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441条记录
福建省马铃薯黑胫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福建省马铃薯黑胫病病原菌的种类、分布情况及群体遗传特性,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法对分离自福建省各马铃薯产区的90株黑胫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利用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PCR(repetitive sequence-PCR,Rep-PCR)方法分析福建省不同地区的马铃薯黑胫病病原菌群体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引起福建省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包括黑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um、胡萝卜果胶杆菌巴西亚种P. carotovorum subsp. brasiliense、胡萝卜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帕曼蒂氏果胶杆菌P. parmentieri、P. polaris和达旦提狄基氏菌Dickeya dadantii。对90株菌株的Rep-PCR检测得到47多态性条带条,多态性比率为100.00%。按采集地区将菌株划分为8个群体,其等位基因数平均为1.48,有效等位基数平均为1.3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17,Shannon信息指数平均为0.26,多态性位点数平均为22.75,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平均为48.40%。供试90株菌株之间的相似系数为0.584~1.000,遗传距离为0.149~0.602,群体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相似系数为0.605时,可将90株菌株分为4个类群,其中93.33%的菌株分布在Ⅰ和Ⅱ类群中,当相似系数为0.646时,第Ⅰ类群可分为2个亚群,第Ⅱ类群可分为3个亚群。表明福建省马铃薯黑胫病病原菌群体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ep-PCR技术可用于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关键词: 马铃薯 黑胫病 Rep-PC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养殖循环水系统研发及应用

福建农业科技 2021

摘要:使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与传统养殖系统分别养殖某种鱼,比较了养殖1年后两种系统中鱼的成活率、饵料转化率、细菌性疾病发生次数、寄生虫疾病发生次数、产品产出等指标。结果表明,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比传统养殖用水量减少了6~7倍、发病次数减少1~3次、用药量减少10%~30%、成活率增加了8%、转化率增加了8%,产品产出多了16.9%。因此,产品优质安全、病害少、密度高、养殖生产不受地域或气候的限制和影响,资源利用率高。使用封闭水产品循环水养殖系统采取集约化生产方式,减少了人力成本,降低了饵料系数,是高投入、高产出、低风险,实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系统 养殖效率 资源节约 实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旗5优661在福建省作晚稻种植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福建农业科技 2021

摘要:旗5优661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旗5A与恢复系福恢661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该组合表现为群体整齐,分蘖力强,熟期转色好,结实率高,产量较高,米质优,综合抗性好等特点,202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闽审稻20200048号)。介绍了2018-2019年旗5优661在福建省晚稻区试的示范表现,并从适时播种、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花期调控、隔离措施等方面总结了旗5优661的高产栽培技术及其制种技术,以促进该品种在福建省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旗5优661 种植表现 高产 抗稻瘟病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贝莱斯芽胞杆菌ZZBV-3的鉴定及其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效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草莓根腐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优良拮抗菌,以草莓种植基地的土壤为拮抗菌来源,通过室内测定不同菌株的抑菌活性,筛选抑菌率最高的菌株,在此基础上对所筛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评价其抑菌谱和防效。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获得39株拮抗菌,筛选出3株对尖孢镰刀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ZZBV-3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6.2 mm。经形态学及多基因(包括16S rDNA和gyrB基因)比对分析,确认菌株ZZBV-3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ZZBV-3抑菌谱广,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ZZBV-3对草莓"红颜"和"甜查理"品种的根腐病防效分别为77.96%和81.18%,生防应用前景良好。

关键词: 贝莱斯芽胞杆菌 筛选鉴定 草莓根腐病 尖孢镰刀菌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贮藏期柚粒化过程中果实总细胞壁物质积累和维管束超微结构的变化

西北植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汁胞粒化是柑橘类果实一类普遍的生理失调病害,主要表现为汁胞硬度增加,果实品质降低.为了明确汁胞粒化过程其他果实组织的生理代谢特征,该试验以成熟'琯溪蜜柚'果实为材料,室温贮藏60 d,测定不同贮藏阶段果实背面维管束汁胞、侧面维管束汁胞、囊衣和果皮总细胞壁物质含量,以及两类汁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同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果实背面维管束和侧面维管束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贮藏10 d时两类果实维管束的筛管和伴胞次生细胞壁开始明显加厚,韧皮部薄壁细胞线粒体和囊泡数量开始增多,而且次生细胞壁也开始明显加厚;贮藏20 d时两类维管束韧皮部薄壁细胞线粒体和囊泡数量持续增加,而且高尔基体出现(之后消失),同时囊衣和果皮总细胞壁物质含量开始显著提高;贮藏40 d时仅侧面维管束韧皮部薄壁细胞线粒体数量持续增多,侧面维管束汁胞总细胞壁物质含量开始显著升高;贮藏60 d时两类果实维管束次生细胞壁持续加厚,囊衣、果皮和侧面维管束汁胞总细胞壁物质含量均持续显著升高,然而至贮藏期结束背面维管束汁胞总细胞壁物质含量始终无显著变化.(2)贮藏期内囊衣总细胞壁物质含量始终显著高于果皮,而果皮总细胞壁物质含量始终显著高于两类汁胞;贮藏后期侧面维管束汁胞总细胞壁物质含量显著高于背面维管束汁胞.(3)在果实贮藏过程中背面维管束汁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始终无显著变化,而侧面维管束汁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贮藏40 d至贮藏期结束持续显著降低.研究表明,贮藏期柚果实维管束、囊衣和果皮中细胞壁物质代谢的变化早于汁胞;发现果实维管束韧皮部薄壁细胞内线粒体数量增加的同时维管束次生细胞壁明显加厚,在整个贮藏期内侧面维管束汁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显著降低伴随着总细胞壁物质含量的显著升高.这些结果可能有助于柑橘类果实粒化机理的全面揭示.

