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053条记录
近54年来晋南气候变化及其对旱地小麦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晋南地区气候变化与旱地小麦产量的关系,利用山西省临汾市1961年6月至2015年5月的逐日降水量、气温及日照时数资料,对近54年来晋南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旱地小麦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临汾市近54年来年平均降水量为478.2mm,波动中呈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年降水最少,21世纪开始回升,平水年和枯水年份分别占31.5%和38.9%;旱地小麦休闲前期(6-7月)和越冬前(播种到日均气温5d稳定在0℃日期)每10年平均降水量明显减少,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休闲中后期(8-9月)降水量增加,对增加旱地麦田深层土壤贮水量有利。年日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以每年0.040 6、0.024 6和0.064 9℃的趋势逐年升高,旱地小麦冬前积温、越冬期日均温也逐年升高,其中冬前积温≥700℃的年份占74.1%,21世纪后达100%,使小麦冬前旺长的几率增加,越冬始期从20世纪60、70年代的11月下旬推迟到21世纪的12月上中旬。年日照时数呈缩短趋势,其中越冬期缩短最明显。晋南旱地麦区小麦产量与降水量存在较高正相关性,其中与生育期降水量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与气温的相关性较小,因此降水是制约晋南旱地小麦稳产高产的首要限制因子。

关键词: 晋南 旱地 降水量 气温 日照时数 小麦产量

太原市万柏林生态园害鼠发生概况与调查方法比较

中国植保导刊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笼捕和夹捕相结合的方法,对万柏林生态区害鼠种类及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害鼠发生严重,笼捕率高达46.94%,夹捕率可达28.43%。根据捕获结果,结合现场勘察可以确定至少有6种不同的害鼠在万柏林生态区发生危害,分别为社鼠、岩松鼠、花鼠、褐家鼠、小家鼠和棕色田鼠,其优势鼠种为岩松鼠和社鼠。笼捕法和夹捕法捕获的害鼠种类及捕获效果存在一定差异。笼捕法对岩松鼠的捕获效果较好;夹捕法对社鼠的捕获效果较好,对岩松鼠、花鼠的效果较差。经田间试验,0.005%的溴敌隆毒饵对万柏林区害鼠种群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可以用于大范围内的灭鼠。

关键词: 鼠密度 种类调查 夹捕法 笼捕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糜子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中国粮油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寻找一种简便易行的糜子籽粒水分、淀粉、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测定方法,以120个普通糜子品种为材料,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S)法测定糜子籽粒水分、淀粉、粗蛋白、粗脂肪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阶导数+减去一条直线、矢量归一化光谱预处理,分别建立水分、淀粉、粗蛋白、粗脂肪含量的校正模型,校正和预测效果最佳。模型的校正决定系数(R~2cal)分别为0.921 0、0.905 8,0.926 3和0.904 5,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cv)分别为0.921 0、0.900 2、0.940 0和0.881 2;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2val)分别为0.912、0.801、0.890和0.786。结果表明该模型代替化学分析法鉴定糜子品质是完全可行的。

关键词: 糜子 近红外 淀粉 粗蛋白 粗脂肪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花蓟马在宁夏的发生及防控措施

植物检疫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国际交流和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的传播扩散速度进一步加快,且分布广泛,是设施蔬菜等园艺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2003年发现该虫已入侵我国北京,随后在我国云南、山东、新疆等省份陆续发现,2012年在宁夏部分田间及大棚蔬菜中监测到西花蓟马。本文针对西花蓟马的入侵、发生、危害、形态特征以及监测与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为预防、监测及有效阻断该虫的进一步扩散蔓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西花蓟马 发生 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襄汾圆枣’合子胚愈伤组织诱导成苗技术研究

