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HA蛋白在水稻胚乳中的稳定、高效表达及活性鉴定
《华北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在体外获得表达量高、储存容易、成本低且免疫活性高的H9N2亚型HA蛋白,利用水稻胚乳表达系统表达HA蛋白.首先,将HA基因根据水稻偏好密码子进行优化,合成到pUC57载体上,通过双酶切、连接将HA基因先后构建到中间载体pMP3和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上;再通过电极法将pCAMBIA1300-HA导入到根癌农杆菌EHA105中;然后用农杆菌侵染TP309水稻愈伤组织;最后经潮霉素筛选、分化、生根、移栽至田间种植.利用CTAB法提取叶片基因组DNA,PCR鉴定T0阳性植株;利用Dot Blot和Western Blot检测HA蛋白在水稻胚乳中的表达;提取阳性的T1叶片DNA,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筛选纯合植株;利用温汤杀雄剪颖授粉法,将含有HA蛋白的TP309与低谷蛋白水稻杂交;利用Western Blot检测杂交后的T3植株蛋白表达量;利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比较水稻源和昆虫表达HA蛋白的活性.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中间载体pMP3-HA和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HA,且pCAMBIA1300-HA成功导入到根癌农杆菌EHA105中;PCR检测到有66株植株的HA基因成功整合到水稻基因组;Dot Blot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HA蛋白在水稻胚乳中成功表达;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107株T1中筛选到31株纯合植株;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杂交后的HA蛋白表达量大幅度提高;双抗夹心ELISA结果证实,水稻胚乳表达的HA蛋白的活性高于杆状病毒-昆虫细胞.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9N2 HA蛋白 纯合子 水稻胚乳 活性鉴定


叶面喷钼对紫云英结实特性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开花前叶面喷施钼肥,初步探讨钼肥对紫云英花荚结实的调控效应,以期为紫云英种子生产合理利用钼肥及种子产量提高的调控技术提供参考依据。试验以"信紫1号"为供试材料,在开花前叶面喷施清水(对照CK)、钼肥(100、200、400、600、800 mg/kg),在成熟期,按常规考种法记载单位面积株数、分枝数、不同层花序的花序数、结荚数、籽粒数和粒重等指标。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钼肥处理对紫云英单位面积花序数、有效株数、一级分枝数、单株一级分枝数、一级分枝花序数和每有效花序结荚数均影响不大。喷施浓度400 mg/kg的钼肥处理对其荚果结实率、单荚籽粒数和粒重可产生影响,尤其对第1~4层花序产生影响较为显著,其中,在荚果结实率上,第1~4层花序的该浓度处理与对照相比,分别较对照提高2.89%、3.36%、2.72%和2.74%;在单荚籽粒数上,分别较对照提高12.69%、14.79%、18.75%和20.36%;在粒重上,分别较对照提高16.72%、20.21%、19.06%和18.77%,然而对第5、6层花序产生影响不大。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相关分析发现,紫云英种子产量与荚果结实率、单荚籽粒数和粒重呈显著正相关。


紫云英荚果分层成熟特性及其种子产量研究
《草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云英是我国重要的冬季绿肥,具有无限花序的生长特性。对不同时期紫云英各枝位荚果开展调查,研究荚果的成熟规律及各枝位对种子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紫云英荚果生物量随生育期延长逐渐增加,第1~2枝位荚果生物量显著高于第5及以上枝位。种子总产量表现为26 d≈33 d>19 d>12 d>5 d,最高产量为123.2 g·m~(-2),其中80%来自第1~4枝位荚果。荚果成熟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第1~4枝位荚果成熟指数随时间呈现"S"形变化,于盛花期后12~26 d快速成熟;第5及以上枝位荚果成熟指数呈指数型变化,在第19~33 d快速成熟。下层枝位最大荚果长和宽、荚果内粒数、种子千粒重均显著高于上层枝位。荚果成熟度由Ⅰ级至Ⅵ级,荚色由青绿色转变为黑色,花序最大荚果长度增长2倍,宽度增长4倍,种子千粒重增长6倍。第1~3枝位种子产量随成熟指数变化的速率是第4~6~+枝位的2.58倍。综合荚果成熟和种子产量,1~4枝位荚果应作为紫云英种子收获的主要部位,顶层荚果成熟度达Ⅳ级后收割可获最高产量。


