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青蟹线粒体COI假基因的分离和特征分析

遗传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线粒体DNA标记在遗传结构和系统进化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核假基因的存在对此有很大威胁。本文以中国东南沿海的青蟹(Scylla paramam osain)为研究对象,利用线粒体COI基因的通用引物和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分别得到34个假基因(nuc learm itochondrial pseudogenes,Num ts)和5个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在所获得的34个假基因中共定义了29种单倍型,根据序列的相似度,这些假基因可以分为2类,每类假基因都有各自保守的核苷酸序列。第Ⅰ类假基因存在2处插入序列和1处8 bp的缺失序列,这些位点导致了整个阅读框的移位;在第Ⅱ类假基因和5个线粒体COI序列中只有碱基替换,未发现插入和缺失序列。实验结果分析表明,这两类假基因分别代表了2次核整合事件,即核转移事件的最低值。研究结果提示了利用线粒体DNA进行青蟹遗传结构和系统进化研究时应警惕假基因的干扰。

关键词: 青蟹 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基因 线粒体假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奥利亚罗非鱼性别相关基因DMRT1克隆及其分析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6 CSCD

摘要:从奥利亚罗非鱼精巢提取总RNA,采用RT和3’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法分离和测定了奥利亚罗非鱼DMRT1(DM-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1)cDNA的3’序列,扩增得到1086bp的片段,阅读框共编码254个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奥利亚罗非鱼DMRT1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尼罗罗非鱼DMRT1基因的同源性为99%,与黑鲷、黄鳝、新月鱼、虹鳟、青鳉鱼等动物的DMRT1cDNA和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等动物的DMO(DM-domain gene in Ovary)cDNA的同源性分别为:80%、78%、73%、62%、41%、26%、26%。说明DM-RT1基因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在不同物种中差别较小,但是与DMO的同源性很低。

关键词: 3’RACE DMRT1 奥利亚罗非鱼 cD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池塘淤泥对水中氮营养盐影响的初步研究

海洋湖沼通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不同厚度淤泥水中氮营养盐的测定和分析,初步研究了不同厚度淤泥对水族箱水质环境中氮营养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有淤泥水族箱水中的氨氮浓度与无淤泥水族箱水中氨氮浓度差异显著,且有淤泥水中的氨氮浓度变化幅度较小。有淤泥水族箱水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浓度显著高于无淤泥水体,10cm厚淤泥水中亚硝酸盐浓度变化较5cm厚淤泥水体稳定。由此说明,养殖水体需要一定厚度的淤泥来维持和缓冲水体中各营养盐水平。

关键词: 淤泥 水质 氮营养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唐鱼细胞色素P450 1A基因cDNA克隆及分析

生态科学 2006 CSCD

摘要:鱼类细胞色素P450 1A(CYP1A)基因作为一种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物的评价,唐鱼在水环境污染监测中有较好的应用优势,为建立唐鱼在水环境的检测的有效生物标志物方法,本研究对其CYP1A基因进行克隆。利用RT-PCR法扩增出一条651bp的唐鱼CYP1A基因cDNA片段,该片段与其他物种的CYP1A基因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在此基础上进行5’端扩增和3’RACE获得了唐鱼CYP1A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其长度为2177bp,其中编码区长1566bp,编码5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推测该蛋白质分子量大小为58.5kDa,理论等电点为5.65。所得序列具有CYP1A分子的主要特征和功能域,包括亚铁血红素结合区、酶功能所需的精氨酸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与斑马鱼、底鳉、虹鳟、大西洋鳕、人、鼠等脊椎动物同源性分别为87.7%、70.1%、76.2%、62.2%、54.5%、55.7%。

关键词: 唐鱼 细胞色素P4501A(CYP1A) 克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莱州湾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

中国水产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02~2003年对莱州湾浮游植物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查,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检出浮游植物22属45种。其中硅藻20属40种,占88.9%;甲藻2属5种,占11.1%。浮游植物数量的变动范围为0.16×104~20 642.83×104ind/m3,浮游植物数量均值的最高值出现在2003年8月,最低值出现在2003年5月。经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单纯度指数分析,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多样性和丰富度均较好,可以认为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从总体变化趋势看,调查期间浮游植物数量变动与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盐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但与单一营养盐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由无机磷含量变化范围看(0.18~0.41μmol/L),该水域无机磷为影响浮游植物繁殖生长的限制因子之一。

