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GIS的天津市武清区淡水养殖适宜性评价研究
《天津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以天津市武清区作为研究区域,对与该区淡水养殖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社会、经济、养殖技术等方面的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分析和归纳,筛选出23个对当地淡水养殖发展影响较大的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构建武清区淡水养殖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IDRISI进行综合运算,将武清区淡水养殖区域划分为4个类别,即非常适宜区域、适宜区域、一般适宜区域和不适宜区域,以期为水产养殖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椒江口海域春秋季虾类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应用生态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2010年春季(4月)和秋季(10月)椒江口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虾类的种类组成、优势度、物种数量的空间分布及多样性、相似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椒江口海域春秋两季共出现虾类16种,隶属于8科12属,其中春季14种,秋季12种;春季优势种有中国毛虾、鲜明鼓虾、哈氏仿对虾、细螯虾、日本鼓虾、葛氏长臂虾6种,秋季优势种依次为中华管鞭虾、哈氏仿对虾、周氏新对虾3种.椒江口海域虾类以广温广盐生态类群为主,其次为广温低盐生态类群.多样性分析表明,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较高的站位主要集中在大陈岛西侧海域,整个调查海域的均匀性指数较为稳定.运用聚类和多维标度对群落结构的相似性进行分析,结合水深等环境因子对椒江口虾类的群聚类型进行了讨论,椒江口虾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明显、空间分异显著,水深是导致椒江口海域春秋季虾类群落结构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鲈鱼新鲜度评价
《食品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电子鼻获取不同保藏时间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鱼鳃和鱼肉的气味信息,通过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和负荷加载分析,并结合感官评价、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菌落总数进行分析,建立一种基于电子鼻技术判别鲈鱼新鲜度的方法。结果表明,随着保藏时间的延长,电子鼻传感器的响应强度逐渐增大,鲈鱼鱼鳃和鱼肉的气味随之发生变化,且鱼鳃的气味响应强度大于鱼肉,其中2号传感器对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电子鼻分析结果与感官、TVB-N值和菌落总数结果基本一致。因此电子鼻可以用来区分不同新鲜度的鲈鱼,鱼鳃的区分效果优于鱼肉。


龙头鱼流刺网网目捕获机理的初步研究
《渔业现代化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明龙头鱼流刺网的渔获种类并对网目捕获机理进行初步研究,2012年9月在南海北部珠海近海渔场进行了调查,对全部渔获种类进行分类鉴定,并根据相对体围的渔获量变化曲线探讨了网目捕获机理。结果显示:龙头鱼流刺网的主要渔获种类为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杜氏叫姑鱼(Johniusdus sumieri)、金色小沙丁鱼(Sardinella aurita)和鳓(Ilisha elongata);渔获的龙头鱼相对体围值在0.8~1.2内的占绝大多数;当龙头鱼的相对体围值为1.0时,渔获量最高。


鲟源鲁氏耶尔森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西伯利亚鲟隶属于硬骨鱼纲,辅鳍亚纲,硬鳞总目,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全世界现存26种鲟[1],我国的鲟类有2科3属8种,分布在长江水系的有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白鲟(Psephurus gladius)和达氏鲟(Acipenserdabryanus);黑龙江水系的有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新疆地区有裸腹鲟(Acipenser nudiventris)、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和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2]。
关键词: 鲁氏耶尔森氏菌 16S rDNA 药敏特性 西伯利亚鲟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Sn株基质蛋白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水产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是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aematopoieticnecrosis virus,IHNV)主要结构蛋白之一,是病毒感染后造成细胞凋亡的主要作用蛋白。为分析IHNV M蛋白的序列及结构特征,研究利用敏感细胞(EPC)培养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Sn分离株(IHNV-Sn),根据M蛋白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的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的方法克隆得到M蛋白全长ORF,并且构建至表达载体pET27b(+)中,构建出pET27-M重组质粒。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M蛋白基因的序列长度为588 bp,编码195个氨基酸残基,推导分子量约为21.88 ku,等电点为9.35;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M蛋白富含丝氨酸、苏氨酸以及碱性氨基酸,存在丰富的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M蛋白不含有信号肽;疏水性大于亲水性;没有跨膜区存在;抗原表位预测显示抗原性良好;结构预测显示,不存在N-糖基化位点,存在7个潜在的O-糖基化位点和15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IHNV-Sn株与美国分离株同为一簇。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Sn株 基质蛋白 生物信息学分析


吉富罗非鱼与青虾轮养高效养殖模式
《科学养鱼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吉富罗非鱼属热带鱼类,其养殖适宜水温在15~38℃,在江浙沪地区不能自然越冬,秋末初冬时分必须及时干池起捕,吉富罗非鱼养殖池一年中只利用了半年(5-10月)。青虾适宜养殖水温为0~40℃,青虾苗种可在8-10月份放养,翌年四五月份即可养成上市。吉富罗非鱼与青虾轮作养殖,可最大限度挖掘池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2011年至2012年间,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宜兴屺亭生


十溴联苯醚(BDE-209)对紫红笛鲷鳃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生态毒理学报 》 2013 CSCD
摘要:十溴联苯醚(BDE-209)是目前唯一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多溴联苯醚阻燃剂,其环境行为及生物效应逐渐成为环境污染领域研究的热点。选用2(LD组)、10(MLD组)、50(MHD组)及250μg.L-1(HD组)4个浓度的BDE-209作用于紫红笛鲷,探讨BDE-209对紫红笛鲷鳃抗氧化酶(SOD、CAT及P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BDE-209可以显著促进SOD和CAT活性,且随着暴露时间延长CAT活性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暴露7d后,MLD组SOD活性达到最高68.31U.mg-1,是对照组(CK)的5.50倍,HD组CAT活性达到6.31U.mL-1,其次为MHD组的5.96U.mL-1。BDE-209对鳃POD活性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暴露3d时各浓度POD活性均显著高于CK组(P<0.05);7d时各浓度POD活性则受到显著抑制(P<0.05),清水恢复15d后各浓度组与CK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暴露期间各浓度组MDA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P<,并且随暴露时间延长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7d后HD组MDA含量达到最高,为6.99nmol.mg-1,清水恢复15d后,LD和MLD组MDA含量与CK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BDE-209可以诱导紫红笛鲷产生氧化应激效应,CAT和SOD则在氧自由基清除中发挥作用。


秦岭细鳞鲑的年龄与生长
《中国水产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2012年于陕西省陇县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采集秦岭细鳞鲑样本397尾。以鳞片为年龄鉴定材料,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秦岭细鳞鲑鳞片上的年轮特征主要表现为普通切割形;研究样本的年龄共分为5个年龄组,其中以1~3龄为主,约占85.64%;体长(L,mm)和鳞径(R,mm)具有显著的相关性(L=5.83R2+208.06R+34.99,r2=0.88);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别为:Lt=729.38[1 e 0.08(t+0.5)],Wt=6 288.74[1 e 0.08(t+0.5)]2.968 1,雌雄个体的生长速率无显著差异;生长系数为0.08,拐点年龄为13.10龄,对应的的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483.66 mm和1 857.86 g。结论认为,秦岭细鳞属生长缓慢型鱼类,在所调查的保护区中秦岭细鳞鲑显现出个体小型化趋势。在制定资源保护策略时,应考虑采取人工增殖放流措施来扩大自然种群数量,增强种群的自然调节能力,恢复种群数量。本研究旨在了解秦岭细鳞鲑的生长规律,为秦岭细鳞鲑的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