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型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科学养鱼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一、当前应用的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1.物理化学处理法(1)固-液分离技术:固-液分离技术主要是针对养殖废水中悬浮固体去除的废水处理技术,按照悬浮颗粒物的特性(密度、颗粒的大小),又可分为机械过滤和重力分离两种技术。机械过滤是水产养殖系统中用来进行固-液分离的主要手段,通常可去除粒径60~200微米的颗粒物。常用的机械过滤设备有固定筛、旋转筛、振动筛、砂滤器,其中砂滤器是采用填充一定粒径的介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尼罗罗非鱼MHC IIB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链球菌病抗性的关系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MHC IIB基因多态性与尼罗罗非鱼链球菌病抗性的相关关系,本研究用2b-snp-sf和2b-snp-sr引物分别从尼罗罗非鱼40尾感病个体和40尾抗病个体的基因组DNA中扩增MHC IIB基因片段,扩增产物长度为775~797 bp。在775~797 bp核苷酸序列中,抗病群体的多态核苷酸位点有265个(33.2%),感病群体中有255个(31.9%)。在该扩增片段编码的101个氨基酸位点中,抗病群体与感病群体分别有32个和33个多态位点。对80个个体的441个阳性克隆测序,发现有7种不同的MHC IIB等位基因主型,编码7个不同的氨基酸序列。大部分等位基因是两个群体共有的。等位基因Orni-DAB*0201和Orni-DAB*0401在抗病群体中出现的频率(15.5%、5.6%)显著高于在感病群体中出现的频率(7.4%、1.8%),而等位基因Orni-DAB*0501和Orni-DAB*0601只出现在抗病群体。抗病群体中70%的个体出现2~4个等位基因,30%的个体出现1个等位基因;感病群体中42.5%的个体出现2~4个等位基因,57.5%的个体只出现1个等位基因。这提示个体中等位基因数量的多少与其对链球菌病的抵抗力有着明显的关系。个体中具有的MHC IIB等位基因数越多、抗病力越强。本研究结果为抗病尼罗罗非鱼选育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多态性 链球菌病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船上液氮速冻技术对金枪鱼保鲜质量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枪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但肉质鲜度下降较快。以黄鳍金枪鱼背部肌肉为研究对象,采用在捕捞船上液氮速冻,再低温冻藏1个月的方法进行处理,并与两种传统的直接低温冻藏处理方式进行对比(-18℃、-55℃),比较冻结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的不同以及样品的K值、TBA、挥发性盐基氮、质构、高铁肌红蛋白和色差、菌落总数等鲜度和卫生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液氮能够在2 min内使样品的中心温度迅速降低至-169℃,冻结速度是-18℃冻结方式的百余倍,并且用液氮速冻技术处理后的样品各项指标都优于传统的-18℃直接冻结,说明液氮速冻方法对维持金枪鱼的品质起重要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株嗜水气单胞菌的拮抗菌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水生态学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从池塘养殖的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肠道中分离筛选出15株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拮抗菌,其中菌株S24在平板贴片试验中对供试的嗜水气单胞菌菌株具有稳定和较高的拮抗作用。综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及分子序列(16S rDNA,gyrB)分析,将菌株S24确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拮抗菌S24和嗜水气单胞菌(菌株43)的共凝集率为(36.0%±4.3%)。共培养试验可见拮抗菌S24能明显抑制嗜水气单胞菌43的增殖;共培养18 h时,嗜水气单胞菌43的细胞数量达到最低。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菌株S24适宜作为潜在防治嗜水气单胞菌病的益生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疑患EMS/AHPNS对虾中检出黄头病毒的一种新株型
《海洋与湖沼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012—2013年从河北、福建和广东3个对虾养殖场采集的12份发生疑似早期死亡综合征/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EMS/AHPNS)的样品,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套式RT-PCR检测方法以及快速灵敏检测试剂盒进行了检测。三地来源的养殖对虾样品症状均表现为肝胰腺颜色变淡,部分出现萎缩,空肠空胃,腹节肌肉略微白浊;组织病理切片结果表明,患病对虾肝胰腺血细胞浸润,肝胰腺盲管上皮细胞脱落,继发性细菌感染,淋巴器官和血淋巴细胞内存在核固缩、破裂和细胞质包涵体。按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手册的套式RT-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黄头病毒(Yellow head virus,YHV)目的产物的阳性样品检出率为66.7%,该方法对这些样品的灵敏度可能很低。目的产物测序后经NCBI Blast,与已报道的YHV相似性为76.5%—89%;系统发育树显示这3个来源的样品位于同一个分支,与已知的YHV/鳃联病毒(gill-associated virus,GAV)株均不相同,其亲缘关系与YHV较近,而与GAV较远。用新研发的YHV快速高灵敏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为YHV强阳性。以上表明患AHPNS的养殖对虾中存在一种YHV的新株型的感染,这也是我国首次检测到YHV的感染。
关键词: 早期死亡综合征/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EMS/AHPNS) 黄头病毒(yellow-head virus,YHV) 新株型 nested-PCR 组织病理 检测试剂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卵形鲳鲹尾部骨骼胚后发育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采用阿利新蓝-茜素红双染色法对孵化后第1~第18天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仔稚鱼尾骨骨骼发育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孵化后第18天卵形鲳鲹尾部骨骼分化为尾下骨(Hy)、尾上骨(Ep)、尾下骨旁骨(Phy)及尾神经骨(Urn)。孵化后第7天,仔鱼尾部出现第1片尾下骨(Hy1)。孵化后第9天,Hy1与Hy2及Phy在尾部同时出现。孵化后第9~第15天,伴随着Hy3和Hy4的出现,脊索矿化接近尾区,同时脉棘(Mhs)和髓棘(Mns)相继出现。孵化后第15天,3片Ep已经完全分化出来。孵化后第15~第18天,Hy5在尾部分化出来,且各骨片轮廓变清晰。文章探索了卵形鲳鲹胚后发育过程中尾部骨骼发育的特征,为卵形鲳鲹骨骼发育研究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莱州湾渔业水域水环境质量评价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 2014
摘要:根据2009—2011年莱州湾渔业水域的环境监测调查数据,按照中国相关的环境质量标准,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有机污染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来评价水环境质量。结果表明,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有机污染指数法评价显示莱州湾调查水域的水环境质量稳定性较差;其中2009年和2011年评价结果为严重污染,2010年为较清洁;水体污染主要体现在氮和磷的超标。同时,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评价的结果与实际环境状况不一致,即调查水域为严重污染时,多样性指数依旧较高。建议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开展环境质量评价时,应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4,4(6):50-58]
关键词: 莱州湾 环境质量 渔业水域 有机污染指数 生物多样性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