果树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获得胚性后代植株,优化枣合子胚培养条件,完善枣合子胚培养技术,从而为提高枣树新品种选育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败育程度较轻的优良晚熟鲜食品种‘襄汾圆枣’枣盛花后30 d(球形胚)、40 d(心形胚)合子胚为外植体,进一步优化胚乳看护培养条件,并利用愈伤组织途径获得再生植株。【结果】适宜胚龄30 d、40 d的合子胚沿胚性生长的培养基分别为MS+IBA 0.2 mg·L-1+ZT 1.0 mg·L-1+GA35.0 mg·L-1+NAA 0.2 mg·L-1+蔗糖7%+LH 0.5 g·L-1、MS+IBA 0.5 mg·L-1+ZT 0.5 mg·L-1+GA35.0 mg·L-1+NAA 0.3 mg·L-1+蔗糖5%+LH 0.5 g·L-1,成胚率分别为54.17%、55.25%;不同胚龄的襄汾圆枣合子胚发育所需适宜的激素配比不同,在30 d胚龄阶段,NAA是影响成胚率的主要激素因子,而在40 d胚龄阶段,IBA则成为影响成胚率的主要激素因子。合子胚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BA1.5mg·L-1+蔗糖4%,诱导率达70.59%;适宜合子胚分化培养基为MS+TDZ 0.8 mg·L-1+IAA 0.5 mg·L-1+蔗糖3%,分化率为58.90%。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1.0 mg·L-1+蔗糖2%,生根率达80%以上,移栽成活率超过85%。【结论】通过合子胚愈伤组织途径获得完整胚培苗,为枣育种技术开辟了新途径。

关键词: ‘襄汾圆枣’ 合子胚 胚性生长 愈伤组织诱导 再生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北部农村区域大气活性氮沉降特征

生态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DELTA系统、被动采样器和雨量器在山西省北部生态脆弱区朔州的一个监测点通过一整年的监测试验,研究了该地区农村区域大气氮素干湿沉降的月际变化。结果表明:2011年该地区大气氮素湿沉降为12.43kgN hm~(-2)a~(-1),远低于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混合沉降的平均值28.0kg N hm~(-2)a~(-1),降水中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机氮平均分别为1.24 mg N/L、1.27 mg N/L、1.26mg N/L。大气氮素湿沉降的年内分布不均,60%的沉降集中在降水较丰沛的4-10月份。试验区干沉降以氧化态氮(HNO_3NO_2和pNO_3~-)的沉降为主,氧化态氮的干沉降量是还原态氮(NH_3和pNH_4~+)的1.37倍,大气氮素干沉降总量为35.43 kg N hm~(-2)a~(-1)。总体来看,作为典型的干旱区,该地区氮的干沉降是湿沉降的3倍,氮素干湿沉降总量达到47.86kg N hm~(-2)a~(-1)。此外,硝态氮和铵态氮在雨水中呈线性相关,而在PM_(10)颗粒物中乘幂正相关;雨水中总碳和总氮呈线性正相关,而PM_(10)颗粒物中二者呈二次多项式关系。鉴于朔州地区古城镇较高的氮沉降数量,应该对该地区输入农田的氮素环境养分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 活性氮 干沉降 湿沉降 朔州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化高压电场处理对谷子种子萌发期内源激素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高压电场处理谷子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对其萌发活力的调控影响,以农大八号谷子种子为试材,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模寻优。在优化电场处理条件下,研究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高压电场处理谷子种子显著影响其萌发活力(P<0.05);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79 2,表明模型拟合较好;模型耦合效应表明,高压电场处理谷子种子存在阈值效应,且电场强度影响效应大于处理时间;模型解析得到高压电场优化条件为电场强度340 k V/m,处理时间14 min。谷子种子萌发期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优化电场处理条件诱导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玉米素核苷(zeatin riboside,ZR)和赤霉素(gibberellin,GA)含量增加,抑制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增加;种子萌动前后,内源IAA、GA迅速上升、ABA快速下降,ZR在萌动时也达到极值,有利于胚根突破种皮,促进种子的萌动;GA/ABA、IAA/ABA、ZR/ABA比值处理均高于对照(未经电场处理),表明高压电场处理谷子种子后内源激素比值的变化是种子萌发活力提高的诱因,胚根达种子的2倍长后,GA/ABA、IAA/ABA比值都呈现增大趋势,表明幼苗生长与其调控密不可分。研究结果为高压电场技术处理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萌发 优化 种子 高压电场 谷子 主成分分析 内源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个玉米ZmCRY1a基因的克隆及其响应光质处理的表达模式

