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053条记录
一氧化氮对增强UV-B辐射后白菜叶绿素荧光特性和Rubisco活化酶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一氧化氮(NO)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胁迫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为探讨NO对白菜经增强UV-B辐射后的修复作用,以中白60白菜为材料,外源喷施NO、模拟增强UV-B辐射及两者复合进行处理,研究白菜幼苗生长发育、叶绿素荧光特性、Rubisco活化酶(RCA)含量、活性及其编码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增强UV-B辐射后白菜幼苗生长受到抑制,表现为幼苗生物量、叶片数、叶长都大幅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叶绿素荧光特性均减弱,RCA含量、活性及其编码基因表达量均下降。而NO+增强UV-B复合处理后,受到抑制的白菜幼苗生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生物量、叶片数、叶长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多,光合作用强度、叶绿素荧光特性、RCA含量、活性及其编码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上升。综上,NO可以增加叶绿素含量、植株生物量,减少胁迫造成的损害,提高幼苗光合作用强度,促进增强UV-B胁迫下白菜幼苗的生长,从而防止由于增强UV-B导致白菜产量减少所引起的农业问题。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一氧化氮气体分子在植物抗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白菜 一氧化氮 增强UV-B辐射 叶绿素荧光 Rubisco活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拔节期和灌浆期不同阶段灌水对高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拔节期和灌浆期不同阶段灌水对晋糯3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拔节期设4个阶段,即A1(10~11片展开叶)、A2(12~13片展开叶)、A3(14~15片展开叶)、A4(16~17片展开叶);灌浆期设3个阶段,即B1(7月29日穗子中上部花期结束子粒开始灌浆)、B2(8月3日)、B3(8月8日)。研究结果表明拔节期不同阶段灌水对株高、穗长和千粒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A2时期灌水的株高和穗长最大,千粒重在A3灌水时达到最大;灌浆期不同阶段灌水对千粒重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B1时期灌水时,千粒重和产量最高;拔节期和灌浆期不同阶段灌水互作对千粒重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A2B1是最优组合,即拔节期A2阶段和灌浆期B1阶段灌水可获得最大产量。

关键词: 高粱 晋糯3号 拔节期 灌浆期 灌水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AtHDG11基因玉米的获得及抗旱性鉴定

华北农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培育抗除草剂和抗旱的转基因玉米种质,通过超声波辅助农杆菌介导花粉非组培法将拟南芥抗旱基因At HDG11导入玉米自交系昌7-2中,获得转基因植株。通过逐代除草剂筛选、分子检测对获得的转基因植株进行检测,获得5株转基因株系。在此基础上,以非转基因自交系昌7-2为对照,对5个转基因株系进行抗旱性鉴测;对苗期和十叶期玉米植株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转基因植株生理活性物质和光合参数。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转基因玉米叶片的Pro含量高于非转基因玉米,MDA含量低于非转基因玉米;不论在正常生长条件下还是干旱条件下,转基因株系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都明显高于对照植株;而转基因株系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则明显低于对照植株。综合室内与田间的抗旱检测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农杆菌介导花粉的非组培转基因方法在玉米上是可行的。将拟南芥HDG11基因导入玉米,同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的抗旱性,为玉米的抗旱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和新的转基因方法。

关键词: 玉米 抗旱性 AtHDG11 遗传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高/低含油量近等基因系构建及鉴定

华北农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油菜种子中脂肪酸代谢调控的机制,发现有价值的高油基因,为高油育种研究提供基础材料,构建了甘蓝型油菜高/低含油量近等基因系。以高油品系NJ9为基础试材,连续自交2代后,选择农艺性状基本一致、含油量不同的姐妹系30份,进行连续自交和含油量的选择,最终获得9份拟近等基因系材料。以来源于芸薹属DB公共数据库的156对SSR引物对9份拟近等基因系株系材料进行扩增,筛选出32对引物用于近等性分析。基于32对SSR引物PCR扩增结果,经过遗传相似性系数估算以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9份拟近等基因系试材遗传相似性系数均为0.85~0.94,其中,YC13-554和YC13-559的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大,为0.94,确定其为近等基因系。成熟期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进一步确定YC13-554和YC13-559为高/低含油量近等基因系。结果表明,连续自交和定向选择的方法可用于构建近等基因系,丰富了近等基因系的来源。

关键词: 油菜 近等基因系 近等性分析 SSR分子标记 遗传相似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药械对高效氟氯氰菊酯水乳剂防治苹果园桃小食心虫的影响

