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薄皮甜瓜新品种“龙甜8号”的选育

北方园艺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龙甜8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育成的薄皮甜瓜新一代杂交品种。"龙甜8号"为薄皮型甜瓜杂交品种,以T-36-12为母本,以T-28-7为父本。生育期65 d左右,短椭圆形。乳黄皮,白肉,甜脆,平均单瓜质量0.40 kg。单株结瓜5~7个,瓜形整齐一致。667 m~2产量2 400 kg。

关键词: 甜瓜 早熟 杂交 龙甜8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播期对春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6、2017年,在哈尔滨地区以早熟、中熟、晚熟不同熟期各2个玉米品种为试材,设6个播种处理,明确不同播期对玉米生育期和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探索适宜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种植玉米品种的播期,选择在遇到低温冷害等极端天气需要的替代品种.结果表明,哈尔滨当地品种最迟播种时间为5月6日,能够保证玉米正常成熟.在5月6日后中熟品种产量高于晚熟品种,产量均呈降低趋势.若前期遇到低温冷害等极端天气,播种推迟至5月中旬左右时,应选择中熟品种代替晚熟品种,确保玉米产量安全.

关键词: 玉米 播期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甸白浆土稻秆氮利用效率及氮素调控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三江平原草甸白浆土水稻秸秆还田条件下如何进行施肥,以期为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水稻氮肥的优化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该文在白浆土上进行了秸秆氮利用试验、秸秆还田氮素优化施用试验、及氮素调控时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15N同位素示踪确定,秸秆氮对水稻植株氮素累积量贡献率为6.49%~7.48%,对茎叶氮素累积量的贡献率为3.26%~4.16%,对籽粒贡献率为8.67%~9.74%;秸秆氮素当年总利用率为6.51%~7.65%;调节碳/氮比有利于提高秸秆氮素利用率.大田试验证实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量连续3a比常规施氮量减少10%,排水性好的田块有增产效果,3a平均增产6.17%,减氮20%以上产量低而且年际间不稳,减氮时期适合均衡减氮和基肥减氮,蘖肥和穗肥减氮减产极显著;排水性不良田不适合减氮,减氮导致减产.不同土壤秸秆还田后氮素调控有差异,要因地制宜根据土壤条件制定相应的氮素管理措施.

关键词: 土壤 秸秆 白浆土 秸秆还田 15N标记 氮利用率 氮素调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麻类作物特色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总结了近5年来我国麻类作物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创新、分发利用的成绩,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定位和挖掘及其分子机理解析的新发现,介绍了功能性叶用黄麻、强重金属吸附黄麻和药用工业大麻等特色资源的挖掘、创制和产业化创新应用现状和前景,期望麻类种质资源研究能更好地服务麻类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关键词: 麻类 特色资源 创新 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CH/JLDH/2016株分离鉴定及S基因序列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的变异情况,试验采用分离病毒时添加胰蛋白酶的方法,从病死仔猪肠组织中成功分离鉴定出1株PEDV变异毒株,命名为CH/JLDH/2016,应用纳米巢式PCR法鉴定分离株,电镜负染观察,并对该分离株S基因序列特征和遗传进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纳米巢式PCR扩增得到目的条带;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完整的病毒粒子,具有冠状病毒典型结构;与现有疫苗株CV777相比,分离株S基因存在16处碱基的插入、10处碱基的缺失并伴有大量碱基突变,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存在5个氨基酸的插入和3个氨基酸的缺失;该分离株与疫苗株CV777处于不同分支,亲缘关系较远,而与近几年分离得到的PEDV变异毒株亲缘关系较近。说明PEDV呈现进化和变异趋势。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分离鉴定 变异毒株 胰蛋白酶 S基因 遗传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牧苜蓿种质资源耐混合苏打盐碱能力综合分析

草地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种龙牧苜蓿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10,20,30,40和50mmol·L~(-1))混合苏打盐碱(NaHCO_3∶Na_2CO_3=9∶1)对龙牧系列苜蓿种子萌发影响。结果表明:苜蓿种子在不同混合苏打盐碱浓度下其发芽率(Germination rate,GR)、发芽势(Germination potential,GP)、发芽指数(Germination index,GI)、活力指数(Vigor index,VI)、干重(Dry weight,DW)、鲜重(Fresh weight,FW)、含水量(Water content,WC)、胚芽长(Embryo length,EL)、胚根长(Radicle length,RL)等9项指标均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对9项指标的主成分分析共筛选出GR,GP,GI,VI,DW,WC,EL等指标与龙牧苜蓿品种的抗盐碱性有关,利用隶属函数、权重系数和综合评价D值分析可知,5种龙牧苜蓿品种耐盐碱性强弱依次为:龙牧807>龙牧808>龙牧806>龙牧803>龙牧801。

