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00条记录
贵州野生白刺花种质资源AFLP遗传多样性研究

中国草地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AFLP标记研究了11份贵州野生白刺花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1)8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719条条带,平均扩增89.9条条带,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6,多态性条带共613条,平均多态性条带76.6条,多态性条带占85.4%,表明各材料间出现了较大的遗传变异。(2)供试材料样本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701,白刺花的遗传相似性系数较小,说明贵州区域的野生材料出现了较大的遗传变异。(3)聚类分析发现所有供试材料可以分为4大类,聚类结果混乱,主成分分析发现材料间分布分散,缺乏规律性。(4)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Mantel检验发现白刺花的遗传变异与其地理距离相关性差。

关键词: 白刺花 AFLP标记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IS的贵州稻田土壤养分管理分区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贵州稻田土壤养分进行合理的管理,进而推荐水稻种植的科学施肥,最终实现水稻种植的高产高效。【方法】运用GIS技术,采用二级分区方法,以积温、海拔、地形地貌、土壤类型以及土壤养分作为指标,对贵州稻田土壤进行养分管理分区。【结果】以地形地貌、水稻土类型分布、有效积温、海拔为分区指标将贵州稻田土壤划分为6个一级分区,在一级分区的基础上加入土壤养分指标划分9个土壤养分管理分区。【结论】通过对稻田土壤养分管理分区规划,将贵州分繁复杂的有效积温、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土壤养分等进行有序的归类。

关键词: GIS 稻田 土壤养分 分区 贵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3种香气类型烟叶产区植烟土壤活性有机质与有机氮的含量特征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贵州不同香气类型烟叶植烟土壤的活性有机质及有机氮组分含量特征,为不同香气风格类型烟叶植烟土壤的定向培育和烟叶品质调控提供参考。【方法】以K326烤烟品种为试验材料,贵州中间香型、偏清香型和清香型3种典型香气风格类型烟叶产区植烟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与实验室指标检测相结合方法,在烤烟生长期研究3种香气风格类型烟叶产区植烟土壤活性有机质和有机氮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贵州中间香型、偏清香型和清香型3种典型香气风格类型烟叶产区植烟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含量均为氨基酸态氮>氨态氮>氨基糖态氮,土壤活性有机质组分的含量为活性有机质>中活性有机质>高活性有机质。在不同香气类型烟叶产区植烟土壤活性有机质的含量均为清香型>偏清香型>中间香型,有机氮各组分在还苗期、团棵期、打顶期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但从打顶期到脚叶成熟期均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为清香型>偏清香型>中间香型。在烤烟生育期,清香型和偏清香型烟叶产区土壤中活性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组分的含量减少,减少幅度均为清香型>偏清香型,而中间香型烟叶产区土壤中活性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组分的含量均增加。【结论】3种典型香气风格类型烟叶产区植烟土壤的活性有机质和有机氮各组分含量的变化趋势多较一致,但在各组分间含量差异较大。

关键词: 植烟土壤 有机氮 活性有机质 黄壤 贵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SR标记分析贵州50个玉米品种的杂合位点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推进贵州玉米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遗传改良以及新品种的选育。【方法】用多态性丰富的85个SSR标记,选取50个来自贵州省内已审定的玉米品种进行分析。【结果】(1)共检测出471个SSR等位基因,SSR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平均为5.54个,PIC值平均为0.58,表明所用SSR标记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2)umc2048、bnlg1885、bnlg1083、bnlg2144、phi092、umc2094、umc1726、nc005、umc1491、umc1619和bnlg2228等11个SSR位点的He和Ho差值较高(>0.2),受人为选择和近交等的影响较大。(3)杂合位点的品种数占总品种数的比值>0.5的SSR标记有47个,其中比值>0.8的SSR标记位点有8个。(4)第1染色体的20~55 cM区段,第4染色体的380~590 cM区段,第5染色体的430~495 cM区段,第6染色体的25~40和40~90 cM 2个区段,第7染色体的395~505 cM区段,第8染色体的75~130 cM区段和第9染色体的60~185 cM区段,是杂合位点的重要富集区域。【结论】这些杂合位点富集区域对贵州50个玉米杂交种的杂种优势贡献较大,富集区域含有的优良基因,有利于杂种优势的基因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关键词: SSR 杂合位点 杂交种 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温度下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在斑点叉尾各组织中的残留及消除规律比较

水生生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在18℃和28℃水温下,以20 mg/(kg·d)鱼体质量对斑点叉尾给药恩诺沙星,连续灌胃7d。给药后在不同的时间点取样,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研究恩诺沙星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斑点叉尾体内(血液、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的残留消除规律。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在不同组织、不同水温消除速率不同:水温为18℃,皮肤、肝脏、肾脏和肌肉中的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1022.1e~(–0.034t)、C=2601.3e~(–0.046t)、C=2903.6e~(–0.072t)和C=1186.5e~(–0.036t),消除半衰期分别为31.79d、45.29d、16.15d和35.54d;水温为28℃,皮肤、肝脏、肾脏和肌肉中的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8805.5e~(–0.04t)、C=3154e~(–0.08t)、C=4145.1e~(–0.1t)和C=1302.1e~(–0.068t),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8.33d、6.26d、12.44d和10.34d。恩诺沙星在斑点叉尾体内可代谢为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在斑点叉尾体内的代谢速度较慢,代谢物环丙沙星在斑点叉尾体内的消除速度比恩诺沙星快;在18℃水温下,斑点叉尾肉中的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完全消除需要150d以上;在28℃水温下,斑点叉尾肉中的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完全消除需要120d。在实验条件下,建议水温为18℃和28℃时,休药期分别为3240℃·日和4200℃·日。

