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HS-SPME-GC-MS的Bacillus subtilis Czk1挥发性物质的萃取条件优化
《中国农学通报 》 2021 CSCD
摘要: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测定枯草芽孢杆菌Czk1挥发性物质的方法。以总峰个数和总峰面积为指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枯草芽孢杆菌Czk1的挥发性物质,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萃取条件,并在此条件下对Czk1的挥发性物质组分进行分析。最佳组合为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40 min,解吸时间7 min,升温程序4。在此优化条件下,共获得33种挥发性物质,其主要组分含有酮类(28.65%)、酚类(13.51%)、酯类(9.17%)、醛类(15.60%)、醇类(12.08%)、碳氢化合物(4.49%)、其他类物质(10.58%)。该萃取方法的建立可为枯草芽孢杆菌Czk1挥发性物质的分析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Czk1 挥发性物质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萃取条件优化


海南兰科植物研究杂记(Ⅲ)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报道了兰科植物1个中国新记录:越南火炬兰[Grosourdya vietnamica (Aver.) Kumar&S.W.Gale],并修订了唇瓣背胼胝体形态的相关描述;同时报道了5个海南兰科植物新记录,分别为弄岗虾脊兰(Calanthelonggangensis Y.S.Huang&Y.Liu)、少叶硬叶兰(CymbidiumpaucifoliumZ.J.Liu&S.C.Chen)、麻栗坡绒兰[Dendroliriummalipoense(Z.J.Liu&S.C.Chen)H.Jiang]、垦丁虎舌兰(EpipogiumkentingenseT.P.Lin&ShuH.Wu)和勐海天麻(Gastrodia menghaiensis Z.H.Tsi&S.C.Chen),其中垦丁虎舌兰原记录为台湾省特有。上述类群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海南兰科植物的分类、分布的数据,也为今后的分类学修订提供新资料。


番木瓜干旱胁迫相关CpDHN1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木瓜(Carica papaya L.)隶属于番木瓜科番木瓜属,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热带果树,广泛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作为全年结果的典型热带作物,番木瓜易受寒害、旱害等非生物胁迫的影响。然而,目前有关番木瓜的抗逆研究主要集中于导致绝产的病毒病,鲜见针对非生物胁迫的报道。脱水素又名第二类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属于亲水性高、富含甘氨酸、复杂度低的非结构蛋白,因其与生物的抗逆性密切相关而受到广泛关注。为解决番木瓜生产在地域上的局限性,并进一步提高其品质和产量,积极筛选和鉴定参与非生物胁迫响应的关键基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基于转录组获得的CpDHN1转录本序列,以‘台农二号’番木瓜组培苗叶片为材料,提取总RNA进行反转录,结合RT-PCR技术克隆了该基因636bp的全长编码区序列,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序列、表达特性以及原核表达分析。结果显示,CpDHN1编码211个氨基酸,其理论分子量为24.09 kDa,等电点为5.05,总平均疏水指数为–1.584,不稳定系数为66.51,属于不稳定、高度亲水的细胞核定位蛋白。CpDHN1蛋白富含谷氨酸、赖氨酸和丝氨酸,含有3个保守区域,即2个K片段和1个S片段,符合脱水素蛋白的基本结构特征,属于SKn型脱水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pDHN1无跨膜螺旋,其二级结构中以α-螺旋结构占主导。表达分析显示,该基因在根、叶片和韧皮部树液中均有表达,且其表达水平受干旱胁迫调控。同源分析表明,CpDHN1与拟南芥AtLEA4序列相似性最高,为46.8%,而与番木瓜中已报导的另一个脱水素CpDHN的相似性仅为19.4%。研究还构建了CpDHN1的原核表达载体,根据SDS-PAGE结果,CpDHN1在40 kDa处有条中强度的诱导条带,而在55 kDa处有条高亮的诱导条带,可能与其无规结构有关。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的功能分析与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番木瓜 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 脱水素 干旱胁迫 原核表达


白藜芦醇对氧化应激仔猪回肠黏膜形态、抗氧化能力、紧密连接蛋白及炎性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白藜芦醇(Res)对氧化应激仔猪肠道黏膜结构、抗氧化能力、紧密连接蛋白及炎性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选择健康状况良好、胎次相近的28日龄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30头,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0、30、90 mg/kg Res,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于试验第15天清晨给试验组[敌草快(Diquat)组、Diquat+10 mg/kg Res组、Diquat+30 mg/kg Res组、Diquat+90 mg/kg Res组]仔猪按照10 mg/kg BW的剂量腹腔注射Diquat建立氧化应激模型,对照组只注射相同剂量灭菌生理盐水为参照。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Diquat组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显著降低(P<0.05),隐窝深度显著升高(P<0.05);肠黏膜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显著降低(P <0.05);肠黏膜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锁蛋白(Occludin)和跨膜蛋白(Claudin)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Diquat组相比,Diquat+30 mg/kg Res组和Diquat+90 mg/kg Res组回肠绒毛高度和V/C显著提高(P<0.05);肠黏膜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GSH-Px和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其中以Diquat+90 mg/kg Res组效果最为显著;肠黏膜ZO-1、Occludin和Claudin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且不同Res剂量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肠黏膜IL-1β、TNF-α和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IL-10含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Res可以提高氧化应激仔猪回肠抗氧化酶活性,改善回肠黏膜形态结构,同时抑制肠道炎症的发生,维持肠道健康。


