研究旨在群落结构层面探讨春、秋季乌伦古湖浮游植物的变化规律,为今后进一步合理利用该湖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C-MS测定水产品中雌二醇残留量
《分析试验室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具有复杂本底基质的水产品中β-雌二醇残留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实验对酶解条件、提取试剂、净化方法等前处理步骤和色谱质谱条件及β-雌二醇衍生物的质谱行为进行研究.样品经β-葡糖苷酸酶酶解后,用乙酸乙酯提取,正己烷去除脂肪和色素等杂质,乙酸乙酯反萃,浓缩吹干,用MSTFA-DTE-TMIS混合液衍生后,经气相色谱-质谱检测,雌二醇-D2为内标定量.在5~5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74.0%~99.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63%~10.8%,最低检测限为0.5μG/K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抗病牙鲆MHC II B内含子1和外显子2序列多态性
《中国水产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MHC II B基因内含子1和外显子2直接测序的方法,从83个抗病牙鲆个体中共得到了85个等位基因,其中76个为新发现的等位基因。在扩增得到的263bp的外显子2中,共发现了60个多态性位点,其中33个是新发现的。不同的等位基因均以较低的频率出现,基因频率范围从0.006到0.069,基因型频率范围从0.012到0.169。通过序列分析,共发现了6种内含子1,其中4种是新发现的。内含子1中均包含了一个12bp的重复单元,其3'端含有一个富含CT/GT的区域。牙鲆MHC II B基因的高多态型和低频率揭示了牙鲆群体MHC基因资源的丰富性,为选择育种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 牙鲆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MTSAT卫星的我国渔业作业海区渔海况速报
《遥感信息 》 2008 CSCD
摘要:卫星遥感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包括海表温度(SST)在内的渔场环境,是现代海洋渔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利用静止气象卫星来观测海表温度有许多优点,目前我国静止气象卫星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气象领域,而对渔业应用领域的研究和关注较少。针对MTSAT卫星进行海表温度反演,利用卫星所获取的影像资料提取我国主要渔业作业海区的海表温度资料,在此基础上推演底层海温。运行结果表明利用MTSAT计算的海表温度能反映海洋基本的温度场分布状况与暖寒流系的强弱产生流隔区位置情况,可以为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对虾微卫星家系鉴定的模拟分析与应用
《水生生物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基于中国对虾群体所获的微卫星标记等位基因频率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分析,并选择5个微卫星标记,就单独养殖家系群体微卫星标记家系鉴定的准确性及混养家系群体微卫星标记家系鉴定的应用价值做了研究。模拟分析表明4个微卫星标记可以鉴定95%的后裔。而单独养殖的家系鉴定准确率达到92.9%,在30个可能的父母对,215尾中国对虾组成的混养家系群体中,90.7%的后裔可以鉴定其父母。本研究结果表明微卫星分子标记可以应用于中国对虾的家系鉴定。模拟分析与实际应用的差异及父母与子代间的错配部分原因是由于无效等位基因的出现,基因分型错误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基于父母LOD值的分析可以降低错配的几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本牙鲆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DAB等位基因的多态性
《动物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DAB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在日本牙鲆基因组中扩增了包括DAB基因完整外显子2和内含子1在内的长度为408bp的DNA片段。对该片段克隆测序后,发现了37个MHC-DAB等位基因,各等位基因的频次以及各主型中亚型数目分布都不平衡。在第二外显子273bp核苷酸序列中有50个位点发生变异,核苷酸多样性PI值为0.0618,在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存在多态变异位点30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29个,单变异位点1个。非同义替代与同义替代的比率在抗原结合区(PBR)和非PBR编码区分别为10.0和1.62,分析表明正向选择机制可能是产生牙鲆MHC-DAB多态性的主要因素。估计的核苷酸的转换和颠换数随着遗传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各等位基因间的系统发生关系表明,19个主型分为两个群。对氨基酸组分和密码子的偏倚性以及分布频率的分析表明各同义密码子的使用频率不均衡。本研究为牙鲆MHC-DAB基因的遗传进化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牙鲆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等位基因 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鲟苗种的集约化生产系统
《农业工程学报 》 200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满足中华鲟苗种培育关键生态要素为依据,研制出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Gray)苗种集约化生产系统,实现了中华鲟幼鲟的批量生产。该系统由生产主设施系统和配套设施系统构成,其中主设施包括4种不同规格养殖池共2534.8m2及授精和孵化设施;配套设施系统包括亲鲟运输车、供水及水处理、增氧、保温升温、饵料供应及其它辅助设施。该系统鱼池采用不同的池型、建筑材料和制作工艺以适应苗种不同发育阶段生态要求,水温可调控,进排水方式可灵活调节,自流式排污,保证了池水的不同流态及良好稳定的水环境。该系统4个月可催产中华鲟亲鲟16尾以上,孵化166.4万粒中华鲟受精卵,抚育235.5万尾1~15日龄仔鱼,培育全长10~15cm稚鱼31.31万尾。该系统的设施具有较好通用性,也适用于其它鱼类特别是珍稀名贵鱼类苗种的集约化批量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米诺沙星在中国对虾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及在养殖系统中的消除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米诺沙星在中国对虾养殖中的合理应用及环境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水温21~22℃条件下,米诺沙星药饵以每天30 mg/kg虾体重连续投喂中国对虾5 d后,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研究米诺沙星在中国对虾体内的代谢动力学以及米诺沙星在水环境及底泥环境中的分布和消除。[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数据经3P87药动学软件分析,米诺沙星在中国对虾各组织中的代谢符合开放性二室模型。药饵给药后,大部分药物经饵料被对虾摄食,小部分的米诺沙星进入环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米诺沙星在水环境中的含量逐渐衰减,在同一时间时距离表层水面10 cm处与距离底泥表面10 cm处的水样样品含量在0.05水平无差异。水体中的米诺沙星的含量-时间拟合曲线回归方程为Y=-0.002 9lnX+0.008 6。[结论]底泥对米诺沙星有吸附作用,米诺沙星有向底泥转移的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