关键词: 斑点叉尾 恩诺沙星 环丙沙星 消除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理论分析与发展思路探讨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也是国际上农业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为了进一步明晰"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内容和方式,促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本文采用系统分析、比较及关系框图等方法,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定义、内涵、作用等理论分析,比较其国内外发展动态与趋势,提出其发展思路。从"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国内外比较可知,在农业网络信息系统建立及应用方面,中国起步较迟,但由于市场潜力巨大,发展速度飞快,后发优势突显;在WEB与数据库、农业专家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及农业模型等的集成研究与应用层面,中国与国外基本同步。在农业物联网、农业云、农业大数据以及农业移动互联方面,中国也与国外在同一起跑线上,需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就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先进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各种过程、各结构要素以及各部门,通过人-机-物互连互通,推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农业应用进程,促进农业生产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目标。

关键词: “互联网+” 现代农业 信息农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薏苡种质资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是影响薏苡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鉴定薏苡种质资源的抗旱性,筛选抗旱指标,培育抗旱品种,对薏苡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以抗旱性不同的6份薏苡种质为材料,通过调查5个不同浓度的PEG-6000水溶液模拟干旱胁迫下的发芽率,确定了薏苡萌发期模拟干旱胁迫的最适PEG-6000水溶液渗透势为-0.1 MPa。然后以-0.1 MPa的PEG-6000水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探讨50份薏苡种质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芽长、芽粗、芽鲜重、芽干重、根长、根粗、根鲜重和根干重的变化,利用综合评价法对50份薏苡种质进行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薏苡萌发期各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筛选出萌发期抗旱性强的薏苡种质分别为yy18-1、yy14-3和yy13-1,可为薏苡抗旱育种、抗旱机理及干旱调控缓解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材料。芽长、芽干重、根长、根鲜重和根干重可作为薏苡种质资源萌发期简单、直观的抗旱性评价指标。

关键词: 薏苡 萌发期 抗旱性 抗旱指标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过量表达Fa14-3-3C促进拟南芥对低氮胁迫耐受性的研究

草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氮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之一,对禾本科作物生长的影响更加明显。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从高羊茅叶片中克隆获得Fa14-3-3C基因全长,并对其亚细胞定位与分子功能进行系统研究。在烟草表皮细胞中观察发现Fa14-3-3C-GFP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与细胞膜上。将Fa14-3-3C基因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获得3个单拷贝转基因株系(抗性分离比为3∶1)。在低氮胁迫反应中,Fa14-3-3C过量表达株系OE-1与OE-3的根鲜重显著比野生型高,而OE-2与野生型差异不显著,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OE-1与OE-3过量表达明显而OE-2没有过量表达,说明Fa14-3-3C对植物耐低氮胁迫调节具有剂量效应。定量观察植物根系生长发现在低氮处理早期OE-1转基因株系就显著优于野生型,主要是通过补偿根系生长的方式缓解低氮胁迫对植物的伤害。因此本研究不仅获得了耐低氮胁迫候选基因,而且验证了其在模式植物中的分子功能,为进一步通过基因工程等手段培育耐低氮胁迫种质资源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理论研究价值与生产应用前景。

关键词: 高羊茅 Fa14-3-3C 低氮胁迫 转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省大豆孢囊线虫的发生与分布

植物保护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孢囊线虫病是威胁大豆生产的重大病害之一。2015-2016年,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对贵州省大豆孢囊线虫的发生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包括贵阳、六盘水、安顺、毕节、黔西南和遵义等6个地区下辖的14个县(区),共采集土样287份。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省大豆孢囊线虫的总检出率为28.2%,其中毕节地区的大方县和赫章县孢囊检出率最高,分别达到46.7%和45.0%,而在遵义市、贵阳市和黔西南州孢囊检出率为0。六盘水地区的水城县孢囊发生量最大,平均孢囊数为3.4个/200g土,最大孢囊数达到17个/200g土;安顺地区的镇宁和关岭县大豆孢囊线虫发生程度最轻,每200g土样平均孢囊数分别为0.3和0.2个,最大孢囊数仅为2个/200g土。分离的孢囊主要形态特征与大豆孢囊线虫一致,并且ITS序列与甘肃大豆孢囊线虫种群序列一致性达100%。根据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比对,将贵州省采集到的孢囊线虫鉴定为大豆孢囊线虫。本研究结果可为有效防控贵州省大豆孢囊线虫病提供依据。

关键词: 贵州省 大豆孢囊线虫 发生 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有机肥对连作马铃薯及土壤生化性状的影响

土壤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物有机肥是一种集有益微生物和有机肥优点为一体的新型肥料,能更好地让有益微生物在土壤中定植和生长。本研究针对马铃薯连作障碍问题,探索几种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连作土壤生物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以威芋5号原种为材料,在同等化肥用量的基础上,增施等量不同品种的生物有机肥,测定其出苗率、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土壤生物性状等。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的农艺性状、出苗率、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产量以及薯块品质均有改善作用。其中GZ-I处理增产效果最明显,增产率为52.26%,并且GZ-I处理可以明显地提高细菌与真菌的比值(B/F),其B/F较对照提高5.67倍。GZ-III处理提质效果最明显,马铃薯薯块中淀粉、还原性糖以及Vc含量最高,分别较对照提高0.68倍、1.64倍、0.41倍。施用不同生物有机肥均可提高马铃薯土壤的养分含量,改善土壤肥力水平,其中GZ-III处理的改土效果最明显,可以明显增加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含量。因此,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连作区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并对土壤有明显的改良作用,其中GZ-I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GZ-III处理的提质和改土效果最好。

关键词: 马铃薯 生物有机肥 连作 土壤微生物群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