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6636条记录
天津市畜间炭疽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中国动物保健 2024

摘要:炭疽是人畜共患细菌性传染病,是几千年来一直危害人类和动物的一种古老疾病,有作为生物恐怖袭击武器的风险,它的存在大大影响着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基于此,本文就炭疽病的概念、天津市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探讨,以期为炭疽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炭疽 存在问题 防控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赤峰地区露地打瓜高效栽培技术

长江蔬菜 2024

摘要:打瓜是普通西瓜的一种,目前内蒙古赤峰地区打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经济效益可观,但当地打瓜产业发展存在种植水平低、品种落后、病害严重所造成的种植成本高的问题。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主要介绍了内蒙古赤峰地区露地规范性打瓜栽培技术,帮助瓜农更好地解决目前生产上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内蒙古赤峰当地打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赤峰地区 打瓜 露地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菌干预结合微环境气调维持葡萄采后贮藏品质

现代食品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抗菌干预结合微环境气调保鲜箱对葡萄保鲜效果的影响,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采后经抗菌干预(0.8 g/L纳他霉素和1.0 g/L ε-聚赖氨酸喷施以及1 μL/L 1-MCP处理)后置于气调保鲜箱中,于-0.5℃冰温库贮藏,研究不同处理对葡萄感官和营养指标的影响,并通过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葡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3 个处理组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葡萄果实贮藏品质的下降,其中处理 3(气调元件保鲜箱+复配保鲜剂+1-MCP)箱内气体环境更有利于抑制葡萄果实的呼吸作用,贮藏 90 d时,果实腐烂率、落粒率和失重率分别为 6.54%、1.70%和 0.30%,均保持在较低水平,且较好地抑制了果皮L*值、果实硬度、Vc、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3 组处理葡萄果实风味成分变化较大,处理 3更有利于葡萄果实香气成分的释放和维持.综上所述,处理 3可有效延缓"阳光玫瑰"葡萄果实成熟衰老,保鲜效果最好.

关键词: 阳光玫瑰葡萄 气调元件 复配保鲜剂 贮藏品质 挥发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东地区越冬白雪人松花菜膜下越冬高效栽培技术

长江蔬菜 2024

摘要:松花菜在北方露地不能安全越冬,近年来,在山东德州利用局部小气候进行越冬生产试验,获得成功.从膜下越冬的品种选择、播种和定植时间、栽培模式、覆盖地膜、破洞放风、病虫害防治等关键节点进行梳理总结,形成了山东地区松花菜膜下越冬高效栽培技术,进一步降低了种植风险,使北方的冬闲变冬忙,从而增加种植户的收益.

关键词: 松花菜 膜下越冬 越冬白雪人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毛锤角细蜂寄生对黑腹果蝇转录组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2024

摘要:黑腹果蝇是水果近成熟期的主要害虫,直接影响葡萄、蓝莓等浆果的品质和商品价值。本研究选用黑腹果蝇蛹期优势寄生蜂——毛锤角细蜂为试材,利用Illumina测序平台的RNA-Seq技术对被毛锤角细蜂寄生6 h和未寄生的黑腹果蝇蛹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寄生前后两组样本间共得到29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98个,下调基因196个;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并探究寄生对寄主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发现毛锤角细蜂可能属于免疫逃避型寄生蜂。研究结果可为黑腹果蝇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毛锤角细蜂 黑腹果蝇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功能富集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皮核桃采后腐烂病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北方园艺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青皮核桃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并依据柯赫式法则确定其致病性,结合病原菌形态学特征鉴定及rDNA-ITS序列测定分析鉴定病原菌的种类,以期为青皮核桃采后腐烂病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青皮核桃采后病害为炭疽病和黑斑病,分离出5种优势致病菌,根据病原菌形态学及rDNA-ITS序列分析法证实其中HT73、HT55为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siamense)、HT12为胶孢炭疽(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HL35为镰刀菌(Fusarium sp.)、HP92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该研究明确了引起青皮核桃腐烂病的主要致病菌,可为有效防止青皮核桃采后腐烂病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青皮核桃 采后病害 病原菌鉴定 ITS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喂复合益生菌对湖羊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中国饲料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饲喂复合益生菌对湖羊粪便微生物多样性影响,试验选取4月龄、体重(34.6±0.65)kg的湖羊40只,按照"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CG组)和益生菌组(EG组),每组20只.CG组和EG组分别饲喂全混合日粮,全混合日粮+复合益生菌,试验期60 d.试验结束后,每个处理随机选取10只湖羊,采集直肠末端粪样,利用16S rDNA技术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饲喂复合益生菌可以显著降低湖羊的腹泻率(P<0.05).(2)按OTU聚类分析,EG组OTU(599个)高于CG组(466个),且EG组的Ace指数、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显著高于CG组(P<0.05),Simpson指数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3)门水平上,EG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螺旋菌门、疣微菌门和纤维杆菌门的相对丰度高于CG组,变形菌门低于CG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属水平上,两组优势菌属为[JCG_005菌属、未分类的毛螺菌属、理研菌科RC9粪肠属和拟杆菌属,EG组高于CG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4)LEfSe分析结果显示,EG组较CG组有显著差异的7个,以颤螺菌属和理研菌科为主.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喂复合益生菌可以有效改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肠道微生物的代谢功能.