关键词: 柚;粒化;总细胞壁物质;果实维管束;果皮;囊衣;汁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稻瘟病优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元亨S的选育

杂交水稻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含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25的U04为供体,优质保持系宜香1B为受体,通过杂交、回交育种方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出优质抗病中间材料,再以水稻两用核不育系RGD-7S为不育基因供体进行杂交,通过福建建瓯等高海拔长日低温环境与海南三亚短日低温环境对后代育性进行筛选,经过4 a 7代的抗瘟鉴定、系谱选择及测交筛选,定向培育成两用核不育系元亨S。该不育系具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不育起点温度较低、抗稻瘟病、稻米品质较优、异交结实率高、易于繁制种、种子发芽率高、配合力好等优良特性,于2019年1月和5月先后通过安徽省、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技术鉴定和品种审定(闽审稻20190050)。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两用核不育系 元亨S 抗稻瘟病 优质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质配方对番木瓜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筛选出最佳番木瓜育苗基质,以杂交种番木瓜"红妃"种子为试材,比较不同基质(品氏育苗基质、蛭石、泥炭土、草木灰、园土)配方对番木瓜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园土)相比,各配方组的番木瓜种子发芽时间均显著减少,可减少6.67%~40.00%,发芽率和出苗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2.88%~20.88%和2.43%~19.09%;不同配方的番木瓜幼苗生长势均高于对照组,茎粗、株高和根系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综合考虑发芽和幼苗生长,配方1(80%品氏基质+20%蛭石)和配方6(40%品氏基质+20%草木灰+20%泥炭土+20%蛭石)是较适宜的番木瓜育苗基质配方,处理后的番木瓜种子发芽率高,根系生长好,幼苗健壮.

关键词: 番木瓜 基质配方 发芽率 生长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玉米大斑病经济阈值及品种抗性分级标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福建省鲜食玉米大斑病田间病情与玉米产量损失的关系,为福建省鲜食玉米大斑病的合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玉米大斑病自然发病条件下,利用不同施药次数人为造成田间不同病情梯度,建立病情指数与玉米产量损失率模型,制定适合福建省鲜食玉米大斑病的经济阈值。同样条件下,以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模型推算不同抗性玉米品种科学用药时期和次数,制定鲜食玉米品种抗性分级标准。【结果】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玉米大斑病全部叶片病情指数与种植天数的回归方程。玉米产量损失率与玉米大斑病全部叶和功能叶病情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玉米全部叶和功能叶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模型。在用药次数依次为1,2,3和4次条件下,基于全部叶病情指数乳熟期(R3)玉米大斑病经济阈值分别是14.63,17.88,18.72和22.06,基于功能叶病情指数分别是7.74,10.43,12.24和16.80。基于建立的回归方程、经济阈值及玉米籽粒建成期(R2)功能叶病情指数(DI),建议玉米品种抗性分级标准为:DI≤15为抗病(R),1545为感病(S)。【结论】建立了福建省鲜食玉米大斑病田间病情消长动态理论模型和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模型,制定了玉米大斑病的经济阈值和不同玉米品种对大斑病的抗性分级标准。

关键词: 鲜食玉米 玉米大斑病 为害损失 经济阈值 抗性分级标准 福建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菌产业碳排放研究进展及其减排对策思考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1

摘要:深入开展食用菌产业碳排放规律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福建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实际与碳排放研究主要进展,阐述了创立食用菌产业碳排放动态评估的技术体系及其过程优化运作管理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了因地制宜减排与实施行业碳中和计划的设想及其对策建议,以求为开辟菌业碳减排的新技术领域与食用菌产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食用菌 产业 碳排放 研究进展 减排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闽北官路细绿萍生长性能及营养成分分析

福建农业科技 2021

摘要:为了选育高产优质抗性好的红萍新品种,2017-2019年在闽北南平市建阳区对收集于浦城县官路乡并经初步观测性状表现较优的一种细绿萍(暂定名闽北官路),以龙引细绿萍、闽育1号小叶萍为对照,对其生长性能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闽北官路细绿萍产量均高于2个对照品种,具有抗寒性、养分含量高等优点。闽北官路细绿萍含水率为94.58%,粗蛋白含量为22.50%,2017-2018年年产量干重9 325kg·hm-2,比闽育1号小叶萍增产8.61%,差异显著;比龙引细绿萍增产17.46%,差异极显著。2018-2019年年产量干重9 838kg·hm-2,比闽育1号小叶萍增产4.04%,差异不显著;比龙引细绿萍增产10.90%,差异极显著。综合评比表明闽北官路细绿萍是个在产量、养分、抗寒性等方面综合性状表现较佳的新品系。

关键词: 红萍 选育 产量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