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型吡唑-3-甲酸酯类化合物HNNK--1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毒力及防治效果
《植物保护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新型吡唑-3-甲酸酯类化合物HNNK-1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毒力;并通过拌种处理在温室和田间测定了其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同时观察了 HNNK-1拌种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表明,HNNK-1对小麦全蚀病菌的EC50为0.28 mg/L,低于硅噻菌胺的EC50(0.58 mg/L);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用50 g/L HNNK-1 SC拌种(药种质量比1∶3 000)后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为60.10%;对小麦株高、根长等生长指标无显著影响.田间药效试验表明,用50 g/L HNNK-1 SC拌种(药种质量比1∶3 000)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为73.13%(开封)和71.15%(周口).HNNK-1可以有效控制田间小麦全蚀病发生和危害.
关键词: 吡唑-3-甲酸酯类化合物 HNNK-1 小麦全蚀病菌 毒力测定 防治效果


复合植物精油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精油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选取1日龄肉鸡48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对照组肉鸡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5 mg/kg抗生素(D1组)以及50(D2组)、100(D3组)、150 mg/kg(D4组)植物精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D1组、D3组和D4组肉鸡的料重比均低于对照组;D2组、D3组和D4组肉鸡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总蛋白(TP)、尿素氮(BUN)含量显著降低(P<0.05);D2组、D3组和D4组肉鸡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肉鸡空肠、回肠、盲肠中需养菌总数、大肠杆菌数和沙门氏菌数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复合植物精油能够显著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减少肉鸡氧化应激和对肝脏破坏程度,改善肉鸡的肠道健康,提高对蛋白利用率.
关键词: 肉鸡 复合植物精油 生长性能 肠道微生物 抗氧化功能


两种处理下蒲公英苗菜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中国瓜菜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不同蒲公英苗菜的营养价值,采用自然光照射和完全遮光两种处理对蒲公英进行栽培,对采收苗菜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矿质元素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自然光照射处理的蒲公英苗菜粗脂肪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遮光处理,而遮光处理的蒲公英苗菜粗纤维含量、有机酸含量较高;遮光处理蒲公英苗菜矿质元素锌含量较高,自然光照射处理蒲公英苗菜铁、镁和钙含量较高;两种苗菜富含多种氨基酸,检测出了 16种水解氨基酸,其中包含人体必需8种氨基酸中的7种,部分氨基酸含量差异较显著,遮光处理的苗菜天冬氨酸、谷氨酸含量较高,是自然光照射处理苗菜的3.21和1.31倍,而自然光照射处理苗菜富含脯氨酸和亮氨酸,分别比遮光处理苗菜提高77.11%和64.55%.综上所述,两种处理方式会使蒲公英苗菜的营养价值有一定差异,可满足人们不同的食用口感和营养需求.


冬小麦品种(系)品质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
《麦类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10年来中国冬小麦育成品种(系)的面筋强度、黄色素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1BL·1RS易位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利用Dx5、By8、YP7A、PPO18和H2O特异性功能标记对266份冬小麦品种(系)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面筋强度相关基因Dx5和By8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2.0%和28.9%,PPO活性相关基因Ppo-A1a和PPo-A1b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4.1%和45.9%,黄色素含量相关基因Psy-A1a和Psy-A1b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6.3%和23.7%,1BL·1RS易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为45.9%.不同省份之间品质相关基因分布差异较大,1BL·1RS易位在江苏、河南和陕西品种(系)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分别为81.3%、57.2%和35.7%,而在河北、山东和北京品种(系)中出现的频率较低,分别为15.0%、8.7%和8.3%;Dx5和By8在河北、山东品种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分别为60.9%、65.2%和45.0%、45.0%;Ppo-A1b和Pys-A1a在山东、北京、河北品种(系)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分别为95.7%、83.3%、75.0%和100.0%、83.3%、80.0%.筛选到 Psy-A1b/PPo-A1b/Dx5/By8 和 Psy-A1a/PPo-A1b/Dx5/By8 基因聚合且不含 1BL·1RS 易位的品种(系)分别有2和23份,可作为优质面条小麦育种的亲本材料;筛选到Psy-A1b/PPo-A1b/Dx5基因聚合且为1BL·1RS易位的品种(系)12份,可用于1BL·1RS易位系品质改良的研究.
关键词: 冬小麦 黄色素含量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 1BL·1RS易位