关键词: 湖羊 复合益生菌 粪便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贝莱斯芽孢杆菌对金霉素作用下肉鸡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及其耐药基因的影响研究

饲料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在饲粮中添加贝莱斯芽孢杆菌H-7对金霉素作用下肉鸡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和耐药基因的影响。首先挑选体重相近,性别比例相同,健康状态良好的1日龄雏鸡360羽,分为4个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分别饲喂含金霉素0、50、150、250 mg/kg的基础日粮,饲喂28 d,确定对肉鸡肠道菌群影响最大的金霉素剂量和作用。随后挑选1日龄雏鸡450羽,分为5个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1~7日龄,前4组饲喂基含150 mg/kg金霉素的日粮,7~35日龄时,分别饲喂含0、10~8、10~9 CFU/kg和1010 CFU/kg贝莱斯芽孢杆菌的日粮,同时以1~35日龄均饲喂基础日粮的为空白对照组。结果表明,肉鸡盲肠的菌群结构随着时间和金霉素剂量发生变化。尤其是在生命早期7日龄时,中剂量组(150 mg/kg)中有益菌属Bifidobacterium、Lactobacillus丰度显著降低(P<0.05),肠道常见条件致病菌Enterococcus、Enterobacter的丰度上升,且耐药基因(ARGs)丰度上升。金霉素作用7 d后,在饲粮中添加贝莱斯芽孢杆菌H-7可增加肉鸡体重,但对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增加21日龄肉鸡肠道中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P<0.05),降低Bacteroidetes和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F/B值(P<0.05)。贝莱斯芽孢杆菌的添加促进Akkermansia、Ruminococcus、Blautia、Bacillus和Lactobacillus等有益菌属的富集,同时降低了四环素类耐药基因的丰度,有助于改善肉鸡肠道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抗生素 宏基因组测序 生长性能 肠道菌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津武清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

环境昆虫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明确稻田节肢动物多样性,发挥自然生态系统对害虫的调控作用是制定水稻害虫生态控制策略前提和基础。本研究调查了天津市武清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采集了8 262个节肢动物样本,隶属3纲、12目、59科、127种。其中,害虫41种、中性节肢动物29种和天敌57种。其中天敌包括捕食性天敌49种及寄生性天敌8种。天津稻田节肢动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分别为3.1513和0.6505,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为0.1193。天津稻田害虫优势种为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中性节肢动物以铜色长角沼蝇Sepedon aenescens数量最多,捕食性天敌主要有黄尾小蟌Agriocnemis pyqmaea、褐斑异痣蟌Ischnura sengalensis、黄蜻Pantala flavescens、圆尾肖蛸Tetragnatha vermiformis、锥腹肖蛸Tetragnatha maxillosa、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等。寄生性天敌主要以黑腹单节螯蜂Haplogonatopus oratorius占优势,且在天津首次报道。本研究明确了天津武清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为开发应用天敌昆虫及害虫生态控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 稻田 节肢动物 群落多样性 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型猪链球菌天津分离株的鉴定及其遗传特征分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天津市某猪场引起育肥猪神经症状的病原及其特性和遗传特征,本研究采集8份患病猪脑组织样品经细菌分离、形态学观察、gdh基因和cps2J基因的PCR扩增及序列分析,确定8份样品中的分离株均为同一2型猪链球菌(SS2),命名为TJS75。测定其生长曲线、并按照文献方法进行溶血性试验、黏附/侵入试验和对小鼠的致病性试验,分析该SS2分离株特性。结果显示,TJS75菌株经TSB培养6 h~15 h可达对数生长期,对绵羊血红细胞(RBC)具有崩解效果,可黏附并侵入PK-15细胞(黏附率和侵袭率分别为5.16%和7.90%),且感染TJS75株的BALB/c小鼠出现不同程度的行动迟缓、呼吸急促、精神萎靡和神经症状等,经测定其LD50为2.15×107cfu/mL。进一步采用高通量测序,并预测其毒力基因,分析该菌株的遗传特征,结果显示,TJS75菌株基因组全长2 368 195 bp,GC含量40.88%,含有2 299个编码基因,其中有1 822、1 830和1 077个基因分别注释于GO、COG和KEGG数据库,携带的16S r RNA基因序列与国内分离的SS强毒株98HAH33和05ZYH33的亲缘性较近,毒力基因的预测结果显示该菌株携带499种毒力相关基因(编码173种毒力相关因子),依据功能分类,这些毒力基因参与SS2的黏附和侵袭、溶血、促进铁转运、自溶酶的合成、降解胶原酶、唾液酸的合成等。本研究首次分离到携带MRP毒力因子的ST25型SS2,为深入开展SS2 TJS75株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分离鉴定 致病力 遗传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