橡胶树HbDHAR2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通过调节抗坏血酸水平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明确橡胶树DHAR基因的序列特征、表达特性以及潜在的生物学功能,采用RT-PCR技术,从橡胶树中克隆了DHAR基因HbDHAR2。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639 bp,编码212个氨基酸。预测HbDHAR2蛋白等电点为5.69,分子量为23.82 ku,是一个亲水蛋白。HbDHAR2蛋白含有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N-端结构域和GST C-端DHAR结构域,属于GST超家族DHAR亚类。序列比对表明,HbDHAR2与木薯MeDHAR2和蓖麻RcDHAR2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组织表达谱分析显示,HbDHAR2在根、树皮、胶乳、成熟叶、衰老叶、嫩梢、雌花和雄花中均有表达,其中表达量最高的组织为嫩梢,表达量最低的组织为根。乙烯利(ETH)、茉莉酸甲酯(MeJA)、水杨酸(SA)、脱落酸(ABA)、过氧化氢(H2O2)、甲基紫精(MV)、低温、干旱和高盐等处理均能诱导HbDHAR2的表达。由此推测,HbDHAR2可能在橡胶树抵御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作用。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橡胶树HbDHAR2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橡胶树 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 克隆 表达分析 非生物胁迫


气候变化背景下橡胶树白根病在全球的适生区预测
《植物保护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橡胶树白根病在全球的适生区潜在分布,探究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该病适生区的时空变化趋势。本研究利用基准时段(1970年-2000年)和未来(2041年-2080年)的全球生物气候数据和该病地理分布信息,基于最大熵模型预测未来该病适生区分布。结果表明: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方面积值分别为96.5%、94.2%,模拟精度较高。贡献率排名前三的主导环境因子是年均气温变化范围、最湿月降水量、昼夜温差月均值。基准时段橡胶树白根病的全球中、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亚洲南部、太平洋岛国、非洲中西部、南美洲东北部等地区。从基准时段到未来,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的中、高适生区分别有向西北、东北、中间和东南方向移动的趋势,全球适生区质心位置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趋势,中、高适生区面积占比呈现增加趋势。该研究可为全球各地区橡胶树白根病的检疫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橡胶树白根病 最大熵模型 气候变化 主导环境因子 适生区


壳聚糖功能化改性及其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
《高分子通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壳聚糖为天然多糖甲壳素脱除部分乙酰基的产物,因其优异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成为生物医学应用中最有前景的聚合物之一。由于壳聚糖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溶解性较差,其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通常对其进行功能化改性,生成一系列壳聚糖衍生物。壳聚糖衍生物可改善壳聚糖的水溶性、生物活力及力学性能,从而提高其利用价值,扩大其应用领域。本文综述了几种壳聚糖常用的功能化改性方法,包括接枝共聚、交联、羧甲基化、酰基化、烷基化。并介绍了改性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改性壳聚糖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香蕉枯萎病菌内源报告基因细胞周期蛋白C1基因FocFCC1的鉴定及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克隆鉴定了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4)的细胞周期蛋白C1(Fusarium Cyclin C1,FCC1)基因FocFCC1,采用Split-marker同源重组技术获得基因敲除突变体ΔFocFCC1,通过比较突变体和野生菌株在生长速度、产孢量和致病力等方面的差异,探索了FocFCC1基因缺失对香蕉枯萎病菌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并评估了FocFCC1作为枯萎菌内源报告基因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与Foc4野生型菌株相比,ΔFocFCC1菌丝生长缓慢、菌丝畸形及产孢量减少,对巴西蕉苗的致病力明显减弱,推测FocFCC1基因在Foc4的生长发育、产孢及致病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FocFCC1为靶标基因,评估了两种基因敲除重组方法介导的基因敲除效率,利用红色表型作为判断依据,挑取再生板上有红色表型的转化子进行PCR检测,Split-marker重组方法获得阳性转化子比例为91.7%,而多片段装配融合方法获得阳性转化子的比例为64%。ΔFocFCC1出现典型红色菌落,红色表型与PCR检测的FocFCC1阳性敲除转化子一一对应,FocFCC1基因敲除后红色表型肉眼容易分辨,可作为香蕉枯萎病菌内源报告基因探索新的遗传操作技术在该菌上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 香蕉枯萎菌 细胞周期蛋白C1 基因敲除 表型分析 致病力


木薯种质资源淀粉特性分析与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价和筛选出淀粉品质优良的木薯资源,对212份国内外栽培木薯种质块根淀粉产量性状及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粘度峰值和糊化温度5个重要淀粉特性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木薯资源各淀粉特性差异较大,不同指标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利用概率分级法将8个淀粉产量及特性性状分为5级,即极低、低、中、高和极高,推荐极高品系可作为木薯淀粉品质育种利用的基础亲本材料,其中直链淀粉含量极高资源共17份;支链淀粉含量极高资源共18份。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出前2个主成分反映木薯参试资源块根淀粉特性的83.79%信息,第1主成分主要包括淀粉率、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SM2300-1’等12份木薯资源淀粉综合特性最好,更适合木薯淀粉的深加工与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