棉籽中环丙酰草胺及其代谢物残留检测及膳食摄入评估
《农药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环丙酰草胺及其代谢物在棉籽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并对棉籽中的残留量进行膳食摄入评估.[方法]样品中环丙酰草胺加乙腈提取、离心,上清液过滤膜后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样品中2,4-二氯苯胺加乙腈涡旋提取、离心,上清液经GCB和PSA净化,过滤膜后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棉籽中环丙酰草胺和2,4-二氯苯胺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0%~84%和75%~9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56%~8.6%和4.4%~7.4%.棉籽中环丙酰草胺和2,4-二氯苯胺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1 mg/kg.[结论]按试验设计进行施药,环丙酰草胺的普通人群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占日允许摄入量的1.38%左右,认为对一般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西瓜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
《中国瓜菜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改变过量施肥导致西瓜品质降低、土壤环境恶化、耕地地力下降等弊端,实现西瓜生产的化肥减量增效。确山县探索出配方施肥、肥水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化肥、控释肥应用等4种施肥模式,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这4种施肥模式667 m~2分别减施化肥15、20、20、20 kg,667 m~2分别增效370.7、626.2、20.3、262.6元,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分别提高10.8%、12.3%、11.7%和6.3%,提质增效效果明显,有力推动了确山西瓜生产的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具有广阔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信号肽对猪瘟病毒E2蛋白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分泌表达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通过引入信号肽序列实现猪瘟病毒E2蛋白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高效表达。首先将内源信号肽(简称endo)、蜂素信号肽(简称mel)及gp67信号肽(简称gp67)分别引入pFastBac1载体,随后插入E2基因,构建重组质粒。随后将重组质粒转化至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蓝白斑筛选得到重组黏粒,将重组黏粒转染sf21细胞以得到杆状病毒。经扩增后大量感染细胞,检测E2蛋白表达情况,利用镍填料纯化得到E2蛋白,并进行蛋白糖基化水平鉴定及蛋白免疫原性分析。PCR鉴定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挑选白斑进行PCR鉴定,证实得到重组黏粒。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E2蛋白实现了分泌表达,进一步比较细胞培养上清中E2蛋白的表达水平,确定gp67信号肽介导的E2蛋白分泌表达量最高。经镍填料纯化得到E2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其纯度较高,产率为25 mg·L~(-1)。通过ELISA分析其抗原性,结果表明纯化所得E2蛋白能特异性识别猪瘟阳性血清中的抗体,其抗原性良好。将纯化后的E2蛋白添加ISA201佐剂乳化后免疫BALB/c小鼠,阻断ELISA结果显示,免疫后14 d即产生较高水平的猪瘟特异性抗体,表明E2蛋白免疫原性良好。本研究为E2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信号肽 E2蛋白 猪瘟病毒(CSFV) 分泌表达


