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黄鳍鲷精子主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热带海洋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健康的雄性黄鳍鲷Sparus latus亲鱼进行人工采精,设定不同的盐度梯度、pH梯度,观察其对精子活力的影响,测定了精子的密度、大小和精浆的渗透压,同时用透射电镜观察精子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在盐度20时,精子的激烈运动时间、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最长,分别为70、90±1.3s和861±8.6s;在pH为8.0时,激烈运动、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也最长,分别为90±3.7s、115±9.9s和500±11.6s。测得精子的平均密度为(8.0±0.6)×109个.ml-1,精子细胞核的长径为2.75±0.93μm,短径为2.25±0.68μm,鞭毛长为41.52±6.76μm,精浆的平均渗透压为342.6±12.35mmol.kg-1。超微结构显示,精子头部呈圆形或卵圆形,头部无顶体结构,植入窝位于细胞核底端的中间,中心粒复合体位于植入窝内,其中近端中心粒位于植入窝的上段,基体位于植入窝的下段。袖套位于核后端,两侧分布有线粒体和囊泡。尾部细长,其主要结构是轴丝,轴丝为典型的"9+2"微管结构。
关键词: 黄鳍鲷Sparuslatus 精子活力 植入窝 中心粒复合体 “9+2”微管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氏沼虾大规模家系构建与培育技术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罗氏沼虾育种项目,2006年利用罗氏沼虾3个群体,通过巢式交配设计,实现了大规模构建罗氏沼虾父系半同胞家系。实验中,每箱放置亲虾1雄5雌,按交配设计共布置100个交尾网箱;通过对培育条件及幼体数量的标准化,使每个家系在幼体培育的各个阶段的条件尽量保持一致,减少由于条件不一致造成的家系间的环境偏差。结果显示,500尾雌虾抱卵虾为271尾,亲虾抱卵率平均为54.2%,且每个网箱出现两尾以上抱卵虾的网箱数为92个,占全部网箱数的92%;通过标准化培育,最终建立了123个家系,其中含有父系半同胞家系37个。本试验结果为建立罗氏沼虾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提供了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涂料中的8种有机锡
《分析科学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SPE)前处理、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同时测定涂料中8种有机锡的方法。样品采用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最佳固相萃取条件为:固相萃取小柱分别用5 mL甲醇、7 mL洗脱液(氯化铵、甲醇、冰乙酸的混合溶液)预洗,10 mL甲醇活化;将用甲醇稀释的涂料样品上样后,用5 mL甲醇淋洗,抽干2 min,7 mL乙酸-氯化铵甲醇溶液(10∶90,V/V)洗脱溶液洗脱。洗脱液用四乙基硼化钠溶液衍生后,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以标准加入法计算回收率,在1.68%~16.84%添加范围内,平均回收率在85%~10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麒麟菜膳食纤维的降血脂功能
《中国水产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种麒麟菜(Eucheuma spp.)膳食纤维为研究对象,给予SD大鼠10%膳食纤维的高脂饲料进行6周的动物实验,分别于0周、3周、6周末眼底采血、收集实验末期3d粪便,通过分析血清总脂(T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粪便胆固醇(FC)、粪便胆汁酸(FBA)和计算动脉硬化指数(AI),研究了麒麟菜膳食纤维降低血脂的功能活性。结果显示:实验至3周、6周末,喂饲高脂饲料的阳性对照组和3个麒麟菜膳食纤维实验组的大鼠血清TL、TC、TG、LDL-C水平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3种膳食纤维组TL、T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而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6周末,3种膳食纤维粪便胆固醇FC和粪便胆汁酸FBA含量显著高于阴性和阳性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本实验高脂饲料可成功形成高脂动物模型,3种膳食纤维具有显著抑制TL、TC、TG、LDL-C水平升高,促使HDL-C水平升高和粪便胆固醇、粪便胆汁酸排泄的功能。因此,麒麟菜膳食纤维显示出降低血脂的效果,将有可能在预防高血脂症等疾病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渤海沿海贝类体内六六六(HCH)与滴滴涕(DDT)残留水平评价与分析
《海洋水产研究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6年和2007年6月对20个采样区域,8个品种贝类体内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残留水平进行检测与评价,并进行了不同贝类、不同区域、年间变化以及安全性风险分析。结果表明,(1)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在20个区域的所有检测贝类体内残留量均十分低,均未超过评价标准,说明这两种物质在黄、渤海区本底值非常低,贝类的安全性没有受到其影响;(2)对8种贝类检测结果比较可看出,贻贝体内滴滴涕(DDTs)的残留量相对较高,说明贻贝对滴滴涕(DDTs)的富集相对较强;(3)2006年6月在20个区域中,有9个区域的样品是杂色蛤。比较显示,桑沟湾杂色蛤体内滴滴涕(DDTs)的残留量相对较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红笛鲷幼鱼对集群密度和投饵定额的摄食反应
《动物学杂志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幼鱼在不同集群密度和投饵定额下的摄食反应。实验设7个不同的集群组(1、2、3、4、8、12、16尾/组),每个集群组又分成7个不同的投饵定额组(18.4×10-2、27.6×10-2、36.8×10-2、46.0×10-2、55.2×10-2、64.4×10-2、73.6×10-2g/组),通过测定摄食量观测幼鱼的摄食反应。在定额投饵的情况下,紫红笛鲷每尾幼鱼的一次平均摄食量随群体密度的增大呈先增加、超过一定密度后下降的趋势。1尾组与其他组差异极显著(P<0.01),其组平均一次摄食量最低。当集群密度不变时,紫红笛鲷幼鱼一次平均摄食量随投饵定额的增大而增加,然后减小。随着集群密度增大,不同密度群体的最大摄食量向投饵定额增加的方向移动;而随着投饵定额增加,不同定额组的最大摄食量相对集中在2~8尾的群体中。结果表明,集群密度、投饵定额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紫红笛鲷幼鱼的一次摄食量有极显著影响,群居的互利性和竞争性作用效果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安氏白虾与日本沼虾营养成分比较
