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053条记录
膜侧沟播对旱地春谷生理生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膜侧沟播对旱地春谷生理生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侧沟播谷子比对照露地条播谷子抽穗期提前4 d,成熟期提前7 d,出苗数提高4.8%,增产14.18%,增产效果显著,可作为黄土高原区旱地谷子生产的高产栽培新模式。

关键词: 谷子 旱地 膜侧沟播 光合生理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葫芦新品种东葫4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东葫4号是以自交系04-28为母本,以自交系01-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西葫芦一代杂种。早熟,山西南部春露地从播种到采收250g左右的嫩瓜需43d(天)。植株长势旺,株型半蔓生,开展度大。第1雌花节位为第6~7节,雌花多,成瓜率高,1株3~4个瓜可同时生长。商品瓜长筒形、皮色翠绿、光泽度好。田间抗病毒病能力较对照早青一代及皮托4094强,抗白粉病能力较对照早青一代强。每667m2产量5600kg左右。适宜山西早春及秋延后保护地及露地生产。

关键词: 西葫芦 东葫4号 一代杂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用有机肥条件下氮肥不同底追比对冬小麦干物质运转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冬小麦品种‘临Y7287’为供试材料,秸秆还田条件下,研究了在等化肥施用量,额外增施生物有机肥,氮肥不同底追比对小麦生长发育、干物质运转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化肥与生物有机肥配施可显著提高冬小麦叶面积,提高灌浆期干物质累积量,促进干物质向籽粒转移,显著提高了千粒重、穗粒数和成穗数,从而提高了小麦产量。在配施生物有机肥4 500 kg·hm~(-2)条件下,以氮肥底追比为1∶1(即50%氮肥底施,50%氮肥拔节期追施)增产效果最好,较单施化肥成穗数提高了12.71%,穗粒数提高了4.93%,千粒重提高了6.42%,产量增加了11.27%。因此,推荐山西临汾盆地冬小麦施肥方案:以生物有机肥4 500 kg·hm~(-2)配施N 225 kg·hm~(-2),50%氮肥底施,50%拔节期追施较宜。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底追比 生物有机肥 产量 干物质

运旱系列小麦品种品质及加工特性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提高小麦专用加工品质和产后经济效益,满足人们优质消费和市场专用加工需求。在对7个运旱系列小麦品种各项品质指标分析基础上,通过对各品种加工面包、面条、馒头品质特性进行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个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为12.7%~16.4%,湿面筋含量为27.8%~36.2%,沉淀值为36.0~52.2 m L,稳定时间为4.6~12.8 min,面筋指数为4.93%~93.97%,说明所选运旱系列小麦品种间蛋白质品质差异较大但都有较高的加工品质指标,且确定7个小麦供试品种分别属于优质中筋、中强筋、强筋品种类型。其中,运旱618、运旱115适于加工面包专用或作为配粉使用;运旱20410、运旱805、运旱102最适于加工馒头;运旱22-33适于加工面条专用;运旱719适于配粉和加工面条、馒头。综合分析,所选运旱系列小麦品种有较好的加工品质特性,能够提高面粉企业和加工业经济效益,满足市场需求。

关键词: 运旱 小麦品种 品质特性 专用加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自交系T14-3B的选育及创新思考

玉米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玉米核心种质黄C和78599选系组配成基础材料,F1代与中熟先锋种质M3-11为原始材料,连续自交7代,育成高产、中晚熟、抗病性强、综合农艺性状好、高配合力的玉米自交系T14-3B。T14-3B是独立于4大类群的新种质,且与4大类群均有较高的杂种优势;用其组配的杂交种高产、中晚熟、适应性广、抗逆性强。T14-3B已成为山西玉米育种中重要的中晚熟种质资源之一。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T14-3B 品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汾蓖11号杂交种的创制及制种技术研究

种子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汾蓖1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自主选育的蓖麻杂交种,2001年以蓖麻雌性系MF 44为母本,以云蓖2号为父本,进行回交转育,经4代选育的MF 43为母本,以S 11-18为父本配制而成。经多年比较试验,2013年推荐参加直接生产试验,2015年经山西省山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届四次会议认定通过,定名为"汾蓖11号"。该品种有耐寒性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适宜无霜期120d以上的地区种植。

关键词: 汾蓖11号 杂交种 创制 制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农艺性状及化学成分测定分析远志药材商品品规和良种选育的合理性

中国中药杂志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18份具有不同农艺性状特征的远志样品进行农艺性状(株高、根直径、根长、第一侧根分叉高度、侧根数、根重)分析,并采用HPLC对18份远志样品的3个指标性化学成分(细叶远志皂苷、远志酮Ⅲ、3,6'-二芥子酰基蔗糖)进行含量测定,最后通过散点图分析6个农艺性状与3个指标性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研究发现18份远志样品中的3个指标性化学成分含量与远志根直径均无明显相关性,且细叶远志皂苷含量与其余5个农艺性状也无明显相关性;远志酮Ⅲ在主根长较短、第一侧根分叉高度较短,侧根数较多的远志样品中含量较高;3,6'-二芥子酰基蔗糖在主根长较长的远志样品中含量较高。可见现行远志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及等级划分与良种选育方法,并不符合优等药材其体内指标性化学成分含量较高的药典标准,所以急需制订出具有科学数据支撑的远志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及良种选育方法。

