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氮磷肥配施对旱地苦荞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旱地荞麦生产的施肥培肥技术,在晋中地区研究了不同氮磷配比对苦荞农艺性状、干物重、籽粒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通过增施氮磷肥能有效地改善苦荞的农艺性状,提高干物重、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率,且这些参数基本上呈现出随氮肥施用量增大而增大的趋势;对于磷肥,在低氮水平下(N1),随着施磷量的提升,产量增幅明显,且氮肥利用率提高明显,表明磷肥对氮肥利用有促进作用,而在中氮(N2)和高氮(N3)水平下,产量和水分利用率随施磷量的提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综合比较,单施有机肥在当季的荞麦生产中没有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而在高氮中磷(N3P2)处理下效果最好,不仅产量最高(2 350.5 kg/hm2),而且水分利用效率最高(0.814 kg/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酶解法提取蒲公英多糖工艺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优化酶解法提取蒲公英多糖工艺。研究了酶解p H、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浓度等因素对蒲公英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处理试验数据,确定了酶解法优化蒲公英多糖的提取工艺参数。对蒲公英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次序为: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 H;木瓜蛋白酶提取蒲公英多糖提取率(3.11%)最高;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p H为9.20,酶解温度为46.18℃,酶解时间为123 min,酶含量为3.38%(酶质量/蒲公英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熟肉加工中硝酸盐替代物的选择及配套使用技术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乳酸菌素(Nisin)、双乙酸钠(SDA)、红曲红(red kojic)、焦糖色(caramed)、丁羟基茴香醚(BHA)、二丁羟基甲苯(BHT)等多种天然为主的食品添加剂,经试验取代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盐,提高食品安全性。其中Nisin用量为200 mg/kg配合SDA 1 200 mg/kg抑菌,以红曲红200 mg/kg配合焦糖色20 g/kg着色,以BHA与BHT各100 mg/kg抗氧化,并配以VC和柠檬酸各60 mg/kg作抗氧化助剂,蔗糖脂肪酸酯1.5 g/kg为乳化助剂,起到配套全面替代亚硝酸盐的抑菌、着色和抗氧化等多种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吴茱萸多糖工艺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微波辅助提取吴茱萸多糖工艺的可行性,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法,利用软件Box-Behnken实验设计原理,获得二次线性回归方程式(整体模型P<0.01)。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图,确定微波提取吴茱萸多糖的优化工艺条件修正为:微波功率400 W、提取时间为100S、提取次数2次、料液比为1∶100,吴茱萸多糖实际提取率为21.01%(预测值为21.9%,传统水提仅为12.3%),验证实验表明,所得模型方程能较好地预测实验结果,拟合度较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管理模式对春玉米土壤硝态氮累积与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高肥力(文水)、中肥力(祁县)、低肥力(东阳)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管理模式(无氮肥对照、农户习惯、优化处理、高产高效处理)对春玉米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累积与氮素平衡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通过3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春玉米收获后0~2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在2011,2012年3个试验点都表现为:农户习惯>高产高效>优化处理>无氮对照。文水试验点硝态氮累积量最高,三季平均为287.7 kg/hm2,比东阳和祁县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分别高18.4%和11.6%。氮素表观损失在3个肥力水平都均表现为农户习惯>高产高效>优化处理>无氮对照。作物携出量在3个肥力水平均表现为:高产高效>优化处理>农户习惯>无氮对照。在2011,2012年氮素农学利用率均表现为:高产高效处理>优化处理>农户习惯,2013年氮素回收率最高为祁县。高产高效处理达67.6%。通过合理的管理模式,可以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显著提高氮素的利用率,并降低土壤中硝态氮的残留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小食心虫幼虫龄数和龄期的划分
《应用昆虫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明确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幼虫的发育状况,以便进行预测预报及采取防治措施。【方法】试验对幼虫头壳宽、上颚宽、体长和体宽4项指标进行测量。【结果】头壳宽和上颚宽符合Dyar法则和Crosby法则并呈现明显的线性回归关系,可作为龄期划分的重要指标,确定其龄期为5龄。室内26℃温度下饲养幼虫历期约为15 d,1~4 d为1龄期、4~7 d为2龄期、6~10 d为3龄期、8~12 d为4龄期、11~15 d为5龄期。【结论】幼虫刚毛、体色、斑纹也可作为龄期划分辅助参考方法,体长和体宽变异性较大,不宜作为幼虫龄数划分的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西北不同年限小叶锦鸡儿灌丛土壤氮矿化和硝化作用
《生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PVC管顶盖埋管法研究了晋西北黄土高原区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不同定植年限(5,10,20,30,40a)土壤氮矿化与硝化速率的动态和净矿化与硝化总量。结果表明,⑴小叶锦鸡儿灌丛土壤无机氮主要以NO_-~3-N形式存在,不同生长年限相同月份的土壤硝态氮(NO-3-N)含量分别是铵态氮(NH+4-N)含量的1.5—15.4倍;⑵土壤氮素硝化速率和矿化速率随生长年限延长而加快,30年生时达到高峰,数值达40.2,44.1 mg m~(-2)d~(-1)。从季节性变化看,7—8月份是硝化速率和矿化速率快速增长期,30年生小叶锦鸡儿灌丛土壤硝化速率和矿化速率分别达到86.9,93.1 mg m~(-2)d~(-1),显著高于其它生长年限(P<0.05);(3)土壤氮素硝化与矿化总量同样随小叶锦鸡儿生长年限延长而增加,30年生时达到最高,与5年生相比,分别增加了3.7和3.1倍。(4)5—10月份小叶锦鸡儿生长期内,各年限土壤全氮量的2.3%被矿化成无机氮,其中87%最终被转化成NO-3-N形式存在于土体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干旱地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山西省干旱地区右玉县、阳曲县、隰县、临县、石楼县、繁峙县、灵丘县、五台县、浑源县、武乡县、五寨县和兴县12个县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普查和数据分析。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12个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表的编制,分析了1981年到2010年30年来普查县气候及植被变化趋势,并阐述了普查县大宗农作物种植面积、产量和大面积种植品种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研究结果为干旱地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麦春播小麦发育进程中主茎叶片内源激素的变化
《核农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冬麦春播小麦内源激素在其生育进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冬播小麦品种扬麦13、渝麦10为材料,在忻定盆地春播条件下,研究在早播(Ⅰ:3月7日)和适播(Ⅱ:3月14日)2个处理下,不同生育时期小麦主茎叶片内源激素赤霉素(GA)、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含量变化及其对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内源激素在小麦生育进程中呈现不同动态变化,其中拔节期、开花期是内源激素调节的关键时期。多元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等表明,冬麦春播条件下,扬麦13、渝麦10在拔节期(GA和ABA)、开花期(ZR和GA)激素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0.88~0.91、0.995~0.997,即GA水平与产量关系较为密切。品种间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大于播期间差异,其中扬麦13(Ⅰ)的GA含量较稳定,其拔节期ABA含量明显低于其它处理,且GA/ABA、IAA/ABA、ZR/ABA和(GA+IAA+ZR)/ABA值均为品种间最高;此外,扬麦13的籽粒产量、成穗数及穗粒数均显著高于渝麦10和宁2038(CK),在早播处理下扬麦13的增产幅度较大。本研究为冬麦春播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受内源激素调控提供了理论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