《动物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对长江口安氏白虾和日本沼虾的营养成分和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安氏白虾的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日本沼虾(P<0.05),而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日本沼虾(P<0.05);安氏白虾和日本沼虾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52.77和52.67,其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安氏白虾脂肪酸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总量明显高于日本沼虾,分别为28.32%±0.49%和14.89%±0.63%;矿物元素中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均较丰富,微量元素之间的比例较合理,其中,安氏白虾的常量元素含量较高,而日本沼虾的微量元素含量较高。从以上结果可见,安氏白虾和日本沼虾均含有较丰富的各种营养成分,但从EPA和DHA的含量来看,脂肪酸的营养价值安氏白虾高于日本沼虾;从Fe、Cu、Zn和Se的含量来看,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日本沼虾高于安氏白虾。
关键词: 安氏白虾 日本沼虾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矿物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不同进口群体杂交后代的早期生长差异
《水产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3-2005年间,分5批收集不同批次进口的大菱鲆群体,从各群体中挑选性腺发育良好的个体,利用人工授精技术,通过不平衡巢式交配设计,构建了5种杂交组合,测试其杂交子一代生长性能,为培育优良的大菱鲆养殖新品种提供基础资料。5个杂交组合共生产31个家系,在初孵仔鱼第25天和第80天,从每个家系随机取样50尾,测定其体长、体重等性状值,计算各杂交组合和家系25~80d的绝对增重率,通过方差分析、聚类分析比较各组合、家系间的生长性能的差异,并对不同家系25d和80d的体长体重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组合25d、80d体重性状间存在较大变异,80d体重LSD多重比较显示丹麦与法国进口群体的杂交组合(D×F)子一代生长优于其它杂交组合。系统聚类分析表明,丹麦×智利(D×C)组合与丹麦×法国(D×F)组合生长性能较为接近聚为一类,丹麦×西班牙(D×S)组合、丹麦×英国(D×E)组合和英国×西班牙(E×S)3个组合聚为一类,且前者的生长速度高于后者。家系间生长性能聚类分析表明,生长速度最快的家系分布在不同的杂交组合,80d体重的组合内家系间方差分析也表明组合内家系间存在较大变异。组合间和家系间生长分析发现大部分组合和家系在25d和80d的体长、体重性状值排序上不一致。家系相关分析表明,25d体长、体重与80d体长、体重间相关系数(0.132、0.096)和决定系数(0.017、0.009)均较小,25d体长体重对80d体长体重的影响甚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在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中国水产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是广泛存在于基因组中的一类由单个碱基转换或颠换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它是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微卫星标记(SSR)之后的新一代分子标记,已广泛应用于构建遗传连锁图谱、QTL定位、关联分析及研究群体遗传结构与亲缘关系等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SNPs的概念、特点及检测SNPs的主要方法,综述了SNPs在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以期将SNPs更广泛地应用于水产动物群体遗传、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生物进化等研究领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唇的微卫星引物筛选及群体遗传结构
《中国水产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鲤(Cyprinus carpioL.)(20对引物)和Hemibarbus mylodon(21对引物)共41对微卫星引物对黑龙江(逊克,XK)和乌苏里江(虎头,HT;海青,HQ)的3个野生唇(Hemibarbus labeo)群体进行引物适合性研究,并将获得的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用于唇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引物筛选结果表明,5对鲤引物可对唇扩增出条带,但产物均无多态性;11对H.mylodon引物能在唇中成功扩增,10对引物(10个位点)的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其中7个位点为高度多态(PIC>0.5)。对3个唇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0个位点的平均杂合度为0.4834,共检测到96个等位基因(40个有效等位基因),以HT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最高。卡方检验结果表明,8个位点在3个群体中不同程度地偏离遗传平衡(P<0.05),且偏离平衡的位点均表现为杂合体缺失(Fis>0)。3个群体两两间具有较多的基因交流(Nm>11),以XK和HQ间最高(17.27),二者的遗传距离也最近(0.0497),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微弱(Fst=0.0236)。以上结果表明,H.mylodon的微卫星引物适合于唇的群体遗传变异研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野生唇资源受人为及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3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不明显,乌苏里江的HT群体更适合在人工繁殖计划中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