关键词: 远志 农艺性状 HPLC 商品品规 良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寒区日光温室甜瓜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中国瓜菜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山西北部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日照充足,病虫害少发,极适宜温室甜瓜栽培种植,但仍存在诸多技术问题,未能形成一整套丰产高效的温室甜瓜栽培技术,笔者从品种选择开始,一直到育苗管理、定植、温湿度调控、整枝技术、授粉、采摘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因地制宜、科学有效的整合。具有单位面积光热资源利用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的优点,可为类似生态区的温室甜瓜种植提供借鉴。

关键词: 日光温室 甜瓜 高寒区 丰产高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褐土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物炭施入土壤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固碳减排措施,可增加土壤有机碳及矿质养分含量,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及保肥能力。为探明其施入土壤后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多样性的影响,本文在盆栽试验条件下,采用Biolog与高通量测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CK(不施生物炭)和施用5 g·kg~(-1)、10 g·kg~(-1)、30 g·kg~(-1)、60 g·kg~(-1)玉米秸秆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AWCD)、功能多样性指数以及土壤细菌的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表征土壤微生物活性的AWCD值呈下降趋势,表现为:5 g·kg~(-1)处理≈CK>10 g·kg~(-1)处理>30 g·kg~(-1)处理>60 g·kg~(-1)处理,其中CK和5 g·kg~(-1)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10 g·kg~(-1)、30 g·kg~(-1)和60 g·kg~(-1)处理在整个培养期间的AWCD值显著低于CK处理(P<0.05);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指数(H′)、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S)均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但均匀度指数(E)表现出相反趋势,5g·kg~(-1)、10 g·kg~(-1)、30 g·kg~(-1)、60 g·kg~(-1)各处理的H′较CK处理分别增加0.16%、-0.88%、-3.14%、-11.09%,S分别增加-2.82%、-11.27%、-18.31%、-47.89%,E分别增加1.14%、3.00%、3.73%和13.76%。主成分分析表明,与CK处理比较,5 g·kg~(-1)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方式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10 g·kg~(-1)、30 g·kg~(-1)和60g·kg~(-1)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方式影响显著(P<0.05)。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细菌OTU数目及丰富度指数(Chao1)呈增加趋势,5 g·kg~(-1)处理与CK处理差异不显著,而10 g·kg~(-1)、30 g·kg~(-1)、60 g·kg~(-1)处理的OTU数目较CK处理分别增加1.09%、5.26%、24.42%,Chao1分别增加5.73%、10.21%、37.68%。土壤中施用生物炭后土壤细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丰度在CK处理和5 g·kg~(-1)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10g·kg~(-1)、30 g·kg~(-1)、60 g·kg~(-1)处理较CK处理分别增加32.3%、21.1%、16.7%,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丰度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各处理较CK处理分别减少22.1%、55.3%、66.8%、50.5%。生物炭施入土壤后降低了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活性,减少或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种类,使土壤原有微生物群落组分发生改变,生物炭也影响了土壤细菌各菌群在土壤中的丰度,使其分布的均匀性降低。为了不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石灰性褐土上生物炭一次还田量不能超过5 g·kg~(-1)(干土)。

关键词: 生物炭 石灰性褐土 微生物活性 微生物多样性 Biolog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膜双垄沟播改善干旱冷凉区盐渍土水盐状况提高玉米产量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内陆干旱冷凉地区盐渍土的水盐调控机制,在山西省大同市,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半膜覆盖垄播(LB)、半膜平铺穴播(CK)为对照,研究全膜双垄沟播(QM)技术对盐渍土水盐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期QM处理0~30 cm土壤含水率比LB和CK高3.6%和2.9%,在大喇叭口期比LB和CK高27.8%和7.0%,能大幅优化耕层土壤水盐环境,提高玉米的出苗率和成苗率;QM处理各层土壤含盐量均显著降低(P<0.05),在大喇叭口期比LB和CK低28.3%、36.3%,在收获前期比LB和CK低31.2%、30.5%;对比1 m土体脱盐率,QM处理脱盐作用最强,比LB和CK高16.9%、30.7%,能大幅降低耕层土壤含盐量;QM处理比LB、CK玉米提早成熟4 d,增产69.7%和125.3%。总之,采用QM处理可以优化土壤耕层水盐分布,提高出苗率,缩短玉米生育进程,大幅提高产量。研究可为内陆干旱冷凉地区盐碱地的高效利用提供最佳的技术模式。

关键词: 干旱 土壤水分 盐分 全膜双垄沟播 生育进程 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