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赤水河中华倒刺鲃的形态分化及Cytb基因序列比较研究

淡水渔业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3年9月调查发现,在赤水河干流中的雌性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群体中存在2种形态类型,按照体长比体高的形态学性状区分,分别为高背型(2.68~2.92)和低背型(3.19~3.58)。形态学分析表明,高背型和低背型在可数性状上并无显著性差异,在体长/体高等7个可比性状上二者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另外在体长/1-4等4个比例性状上也存在显著性差异,高背型比低背型具有明显的体型优势。生长特性分析表明,在相同体长或年龄的雌性群体中,高背型的平均体质量约为低背型的1.1~1.4倍,而表现出更为优越的生长性能。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分析表明,高背型和低背型群体各自独享1个单倍型(分别为HD和LD),为2个不同的遗传谱系类群,遗传分化仅为0.005,远低于属内种间的0.020~0.045,两者尚属群体内变异;在分子系统关系中,高背型和低背型与长江干流泸州江段的单倍型(LZ)共享并聚为单系,推测赤水河中华倒刺鲃源自长江干流。与国内其他地方群体或品种比较表明,赤水河2种类型雌性中华倒刺鲃,特别是高背型具有更为突出的生长优势,可作为优良的开发养殖品种和更具潜力的鱼类育种材料。

关键词: 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赤水河 形态性状 生长特性 Cytb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脉冲放电降解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神经网络模型

高电压技术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去除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机理,研究了基于针-板式脉冲放电等离子体降解土壤中对硝基苯酚(p-Nitrophenol,PNP)的实验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twork,BPNN)和小波神经网络(wavelet neural networks,WNN)模型研究了电气参数(峰值电压、放电频率)、理化参数(初始质量分数、水的质量分数、空气体积流量、处理时间、pH值)和结构参数(电极间距)对土壤中PNP降解率的影响。建立的WNN模型(结构8-5-1)和BPNN模型(结构8-4-1)经结构、精度(调整的判定系数2aR>0.96)和实验验证能较好地预测该体系中各参数(峰值电压、放电频率、空气体积流量等)对PNP降解率的影响趋势,且BPNN模型较WNN模型预测的实验结果更符合脉冲放电降解实验的自然规律。结果表明,较佳的峰值电压(21.6 kV)、放电频率(70 Hz)和空气体积流量(0.4 L/min)可获得较好的PNP降解率。

关键词: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PNP污染土壤 降解率 峰值电压 放电频率 空气体积流量 BPNN模型 WNN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甲萘威暴露对雄性罗非鱼血清中内分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验室条件下,尼罗罗非鱼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甲萘威(0.16、0.8、2 mg·L-1)下29 d,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水平变化,探讨甲萘威对尼罗罗非鱼内分泌干扰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在实验期间与对照组相比,0.16、0.8、2 mg·L-1甲萘威暴露下的LH、FSH、T3、T4水平均随暴露时间增加不断升高,其中:10~19 d内上升幅度小,20~29 d内上升幅度较大,在实验第29d,LH、FSH、T3、T4水平均达到暴露以来的最大值。研究表明,从甲萘威对鱼体存在10d的短期积累效应来看,0.8 mg·L-1的甲萘威具有最强的内分泌干扰能力,此浓度下的LH、FSH、T3、T4水平在暴露第10 d均高于其他两个浓度组;从29 d的长期积累效应来看,2 mg·L-1浓度组的各激素水平上升幅度最大。

关键词: 甲萘威 罗非鱼 内分泌干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种稻田农药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毒性研究

淡水渔业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半静态方式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了在实验室常温条件下敌百虫、稻瘟灵、毒死蜱、阿维菌素四种稻田杀虫剂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敌百虫、稻瘟灵、毒死蜱、阿维菌素对体重为(34.43±7.04)g克氏原螯虾的24 h半致死浓度(24 h LC50)分别为65.07、42.16、0.71、1.23mg/L,48 h半致死浓度(48 h LC50)分别为35.75、33.49、0.59、0.84 mg/L;96 h半致死浓度(96h LC50)分别为12.54、18.83、0.45、0.37 mg/L。其安全浓度分别为3.24、6.34、0.122、0.117 mg/L。根据国家标准和本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敌百虫和稻瘟灵对克氏原螯虾中毒,毒死蜱和阿维菌素对其高毒。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杀虫剂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离子注入浮床植物去除水富营养化研究