关键词: 莱州湾 浮游植物 生态特征 环境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海、黄海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研究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0年春(4月)、夏(6月)、秋(9月)、冬(12月)四季东海、黄海底拖网鱼类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鱼类群落结构的四季变化特征.四季全部调查海域中出现的优势鱼种有8种:带鱼、小黄鱼、黄鲫、发光鲷、细条天竺鲷、鳀、鳄齿鱼和刺鲳,其中带鱼和小黄鱼是常年优势种.鱼种季节迁移变化以黄海南部波动最大,东海中部相对较为稳定,东海北部稳定性介于两者之间.生物多样性指数中丰富度指数(D)和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变化趋势一致,在春、夏两季3个区域相差不大,而在秋、冬两季黄海南部与东海北部和中部有明显分异;种类均匀度指数(J′)在四季节3个区域之间相差不大.在暖季(夏、秋)南部鱼类呈向北迁移,而在冷季(冬、春)北部的鱼类有向南迁移的趋势.

关键词: 东海 黄海 底层鱼类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中硒的添加水平对鲈鱼生长性能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硒至0.0 mg.kg-1、0.2 mg.kg-1、0.4 mg.kg-1、0.6 mg.kg-1、0.8 mg.kg-1和1.0 mg.kg-1,分别饲喂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10周,观察其对鲈鱼生长性能、肝脏及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肝脏谷胱甘肽还原酶(GR)、肝脏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的影响。实验鲈鱼初始体质量为(26.5±1.02)g,实验结束后饥饿24 h再进行测定。结果显示,SGR的最大值及FCR的最小值均出现在硒水平0.4 mg.kg-1饲料组,该组鱼体蛋白质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硒水平为0~0.4 mg.kg-1饲料组鲈鱼的肝脏、血清中GSH-Px活性随着硒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饲料硒水平为0.4 mg.kg-1时达到最高,当硒的添加水平继续提高到0.8~1.0 mg.kg-1时,鲈鱼的肝脏、血清中GSH-Px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肝组织GR活性在饲料硒水平达到0.4 mg.kg-1时达到最高值,饲料硒水平为0.6 mg.kg-1时,GR的活性显著下降(P<0.05)。建议鲈鱼饲料硒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4 mg.kg-1

关键词: 鲈鱼 生长性能 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荷那龙罗非鱼的AFLP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和荷那龙罗非鱼(Oreochromishornorum)的种群遗传多样性。提取2种鱼的基因组DNA,经EcoRⅠ和MseⅠ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并加接头,从16对选扩引物组合中选出3对扩增结果较好的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PAGE胶电泳、银染,检测其多态性。3对引物在2种罗非鱼的40个个体中共扩增出94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6条,占总扩增条带的80.9%,2个群体的多态性条带比例分别为71.6%和52.4%。根据Nei氏(1978)统计分析得出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种群内遗传相似系数为0.765,荷那龙罗非鱼的为0.821,表明2个罗非鱼种群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种群内遗传多样性相对更高些。2种罗非鱼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279,推测该杂交组合可能具有杂种优势。

关键词: 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 荷那龙罗非鱼 AFLP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铜对半滑舌鳎鳃组织结构和Na~+-K~+-ATPase活性影响的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铜暴露后鳃的组织损伤包括:上皮肿胀、肥大增生、空泡化,鳃上皮游离,鳃小片融合,粘液细胞数量增加,杯状细胞数量减少,柱细胞体系破坏,红血球溢出或融合成瘤。氯细胞增生和鳃上皮细胞的肿大、增生使得鳃的血水交换屏障距离加大而导致鳃组织缺氧。试验结果表明,鳃暴露于Cu2+溶液后会出现离子调节功能、酸平衡调节和渗透调节功能的损伤。Na+K+ATPase活力随水中铜离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组织学上可以直接地反映水体中重金属污染对鱼类鳃的损伤,因此是一种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监测的重要指标。Na+K+ATPase活力对水环境铜污染具有反应的敏感性,与铜离子浓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活力的变化可以作为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指示器。

关键词: 半滑舌鳎 鳃组织 Na+-K+-ATPas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线纹尖塘鳢的形态生物学与核型

水产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线纹尖塘鳢 形态特征 核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