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隐花色素(cryptochrome,CRY)是植物蓝光的主要受体,参与其调节生长发育及生物钟过程。为研究隐花色素在玉米光形态建成及生物钟调控方面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得到玉米自交系B73的2个ZmCRY1a基因的c DNA序列,分别命名为ZmCRY1a1和ZmCRY1a2。这2个基因的编码区(coding DNA sequence,CDS)序列长度都为2124个核苷酸,编码707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ZmCRY1a1和ZmCRY1a2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均包含DNA photolyase、FAD binding和Crytochrome C结构域;与拟南芥及其他常见作物的CRY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这2个基因与水稻Os CRY1a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而与拟南芥和大豆等双子叶植物的CRY1氨基酸序列一致性相对较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ZmCRY1a1和ZmCRY1a2在不同器官及响应光质、光质转换及长日照与短日照处理的表达模式。在检测的器官中,ZmCRY1a1的表达丰度均高于ZmCRY1a2;这2个基因在成株期叶片中表达丰度最高,分别是根中ZmCRY1a1的52.1倍和6.2倍。相对于黑暗下,二者在各种持续光质中的表达丰度均较高,尤其在蓝光和远红光条件下。尽管是作为编码蓝光受体的基因,2个ZmCRY1a的表达却能强烈地响应远红光和红光转换处理。同样二者也能响应不同光周期处理,长日照条件下,ZmCRY1a1的转录在一个光周期内共出现5个峰值,而ZmCRY1a2的转录只有4个峰值;短日照条件下,2个ZmCRY1a的表达出现了极其相似的模式,均在进入黑暗后10 h和14 h时出现2个最高峰。由此推测2个ZmCRY1a可能在玉米光形态建成与开花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玉米 隐花色素 光信号转导 基因克隆 表达模式

酒糟不同处理方法对羔羊增质量效果影响

饲料研究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酒糟的利用率和营养价值,对酒糟进行不同方法的加工处理,并进行羔羊分组饲喂育肥试验,观察各组羔羊的生长发育和产肉性能。选择60只体质量相当及健康的4月龄断奶羔羊,随机分为3组,试验Ⅰ组利用粗纤维分解剂处理过的酒糟9%+基础日粮;试验Ⅱ组利用益生菌复合剂发酵的酒糟9%+基础日粮;对照组为基础日粮+酒糟9%。结果表明:试验Ⅰ组羔羊比对照组平均增质量3.80 kg,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Ⅱ组羔羊比对照组平均增质量2.84 kg,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羔羊6月龄屠宰率比对照组都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净肉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的处理方法都可行,但试验Ⅰ组处理方法略好于试验Ⅱ组。

关键词: 酒糟 粗纤维分解剂 益生菌复合剂 发酵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沼气模式链区域适宜性分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沼气模式链反映了产业之间的物流、能流循环关系,是推进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研究首先对山西沼气模式链的现状进行剖析,其次,针对存在问题结合山西不同区域的资源、生态、经济特征,提出采用"区域资源条件+区域生态环境因素+区域农业主导功能"指标体系对沼气模式链进行适宜性评价。该方法引入"区域农业主导功能"的指标,能更好地体现循环农业的资源、环境、经济相融合的发展目标。区域资源条件选择温度、太阳辐射总量、年秸秆产量、年畜禽粪尿排泄量等指标;区域生态环境因素选择盆地、丘陵、山地等反映地貌特征的指标;区域农业主导功能则选择农产品供给功能、就业与生活保障功能、生态调节功能、文化传承与休闲功能等指标。通过分析,将山西省划分为晋南盆地丘陵循环农业区、晋东南及晋中丘陵盆地循环农业区、晋北大同忻定盆地循环农业区、晋西北风沙治理循环农业区、晋西黄土丘陵水土保持循环农业区、太行中条山生态保护循环农业区六大循环农业区。最后,阐述了各区的农业生产特征和所选取模式,确定实施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多元筹资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循环农业 模式链 区域适宜性 山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