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鱼类最佳体长频率分析组距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近几年以鱼类体长频率为基础估算鱼类生物学特征值的体长频率分析法迅速被广泛应用,而确定体长分组组距是开展鱼类体长频率分析的必要步骤,但往往不被重视,常被随意采用为1mm、5mm或10mm等。为了尽量减少误差,本研究根据1997年12月至1998年12月在珠江口水域尖尾罟网和掺缯网周年月度渔业资源调查中康氏小公鱼(Stolephorus commersoni)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的生物学测定资料,分别以不同的体长分组组距重构体长频率组成数据,采用FAO推出基于ELEFAN技术的FiSATⅡ软件估算渐近体长L∞和生长系数K值,进一步估算鱼类资源开发参数(Z,M,F,E),分析以不同体长分组组距为基础估算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以相差较大的不同分组组距重构体长频率组成数据来估算渐近体长L∞、生长系数K和资源开发参数均有明显的差异,建议以体长全距、体长标准差和样品数量等影响因素来共同确定某种鱼类的体长分组组距,从而提高估算结果的可信度,以达到定量分析鱼类生物学特征值的目的。

关键词: 体长频率 组距 ELEFAN 鱼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脂肪对翘嘴红鲌生长、葡萄糖激酶和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与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360尾翘嘴红鲌(Erythrocutler ilishaeformis Bleeker),体质量约40g。随机分成为2组,分别为高脂组(脂肪质量分数19.93%,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14.45%)、低脂组(脂肪质量分数9.92%,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12.38%),每组设3个重复,饲养8周。分别于摄食后0h、3h、6h、12h、24h测定血液指标、糖代谢酶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K,E.C.2.7.1.1)以及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G6Pase,E.C.3.1.3.9)活性及基因表达,并分析高脂肪与低脂肪水平日粮对翘嘴红鲌生长的影响。与低脂水平日粮相比,高脂水平日粮组血液甘油三酯水平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分别在摄食后3h、12h有增加现象,肝胰脏粗蛋白与脂肪含量有显著增加(P<0.05)。与低脂水平日粮相比,在摄食后3~12h高脂肪水平日粮组糖代谢酶GK的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5),但是日粮脂肪水平并不能显著影响GK活性(P>0.05)。在摄食后3~24h高脂肪水平日粮组糖代谢酶G6Pase的mRNA水平得到显著促进,并在摄食后24hG6Pase活性显著增加(P<0.05)。因此,摄食高脂肪水平日粮能增加肝胰脏粗蛋白与脂肪含量,造成翘嘴红鲌高血糖效应,诱导G6Pase酶活性及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影响翘嘴红鲌碳水化合物利用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翘嘴红鲌 脂肪 葡萄糖激酶 葡萄糖-6-磷酸酶 酶活性 生长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沟湾总溶解态无机砷的分布与季节变化

海洋环境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桑沟湾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总溶解态无机砷(TDIAs=[As3+]+[As5+])进行了测定。TDIAs的浓度4月和7月较低,分别为9.3±1.6 nmol/L,8.3±2.2 nmol/L;而11月和1月浓度较高,分别为18.5±0.6 nmol/L,17.9±2.0 nmol/L。4到7月,湾内海带等生长旺盛,湾内水交换能力较差,湾内TDIAs浓度较低;秋季海带收获后和冬季海带苗刚入海且生长缓慢,湾内水交换能力比4月和7月高,此时海湾内TDIAs浓度也较高。TDIAs在桑沟湾的分布和季节变化受湾内海带、贝类养殖和水文环境的影响显著。

关键词: 总溶解态无机砷 分布 季节变化 桑沟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聚丙烯酰胺凝胶快速、高效银染方法的建立

遗传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SSR标记、SNP标记以及遗传图谱的构建等过程中,但是一直以来凝胶银染方法由于染色时间长、染色步骤繁琐,使得对于开展大批量的实验研究极为不利。文章通过对常规方法的改良,建立了一个银染步骤只需要10min,整个染胶过程只需约20min的快速、高效的银染方法。

关键词: 银染方法 DNA 聚丙烯酰胺凝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牡蛎中诺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海洋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鱼种质相关SRAP及SCAR的分子标记