渔业现代化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在农业和工业废水中,氮(N)和磷(P)是形成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它们在大多数的淡水生态系统中都被认为是限制生物生存的因素,因此也是修复淡水生态系统时需要控制的目标。运用水生植物栽培去除湖泊、河流、水库、池塘和沼泽等富营养化水体中氮和磷的方法已被证明是可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口黑鲈北方亚种和佛罗里达亚种mtDNA COⅠ序列的分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CR技术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北方亚种(21尾)和佛罗里达亚种(19尾)的mtDNA COⅠ区段进行扩增,得到约1400 bp的扩增片段,经测序获得了碱基排列顺序清晰的1337 bp片段。北方亚种个体间没有变异,只检测到1种单倍型,与GenBank中大口黑鲈全序列(DQ536425)中的COⅠ区段相应部位比对,有5个碱基出现置换;佛罗里达亚种检测到5种单倍型,19个个体与本研究中的北方亚种比对,有41个碱基出现完全置换。将6种单倍型的序列提交GenBank后获得序列号为KF176376~KF176381,运用Mega 4.0软件计算两个亚种的碱基组成和碱基差异,北方亚种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性(k)均为0,佛罗里达亚种的H、Pi、k分别为0.784、0.003 42和4.573,两个亚种平均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为0.0351。研究表明,大口黑鲈佛罗里达亚种mtDNA COⅠ区段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北方亚种,该序列可作为鉴别两个亚种的DNA条形码。

关键词: 大口黑鲈 COⅠ序列 遗传多样性 遗传距离 NJ系统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固定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苯并(a)芘暴露下罗非鱼胆汁代谢物的动态变化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固定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Fixed-wavelength fluorescence,简称FF法)研究了苯并(a)芘暴露下罗非鱼胆汁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在试验中首先优化了FF法测定罗非鱼胆汁代谢物的稀释倍数,将罗非鱼胆汁分别稀释1000、2000、4000、8000倍,在激发/散发波长380 nm/430 nm测定荧光强度。结果显示2000倍左右的稀释较为合理,结合其他研究,试验最终采用1600倍的稀释倍数。在此基础上利用优化后的FF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BaP(0.1、1、10、50μg·L-1)暴露下罗非鱼胆汁代谢物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0.1μg·L-1浓度组的BaP代谢物随时间变化无明显波动,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3个剂量组从2 h起就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3个试验组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胆汁中BaP代谢物随浓度升高不断升高,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表明鱼体内胆汁代谢物可用来反映周围水环境中BaP的污染情况。这为将FF法应用于环境中BaP的生物监测,使胆汁代谢物成为BaP环境监测的有效生物标志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苯并(a)芘 胆汁代谢物 固定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 生物标志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外线位置对循环水养殖半滑舌鳎水环境及生长影响

中国工程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研究了紫外线杀菌消毒装置布设在生物滤池前端和后端,对半滑舌鳎循环水养殖系统水环境及鱼类生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a.紫外线装置布设位置的改变与细菌、弧菌的灭杀效果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养殖池中的细菌、弧菌数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b.后置时生物滤池对NH4+-N、NO2--N、COD的去除率分别为35.81%、6.67%、12.00%低于前置时的51.51%、11.54%、42.45%;c.前置时养殖池内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平均浓度分别比后置组低9.7%、21.6%;d.紫外线装置布设位置的改变对半滑舌鳎的生长速度有显著影响(P<0.05),前置和后置的特定生长率(SGR值)分别为0.21和0.99,前置时鱼体增重率4.27%,远低于后置的21.71%,两者差异显著(P<0.05);e.前置时半滑舌鳎的血液中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后置(P<0.05)。

关键词: 半滑舌鳎 循环水养殖系统 紫外线消毒装置 工艺流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修复方式对滩涂贝类养殖底质TN、TP及TOC影响的室内模拟实验

环境科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方法,探讨了物理修复方式(翻耕、压沙加翻耕)和投放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的生物修复方式下滩涂文蛤(Meretrix meretrix)养殖区底质中TN、TP及TOC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物理修复组中,翻耕20 cm组底质TN、TOC的去除效果及翻耕30cm和翻耕加压沙组底质TN、TP及TOC的去除效果较对照组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且不同修复组对3种指标的去除率大小顺序一致,均表现为翻耕加压沙组最佳,翻耕30 cm组次之,翻耕20 cm组最差;生物修复组中,双齿围沙蚕对底质修复效果明显,0.28 kg·m-2密度组对TN、TP的去除效果及0.14 kg·m-2、0.21 kg·m-2密度组对TN、TP及TOC的去除效果均较对照组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其中,0.21 kg·m-2密度组对TN、TP及TOC的修复效果均最佳,而较高密度的0.28 kg·m-2组的修复效果反而降低,说明沙蚕总体修复效果并不完全随投放密度的增加而增强.

关键词: 滩涂贝类 底质修复 TN TP TO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明对虾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基因的克隆及氨氮胁迫对其时空表达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天门冬氨酸转氨酶GOT基因(Fc GOT)。Fc GOT基因c DNA全长为1 910 bp,其中,开放阅读框1 284 bp,编码427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中国明对虾天门冬氨酸转氨酶GOT氨基酸序列与其他节肢动物高度保守,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和桔粉蚧壳虫(Planococcus citri)的同源性分别为78%和73%。系统进化分析表明,Fc GOT基因氨基酸序列与克氏原螯虾GOT聚为一支。组织表达分析发现Fc GOT基因在肝胰腺、鳃、血细胞、肌肉、心脏、淋巴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氨氮胁迫后,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Fc GOT基因在肝胰腺和鳃组织中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Fc GOT基因在氨氮代谢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参与了中国明对虾机体的急性氨氮胁迫应答反应。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