关键词: 苜蓿 苏打盐碱胁迫 种子萌发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桦反义CCoAOMT基因调控木质素生物合成

植物研究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白桦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造林树种,但其中的高木质素含量严重制约了它作为造纸资源植物的开发利用。本文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白桦咖啡酰辅酶A-3-O-甲基转移酶(CCoAOMT)基因全长ORF序列,并构建了白桦CCoAOMT基因的反义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其导入到白桦中。PCR检测表明反义CCoAOMT基因已整合到白桦的基因组中。对转化植株的半定量PCR检测显示转基因株系的CCoAOMT基因表达量下降;Wiesner染色发现,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植株木质素含量有所下降。对七年生的转基因白桦和野生型对照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白桦的苯醇抽提物和Klason木质素显著减少,聚戊糖含量升高。上述结果暗示BpCCoAOMT基因参与白桦木质素的合成,反义表达该基因后木质素含量减少,更易于去除。白桦CCoAOMT基因对木质素的合成起重要作用,这为培育低木质素含量的制浆新品种白桦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CCoAOMT基因 反义RNA 白桦 木质素 Wiesner染色 转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麻抗派斯莫病种质资源筛选

作物杂志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不同亚麻种质对派斯莫病的抗性差异,采用菌土接种法进行盆栽试验,统计分析各种质的发病情况并计算病情指数,对20个亚麻品种(系)进行派斯莫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根据病情指数将20个亚麻品种(系)的派斯莫抗性分为抗病、中感、感病和高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间存在明显的抗性差异,但整体抗性较差,无免疫品种(系);有7个抗病品系,分别为H2012-1、ZY03001-2-4、Y0310-7-3、ZY03119-2-12、ZY06175-10-15、01059-1-6-2、9804-38,占供试种质总数的35%;中感、感病和高感品种(系)分别为9、2、2份,共占供试种质总数的65%,因此,H2012-1、ZY03001-2-4等7个抗性较强的品系可作为亚麻抗派斯莫病育种的材料。

关键词: 亚麻 派斯莫病 抗性鉴定 资源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对大豆根系生育的影响及灌溉缓解效应研究进展

草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影响大豆生育进程,能够明显改变根系发育及相关生理过程,进而影响大豆产量。合理灌溉能够调控干旱对大豆生育的干扰。以大豆根系为主要论述基础,阐述了干旱对大豆生育进程的影响,介绍了干旱后大豆根系分布及生理变化机制,分析了合理灌溉对调控干旱的积极效应。以合理灌溉调节大豆干旱为出发点,以降低大豆生产损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目的,讨论了大豆抗旱领域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对大豆节水抗旱增产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今后大豆抗旱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研究进展 干旱 大豆 根系生育 合理灌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马铃薯病虫害发生情况与农药使用现状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作为继水稻、玉米和小麦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马铃薯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精准扶贫、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位居世界首位,但单产水平因病虫害等瓶颈因素的制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资助下,项目组在马铃薯六大优势产区开展了有害生物疫情监测和农药使用现状普查工作.明确了我国马铃薯生产上的主要病虫害共计27种,提出以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枯萎病、黑胫病、疮痂病、金针虫、蛴螬、二十八星瓢虫、马铃薯块茎蛾、蚜虫、蓟马等"六病六虫"为重点防控对象,根据各区域情况兼顾青枯病、环腐病、黄萎病、粉痂病等病虫害的防控.探明了我国马铃薯单位面积农药施用次数和施用量分别为17次和40.03 kg·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16次和3.49 kg·hm-2.马铃薯现有农药登记产品防治对象的覆盖范围严重不足,青枯病、疮痂病、粉痂病等重要病虫害面临无登记农药可用的窘境.在农药减施策略方面,提出践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方针.建立马铃薯病虫害监测预警和早期精确诊断技术体系,为制定科学防控策略,适时精准施药奠定基础.选育推广抗病、虫品种,优化品种布局.适时播种、合理间套作,从时空两个维度阻隔规避马铃薯有害生物的侵染.种薯源头管控,完善种薯认证监管体系.扩大合格脱毒种薯的应用面积,大力推广种薯处理技术.研发推广化学农药高效施用技术与绿色防控替代技术是实现马铃薯化学农药减施的核心驱动.

关键词: 马铃薯 病虫害 农药减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