动物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al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技术分析野生草鱼和家养草鱼,筛选与草鱼种质退化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共进行88对引物组合的检测,产生标记数目共计905个。依据标记在群体中出现的频率和变化规律,共筛选出21个可能与种质相关的特异性标记,对这些特异性标记进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进行BLAST分析。发现测得片段中有8个片段在GenBank中找到同源性较高的序列,而其他片段与数据库中序列的相似性较低。根据序列信息分别设计了3对引物。用这3对引物分别对草鱼三个群体进行PCR扩增,分别产生了SCAR1(308bp)、SCAR2(66bp)、SCAR3(114bp)3个扩增带。采用大样本对这3个标记进行验证,发现其中SCAR1在家养群体中呈现阳性,在野生群体中为阴性,可区分出这两种群体。以SCAR3为引物在174条家养群体中得到目的片段,在26个家养群体没有扩增出条带,分布频率为87%;在100个野生群体中有6个个体检测到该条带,分布频率为6%。以SCAR2为引物在野生群体中完全扩增出目的条带,淡水中心群体中有7条扩增到条带,前洲群体中没有扩增出条带,标记在家养种群中的分布频率为96.50%。因此SCAR1可作为草鱼家养群体的一个重要的分子遗传特征指标,为进一步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草鱼 种质退化 SRAP分子标记 SCA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部湾春、秋季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中国水产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1993年春季、1992年秋季和2006年春、秋季在北部湾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北部湾渔业生物的资源状况、渔获种类的组成结构、优势度及其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渔业生物资源量指数的季节差异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但年均值变化不大。重要种类组成的年际变化比较明显,1993年春季和1992年秋季的优势种均为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2006年春季为发光鲷和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秋季为发光鲷、黄斑鲾(Leiognathus bindus)和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与1992-1993年相比,2006年主要种的种数明显减少,种类也发生变化。与1992-1993年相比,2006年春季和秋季的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均出现明显下降,而种类丰富度变化不大。重要种类呈现低质化和小型化趋势。文中讨论了北部湾渔业生物量的历史变化、种类更替特征及多样性指数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 北部湾 渔业生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乌苏里江唇的鳞片和生长特征

动物学杂志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238尾鱼的测量数值,研究了乌苏里江野生唇(Hemibarbuslabeo)的鳞片及生长特征,并调查了乌苏里江抓吉镇江段唇的捕捞资源情况。结果表明,唇的鳞片较大,为规则圆鳞,年轮特征清晰,易于分辨,鳞径(R鳞径)与生长时间(年龄t)的回归方程为R鳞径=0.8583t+2.275(n=238,r=0.9868),体长与鳞径的回归方程为L=4.3326R鳞径+0.0293(n=238,r=0.9903)。乌苏里江唇体重与体长的回归方程为W=0.0115L3.0868(n=238,r=0.9962),其生长特征适合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体重的生长拐点t=4.59龄,W=340.90g。在乌苏里江抓吉镇江段主要捕捞唇的时间从每年开冰期4月20日到封冰期11月15日左右,其捕捞量随季节的变化而不同,4~5月、10~11月数量最多,为100~150kg/d,6~7月为50~100kg/d,8~9月较少,为30~40kg/d。

关键词: 唇 鳞片 年龄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海栉水母对温度和盐度生态适应的Yield-Density模型

生态学杂志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N-33°N、118°30′E-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采用物种丰度和同步表层温度、盐度数据的曲线拟合,构造数学模型,结合地理分布分析,研究了栉水母分布最适温度和最适盐度,分析了栉水母的生态类型。结果表明:瓜水母(Beroe cucumis)的丰度和温度,掌状风球水母(Hormiphora palmata)和卵型瓜水母(B.ovata)的丰度和盐度的相关性不显著;蝶水母(Ocyropsis crystallina)、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瓜水母,掌状风球水母和卵型瓜水母的丰度与其对应的温度或盐度均符合Yield-Density模型;瓜水母最适温度和卵型瓜水母最适盐度依据散点图估计,掌状风球水母最适盐度不明显,其他物种最适温、盐度均由Yield-Density模型极值点计算;东海栉水母所有物种均系亚热带外海种,其中球型侧腕水母、瓜水母和掌状风球水母具有较宽的温、盐度分布区间,卵型瓜水母和蝶水母是冬、春季暖流水团的指示种。

关键词: 东海 浮游动物 栉水母 生态类型 指示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效果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健康牙鲆肠道内分离到一株芽孢杆菌(H-1)和鳗弧菌W-1株进行拮抗实验,表明该菌对鳗弧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抑菌直径33.05 mm)。应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该菌进行了综合鉴定,结果显示,菌株H-1与枯草芽孢杆菌标准菌株同源性高达98%,故将其确定为Bacillus subtilis。

关键词: 芽孢杆菌 抗菌效果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