甘薯郑红23号高效脱毒技术探讨
《山西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甘薯植株再生及脱毒效率,获得适宜甘薯的高效脱毒技术,为甘薯健康种薯种苗的培育及产量、品质提升奠定基础,以兼用型甘薯品种郑红23号为试验材料,以其茎尖分生组织为外植体,培养基设置7个处理,即MS(空白对照)、MS+0.1 mg/L NAA+1~6 mg/L 6-BA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依次对SPLCV、SPCSV、SPFMV、SPLV和SPVG等5种主要病毒病进行PCR检测,通过比较各处理的植株再生率和脱毒率,分析2种激素不同浓度配比对郑红23号茎尖植株再生及脱毒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有NAA和6-BA激素处理下,郑红23号茎尖分生组织再生率均高于90%,且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其中在MS+0.1 mg/L NAA+4 mg/L 6-BA培养基上再生率最高,为97.78%,此时再生植株5种病毒脱毒率最高,为13.60%.在MS+0.1 mg/L NAA+1 mg/L 6-BA上培养的再生植株生长速度最快,且随着6-BA浓度的升高,再生苗生长速度逐渐变慢.值得注意的是,MS+0.1 mg/L NAA+6 mg/L 6-BA的愈伤诱导率高达100%,该处理下甘薯再生率和脱毒率分别为91.11%和11.79%,但整体而言,郑红23号茎尖再生的脱毒率较低.


芝麻苗期氮高效品种筛选及氮效率评价体系建立
《河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苗期氮高效芝麻品种,构建芝麻苗期氮效率评价体系,在不同氮水平下测定18个芝麻品种苗期生理指标和氮效率指标,利用变异系数、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通径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芝麻苗期氮高效品种,确定芝麻氮高效筛选评价指标,构建芝麻苗期氮高效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各性状在不同供氮水平和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正常氮和高氮水平下植株各部位的氮含量和氮利用效率的变异系数明显低于低氮水平.不同氮水平下,供试芝麻品种的茎干质量、叶干质量、根氮吸收效率和叶氮吸收效率任何2个指标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过用欧式距离最长距离法将18个品种划分成3个等级,其中,郑太芝3号和郑芝HL05为氮高效品种,扶绥三合黑芝麻和缅甸高产者为氮低效品种.不同施氮水平下,茎鲜质量、叶鲜质量、叶干质量和茎干质量均与芝麻氮高效综合得分值关联系数较高,是芝麻氮高效筛选的重要指标.不同氮水平下,2个氮高效品种在根鲜质量和干质量上表现出较高的优势,低氮水平下2个氮高效芝麻品种的主根长及各组织的氮吸收、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高氮和正常氮水平.可见,低氮水平更适合筛选芝麻苗期氮高效品种,芝麻苗期的氮效率主要由氮吸收效率决定.


蒸制对水代法制香油出油率及风味物质的影响
《粮食与油脂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将蒸制处理用于水代法的芝麻熟制调质,建立了蒸制—炒制联合调质的水代法芝麻香油生产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考察蒸制时间、炒制时间、加水量对出油率的影响,并优化得到了最佳工艺参数:蒸制时间43 min、炒制温度204℃、加水量为芝麻酱质量的86.7%.在此条件下,芝麻出油率为47.6%,比传统炒制水代法提高了 5.1%,同时增加了壬醛、2-呋喃甲醇、2-乙酰吡咯、酚类、吡嗪类等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
关键词: 芝麻香油 水代法 SPME-GC-MS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丙炔氟草胺对作物安全性及除草选择性研究
《中国植保导刊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丙炔氟草胺对不同作物的安全性以及对不同杂草的选择性,采用室内盆栽法测定其对21种作物、6种杂草的活性。结果表明:丙炔氟草胺对大豆和棉花最安全,GR10分别为123.76、74.20 g/hm~2,对6种杂草的选择性指数均高于4.0。丙炔氟草胺对玉米、小麦、西瓜的GR10为25~45 g/hm~2,在降低使用剂量、与其他除草剂合理混用的条件下尚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丙炔氟草胺对芝麻、谷子等16种作物安全性极差,GR10低于其田间推荐低剂量的半量22.5 g/hm~2,存在飘移或药害风险。


含腐殖酸尿素在冬小麦上的应用初报
《肥料与健康 》 2022
摘要:为探究尿素中添加不同量的腐殖酸对农作物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以冬小麦为试验对象,以施用普通尿素和不施氮肥处理为对照,与施含腐殖酸尿素的处理进行比对,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施氮肥处理的冬小麦增产效果较好,与不施氮肥处理的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各施氮肥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与施用普通尿素处理相比,施用含腐殖酸尿素的处理均降低了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且硝态氮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施用普通尿素处理相比,施用含腐殖酸尿素的处理对冬小麦的增产效果并不明显,可能是因为腐殖酸添加量过少、施用时间较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