迁飞昆虫的个体行为、种群动态及生态效应
《中国科学基金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亚洲东部独特的大气地理环境,我国大多数重大暴发性害虫都具有迁飞性.研究昆虫空中迁飞过程,探究其关键控制机制,对实现准确测报和科学防控尤为重要.本文从个体空中行为、空中虫群时空动态、昆虫迁飞生态效应三个层次对迁飞昆虫学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高空迁飞昆虫因种类不同、大气地理环境差异,可能采取不同的行为策略来完成迁飞,但其定向行为机制依然成谜;昆虫迁飞发生范围可覆盖多个省市,乃至多个国家,实现大区域尺度的实时监测、准确模拟和预测将是未来研究重点;迁飞昆虫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全球变化背景下昆虫数量变化倍受关注,迁飞昆虫带来的信息流动(基因、病原微生物、抗药性水平等)将为昆虫种群管理、生态效应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12份外引玉米种质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玉米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以昌7-2、郑58、PH4CV、PH6WC为测验种,与12份阿根廷抗粗缩病自交系和群体配制48个组合,2015、2016年分别在河南洛阳、新乡、山东聊城进行产量及相关性状测定.结果表明,根据产量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遴选出3份较为优秀的自交系CA1109、CA1107、CA1108,其中,CA1109的产量、出籽率、百粒重、穗粗等性状一般配合力较高,但株高、穗位偏高;CA1107的百粒重、穗粗以及降低株高和穗位高等性状一般配合力较高,但延长了生育期,且行粒数、出籽率减少;CA1108增加百粒重、穗行数、穗粗一般配合力较高,但延长了生育期,增加了株高和穗位高和收获时子粒含水量.根据产量SCA效应值,初步判定属SS类的有CA1303、CA1109、CA1106、CA1104,属NS类的CA1301、CA1101、CA1102.被测系CA1109、CA1107、CA1108直接利用选育出高产组合的可能性较大.


马立克病病毒编码的mi R-M4-5 p调控宿主靶基因的筛选及鉴定
《畜牧兽医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血清1型马立克病病毒(MDV-1)感染引起的鸡马立克病(MD)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研究病毒诱导肿瘤发生机制的理想模型.此前研究发现,MDV-1编码的miR-M4-5p是宿主癌基因miR-155的病毒同源物,从基因组中敲除miR-M4-5p可显著降低MDV-1的致病性和致瘤性,表明miR-M4-5p可能是MDV-1诱导肿瘤发生的重要调控因子.为进一步揭示miR-M4-5p的调控机制,以CEF细胞总RNA反转录产物cDNA为模板,利用hybrid-PCR技术构建了miR-M4-5p的候选靶基因文库.通过基因克隆、PCR鉴定及序列比对分析,获得128个候选基因序列,有73个基因的3′-UTR存在miR-M4-5p的潜在结合靶点,其中23个3′-UTR结合靶点与miR-M4-5p完全互补配对.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和qRT-PCR分析,对miR-M4-5p与3′-UTR的体内外相互作用以及候选靶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和验证,最终鉴定DPT、TMEM230和DCLK1为miR-M4-5p调控的宿主靶基因.本研究为后续进一步阐明miR-M4-5p在MD肿瘤发生中的调控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 MDV miRNA 宿主靶基因 肿瘤发生 hybrid-PCR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马立克病病毒超强毒株原癌基因meq缺失株及其鉴定
《病毒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正迅速应用于大基因组DNA病毒的编辑,尤其是一些致瘤性疱疹病毒.马立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属于甲亚科疱疹病毒,血清I型MDV(MDV-1)感染自然宿主可诱导快速发作的T细胞淋巴瘤.meq基因是MDV-1致瘤的主要原癌基因,在马立克病(Marek's disease,MD)肿瘤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超强毒MDV(very virulent MDV,vvMDV)国际代表株Md5和我国分离株GX0101为研究对象,设计合成了多组meq基因特异性gRNA,利用CRISPR/Cas9系统成功构建了两个meq基因缺失的毒株Md5△meq-C45和GX0101△meq-C56,并对病毒基因组相关区域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结果证实,meq基因被完全编辑并敲除.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显示,MEQ蛋白在两个meq基因编辑毒株感染的CEF细胞中均无表达,并且meq基因缺失经连续15次传代仍保持稳定.通过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对病毒增殖曲线进行测定,证实meq基因编辑不影响病毒的体外复制.本研究建立了CRISPR/Cas9系统快速编辑MDV-1病毒基因的技术方法,获得了稳定的meq基因缺失毒株,为后续MDV-1的致病及致瘤机制研究、MEQ单抗筛选鉴定及诊断试剂研发等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 马立克病病毒(MDV) meq基因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