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绿洲农区玉米生产的生态适应性初步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05 CSCD
摘要:分析了绿洲农区的光、热资源的耦合效应及其玉米适应方式,对春玉米在绿洲农区和非绿洲农区适应性差异做了对比。结果表明:绿洲农区春玉米的适应性是对绿洲特殊的光热耦合下的适应,许多方面是非绿洲地区所无法比拟的。为了提高春玉米对绿洲条件的适应性,应该对春玉米生产进行区域化,因地制宜采用适当栽培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快速测定绵羊BMPR-IB基因型方法的建立
《遗传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四引物ARMSPCR是检测SNP有效、快速、简便的方法。绵羊BMPRIB基因是控制Booroola绵羊多胎性状的主效基因,此研究目的在于建立一种对BMPRIB基因四引物ARMSPCR检测方法。根据四引物ARMSPCR技术原理,在绵羊BMPRIB基因突变位点(A746G)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并在突变点两侧设计一对参照引物,用来扩增含有突变点的DNA片段,可在一步PCR反应中根据电泳图谱准确判断绵羊个体的BMPRIB基因型,对比PCRRFLP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简单,操作简便,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关键词: 四引物ARMSPCR BMPR-IB基因 绵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产羔性状主效基因检测研究
《遗传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绵羊BMP15基因和BMPR IB基因为候选基因,以湖羊、中国美利奴单胎品系、中国美利奴肉用和毛用多胎品系为研究对象,采用PCR RFLP方法对候选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检测和基因型分析,同时研究基因对绵羊产羔数的影响。对BMP15基因进行SNP检测,结果未发现多态性位点;对BMPR IB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发现了一个A746GSNP位点。依据A746GSNP位点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在各品种(系)羊中发现了3种基因型,即BB、B+和++。等位基因型频率在各品种(系)间差异极显著(P<0.001),在湖羊中以BB基因型为主,在中国美利奴单胎品系中以++基因型为主,而在中国美利奴肉用和毛用多胎品系中以B+基因型为主。BMPR IBA746G位点的变异明显影响绵羊的产羔数,与++基因型母羊相比,BB和B+基因型母羊产羔数明显较多。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利用BMPR IB基因型可以很好的预测母羊的产羔数。研究获得的这些结果强烈表明BMPR IB为影响绵羊的产羔数的主效基因,可以用于对绵羊产羔数的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微卫星DNA技术进行绵羊亲子鉴定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9个微卫星DNA对9头陶赛特羊DNA进行扩增,每3对微卫星DNA扩增产物混合后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检测。采用已确定母女关系的2头陶赛特羊和7个嫌疑父亲的耳组织为样本,对1头母本已知的陶赛特羊在嫌疑父本中找出父本,并计算父权概率为99.99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如何调制品质优良的苜蓿干草
《草业科学 》 2005 CSCD
摘要:我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为三元化的种植结构后,牧草种植面积增长迅速,苜蓿Medioago sativa产量大幅度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调制品质优良的苜蓿干草尤为重要。本文从品种选择、适时刈割、提高调制技术各个环节出发,详细论述了如何调制品质优良的苜蓿干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毛圆科线虫卵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情况观察
《中国兽医科技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观察了寄生于绵羊体内的优势虫种细颈线虫、奥斯特线虫、捻转血矛线虫、马歇尔线虫等毛圆科线虫卵在不同环境中的发育能力 ;研究了细颈线虫卵在相对湿度 10 0 % ,0、3、5、10、15、2 0、2 5、30、35℃共 9个不同温度梯度的发育率和发育周期 ;并对毛圆科线虫卵在 - 17~ - 2 5℃自然冷冻环境中的发育情况和幼虫在干燥环境中的抗干旱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细颈线虫卵在 2 0℃、相对湿度 10 0 %的条件下发育率最高 ,发育周期最短 ;毛圆科线虫卵在 - 2 5~ 0℃环境中不发育 ,也不死亡 ;毛圆科线虫的幼虫在无水分的干燥环境中可存活 10 0d左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