果树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当前果农常用的几种农药喷雾器械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以达到提高农药利用效率,减少农药施用量的目的。【方法】通过比较喷片大小、用时、防效、每株树用药量等因素,对当前果农使用最普遍的"柱塞泵式机动喷雾机"、"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背负式烟雾水雾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在柱塞泵式机动喷雾机采用的3种孔径喷片和3种用药量中,只有孔径为1.4 mm,喷药量为每株3 L时,防效低于80%,其他处理防效均达到90%;在同等施药量的前提下,0.7 mm孔径喷片所耗用施药时间最长,柱塞泵式机动喷雾机和背负式烟雾水雾机的施药时间比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节省每小区1.25~8 min。综合考虑,柱塞泵式喷雾机适宜的喷片孔径为1.0 mm,单株用药量以3 L为宜。【结论】通过综合比较3种施药器械,发现柱塞泵式机动喷雾机与背负式手动喷雾器防效均达到90%,烟雾水雾机5~15 d防效偏低,且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所以在密闭型老式果园使用柱塞泵式机动喷雾机施药防治桃小食心虫较为合适。

关键词: 密闭型老式苹果园 农药喷雾器械 桃小食心虫 氟氯氰菊酯水乳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玛瑙”甜樱桃不同果枝需冷量研究

北方园艺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山西晋中地区"红玛瑙"甜樱桃为试材,在2012、2013年采用0~7.2℃模型,通过花枝(混合枝、长果枝、中果枝、短果枝、花簇状)田间采集,组培室恒温水培法,对其日光温室生产中需冷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甜樱桃的叶芽需冷量低于花芽;5类果枝需冷量顺序为花簇状<短果枝<中果枝<长果枝<混合枝。

关键词: “红玛瑙”甜樱桃 不同果枝 需冷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休闲期深翻时间对旱地麦田土壤水分特性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3个年度田间试验,研究了休闲期深翻时间对小麦播前0~200 cm土壤蓄水、生育期耗水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期蓄水量受深翻时间、休闲期降雨量和降雨分布的影响.随休闲期深翻时间的推迟,0~200 cm土壤蓄水量先升高后降低,8月上中旬深翻蓄水效果好,较7月中旬深翻多蓄水23.9~45.8 mm;休闲期降雨多或集中在8—9月有利于增加土壤蓄水.休闲期适时深翻可增加土壤蓄水量,促进小麦对氮、磷的吸收,增加冬前茎数和成穗数,8月中上旬深翻较7月中旬深翻增产3.7%~18.2%.产量与休闲期0~200 cm土壤蓄水量、生育期各层土壤耗水量呈正相关,且受春季小麦生育关键期降雨影响较大,降雨多时相关性低,否则相关性高.深翻时间对生育期60~140 cm土层耗水量影响较大.当前耕作条件下,山西南部丘陵旱地在立秋(8月6日)前发挥留高茬和麦秸覆盖的保墒作用,立秋后至处暑(8月21日)期间深翻可提高土壤渗水特性,纳秋雨多蓄水,增加小麦冬前茎数和成穗数,使产量增加.

关键词: 休闲期 深翻时间 旱地 土壤蓄水量 小麦产量

利用非粮型饲料资源-豆腐渣在母猪阶段的配方筛选试验

饲料研究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选择32头(长×大)母猪,分为妊娠期和哺乳期2个阶段,每阶段分为4组,每组8头,进行母猪添加豆腐渣配方筛选。结果显示:窝均总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28日龄断奶头数,28日龄均断奶个体质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出生个体质量试一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与其他2组差异不显著(P>0.05)。计算不同配方下每头猪的纯经济效益、节约饲料成本及效益提高的百分比,纯经济效益试一组最高,达到2万6 875.01元;繁殖母猪试一组最好,效益比对照组提高11.90%。

关键词: 非粮型饲料资源-豆腐渣 母猪 配方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黍稷种质资源抗倒性鉴定及相关形态特征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黍稷种质的倒伏是造成黍稷减产的一大要素,如何防止黍稷的倒伏,筛选和培育抗倒的种质是解决黍稷倒伏最根本和有效的方法。通过对山西省的1192份黍稷种质资源进行抗倒性鉴定,筛选出71份高抗倒的种质。同时对高抗倒种质和不抗倒种质茎、根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证明黍稷种质的抗倒性与茎、根的形态特征有密切关系,高抗倒种质在茎、根形态特征上所占的优势是形成高抗倒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黍稷 种质资源 抗倒性 鉴定 形态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萌动种胚转化法将抗草甘膦基因导入蓖麻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简化和提高转化效率,以蓖麻品种汾蓖10号为材料,采用非组培的农杆菌介导萌动种胚转化法,获得抗草甘膦植株T0。方法是在生长点附近针刺3针,超声波(强度800W)处理后,与农杆菌共培养16h。在随机选取的800株转化处理植株中,检测到5株PCR阳性植株,平均转化率为6.3‰;在喷施除草剂后存活的26株转化处理植株中,经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获得了3株阳性抗草甘膦T0植株。本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避免了冗长繁琐的组织培养过程,为蓖麻遗传转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蓖麻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萌动胚 共培养 超声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